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畦畛
(1).田间的界道。 宋 黄庭坚 《过家》诗:“宰木鬱苍苍,田园变畦畛。” 明 何景明 《水车赋》:“恩及畦畛,量兼斗筲。” 清 魏源 《客怀柬龚定盦舍人》诗之一:“门前临大道,石坂成畦畛。”
(2).界限;隔阂。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高士例须怜麴糵,丈夫终莫生畦畛。” 宋 沈括 《东作坊使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王君墓志铭》:“君生平倜儻,好大节,以功名自许,待人不为畦畛,轻施与,无所计较。”金史·元德明传:“自幼嗜读书,口不言世俗鄙事,乐易无畦畛,布衣蔬食,处之自若。” 清 姚鼐 《歙胡孝廉墓志铭》:“君性仁厚,与物无畦畛。”
(3).格式;常规。 宋 吕本中 紫微诗话:“ 晁叔用 尝作《廷珪墨诗》,脱去世俗畦畛, 高秀寳 深称之。” 金 元好问 《答聪上人书》:“上人天资高,内学富,其笔势纵横,固已出时人畦畛之外。”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下:“我朝草书以 张东海 为最,盖其操纵闔闢无不如意,且姿态横发,不袭前人畦畛。”
《漢語大詞典》:畛域
(1).界限;范围。庄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 成玄英 疏:“譬东西南北,旷远无穷,量若虚空,岂有畛界限域也。” 唐 韩愈 《与崔群书》:“考之言行而无瑕尤,窥之閫奥而不见畛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墙壁》:“界墻者,人我公私之畛域。” 邹韬奋 《萍踪忆语》六:“在 美国 北方的黑人虽有些事情比南方的黑人自由些……但是白人对黑人分畛域的事实仍然很多。”
(2).指划分界限。《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湖北调查部纪事叙例》:“不得已而援由乡及国之义,暂以 湖北 一省为初点,俟各省之调查部皆自完其纲领,而后徐图併一之。非敢自相畛域也,实智力之小,尚未足以谋远大也。”
(3).比喻成见或宗派情绪。明史·江秉谦传:“今 廷弼 勘覆已明,议者犹以一人私情没天下公论,寧坏朝廷封疆,不忘胸中畛域。” 清 戴名世 《〈涛山先生诗〉序》:“先生奇情旷达,与人交无畛域,或有不合,面斥之,事过则已,復欢如平常。”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三六章:“大家天天盼望的也正是化除畛域,不讲 陕 豫 ,不分内外,不论新旧,化为一体,同心协力为大元帅打下个一统天下。”
(4).喻隔阂。明史·韩爌传:“人臣不可以党事君,人君亦不可以党疑臣……若戈矛妄起於朝堂,畛域横分於宫府,非国之福也。”
(5).境域;区域。 清 汤一鹗 《论裁撤领事裁判权之预备》:“惟内地杂居一事,深恐僻地人民见闻不广,或缘此而肇事。是宜政府提倡社交之风,俾知人类既同,性情必无大异,徐以泯其畛域之界,而和 欧 亚 之风。”
(6).犹规矩。 唐 韩愈 《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公与人有畛域,不为戏狎,人得一笑语,重於金帛之赠。”
《漢語大詞典》:离隔(離隔)
(1).分离阻隔。 三国 魏 曹植 《离友》诗:“感离隔兮会无期,伊鬱悒兮情不怡。”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去矣 嵇生 ,永离隔矣!” 宋 赵鼎 《满江红·南渡泊舟仪真江口》词:“肠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隔。”
(2).指隔阂,不团结。三国志·蜀志·蒋琬传:“寇难未弭, 曹叡 骄凶, 辽 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周书·贺拔胜传:“若骨肉离隔,自相猜贰,则图存不暇,安能制人?”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勿以妇人之言渐生离隔。”
(3).指使不和睦,不团结。太平广记卷三二二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周义:“兄不仁,离隔人室家。”
《漢語大詞典》:瑕玷
(1).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唐 辛宏 《白珪无玷》诗:“皎皎无瑕玷,鏘鏘有珮声。” 元 杨景贤《西游记·迷路问仙》:“将山色来瞻,似碧玉无瑕玷。”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珠玉:“璞中之玉,有纵横尺餘无瑕玷者,古者帝王取以为璽。”
(2).比喻缺点或过失。后汉书·张衡传:“宜收藏图讖,一禁絶之,则朱紫无所眩,典籍无瑕玷矣。”晋书·刘寔传:“﹝ 寔 ﹞清身洁己,行无瑕玷。” 宋 欧阳修 《答原父》诗:“尝欣同好恶,遂乞指瑕玷。”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幸我平身无瑕玷,否则黄泉会晤,以何面目相对哉?”
