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蠢动(蠢動)
(1).出于本性的自然的行动。庄子·天地:“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郭象 注:“用其自动,故动而不谢。” 成玄英 疏:“率性而动,故无迹之可记。”
(2).蠕蠕而动。 晋 傅玄 《阳春赋》:“幽蛰蠢动,万物乐生。”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七:“凡蠢动之物,非是无情,第不能言耳。”《英烈传》第三九回:“那湖中浮尸蠢动,约有四五十里。” 许杰 《旅途小记》:“我那眼角的角膜里,却似乎看到那破泥洞里,有什么东西在蠢动。”
(3).泛指动物。 唐 司空图 《迎修十会斋》:“仰慈悲之宏誓,成幽显之胜因,蠢动有情,沾濡共泰。”旧唐书·张廷珪传:“岂佛标坐夏之义,愍蠢动而不忍害其生哉!”
(4).骚动;扰动为乱。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今三垂蠢动,王旅未振。”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汤 崩而 太甲 不明,甚於 成王 之幼冲矣。然 夏 人帖然,未尝萌蠢动之心。”《花月痕》第二回:“四方刀兵蠢动,民不聊生。” 峻青 《秋色赋·胶济线上》:“夜里,团部里的电话铃声整夜不断,前哨部队不断地在向团部报告敌人挑衅蠢动的情况。”
(5).冲动;妄动。 梁斌 《红旗谱》八:“想着,他的骄傲情绪又在心上蠢动起来,伸出右手捋着他的长胡子。” 杨朔 《月黑夜》:“情况不弄清楚,他决不肯望风捕影地蠢动。”
《漢語大詞典》:绎骚(繹騷)
骚动;扰动。 唐 独孤及 《唐故洪州刺史张公遗爱碑》:“ 临海 贼 袁晁 ,狃於 会稽 之役,侵我东鄙, 江 介大恐,民斯绎骚。” 明 宋濂 《删〈乌城志〉》:“大盗弄兵海上,红巾继起, 江 淮 皆绎骚,朝廷遂詔州郡筑城。”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序》:“ 清 廷方命其陆军大臣 荫昌 总干南下,海军统领 萨镇冰 展舲西指,声势烜赫,道路绎骚,遐邇人人震恐。”
分類:骚动扰动
《漢語大詞典》:发动(發動)
(1).奋起行动。庄子·天运:“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者乎?” 成玄英 疏:“奋发机动,同二仪之生物。”《淮南子·兵略训》:“应敌必敏,发动必亟。”
(2).行动。史记·龟策列传:“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后汉书·鲁恭传:“夫阴阳之气,相扶而行,发动用事,各有时节。若不当其时,则物随而伤。” 沙汀 《还乡记》二九:“而每个人的眼光都表露出有所准备的神气,但看谁先发动。”
(3).兴旺;生长。后汉书·郎顗传:“王者崇宽大,顺春令,则靁应节,不则发动於冬,当震反潜。”宋书·鲜卑吐谷浑传:“马是畜生,食草饮水,春气发动,所以致鬭。”朱子语类卷六五:“復是阳气发动之初。”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你明日可往 胥门 童瞎子 家起一当家宅课,看财爻发动也不?” 茅盾 《路》十:“在他昏睡似的两星期中,新的势力在酝酿,在成长,在发动。”
(4).犹产生。 汉 桓宽 盐铁论·繇役:“愤懣之恨发动於心,慕思之积痛於骨髓。”
(5).犹骚动。史记·平準书:“ 彭吴 贾灭 朝鲜 ,置 沧海之郡 ,则 燕 齐 之閒靡然发动。”
(6).动机。 汉 王充 论衡·答佞:“谗与佞,俱小人也,同道异材,俱以嫉妒为性,而施行发动之异。” 汉 王充 论衡·答佞:“故贤人之权,为事为国;佞人之权,为身为家。观其所权,贤佞可论;察其发动,邪正可名。”
(7).指动作。 汉 王充 论衡·言毒:“毒螫之生,皆同一气,发动虽异,内为一类。”
(8).疾病发作。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后十八岁,疾当发动,若不得此药,不可差也。”北齐书·恩倖传·和士开:“帝先患气疾,因饮酒輒大发动, 士开 每諫不从。” 唐 张九龄 《敕北庭都护盖嘉运书》:“近得卿表,知旧疾发动,请入都就医。” 宋 范仲淹 《陈乞邓州状》:“臣则宿患肺疾,每至秋冬发动。”
(9).触动。 唐 顾况 《悲歌》诗序:“情思发动,圣贤所不免也。”朱子语类卷七一:“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因发动而见其惻隐之心。”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一:“无论任何大小县城都有城隍庙,供奉城隍老爷,这不和小儿要向城墙作揖的心理是一样的吗--城墙的壮美是 四川 普遍的现象,出省以来这种观感便缺少发动了。”
(10).使行动起来。朱子语类卷七五:“鼓之舞之以尽神,鼓舞有发动之意。” 刘少奇 《关于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怕左而不发动群众,或以为左一点不要紧,而用左的领导思想发动群众,都是不对的,要切实避免。” 黎汝清 《叶秋红》第三章二:“用发动群众来支持武装斗争,用武装斗争来发动群众,那么 红枫岭 的斗争局面就初步打开了。” 赵树理 《小经理》:“翻起这事来以后, 三喜 连觉也睡不着,又是找干部,又是找群众,发动东家,发动西家。”
