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金粟  拼音:jīn sù
1.灯花。唐。韩愈 咏灯花同侯十一诗:「黄里排金粟,钗头缀玉虫。」
2.相传是维摩诘的前身。参见「维摩诘」条。南朝梁。陆倕〈志法师墓志铭〉:「欲化毗城,金粟降灵。」
3.木犀科「木犀」、「木樨」,即通称「桂花」的别名。参见「木樨」条。
《國語辭典》:宝钗(寶釵)  拼音:bǎo chāi
旧时妇女头上装饰所戴的簪子。唐。李贺 少年乐诗:「陆郎倚醉牵罗袂,夺得宝钗金翡翠。」《西游记》第二三回:「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遍体幽香,娇滴滴有花金缕细。」
《國語辭典》:宝钗楼(寶釵樓)  拼音:bǎo chāi lóu
唐宋时咸阳城内的一著名座酒楼。位于今西安附近。宋。陆游〈对酒〉诗:「但恨宝钗楼,胡沙隔咸阳。」自注:「宝钗楼,咸阳旗亭也。」宋。刘克庄 沁园春。梦孚若词:「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分類:咸阳酒楼
《漢語大詞典》:宝胜(寶勝)
古代妇女首饰名。剪綵为胜,饰以金玉,有人胜、方胜、花胜、春胜等。 唐 崔日用 《春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诗:“金屋瑶筐开宝胜,花笺綵笔颂春椒。” 宋 杨万里 《秀州嘉兴馆拜赐春幡胜》诗:“綵幡耐夏宜春字,宝胜连环曲水纹。” 元 萨都剌 《汉宫早春曲》:“金环宝胜晓翠浓,梅花飞入 寿阳宫 。”
《漢語大詞典》:鸾龙(鸞龍)
(1).鸾与龙。比喻帝王。《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笺〉》:“伏惟所天,优游典籍之场,休息篇章之囿,发言抗论,穷理尽微,摛藻下笔,鸞龙之文奋矣。” 李善 注:“鸞龙,鳞羽之有五彩,设以喻焉。” 晋 潘尼 《释奠颂》:“微微下臣,过充近侍。猥躡风云,鸞龙是厠。” 唐 武元衡 《学仙难》诗:“玉殿笙歌 汉 帝愁,鸞龙儼驾望 瀛洲 。”
(2).比喻优秀人材。 清 蒲松龄 《二月代刘世其与王司寇阮亭先生启》:“载维亲家:门内鸞龙,人门杞梓。”
(3).妇女头饰名。 清 王鹏运 《凄凉犯·用白石韵》词:“麝尘溅处,颤鸞龙宝釵零落。”
《漢語大詞典》:玉梭
(1).织布梭的美称。 隋 江总 《内殿赋新诗》:“织女今夕渡银河,当见新秋停玉梭。” 唐 李峤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 元 姚燧 《凭阑人》曲:“织就回文停玉梭,独守银灯思念他。”
(2).妇女首饰名。 宋 黄庭坚 《鹧鸪天》词:“背人语处藏珠履,覰得羞时整玉梭。”
《國語辭典》:雀钗(雀釵)  拼音:què chāi
雀形的头钗。南朝梁。何逊〈嘲刘咨议〉诗:「雀钗横晓鬓,蛾眉艳宿妆。」
《漢語大詞典》:玎珰(玎璫)
(1).亦作“ 玎当 ”。象声词。 唐 韩偓 《秋雨内宴》诗:“一带清风入画堂,撼真珠箔碎玎璫。” 元 萨都剌 《题二宫人琴壶图》诗:“冰絃素手弹凤凰,玉壶投矢声玎璫。” 元 曾瑞 《醉花阴·元宵忆旧》套曲:“恨簷马玎当,怨塞鸿悽切。”
(2).首饰名。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 万历 二十年,取状元梁冠一顶,黑角束带一条、玎璫一付,进士巾七十五顶。”
《漢語大詞典》:金翡翠
(1).金色的翡翠鸟。 前蜀 韦庄 《归国遥》词:“金翡翠,为我南飞传我意。”
(2).有翡翠鸟图样的帷帐或罗罩。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一:“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学锴 余恕诚 集解:“金翡翠,以金线绣成翡翠鸟图样之帷帐……或曰金翡翠指有翡翠鸟图样之罗罩,眠时用以罩在烛臺上掩暗烛光。”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3).首饰名。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慵整落釵金翡翠,象梳敧鬢月生云。” 后蜀 顾夐 《酒泉子》词:“小鸳鸯、金翡翠,称人心。”
《國語辭典》:媚子  拼音:mèi zǐ
1.所亲爱的人。也指贤臣。《诗经。秦风。驷驖》:「公之媚子,从公于狩。」宋。叶适〈送林退思四川分司茶马干官〉诗:「方从媚子引,岂料谗夫倾。」
2.一种发饰。北周。庾信〈镜赋〉:「悬媚子于搔头,拭钗梁于粉絮。」
《漢語大詞典》:射月
古妆饰名,即粉脸。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近代粧尚靨如射月,曰黄星靨。”骈雅·释服食:“射月,粉靨也。”
分類:妆饰饰名
《漢語大詞典》:正次
语法术语。在名词修饰名词的偏正短语中,某中心词所居的位次。同“ 偏次 ”相对。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实字》:“凡数名连用,而意有偏正者,则正者位后,谓之正次。”如:“君行 周公 之事”(汉书·霍光传)。“事”对“ 周公 ”偏次言,则为正次。
《國語辭典》:披肩  拼音:pī jiān
1.披搭在肩上的服饰。如:「这披肩披在我身上好看吗?」
2.清代文武官员披在大礼服上的肩挂。清。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披肩》:「披肩为文武大小品官衣大礼服时所用,加于顶,覆于肩,形如菱,上绣蟒,八旗命妇亦有之。」
《漢語大詞典》:玉导(玉導)
冠饰名。用以引发入冠帻之内。晋书·桓玄传:“ 益州 督护 冯迁 抽刀而前, 玄 拔头上玉导与之。”旧唐书·舆服志:“﹝天子﹞若未加元服,则双童髻,空顶,黑介幘,双玉导,加寳饰。”辽史·仪卫志二:“﹝皇帝﹞若未加元服,则双童髻,空顶,黑介幘,双玉导,加寳饰。” 元 张雨 《满江红·玉簪次班彦功韵》词:“玉导纤长,顿化作 云英 香荚。”参阅 明 杨慎 丹铅续录·簪导
《漢語大詞典》:簪导(簪導)
古代冠饰名。用以束发。释名·释首饰:“簪,建也,所以建冠於髮也……导,所以导擽鬢髮,使入巾幘之里也。”北史·艺术传下·何稠:“ 魏 晋 已来,皮弁有缨而无笄导。 稠 曰:‘此田猎服也,今服以入朝,宜变其制。’故弁施象牙簪导,自 稠 始也。”隋书·礼仪志七:“自王公已下服章,皆绣为之。祭服冕,皆簪导、青纊充耳。”新唐书·车服志:“毳冕者,三品之服也。七旒,宝饰角簪导。”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椰子冠》:“规摹简古人争看,簪导经安髮不知。”
《漢語大詞典》:玉丫叉
亦作“ 玉鸦叉 ”。亦作“ 玉鸦釵 ”。 首饰名。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词:“魂梦不离金屈戌,画图亲展玉鸦叉。” 清 龚自珍 《小重山令》词:“今年愁到莫愁家。黄金少,典去玉丫叉。” 高天梅 《孤山探梅》诗:“若使化为仙蝶去,定然飞上玉鸦釵。”
分類:首饰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