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飘泛(飄泛)
犹飘浮。 唐 康骈 剧谈录·华山龙移湫:“每秋风摇落,未尝有草木飘泛其上。” 南唐 李中 《舟次彭泽》诗:“飘泛经 彭泽 ,扁舟思莫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一:“雾色的炊烟飘泛在家家的屋顶。”
分類:飘浮
《漢語大詞典》:泛泊(汎泊)
犹飘荡;飘浮。
分類:飘荡飘浮
《漢語大詞典》:孤云(孤雲)
(1).单独飘浮的云片。 唐 李白 《独坐敬亭山》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唐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诗:“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二:“勌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 长安 。” 明 范受益王錂《寻亲记·相逢》:“思亲回首望孤云,回首望孤云。”
(2).比喻贫寒或客居的人。《文选·陶潜〈咏贫士〉》:“万族各有託,孤云独无依。” 李善 注:“孤云,喻贫士也。” 宋 范仲淹 《送徐登山人》诗:“今日江南行,孤云无繫程。”
《漢語大詞典》:闲云(閒雲)
亦作“闲云”。 悠然飘浮的云。 唐 王勃 《滕王阁》诗:“閒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唐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诗:“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明 张居正 《答藩伯王麟洲书》:“人情世路,诚为嶮巇,而昆仲之畏惧,亦已甚矣。閒云出岫,倦翼投林,何容心於意必乎!”
分類:悠然飘浮
《漢語大詞典》:浮动(浮動)
(1).飘浮移动;流动。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之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明 高明 《琵琶记·强就鸾凰》:“烛影摇红,帘幕瑞烟浮动。”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 茅盾 《路》二:“天空是浮动的轻云。”
(2).浮躁,不稳重。北齐书·薛琡传:“﹝ 薛琡 ﹞天性险忌,情义不篤,外似方格,内实浮动。”北史·恩幸传·徐纥:“﹝ 徐紇 ﹞性浮动,慕权利,外似謇正,内实諂諛。” 蔡元培 《工学互助团的大希望》:“因为他的言论,他的举动都质实得很,没有一点浮动与夸张的态度。”
(3).动荡不稳定。 张难先 《日知会始末》:“适 长江 旱灾,人心浮动。” 茅盾 《动摇》五:“大概只是小小的误会罢了,然而也可见人心浮动。”
(4).不固定,上下波动。 李先念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五:“其他产品由企业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自行确定生产数量,允许自产自销,价格有的由国家规定,有的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允许在一定幅度内浮动。”
(5).车辇的一种装饰物。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公主乘七宝步輦,四面缀五色香囊……其上仍络以真珠玳瑁,又金丝为流苏,彫轻玉为浮动。”
《漢語大詞典》:飘流(飄流)
(1).在水面上飘浮流动。 唐 杜牧 《秋日偶题》诗:“荷花兼柳叶,彼此不胜秋……緑眉甘弃坠,红脸恨飘流。” 清 陈维嵩 《金菊对芙蓉·舟行遇大风仍用前韵》词:“十载萍梗飘流,只赁廡 皋桥 ,卖饼 安丘 。”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年轻时候是 渤海 边上一个水手,使船打鱼,成年累月飘流在大海上。”
(2).飘泊流浪。隋书·北狄传·突厥:“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小生湖海飘流,实未曾有妻。”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八:“并说我现在成了一个飘流的孤子,无亲可投,无家可归。”
《漢語大詞典》:红潮(紅潮)
(1).因害羞、醉酒或感情激动而两颊泛起的红晕。 明 杨慎 《小春红梅效徐庾体》诗:“鲜粧呈粉艷,醉颊涌红潮。”红楼梦第一○九回:“那 五儿 早已羞得两颊红潮。”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四:“他愈说愈激昂。斑白的须边,有几粒汗珠沁出,苍老的双颊,上了红潮,唇边有了白沫。”
(2).妇女的月经。也叫天癸。 褚人穫 《坚瓠三集·月事》引 明 玩花主人 《妆楼记》:“红潮,谓女子桃花癸水也。” 清 沈起凤 《谐铎·兔孕》:“ 阿紫 出帘下招 粲儿 私语曰:‘自与君接后,红潮不至者百日矣。’”
(3).谓飘浮落花的流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外谪》:“暮雨迷庭院,落花前掩袖顰眉,无耐红潮溅,春流咽玉川。” 清 龚自珍 《暮春以事诣圆明园》诗之二:“桃花零落处,上苑亦红潮。”
《漢語大詞典》:天衣
(1).佛教谓诸天人所着之衣。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一切菩萨行道劫数久近者,譬如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方广亦然。以天衣重三銖,人中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一小劫。” 南朝 陈 徐陵 《天台山徐则法师碑》:“夫海水扬尘,几千年而可见;天衣拂石,几万年而应平。”
(2).泛指仙神所着之衣。 唐 司空图 《云台三官堂文》:“尘蒙而庙貌全隳,蘚驳而天衣半褫。” 许地山 《缀网劳蛛·商人妇》:“ 阿丹浩挖 被天魔 阿扎贼 来引诱,吃了 阿拉 所禁的果子,当时他们二人底天衣都化没了。”
(3).帝王所着之衣。南齐书·舆服志:“衮衣 汉 世出 陈留 襄邑 所织。 宋 末用绣及织成, 建武 中, 明帝 以织成重,乃采画为之,加饰金银薄,世亦谓为天衣。”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三:“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 明 唐顺之 《喜峰口观三卫贡马》诗:“天衣沾蚪蟒,国马出驹駼。”
(4).喻指天空中飘浮的云。 元 张可久 《人月圆·会稽怀古》曲:“荷花十里,清风鑑水,明月天衣。”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长风吹海色,飘颻送天衣。”
《漢語大詞典》:萍飘(萍飄)
如萍飘浮;飘泊。 明张景《飞丸记·卺合飞丸》:“流落类萍飘,昔年光景,今日里转思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
分類:飘浮飘泊
《漢語大詞典》:轻飘(輕飄)
(1).轻浅飘浮。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 浩然山人 之雄长,时有秀句;而轻飘短味,不得与 高 、 岑 、 王 、 储 齿。”
(2).形容纤巧飘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现成有一句《西厢》,又轻飘,又风雅,又贴切,何不用呢?”