(11).指开导,启发。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教授生徒熟知之事物,以醒觉其注意,发动其觉官。”
(12).犹发表。儒林外史第三二回:“ 王鬍子 私向 鲍廷璽 道:‘你的话也该发动了。’”参见“ 发表 ”。
(13).指妇女临产前的阵痛。 清 蒋士铨 《一片石·梦楼》:“那箇叫老娘,酒官官,敢是你箇家主婆发动哉。”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还没有生下来么?发动听说有好久了。” 冰心 《张嫂》:“刚才还看见 张嫂 背着一大筐的豆子上山,我想一时不见得会发动,也就没提。第二天早起……他笑嘻嘻的说:‘昨晚上养了一个娃儿!’”
(14).鼓舞;鼓动。 毛泽东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么?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如果大无畏的精神力毫不发动,则一切物质上的储备只是死物,而且会成为自己的累赘。”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五章:“倒不是怕脏怕苦,就怕 徐胜 的思想发动不起来。”
(15).犹组织,进行。 毛泽东 《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务使整个解放区,特别是广大的新解放区,在最近几个月内发动一次大的减租运动。” 雪克 《战斗的青春》第八章五:“除夕之夜,伪军们思念家乡亲人,更想不到我们会发动攻击。”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一章:“敌人垮下去,就再连一次进攻也发动不起来了。”
(16).犹启动。如:天气太冷,柴油机不容易发动。
《漢語大詞典》:发表(發表)
(1).进上表章。三国志·吴志·华覈传:“ 蜀 为 魏 所并, 覈 诣宫门发表曰:‘閒闻贼众蚁聚向西境,西境艰险,谓当无虞。’”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后 太祖 为 魏王 , 训 发表称赞功伐,褒述盛德。”
(2).犹显示。《孽海花》第二四回:“他既要来螳臂当车,我何妨去全狮搏兔,给他一个下马威,也可发表我国的兵力,叫别国从此不敢正视。”
(3).发抒;表达。 孙中山 《在武昌十三团体联合欢迎会的演说词》:“罢工一事,乃无法行其社会主义而始用之,以发表其痛苦,非即社会主义也。” 邹鲁 《中国同盟会·招降满洲将士布告》:“诚以国民军者,以国民组织而成,发表国民之心理,肩荷国民之责任,以主义集合,非以私人号召,故民之归之如水之就下也。”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讲书、属文、写字文类,皆发表之事。”
(4).宣布;公布。 巴金 《秋》一:“三叔虽不愿将此事对外发表,亦未深加追究,但是他在 陈克家 面前丢了脸,心中非常不痛快。” 老舍 《四世同堂》三十:“她的二舅是刚刚发表了教育局局长的盟兄。”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 牛教授 还没有出医院,市政府已发表了他的教育局长。”
(5).在报刊上登载。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三十:“每天大概都有四篇洋洋洒洒的长文章发表。” 鲁迅 《书信集·致李小峰》:“序文因尚须在刊物上发表一次,正在托人另抄。” 巴金 《〈随想录〉总序》:“我一篇一篇地写,一篇一篇地发表。”
(6).犹泄露。 鲁迅 《伪自由书·电的利弊》:“ 日本 幕府时代,曾大杀基督教徒,刑罚很凶,但不准发表,世无知者。到近几年,乃出版当时的文献不少。”
(7).中医学名词。谓发散表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元 耶律楚材 《赠高善长一百韵》:“发表勿攻里,治内无外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医师诊视,投剂发表。”
《漢語大詞典》:搔动(搔動)
骚动;扰乱。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 吴起 长兵攻取, 楚 人搔动,相与泣 悼王 。”晋书·张轨传:“今戎夷猾夏,不宜搔动一方。” 宋 范仲淹 《耀州谢上表》:“国家以西陲搔动之际,起臣贬所,特加奬用。”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喒两个分兵前去,不但各显神机,共图大事,又可以搔动中原,使他首尾不能相顾。”
分類:骚动扰乱
《漢語大詞典》:蠢戾
叛乱;骚动。后汉书·皇甫规传:“四年之秋, 戎 丑蠢戾,爰自 西州 ,侵及 涇阳 。” 李贤 注:“蠢,动也。戾,乖也。”晋书·郭璞传:“崩震薄蚀之变,狂狡蠢戾之妖。”
分類:叛乱骚动
《漢語大詞典》:懆劳(懆勞)
骚动;搅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昨夜 周锡能 同 朱八 诱惑小子去投妖……意欲今晚回来,然后禀报,不觉至懆劳天父下凡,小子知罪,求天父格外开恩。”
