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剞劂
(1).刻镂的刀具。《楚辞·严忌〈哀时命〉》:“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榘而无所施。” 洪兴祖 补注引 应劭 曰:“剞,曲刀;劂,曲凿。”
(2).泛指斤斧。文选·左思〈魏都赋〉:“剞劂罔掇,匠斲积习。” 李周翰 注:“剞劂,斤斧也。” 宋 司马光 《谢王道济惠古诗古石器》诗:“ 工倕 创规摹, 般输 施剞劂。”
(3).雕琢刻镂。魏书·艺术传论:“ 蒋少游 以欹劂见知,没其学思,艺成为下,其近是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他国:“城东二十餘里有大伽蓝,经製轮奂,工穷剞劂,圣形尊像,务极庄严。” 宋 王禹偁 《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圬墁剞劂之人,来自公府;榱桷栋梁之用,出自神州。”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想见悬空施斧椎,剞劂功深岁月积。”
(4).雕板;刻印。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题录》:“剞劂生涯日,诗书艺业长。刻字的候列位老爷刊同年録。”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内廷有奉詔编纂《宫史》一书,不授剞劂。”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 明 末 海虞毛氏 ,始取《花菴》《尊前》诸前,及 宋 人词稿,尽付剞劂。”
(5).指雕辞琢句。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三》引 韩子苍 云:“如 老杜 言‘新诗改罢自长吟’者,乃知此老用心甚苦,后人不復见其剞劂,但称其浑厚耳。” 明 杨慎 升庵诗话·邻舍诗:“ 杜工部 《赠朱山人》……浑成不见剞劂,而句句切题。”
(6).奇崛。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四:“ 鶡冠子 者, 楚 人,居山中。其著本 黄 老 ,近刑名家。好论兵,词旨剞劂而切礉。” 宋 董逌 广川书跋·月仪帖:“其书剞劂,逕出法度,有可贵者。”
《漢語大詞典》:入木
(1).指雕板刻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附录:“余因反覆沉思其致误之由,殊不可得,嗣取钞刻各本,刻意推研,乃知 卢氏 所得 叶石君 本,据以入木。”
(2).入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荆州 天崇寺 僧 智灯 常持《金刚经》, 贞元 中,遇疾死,弟子启手足犹热,不即入木,经七日却活。” 明 李贽 《豫约》:“一毫不谨,失其欢心,则祸患立至,其为管束至入木埋下土未已也,管束得更苦矣。”参见“ 入殮 ”。
(3).喻书法笔力劲健。 唐 白居易 《鸡距笔赋》:“故不得兔毫无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木之功。” 唐 沈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诗:“鏘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蟠高轩。”参见“ 入木三分 ”。
《漢語大詞典》:入殓(入殮)
将死者装入棺材。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因你分付了,不敢入殮;况且心头温温的,只得坐守。”《老残游记》第十八回:“入殮的时候,你亲视含殮了没有?” 冰心 《南归》:“五点多钟诸事已毕。计自逝世至入殓,才用十七点钟。”
《漢語大詞典》:入木三分
说郛卷八七引 唐 张怀瓘 书断·王羲之:“ 王羲之 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本谓笔力劲健,后借以喻描写或议论深刻。 清 赵翼 《杨雪珊自长垣归来出示近作叹赏不足诗以志爱》:“入木三分诗思鋭,散霞五色物华新。” 茅盾 《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崇禎 等候‘讨贼’的捷报,焦急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漢語大詞典》:板头(板頭)
(1).指过去刷印书籍雕板的板面数。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经三:“余以为《十三经註疏》板头既多,一时工力恐难猝办。但得将《古註十三经》刻行一部,则大有功於圣学。”
(2).指零散的木板。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厅房楼房烧做一片白地,三口棺材尽为灰烬,不曾剩一块板头。”
《漢語大詞典》:手民
古时仅指木工。后指雕板排字工人。 宋 陶谷 清异录·手民:“木匠总号运斤之艺,又曰手民、手货。” 清 胡丹凤 《重刊〈吕东莱先生文集〉序》:“时余方搜求遗籍,择其文之足以载道者,付诸手民。” 郑观应 《〈盛世危言〉自序》:“先后参订,付诸手民,定名曰《盛世危言》。” 艾芜 《华侨诗人翻译家黄绰卿》一:“一个年青的排字工人来看我,并作自我介绍,说他是《觉民日报》的手民。”
《漢語大詞典》:镂板(鏤板)
(1).雕花的歌板。 宋 张先 《醉桃源》词:“双花连袂近香猊,歌随鏤板齐。”
