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玉柱
(1).石柱的美称。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升降之际,见玉柱生芝。” 宋 王仲敷 《南都赋》:“金铺绚日,玉柱凌烟。” 明 李梦阳 《秋怀》:“雕阑玉柱留天女,锦石秋花隐御舟。”
(2).玉制的弦柱。亦指代琴、瑟、筝等弦乐器。文选·江淹〈别赋〉:“掩金觴而谁御,横玉柱而霑軾。” 李善 注:“琴有柱,以玉为之。” 唐 杨巨源 《雪中听筝》诗:“玉柱泠泠对寒雪,清商怨徵声何切。” 南唐 冯延巳 《蝶恋花》词:“谁把鈿筝移玉柱,穿帘燕子双飞去。” 清 汪懋麟 《仲冬平山堂落成即席得五十韵》:“朱弦调玉柱,铁拨转檀槽。”
(3).指额上隆起的筋肉。隋书·高祖记上:“额上有玉柱入顶,目光外射。”
(4).筷子的美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长安有狭斜行》:“三子俱来宴,玉柱击清甌。”
(5).指修道者死后鼻腔分泌物。据说这是成道的征象。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鼻窍中两行玉柱,头直上万道金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祖:“更数日而往,则玉柱下垂,坐化已久。”《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进去看他一看,只见他两条玉柱拄在膝上,不知从几时圆寂去了。”
(6).中指的别称。
(7).山药的别名。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道人 沈天休 尝言:‘顷年採药其中,见一藤引蔓甚远,而叶亦特大,疑其非也,乃共掘之,大如柱,长数尺,盖亦山药也,大茎可享半月,戏目为玉柱。其后玉柱之名稍著……鬻山药者,利其易售,皆冒玉柱之名。’”
(8).馒头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馒头:“《汇苑详注》:玉柱、灌浆,皆馒头之别称也。”
《漢語大詞典》:灌浆(灌漿)
(1).指疱疹中的液体变成脓,使疱疹在皮肤表面凸起,多见于天花或接种的牛痘。《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灌浆险证》:“灌浆浆清不按期,行迟收早总非宜。”原注:“痘当灌浆之时,浆清不浓,及不按期而浆行迟者,皆气血虚也。”儒林外史第六回:“那小孩子出起天花来……不能灌浆,把 赵氏 急得到处求神许愿。”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前给 海婴 种了四粒痘,都没有灌浆。”
(2).馒头的别称。事物异名录·饮食·馒头《汇苑详注》:“玉柱、灌浆,皆馒头之别称也。”
(3).粮食作物快成熟时,养料大量输入子房,使胚乳逐渐发育成浆液状的过程。
(4).把水泥、灰浆等灌入砌起来的砖石之间的空隙中,使之凝结坚固,称为灌浆。
《漢語大詞典》:馄饨(餛飩)
亦作“餫飩”。
(1).一种面食。用薄面片包馅做成。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酒食:“今衣冠家名食,有 萧 家餛飩,漉去汤肥,可以瀹茗。”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痢:“水穀痢、小儿疳痢,﹝樗白皮﹞并水和作餫飩煮食。”《水浒传》第三回:“ 郑屠 道:‘却纔精的,怕府里要裹餛飩,肥的臊子何用?’”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冬至》:“夫餛飩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 张天翼 《大林和小林》第二章:“ 皮皮 ,你们要是遇见了馄饨担子,就叫他挑到我这儿来,我要吃馄饨。”
(2).指馒头。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饼,麵餈也。《方言》谓之餛飩,又谓之餦。然餛飩即今馒头耳,非饼也。京师谓之饝饝。”
(3).用来渡水的浮囊。 清 余庆远 《维西见闻记》:“餛飩,即元史所载革囊也。不去毛而躉剥羖皮,扎三足,一足嘘气其中,令饱胀,扎之,骑以渡水,本 蒙古 渡水之法,曰皮餛飩。”
《漢語大詞典》:馒首(饅首)
馒头。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元旦》:“汤点则鹅油方补,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飥。”《续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大家喫了馒首,又添了菜,喫了一个酒空菜净。”
分類:馒头
《漢語大詞典》:曼头(曼頭)
馒头。初学记卷二六引 晋 束晳 《饼赋》:“三春之初,阴阳交际,寒气既消,温不至热,於时享宴,则曼头宜设。” 清 韩昌 《红毛行》:“曼头煠漉出黄玉,牛臑燔炙成金牼。”
分類:馒头
《漢語大詞典》:出笼(出籠)
(1).从笼中出来。 唐 杜淹 《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诗:“寒食东郊道,扬鞲竞出笼。”
(2).馒头、包子等蒸熟后从笼屉取出。如:这是才出笼的馒头。
(3).比喻出售,发行,抛出等。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七:“我清清楚楚记得,那是 延年兄 头一回参加我们聚餐的事,我也抽过刚出笼的仙鹤牌。”
