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团结(團結)
(1). 唐 宋 时地方民兵丁壮组织。亦指该类组织的士兵。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又定诸州兵,皆有常数,其召募给家粮春冬衣者,谓之‘官健’;差点土人,春夏归农,秋冬追集,给身粮酱菜者,谓之‘团结’。” 宋 李纲 《乞修军政札子》:“团结、保伍废,而无以相维持;教閲、战阵废,而无以习攻击。”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招集团结,得刀手三千人,败 刘泽 三万人。自是贼势稍沮。”
(2).组织;集结;联合。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三:“ 熙寧 中,朝廷遣 刘起 刘彝 相继知 桂州 ,以图 交趾 。 起 彝 作战船,团结洞丁,以为保甲。”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自 澶渊 讲和以来,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明史·明玉珍传:“ 玉珍 与里中父老团结千餘人,屯 青山 。” 清 刘大櫆 《义士吴君传》:“復团结乡兵固守,而 汉阳 亦赖君以全。” 周恩来 《建设与团结》:“为了有效地工作,科学家必须团结。”
(3).指分散物聚拢成团。 明 包汝楫 《南中纪闻》:“其人色黑似墨,颠毛不及寸,皆团结如螺。”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龙山放灯:“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又如 隋煬帝 夜游,倾数斛萤火於山谷间,团结方开,倚草附木迷迷不去者。”
(4).和睦;友好。 谢觉哉 《团结、谦虚、进步!》:“团结、谦虚是人类应有的本能,也是我们国家悠久的传统。” 邓小平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四:“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漢語大詞典》:比周
(1).结党营私。管子·立政:“羣徒比周之説胜,则贤不肖不分。”后汉书·朱穆传论:“ 朱穆 见比周伤义,偏党毁俗,志抑朋游之私,遂著《絶交》之论。” 宋 王禹偁 《寄状元孙学士何》诗:“久居臺阁多忧畏,欲荐贤才涉比周。”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司法不为元首陪属,其长官与总统敌体……虽总统有罪,得逮治罢黜,所以防比周也。”
(2).集结;联合。韩非子·初见秦:“天下又比周而军 华 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且復有 郑妃 与 陈矩 朝夕比周於帝前,以为之主,共举大事,何谓无成?”
(3).亲近。旧唐书·柳泽传:“或打毬击鼓,比周伎术;或飞鹰奔犬,盘游藪泽。”
《漢語大詞典》:屯聚
(1).集结。史记·吴王濞列传:“兵屯聚而西,无它奇道,难以立功。”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离叛者众,则不得不屯聚而为羣盗。”《东周列国志》第二一回:“ 桓公 与 管仲 商议,将輜重资粮,分其一半,屯聚于 葵兹 。”
(2).指聚居。 章炳麟 《排满平议》:“ 汉 族之流放罪人,与蛮种相习狎,埶不独立,染其礼俗,相与屯聚,因是亦以荆蛮得名。”
(3).指聚众起事的队伍。后汉书·王梁传:“三年春,转击 五校 ,追至 信都 、 赵国 ,破之,悉平诸屯聚。”后汉书·冯异传:“又南下 河南 成皋 已东十三县,及诸屯聚,皆平之。”
(4).谓聚集进驻。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择要害地屯聚一处,使有隐然之望。” 明 唐顺之 《牌》:“ 通州 屯下重兵,若有寇,则又有客兵屯聚。”
《漢語大詞典》:缠结(纏結)
(1).集结;纠集。 南朝 梁 江淹 《萧重让扬州表》:“或有济世夷难之略,煇耀内氓;导江疏山之勤,缠结中宇。” 明 李东阳 《送福建参政徐君序》:“贩鬻之民,迫於寒饥,散则无所,归则无籍。纵而不问,则缠结无穷;急而攻之,则以死徇鬭,其患有不可胜言者。”
(2).盘绕集聚;缠绕纠结。 清 龚自珍 《燕昭王求仙台赋》:“有气自东南隅来者……始凝睇於山隅,继缠结乎城冈。” 何其芳 《画梦录·秋海棠》:“或种记忆,或种希冀,如红色的丝缠结在足趾间。”
(3).用丝绳绸帛之类缠绕结束以作装饰。 唐 杜甫 《寄赠王十将军承俊》诗:“缠结青驄马,出入 锦城 中。” 仇兆鳌 注:“缠结,马之装饰。”