(3).比喻隔阂,嫌隙。《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你便与他有瑕玷,如何做作着把我的小厮弄出去了?”
《漢語大詞典》:隔越
(1).阻隔。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之十五:“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
(2).隔阂。朱子语类卷十八:“问以类而推之説。曰:‘是从已理会得处推将去。如此,便不隔越。’”
(3).超越。魏书·任城王澄传:“九曰三长禁姦,不得隔越相领,户不满者,随近并合。”
《漢語大詞典》:辰参(辰參)
(1).指心宿和参宿。两星宿此出彼没,永不相逢。喻人之分离不得相见。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矣。” 宋 苏轼 《送俞节推》诗:“嗟余与夫子,相避如辰参。” 清 陈恭尹 《柏舟行为区母陈太君赋》:“心期頡頏同一林,天教殊絶同辰参。”
(2).喻隔阂。 清 顾陈垿 《分拟鲍参军〈白头吟〉》:“如何乖宿昔,貌昵情辰参。”参见“ 参商 ”。
《漢語大詞典》:参商(參商)
(1).参星和商星。参星在西,商星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参见“ 参辰 ”。
(2).喻彼此对立,不和睦。语本左传·昭公元年:“昔 高辛氏 有二子,伯曰 閼伯 ,季曰 实沉 。居於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 閼伯 於 商丘 ,主辰, 商 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 实沉 於 大夏 ,主参, 唐 人是因,以服事 夏 商 。” 唐 陈子昂 《为义兴公求拜扫表》:“兄弟无故,并为参商。”《天雨花》第十八回:“父子参商非吉兆,家和万事自然兴。” 鲁迅 《书信集·致林语堂》:“因环境之异,而思想感觉,遂彼此不同……故必参商到底,无可如何。”
(3).喻亲友隔绝,不能相见。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晋 陆机 《为顾彦赠妇》诗之二:“形影参商乖,音息旷不达。” 南朝 梁 吴均 《闺怨》诗:“相去三千里,参商书信难。” 清 黄遵宪 《别赖云芝同年》诗:“人生相见殊参商,吁嗟努力毋怠皇。”
(4).喻有差别;有距离。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又 张 李 诸姓,据有 凉 蜀 ,其於 魏 也,校年则前后不接,论地则参商有殊。”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昔人所见,岂必皆长,第文字烟埃,纪籍渊藪,引用出处,时或参商。”
《漢語大詞典》:闲隙(閒隙)
亦作“ 閒隟 ”。亦作“间隙”。
(1).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或尚未占用的时间)。吕氏春秋·长利:“今使燕爵为鸿鵠凤皇虑,则必不得矣。其所求者,瓦之间隙,屋之翳蔚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田鹏鸞 ﹞年十四五,初为閽寺,便知好学……所居卑末,使彼苦辛,时伺閒隙,周章询请。” 明 唐顺之 《牌》:“造成二册后,乘此秋冬间隙,各该道亲自下场操练。” 毛泽东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总之,除有特殊情形者外,一切部队、机关,在战斗、训练和工作的间隙里,一律参加生产。”
(2).引申为缺漏。 清 恽敬 《〈陶靖节集〉书后》三:“夫古人之事往矣,其流传记载,百不得一,在读书者委蛇以入之,综前后异同以处之,盖未有无间隙可寻讨者。”
(3).指可乘之机。汉书·刘向传:“是以羣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詆。”陈书·傅縡传:“骋异家,衒别解,窥伺閒隙,邀冀长短。” 宋 司马光 《乞申敕州县依前敕差役札子》:“必有本因新法得进之臣,乘此间隙,争言免役钱不可罢。”
