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烟尘(煙塵)  拼音:yān chén
1.轻烟尘埃。
2.边疆寇警。南朝梁。萧统〈七契〉:「当朝有仁义之睦,边境无烟尘之警。」《宋史。卷二九一。吴育传》:「臣恐契丹窥兵赵、魏,朝廷不得元昊毫发之助,而太行东西,且有烟尘之警矣。」
3.人烟稠密的地方。唐。杜甫 为农诗:「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漢語大詞典》:风埃(風埃)
(1).被风吹起的尘土。 宋 梅尧臣 《和李廷老家会饮》:“车马不畏远,风埃不畏多。”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笼饼蒸饼之属,食必去皮,皆为北地风埃设。”
(2).指世俗,纷乱的现实社会。晋书·列女传论:“驰騖风埃,脱落名教,頽纵忘反,於兹为极。”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释 惠远 之高居,风埃遂隔。” 宋 司马光 《君贶环溪》诗:“地胜风埃外,门深花竹间。”
(3).指仕宦。南齐书·王僧虔张绪传赞:“ 思曼 廉静,自絶风埃。” 宋 陆游 《泛富春江》诗:“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
(4).指危乱,战乱。 陈毅 《为苏南摩擦答某君》诗:“强梁海上来,三年战局开,怒潮翻海岳,雄鬼起风埃。”
(5).犹风尘。指娼家生活。 金 元好问 《洧川行》:“无端嫁作荡子妇,流落弃掷风埃中。”
《國語辭典》:沙尘(沙塵)  拼音:shā chén
飞起的细沙与尘土。《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阮瑀诗》:「河洲多沙尘,风悲黄云起。」唐。薛奇童〈拟古诗〉:「沙尘朝蔽日,失道还相遇。」
《國語辭典》:风烟(風煙)  拼音:fēng yān
1.风景。唐。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随风而逝的烟。如:「远望群山,风烟万里。」
《國語辭典》:步障  拼音:bù zhàng
古代显贵者出游时,于道旁设下遮蔽风寒尘土或禁人窥视的帐幕,长者可达数十里。《晋书。卷三三。石苞传》:「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北史。卷八一。儒林传上。张景仁传》:「景仁多疾,帝每遣徐之范等疗之。……车驾或有行幸,在道宿处,每送步障,为遮风寒。」
《國語辭典》:蒙尘(蒙塵)  拼音:méng chén
1.沾染灰尘。《淮南子。缪称》:「蒙尘而欲毋昧,涉水而欲无濡。」
2.比喻天子失去政权,流亡出奔。《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子蒙尘于外,敢不奔问官守?」《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
《國語辭典》:客尘(客塵)  拼音:kè chén
在旅途中沾染上的尘土。比喻在外奔波的辛劳。宋。范成大 题如梦堂壁诗:「片云不载归梦,两鬓全供客尘。」
《漢語大詞典》:塞尘(塞塵)
塞外的风尘。代指对外族的战事。 唐 韩愈 《烽火》诗:“登高望烽火,谁谓塞尘飞。” 宋 陆游 《北望》诗:“寧知墓木拱,不见塞尘清。” 宋 杨万里 《虞丞相挽词》之三:“但令元气壮,患不塞尘开。”
《漢語大詞典》:飘茵(飄茵)
(1).谓得到好的际遇。 清 赵怀玉 《连珠池》诗:“秋月春风几回赏,老嫁商人与廝养;就中亦有花飘茵,多少落英沾粪壤。”参见“ 飘茵堕溷 ”。
(2).比喻坠落风尘的人。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中》:“逝水年难转,飘茵志岂甘。料迟 萧史 至,吹凤引鸞驂。”参见“ 飘茵堕溷 ”。
《漢語大詞典》:飘茵堕溷(飄茵墮溷)
梁书·儒林传·范缜:“ 子良 ( 竟陵王 萧子良 )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贱贫?’ 縝 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蔕,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於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於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復殊途,因果竟在何处?’ 子良 不能屈,深怪之。”后遂以“飘茵堕溷”比喻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亦多指女子堕落风尘。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飘茵堕溷各前因,地下怜香有几人?抵死只逢皮相士,伤心岂独是 真真 。”亦作“ 飘茵落溷 ”、“ 飘茵随溷 ”。《秦淮画舫录·征题》引 清 竹恬 《青溪杂忆诗柬捧花生同赋》:“飘茵落溷事争差,狼藉高枝一朵花。今日回头声价减,可怜彩凤已随雅。” 吴梅 《风洞山·殉烈》:“虽然是苦结局伤心断魂,煞强如没收煞飘茵随溷。”
《漢語大詞典》:锦步障(錦步障)
遮蔽风尘或视线的锦制屏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 君夫 作紫丝布步障碧綾里四十里, 石崇 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唐 李商隐 《朱槿花》诗之一:“不卷锦步障,未登油壁车。”资治通鉴·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蜀 主常列锦步障,击毬其中,往往远适而外人不知。”
《漢語大詞典》:泥涴
为尘土污染。比喻流落风尘。《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泥涴犹悽惨,瓶空更寂寥。叶浓阴自厚,蒂密子偏饶。”
《漢語大詞典》:帽裙
亦作“ 帽帬 ”。亦作“ 帽裠 ”。 古代帽沿上下垂的绢帛,用以遮挡风尘。宋书·五行志一:“ 明帝 初,司徒 建安王 休仁 统军 赭圻 ,制乌纱帽,反抽帽裙,民间谓之‘司徒状’,京邑翕然相尚。”南齐书·五行志:“ 建武 中,帽裠覆顶, 东昏 时,以为裠应在下,而今在上,不祥,断之。” 宋 陆游 《雨出谒归昼卧》诗:“宿雨盈车辙,秋风涨帽帬。”
《漢語大詞典》:露尘(露塵)
雨露与风尘。喻艰难的世途。 明 高启 《答陈校书客怀》诗:“游远荒家业,交疎困露尘。”
《国语辞典》:救风尘(救风尘)  拼音:jiù fēng chén
戏曲剧目。元朝关汉卿作,演赵盼儿救宋引章于风尘之中的故事。全名为《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漢語大詞典》:鹿幦
鹿皮所作的覆苓。用以挡风尘。礼记·玉藻:“君羔幦虎犆;大夫齐车鹿幦豹犆。” 郑玄 注:“幦,覆苓也。” 孔颖达 疏:“苓,即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