《漢語大詞典》:屯集
集结;聚集。 唐 李德裕 《驱逐回鹘事宜状》:“臣等思虑,量为得计。若如此可行,即 幽州 兵马,望且令於本界屯集,待候处分。” 明 李贽 《焚书·高同知奖劝序》:“夫当混一廓清之日,摧枯拉朽之际,谋臣猛将,屯集如云。”
分類:集结聚集
《漢語大詞典》:连兵(連兵)
(1).联合兵力;集结军队。史记·田单列传:“ 乐毅 畏诛而不敢归,以伐 齐 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 齐 。”后汉书·乌桓传:“ 光武 初, 乌桓 与 匈奴 连兵为寇。” 宋 苏轼 《贾谊论》:“ 灌婴 连兵数十万,以决 刘 吕 之雄雌。” 清 王柏心 《悲鄂州失守》诗:“连兵二十万,不能固金汤。”
(2).交兵;交战。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先是连兵邻国,三战而再败也。”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置阵 太平 ,开 阴晋 之道;连兵 广武 ,纳 滎阳 之城。”周书·杨乾运传:“时 纪 与其兄 湘东王 绎 争帝,遂连兵不息。” 元 卢琦 《中元回家拜祭感怀》诗:“连兵搆祸今未已,疲民重敛何敢言。”
《漢語大詞典》:结聚(結聚)
集结聚合。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今人不聊生,咸思报国,竞相结聚,屯据乡村,若悬赏招之,不旬日十万可致。”《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也有朝廷不用,沦落江湖,因而结聚的。” 萧红 《生死场》四:“冬天,女人们像松树子那样容易结聚,在 王婆 家里满炕坐着女人。”
《漢語大詞典》:屯师(屯師)
集结军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壮节公:“ 金川 蕞尔小夷,经大兵两度挞伐,不能获尺寸之利,乃至屯师经年,老师縻餉,安用将帅为也!”
分類:集结军队
《漢語大詞典》:属行(屬行)
谓集结军队。史记·赵世家:“且 齐 之所以伐者,以事王也;天下属行,以谋王也。” 张守节 正义:“言 秦 欲令 齐 称帝,与约五国共灭 赵 ,三分 赵 地。”史记·苏秦列传:“已得讲於 魏 ,至 公子延 ,因 犀首 属行而攻 赵 。” 司马贞 索隐:“ 犀首 、 公孙衍 ,本 魏 将,因之以属军行。行音胡郎反,谓连兵相续也。”
分類:集结军队
《漢語大詞典》:凝合
(1).凝冱。后汉书·郎顗传:“冰既解释,还復凝合。”
(2).聚拢,集结。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四:“几乎每一天,总要等到暮霭从四面凝合,松林开始轻啸,才起身尽兴归去。”
分類:聚拢集结
《漢語大詞典》:屯结(屯結)
(1).聚集,集结。常用于聚众造反。后汉书·滕抚传:“ 梁太后 虑羣贼屯结,诸将不能制,又议遣太尉 李固 。”明史·项忠传:“ 白圭 既平 刘通 , 荆 、 襄 间流民屯结如故。”
(2).指聚众起事者。晋书·石季龙载记下:“遣使者持节赦诸屯结,皆不从。”
《漢語大詞典》:蚁合(蟻合)
像蚂蚁般纷纷集结。形容集结者之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於是寇盗处处蚁合,郡国多以无备,不能制服。” 明 李贽 《君臣一》:“后诸王骄汰,轻构祸患,於是寇盗处处蚁合。”
《漢語大詞典》:合军(合軍)
(1).集结军队。孙子·军争:“凡用兵之法,将受命於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於军争。” 曹操 注:“聚国人,结行伍,选部曲,起营为军陈。”
(2).结合或联合两支以上军队。汉书·田儋传:“ 楚 使 龙且 救 齐 , 齐王 与合军 高密 。”后汉书·吴汉传:“於是饗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不絶,夜衔枚引兵与 刘尚 合军。”
《漢語大詞典》:比集
(1).排比、汇集。史记·太史公自序:“星气之书,多杂禨祥,不经,推其文,考其应,不殊。比集论其行事,验于轨度以次,作《天官书》第五。”
(2).频频栖止。后汉书·章帝纪:“乃者凤皇、黄龙、鸞鸟比集七郡,或一郡再见。” 李贤 注:“比,频也。”
(3).亲近集结。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师众之所比集,大概就是原始公社社会--国家的雏形。”
《漢語大詞典》:赘结(贅結)
聚集,集结。新唐书·循吏传·卢弘宣:“时岁饥,盗赘结,酋豪自王,伪署官吏,发敖廥,招亡命。”
分類:聚集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