(3).谓言行轻佻,不持重。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江涵笑四次录音》:“他本是一个志洁行端的人,凡事三思而行,可今天怎么会在一个老处女面前这样轻飘呢?”
《漢語大詞典》:沨沨
形容乐声宛转悠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魏》,曰:‘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 杜预 注:“渢渢,中庸之声。婉,约也;险当为俭字之误也。”汉书·地理志下:“ 吴札 闻《魏》之歌,曰:‘美哉渢渢乎!’” 清 沈钧德 《〈元诗百一钞〉序》:“读《百一钞》,渢渢乎,洋洋乎,气格声调,进乎古矣。”《文明小史》第五三回:“那两个歌妓唱将起来, 饶鸿生 听了听,虽不懂他们唱的是什么,倒也渢渢移人。” 冰心 《寄小读者》二十:“沿岸两三里的游艺场,乐声沨沨,人声嘈杂。”
1.飘浮貌。周书·刘璠传:“绥绥兮颯颯,瀌瀌兮渢渢。” 唐 元结 《补乐歌·五茎》:“植植万物兮,滔滔根茎;五德涵柔兮,渢渢而生。”
2.象声词。 宋 石介 《庆历圣德诗》:“大声渢渢,震摇六合;如乾之动,如雷之发。” 宋 司马光 潜虚·行图·声:“空谷来风,有声渢渢。” 明 高启 《渡浙江宿西兴民家》诗:“渢渢滩声迴,莽莽山气积。”
《漢語大詞典》:飘浮(飄浮)
(1).飘飞;飞翔。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若将言之未发兮,又气变而飘浮。” 唐 韩愈 《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2).指水漂流或物体在水面上漂流浮动。 唐 韩愈 《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控带 荆门 远,飘浮 汉水 长。” 巴金 《家》二八:“他仓卒间抓住一块木片飘浮在水上。”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 朱延年 听到这消息真赛过飘浮在茫茫大海里的人遇到了救命的船只。”
(3).浮现。 徐迟 《牡丹》:“男人脸上,飘浮着一丝看不见的微笑。”
(4).飘泊。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终于又非走出这熟人的家不可,便在各处飘浮。”
《漢語大詞典》:浮泛(浮汎)
亦作“ 浮汎 ”。
(1).在水上或空中飘浮。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水母﹞浮汎水上,捕者或遇之,即歘然而没。”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不期 黄河 中有数隻苍鸭在水浮泛。” 郭沫若 《橄榄·曼陀罗华》:“一阵阵的粉香、椿油香、香水香在空气中浮泛。”
(2).引申为乘舟漫游。晋书·谢安传论:“啸咏山林,浮泛江海。”
(3).飘泊。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四五:“ 李老人 便是这么一个在患难中浮泛的人。”
(4).虚夸不实。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九年:“ 楚 ( 令狐楚 )叙 王涯 、 贾餗 反事浮汎, 仇士良 等不悦。”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説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弗使浮泛。” 叶圣陶 《倪焕之》四:“他觉得 冰如 和这个年轻人说得浮泛极了。”
(5).指浮浅。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她们的性情也活泼好交,不过交情更浮泛一些。”
(6).过多;多馀。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端平二年:“支费浮泛,务从节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文忌装头:“ 欧阳公 《醉翁亭记》先述胜地,至於累幅。后一扫去,曰:‘环 滁 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皆翦截浮泛,不用装头之法。”
(7).呈现;流露。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二:“在他的脸上,从疲惫于旅途的脸上,隐隐地浮泛着最天真的表情。”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陈奶奶 ﹞耳微聋,脸上常浮泛着欢愉的笑容。”
《漢語大詞典》:飘游(飄游)
亦作“ 飘游 ”。 飘浮游动。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羡要眇之飘游兮,倚东风以扬暉。” 吉学霈 《要不准的数字》:“几朵白云在山头上空慢慢飘游。”
《漢語大詞典》:流梗
飘浮在水面上的桃梗。比喻飘泊不定的人生。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嗟飞蓬之日永,恨流梗之无还。”参见“ 浮梗 ”。
《漢語大詞典》:浮梗
漂流的桃梗。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土偶﹞曰:‘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 淄 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浮梗”喻飘流无定。 闽 徐夤 《别》诗:“酒尽歌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 明 高启 《临顿里》诗之二:“人生真浮梗,吾生岂繫匏。”《水浒传》第十一回:“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清 黄景仁 《送温舍人汝适归广州》诗:“忆别君应念故人,移家我已同浮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