(4).隔阂;嫌隙。国语·晋语八:“及 文子 成 晋 荆 之盟,丰兄弟之国,使无有閒隙,是以受 郇 櫟 。” 韦昭 注:“閒隙,瑕衅也。” 汉 王符 潜夫论·志氏姓:“降兄弟之国,使无閒隟。”北史·冯子琮传:“时内外除授,多由 士开 奏拟, 子琮 既恃内戚,兼带选曹,自擅权宠,颇生间隙。”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五:“他在 日本 和大哥生了点间隙,大约因为钱不够用。”
《漢語大詞典》:衅隙(釁隙)
(1).裂缝;可乘之隙。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时论者议欲自伐 吴 ,‘三征’献策各不同。詔以访 嘏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 司马彪 《战略》:“唯有进军大佃,最差完牢……衅隙时闻,讨袭速决。”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乘我衅隙,侵噬疆埸。” 章炳麟 《五无论》:“是四制者,特初级苟偷之法,足以补苴衅隙而已。”
(2).仇怨;隔阂。后汉书·袁术传:“ 绍 议欲立 刘虞 为帝, 术 好放纵,惮立长君,託以公义不肯同,积此衅隙遂成。”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 姚元崇 与 张説 同为宰辅…… 姚 既病,诫诸子曰:‘ 张丞相 与吾不协,衅隙甚深。’”
(3).疏漏,缺失。金史·翟永固传:“ 宋 人事本朝无衅隙,伐之无名。”
(4).纠纷,争执。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甲之所为,无不善者。欲开衅隙,而无其端。”
(5).犹祸乱。 王闿运 《衡阳彭公行状》:“ 两江 地大政殷,臣不善理财,不习夷情,必多决裂,或生衅隙。”
《漢語大詞典》:闲隔(閒隔)
亦作“间隔”。
(1).隔绝;阻隔;分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喒两个自閒隔,为杀了裙釵,揽下非灾,不得明白。” 清 程麟 《此中人语·狐》:“其右为某甲住宅,宽敞宏深,规模相类,中一砖墻间隔,此界彼疆,从不闻相侵优。”
(2).隔阂。 前蜀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名卿名相尽知音,遇酒遇琴无閒隔。”朱子语类卷九八:“盖私意间隔,而物我对立,则虽至亲,且未必能无外矣。” 明 沈榜 《宛署杂记·铺行》:“行之既久,上下间隔。”
(3).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宋 汪藻 《小重山》词:“别语寄丁寧。如今能间隔,几长亭?” 郁达夫 《蜃楼》七:“ 松木场 在古 杭州 城的 钱塘门 外,去湖滨约有二三里地的间隔。” 杨朔 《征尘》:“短短的间隔,外边忽然变天了。”
(4).一个隔着一个;夹杂。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许敏冤屡见》:“其始 敏 夫妇在外,寃卧於内,既而间隔卧於夫妇之间,知其为鬼,无如之何也。”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四:“木板线装书和硬面的洋装书间隔地插着。” 徐迟 《地质之光》:“他说明,并指点着这三对互相间隔着的山川:隆起带和沉降带。”
《漢語大詞典》:闲郤(閒郄)
隔阂;嫌隙。管子·君臣下:“然则兄弟无閒郄,谗人不敢作矣。”
分類:隔阂嫌隙
《漢語大詞典》:迕拒
违逆;隔阂。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情若迁於时矣,顾时则有所迕拒,天时人事,胥无足易其心,诚於中而有言;反其心者,虽天下皆唱而不与之和。”
分類:违逆隔阂
《漢語大詞典》:鄣隔
阻隔;隔阂。 章炳麟 《与刘光汉书》:“尊意引君训羣之説,因以林烝比况,此可为尔雅旧注与 高邮 王氏 之新説通其鄣隔矣。”
分類:阻隔隔阂
《漢語大詞典》:无间(無間)
亦作“ 无閒 ”。
(1).没有空隙。指极微小处。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閒,吾是知无为之有益。”文选·扬雄〈解嘲〉:“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 李善 注:“无间,言至微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应嘲:“旷笼天地之外,微入无閒之内。” 唐 崔璐 《览皮先辈盛制因作十韵》:“小言入无间,大言塞空虚。”