《漢語大詞典》:馒头(饅頭)
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形圆而隆起。本有馅。现在北方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吴语区有馅无馅统称馒头。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酒醴饮食·馒头:“稗官小説云: 诸葛武侯 之征 孟获 ,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於神,假阴兵一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首祭之,神则嚮之,为出兵也。’ 武侯 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麪,象人头,以祠。神亦嚮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春科》:“三场文字不得中,六个馒头落得吞。” 杨朔 《潼关之夜》:“他--年青的军人--站起来,把座位让给抱婴儿的妇人,更从衣袋里摸出一块干硬的馒头交给她。”
《漢語大詞典》:蒸饼(蒸餅)
食品名。即馒头。晋书·何曾传:“厨膳滋味,过於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輒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异事:“ 徐德占 过逆旅,老妇愬以饥,其子耻之,对 德占 以蒸饼啖之,尽一竹簣,约百饼,犹称饥不已。”《水浒传》第七三回:“便叫煑下乾肉,做起蒸饼,各把料袋装了,拴在身边,离了 刘太公 庄上。”
《漢語大詞典》:抛梁
旧时营造房室上梁时,总匠师以馒头从梁上向四面上下抛掷,而诵上梁文。 宋 王禹偁 《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抛梁东,东去金根御六龙,祥云未出参天岳,喜气先生见日峯。”其下还有“抛梁西”、“抛梁南”、“抛梁北”、“抛梁上”、“抛梁下”等语。 宋 范成大 《赠寿老》诗:“ 眉菴寿老 长随喜,好箇抛梁祝愿文。”参见“ 上梁文 ”。
《漢語大詞典》:上梁文
文体名。建屋上梁时用以表示颂祝的一种骈文。 北魏 温子昇 有《阊阖门上梁祝文》, 宋 王应麟 谓为上梁文之始。见困学纪闻·杂识。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按上梁文者,工师上梁之致语也。世俗营宫室,必择吉上梁,亲宾裹麪,杂他物称庆,而因以犒匠人。於是匠人之长,以麫抛梁而诵此文以祝之。其文首尾皆用儷语,而中陈六诗,诗各三句,以按四方上下,盖俗礼也。” 清 汪懋麟 《十二砚斋落成自题》诗之二:“小试神通移柱法,大夸手段上梁文。好言南北东西合,佳兴风雨月露分。”
《漢語大詞典》:笼饼(籠餅)
馒头的古称。 宋 陆游 《蔬园杂咏·巢》:“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殽,便觉此身如在 蜀 ,一盘笼饼是豌巢。”自注:“ 蜀中 杂彘肉作巢馒头,佳甚。 唐 人正谓馒头为笼饼。”
分類:馒头
《漢語大詞典》:蒸食
(1).馒头、包子等蒸熟了吃的面食的总称。红楼梦第四一回:“这盒内是两样蒸食:一样是藕粉桂花糖糕,一样是松瓤鹅油捲。”
(2).蒸熟了吃。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龙荔:“三月开小白花,与荔枝同时熟,不可生啖,但可蒸食。”
《漢語大詞典》:面茧
亦作“麵蠒”。 一种包有馅的馒头。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探官:“都中每至正月十五日,造麪蠒,以官位帖子,卜官位高下,或赌筵宴,以为戏笑。”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人日·造面茧:“《岁时杂记》:人日京都贵家造麵蠒,以肉或素馅,其实厚皮馒头餕馅也。名曰探官蠒。”
分類:馒头
《漢語大詞典》:主食
(1).主管君主膳食的官。新唐书·百官志四上:“ 龙朔 二年,改典膳监曰典膳郎。有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主食六人。”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元年:“﹝ 元义 ﹞使主食中黄门 胡定 自列。” 胡三省 注:“主食,主御食者也。”
(2).主要的食品,对副食品而言。如米饭、馒头等。 曹靖华 《飞花集·风雨六十年》:“ 俄罗斯 人民的主食是面包。”
《漢語大詞典》:馍馍(饃饃,饝饝)
一种面粉做的饼;馒头。 张天翼 《蜜蜂·仇恨》:“怎么,他们水也没喝一口,馍馍也没吃半个地就死去么?”
饝饝:馍馍。《醒世姻缘传》第三回:“后边 计氏 一伙主僕连个饝饝皮扁食边,梦也不曾梦见。”一本作“ 饃 ”。《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问店里伙计要一碗开水,把带来的饝饝,泡上两个吃了充饥。”
分類:面粉馒头
《漢語大詞典》:黄蒸
(1).发酵剂的一种。以米、麦制成。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四·黄蒸﹝集解﹞引 苏恭 曰:“黄蒸,磨小麦粉拌水和成饼,麻叶裹,待上黄衣,取晒。”
(2).北方用黍或小米制的馒头或饼之类的干粮。 赵树理 《邪不压正》:“ 安发 老婆给他拿了两个黄蒸,他丢到麻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