分類:骚动搅扰
《漢語大詞典》:蠢迪
动扰;骚动。隶释·汉沛相杨统碑:“南蛮蠢迪,王师出征。”
分類:骚动
《漢語大詞典》:萧然(蕭然)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边萧然苦兵矣。”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不废戒严,而犹物议喧嚣,财力耗顇,数年之外,天下萧然。”明史·宦官传二·陈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2).空寂;萧条。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虏扣 便桥 ,帝仓黄出居 陕 ,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閭衖,萧然为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袁鹰 《故乡夜话》:“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
(3).稀疏;虚空。 宋 叶适 《题〈林秀文集〉》:“鬢髮萧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杨柔胜《玉环记·皋谒延赏》:“双亲弃世十八年,囊篋尽萧然。”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州尝被贼,居民萧然。”
(4).简陋。 宋 陆游 《自笑》诗:“惟餘数卷残书在,破篋萧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嘆息。”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5).萧洒;悠闲。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秋水清无底,萧然浄客心。” 宋 苏轼 《游惠山》诗序:“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谈起这事,好像天大祸事,就要临头一样,比起前数月,萧然而论 北京 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漢語大詞典》:惊动(驚動)
(1).惊惶骚动。六韬·五音:“敌人惊动则听之:闻枹鼓之音者,角也;见火光者,徵也;闻金铁矛戟之音者,商也;闻人啸呼之音者,羽也;寂寞无闻者,宫也。”吴子·应变:“今有少年率起,击金鸣鼓於阨路,虽有大众,莫不惊动。”后汉书·刘盆子传:“军中常有 齐 巫鼓舞祠 城阳景王 ,以求福助……有笑巫者輒病,军中惊动。”
(2).犹震动。举动影响他人,使有所感。史记·南越列传:“ 汉 兴兵诛 郢 ,亦行以惊动 南越 。”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吴彦 不敢自专,又请父命,方纔脱换服飭,过去相见,入坐饮酒。早惊动后舱 贺小姐 ,悄悄走至遮堂后,门缝中张望。”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这挂车子的到来,给 韩 家大院带来了老大的不安,同时也打破了全屯居民生活的平静。草屋里和瓦房里的所有的人们都给惊动了。”
(3).犹骚扰。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汝等入城,不得惊动府库,不得杀害人民,不得取夺财物。”
(4).犹烦扰。晋书·刘聪载记:“彼方忧自固,何暇来邪!且闻上身在此,自当不敢北视,况敢济乎!不须惊动将士也。” 清 翟灏 通俗编·行事:“按今言烦扰人曰惊动,亦曰劳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 张老头儿 説道:‘怎么惊动起师爷来了?’”
《漢語大詞典》:骚动(騷動)
(1).动荡,不安宁。孙子·用间:“凡兴兵十万,出兵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史记·太史公自序:“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夫远徵军士,行者有羈旅离别之思,居者有怨旷骚动之忧。” 清 李渔 《玉搔头·媲美》:“以致乘舆往返,人心骚动。”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这全家的人们都到了希望的最高潮,屋里的空气完全地骚动起来。”
(2).特指动乱,变乱。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疆埸骚动,方隅内侵,没军丧众,干戈不息者,边将之忧也。”旧唐书·李密传:“ 大业 九年, 煬帝 伐 高丽 ,使 玄感 於 黎阳 监运。时天下骚动, 玄感 将谋举兵,潜遣人入关迎 密 ,以为谋主。”明史·刘球传:“及其未即骚动,正宜以时防御。” 茅盾 《子夜》三:“农村愈破产,都市的畸形发展愈猛烈,金价愈涨,米价愈贵,内乱的炮火愈厉害,农民的骚动愈普遍,那么,他们--这些有钱人的‘死的跳舞’就愈加疯狂!”
