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忧恤(憂恤)
亦作“ 忧卹 ”。
(1).忧虑。《诗·大雅·桑柔》:“告尔忧恤,诲尔序爵。” 郑玄 笺:“恤亦忧也。”国语·吴语:“昔 周 室逢天之降祸,遭民之不祥,余心岂忘忧恤,不唯下士之不康靖。” 宋 苏轼 《谢南省主文启·梅龙图》:“伏维龙图执事,骨鯁大臣,朝之元老,忧卹天下,慨然有復古之心。”
(2).顾恤。 秦 李斯 《琅邪台刻石》:“忧恤黔首,朝夕不懈。”后汉书·延笃传:“其政用宽仁,忧恤民黎。” 唐 韩愈 《论天旱人饥状》:“京师者,四方之腹心,国家之根本,其百姓实宜倍加忧恤。”
分類:忧虑顾恤
《漢語大詞典》:省恤
顾恤;体恤。 汉 贾谊 新书·道术:“心省恤人谓之惠,反惠为困。”
分類:顾恤体恤
《漢語大詞典》:衔恤(銜恤)
(1).含哀;心怀忧伤。《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郑玄 笺:“恤,忧也。” 汉 张衡 《思玄赋》:“王肆侈於 汉 庭兮,卒衔恤而絶绪。” 唐 张说 《唐赠丹州刺史先府君碑》:“小子衔恤,非曰能文。”
(2).父母死后守丧。 晋 陆机 《〈兄平原赠〉诗序》:“余弱年夙孤,与弟 士龙 衔恤丧庭。” 宋 王安石 《将至丹阳寄表艮》诗:“三年衔恤空餘息,一日忘形得旧游。” 清 冯桂芬 《与李方赤太守书》:“丙午夏衔恤归里,见之为之慨然。”
(3).蒙受冤屈。 清 恽敬 《上陈笠轨按察书》:“其有匹夫匹妇之衔恤者,可诉之县。”
(4).关怀,顾恤。 清 方苞 《七思·三姊》诗:“嗟余兄弟常危疾,姊在视兮时衔恤。”
《漢語大詞典》:顾恤(顧恤)
亦作“ 顾卹 ”。 顾念怜悯。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言王者处民上,如鸟之处巢也,不顾卹百姓,百姓畔而去之,若鸟之自焚也。” 宋 王安石 《上宋相公书》:“阁下发使弔问,特在诸公之先,而所以顾恤之尤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独有公爱妾 李氏 ,三姊所自出也,恒礼重 四娘 ,往往相顾恤。”
《漢語大詞典》:存全
(1).存留、保全。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少者彊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2).顾恤、成全。 宋 曾巩 《谢杜相公书》:“至其既孤,无外事之夺其哀,而毫髮之私,无有不如其欲,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其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漢語大詞典》:视民如伤(視民如傷)
形容帝王、官吏极其顾恤民众疾苦。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孟子·离娄下:“ 文王 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 赵岐 注:“视民如伤者,雍容不动扰也。” 孙奭 疏:“言 文王 常有恤民之心,故视下民常若有所伤,而不敢以横役扰动之。” 晋 潘岳 《关中诗》:“明明天子,视民如伤。”亦作“ 视下如伤 ”、“ 视人如伤 ”。北史·魏纪三·孝文帝纪论:“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利物,亦无得而称之。” 唐 杨炯 《为梓州官属祭陆郪县文》:“居传其政,爱人如子;山则有梁,镇兹一方;君宏其道,视人如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