(2).指精微的义理。 晋 丘道护 《道士支昙谛诔》:“研微神锋,妙悟无间;尘之所著,在至斯捐。”
(3).不断;不分。礼记·檀弓上“不昼夜居于内” 汉 郑玄 注:“无閒昼夜,恆居于内。”宋书·礼志四:“太常丞 韩賁 议:‘按君母之尊,义发春秋,庶后饗荐无间。’” 宋 曾巩 《慰慈圣光献皇太后上仙表》:“无间亲疏,实均欷慕。” 鲁迅 《坟·人之历史》:“凡在地球之上,无间有生无生,决无差别。”
(4).没有隔阂;关系极密。后汉书·公孙瓒传论:“若 虞 瓚 无閒,同情共力……舍诸天运,徵乎人文,则古之休烈何远之有!” 宋 陈亮 《酌古论·李愬》:“ 愬 復能待以厚礼,示之赤诚,言笑无间,洞见肺腑。” 草明 《乘风破浪》十九:“ 少祥 没想到,一年到头融洽无间的伙伴,就在新年和旧年交替的时候,闹了个不痛快。”
(5).指没有疏远;不要见外。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上使人諭之曰:‘朕无间於卿,天日可鉴,何遽如此?’”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一折:“郎君閒暇,须一相访,无间老夫也!”
(6).无可非议;无懈可击。论语·泰伯:“子曰:‘ 禹 ,吾无间然矣。’” 朱熹 集注:“间,罅隙也。谓指其罅隙而非议之也。” 汉 蔡邕 《朱公叔谥议》:“始与诸儒考礼定议,加 陈留 府君以 益州 之謚,是后览之者,亦无间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唐 元稹 《和乐天赠樊著作》:“ 皋 、 夔 、 益 、 稷 、 禹 ,粗得无间然。”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圆满无间,然后谓之全人。”
(7).即无间地狱。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地藏 云:‘彼王当入无间,向来风即业风也。’因引 咸 看地狱。”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苟一毫忠赤不尽……便当永堕无间,万劫为驴,与兄骑乘。” 苏曼殊 《遯迹记》:“当振大军於觉海,驱天魔於无间。”参见“ 无间地狱 ”。
《漢語大詞典》:无间地狱(無間地獄)
(1).佛教语。即阿鼻地狱(梵语avic-inaraka)。据《俱舍论》卷十一称,造“十不善业”的重罪者堕入之,“受苦无间”,是地狱的最底层。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我看着他,想起我当初那妬妇来,恨不即时推你到无间地狱去!”
(2).指无间地狱中的重罪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冥府司籍之吏﹞曰:‘……不轮迴者亦三途:圣贤仙佛,不入轮迴;无间地狱,不得轮迴;无罪无福之人……无可轮迴。’”
《漢語大詞典》:隔生
(1).犹隔世。 唐 王建 《渡辽水》诗:“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宋 苏轼 《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诗:“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 宋 范成大 《续长恨歌》之二:“莫道故情无觅处,领巾犹有隔生香。”
(2).隔阂陌生。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我总觉得,他和我们,好像是隔着一层什么似的,总是隔生。”
《漢語大詞典》:无隙(無隙)
没有隔阂。三国志·吴志·胡综传:“ 辽东 之事,辅 吴 将军 张昭 以諫 权 言辞切至, 权 亦大怒,其和协彼此,使之无隙, 综 有力焉。”《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吾与 奉先 无隙,何故引兵至此?”
分類: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