(3).犹噪动。 萧军 《八月的乡村》三:“随着是一种固执而单纯的车轮在铁轨上的骚动。” 徐迟 《牡丹》八:“ 魏紫 已到了台前,听到了轻微的骚动。”
(4).骚扰;搅扰。 唐 罗隐 《秋日怀贾随进士》诗:“边寇日骚动,故人音信稀。” 宋 王安石 《抚州通判厅见山阁记》:“天子恭俭,陂池苑囿臺榭之观有陻毁而无改作,其不欲有所骚动,而思称祖宗所以悯仁元元之意殊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自贼起事首尾五閲月,骚动四省。”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远处村子里偶然传来一声隐约的枪响,和狗的低沉沉的叫声,把夜轻微骚动了一下。”
《漢語大詞典》:鸣吠(鳴吠)
(1).(鸡犬等)鸣叫。 晋 陶潜 《桃花源》诗:“荒路曖交通,鸡犬互鸣吠。”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雷谴逆妇》:“一日,白昼中,忽轰雷一声,觉电光红紫眩目。三妇人皆人首,而身则一牛一犬一豕,踞地鸣吠。”
(2).比喻骚动、叛乱。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后大军所以临 江 而不济者,以 韩约 、 马超 逋逸迸脱,走还 凉州 ,復欲鸣吠。” 李周翰 注:“鸣吠,犹叛乱也。” 明 徐渭 《代云南策问》:“ 云南 在 贵州 西九驛,仅一线路通行旅耳,自 云南 而北,以向中州,必假道於 贵 ,万一有鸣吠之梗,则悬隔不得通。”
(3).谓献媚讨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杨名编修:“盖 汪 为 永嘉 鸣吠不待言,而当时议礼诸公,自 桂 霍 之外,如 方西樵 、 席元山 、 黄敬斋 、 熊兆原 诸公,皆表表自树,无肯扫舍人门者。自是 永嘉 势亦渐孤。”
(4).谓鸡鸣狗吠之薄技。隋书·文学传·潘徽:“所以人加脂粉,物竞琢磨,俱报稻粱,各施鸣吠。” 唐 柳宗元 《上江陵严司空献所著文启》:“鸣吠之能,犹希效用。” 明 冯梦龙 《〈智囊补〉续序》:“善用之,鸣吠之长可以逃死。”参阅史记·孟尝君列传
《漢語大詞典》:蚁动(蟻動)
亦作“螘动”。
(1).像蚂蚁般骚动。比喻纷扰。《淮南子·兵略训》:“天下为之糜沸螘动,云彻席卷。”后汉书·冯衍传上:“天下螘动,社稷颠陨,是忠臣立功之日,志士驰马之秋也。”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纰漏:“ 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后以为体弱的典故。 宋 苏轼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人将蚁动作牛鬭,我觉风雷真一噫。”
《漢語大詞典》:慅慅
骚动不安;不安静。隋书·李德林传:“军中慅慅,人情大异。” 宋 王安石 《酬王濬贤良松泉》诗之一:“ 赤松 復自无特操,上下随烟何慅慅。”
忧愁貌。 南朝 梁武帝 《代苏属国妇诗》:“愴愴独凉枕,慅慅孤月帷。” 元 虞集 《出塞图》诗:“今日不乐心慅慅,什什伍伍呼其曹。”
《漢語大詞典》:喧动(諠動)
(1).喧哗骚动,不宁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諠动不坐。”
(2).聒噪鼓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 齐 之季世,多以财货託附外家,諠动女謁。”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其弟 四六 者,輒衣赭服,传宣諠动。”
《漢語大詞典》:暴乱(暴亂)
(1).行凶作乱,以武力破坏社会秩序。管子·明法解:“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则是利姦邪而长暴乱也。”《淮南子·齐俗训》:“让则礼义生,争则暴乱起。” 冰心 《斯人独憔悴》:“并且这爱国运动,绝对没有一点暴乱的行为,极其光明正大。”
(2).指行凶作乱的人。书·周官:“司寇掌邦禁,詰姦慝,刑暴乱。” 孔 传:“刑强暴作乱者。” 宋 苏辙 《汉论》:“仁人君子尽其心以制天下之事而无所不成,武夫猛士竭其力以剪天下之暴乱而无所不定。”
(3).指社会发生骚动变乱。 汉 班彪 《王命论》:“世俗见 高祖 兴於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淮南子·诠言训》:“虽有圣贤之宝,不遇暴乱之世,可以全身而未可以霸王也。”
(4).残暴昏乱。韩非子·五蠹:“近古之世, 桀 紂 暴乱,而 汤 武 征伐。”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国王暴乱, 粤 人 吴元盛 因民之不悦,刺而杀之。”
(5).猛烈而杂乱。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五章:“一片暴乱的轰笑声把他底话淹没了。”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在长的甬道上,蓦然暴乱的响着庞杂的皮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