(2).亦作“ 鏤版 ”。谓雕板印刷。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卷四:“往时故相 刘公 沆 在 长沙 ,以官法帖鏤版,遂布於人间。”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 盼盼 为诗以代柬答,前后积三百餘首,编缀成集,名曰《燕子楼集》,鏤板流传於世。” 清 吴伟业 《汲古阁歌》:“搜求遗逸悬金购,缮写精能鏤板工。”
《漢語大詞典》:雕印
雕板印刷。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辛未,初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印卖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 纥干泉 作《刘弘传》,雕印数千本。”
《漢語大詞典》:宋版
指 宋 代雕板印刷的书本。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六:“书贵 宋 版者,点画无讹,鎸刻精好。 宋 版有肥瘦两种。肥者学 颜 ,瘦者学 欧 。行欵疎密,任意不一,而字势皆生动。”参见“ 宋本 ”。
《漢語大詞典》:宋本
宋 代刻印的书本。雕板印书约始于 唐 代,至 宋 大盛。当时的 浙江 杭州 、 福建 建阳 、 四川 眉山 等地都是刻书的中心,分官刊、家刻、坊刻三种。刻书时,选用工于书法的人缮写,字体既美,校刻亦精,为后世所重。
《漢語大詞典》:宋本
宋 代刻印的书本。雕板印书约始于 唐 代,至 宋 大盛。当时的 浙江 杭州 、 福建 建阳 、 四川 眉山 等地都是刻书的中心,分官刊、家刻、坊刻三种。刻书时,选用工于书法的人缮写,字体既美,校刻亦精,为后世所重。
《漢語大詞典》:书板(書板)
亦作“ 书版 ”。 以雕板印刷术印书的底板。 宋 苏轼 《乞赐州学书板状》:“伏望圣慈,特出宸断,尽以市易书板赐与州学。”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杭州 严曙声 烺 赠云:‘但见 三吴 书板盛,不知十载选楼忙。’”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 河南 久被兵火,未知书版不散失否?”
《漢語大詞典》:经板(經板)
刻印经文的雕板。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清字经馆:“初贮经板於馆中,后改为实録馆,乃移其板於 五凤楼 中贮焉。”
《漢語大詞典》:雕板
在木板上雕刻图文,作为印刷之底版。 清 姚鼐 《孙渊如观察万卷装图》诗:“自兴雕板易钞胥,市册虽多乱鲁鱼。”
《漢語大詞典》:刻板
(1).亦作“ 刻版 ”。雕板(印书)。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 蜀 毋昭裔 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 宋 司马光 《答新知磁州陈大夫游古书》:“前岁 公廙 校正先集,欲刻板摹之,广传於世。”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中华民族……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刻版印刷。”
(2).比喻因循;呆板。《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一年之内,我一个生日,我们贱内一个生日,这两个生日,是刻板要做的。” 茅盾 《有志者》四:“再捧着头,再点着烟,再到床上躺一会。这是刻板的。”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一:“极端的刻板,极端的单调。”
《漢語大詞典》:授梓
交付雕板。谓付印。 明 何镗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序》:“乃命郡守 建安 陈公 依 真定 本翻摹授梓。” 明 陆完学 《〈长安客话〉序》:“入刑曹有《南刑记事》《方言采听集》,相继授梓,而《客话》其一斑也。”
《漢語大詞典》:板片
印刷用的雕板。一板称为一片。《清会典事例·内务府·聚珍馆摆板》:“ 乾隆 三十八年奏准,刊刻《四库全书》,所用板片浩繁,莫若刻成枣木活字套板一份,刷印各种书籍。” 叶德辉 《书林清话·板片之名称》:“此板之称片,习见於 元 明 诸书。而 明 《南雍经籍考》之载板片数目,盖相沿久矣。”
分類:印刷雕板
《漢語大詞典》:板行
(1). 晋 、 南北朝 大臣任命僚属谓之“板行”,以示与朝廷诏授有别。南齐书·荀伯玉传:“ 伯玉 少为 柳元景 抚军,板行参军。”南史·檀珪传:“ 元徽 中, 王僧虔 为吏部尚书,以 珪 为征北板行参军。” 清 成瓘 《篛园日札·官府中琐语琐事之沿》:“ 晋 宋 署官,多由板行。余谓此犹今所云宪牌委署耳。”
(2).雕板印刷发行。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 陈起 宗之 ……刊 唐 宋 以来诸家诗颇详备,亦有《芸居吟稿》板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金瓶梅:“此等书必遂有人板行,但一刻则家传户到,坏人心术。”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 宋 末 汶阳 王质 ,号 雪山先生 ,著《诗经总闻》二十卷……三百篇皆自创己意而解之,惜无力板行之耳。” 叶德辉 《书林清话·刊刻之名义》:“刻板盛于 赵宋 ,其名甚繁,今据各本考之,曰雕,曰新雕……曰板行,皆随时行文,久而成为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