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乌头(烏頭)
(1).乌鸟的头。 宋 范成大 《玻璃江一首戏效陆务观作》:“祗言日远易排遣,不道想思翻苦心。乌头可白我可去,菖花易青君易寻。”亦为“乌头白”的略语。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感愤》:“壮岁从征沙漠,望穷马角乌头;暮年謫迁 江州 ,吟尽荻花枫叶。”参见“ 乌头白 ”、“ 乌头马角 ”。
(2).长着黑发的头。借指年少。 唐 刘禹锡 《望赋》:“鹤颈长引,乌头未改。” 唐 白居易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第五十韵》:“乌头因感白,鱼尾为劳頳。” 明 唐寅 《叹世》诗之五:“人生在世数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
(3).堇草或附子的别名。根茎块状,有毒,可作镇痛药。国语·晋语二“ 驪姬 受福,乃寘鴆于酒,寘堇于肉” 三国 吴 韦昭 注:“堇,乌头也。”《三国演义》第七五回:“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
(4).古时指牛马等动物的后足外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马﹞乌头欲高。”原注:“乌头,后足外节。”
(5).芡实的俗称,亦叫鸡头。
《漢語大詞典》:僧鞋菊
附子的别称。以其花似僧鞋,故名。 叶圣陶 《北上日记·二月一日》:“周围卉树茂密,梅已开过,桃方作花,而木樨、僧鞋菊、秋海棠亦呈艳,可谓聚春秋之花于同时矣。”
《漢語大詞典》:乌喙(烏喙)
(1).形容人之嘴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夫 越王 为人长颈乌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一本作“ 鸟喙 ”。宋史·奸臣传二·郭药师:“ 药师 瞻视不常,趣向怀异,蜂目乌喙,怙宠恃功,逆节已萌,凶横日甚。”
(2).因史载 越王 勾践 乌喙,后世遂以乌喙指代 勾践 。 闽 徐夤 《勾践进西施赋》:“乌喙年年,誓啄 夫差 之肉; 稽山 日日,拜听 范蠡 之言。” 明 高启 《姑苏怀古》诗:“乌喙计成楣栅至,蛾眉舞罢綺罗非。” 清 吴伟业 《谒范少伯祠》诗:“浪掷红颜终是恨,拜辞乌喙待如何。却嗟爱子犹难免,霸 越 平 吴 事总虚。”
(3).中药附子的别称。以其块茎形似得名。墨子·杂守:“常令边县豫种畜芫、芸、乌喙,袾叶。”急就篇卷四:“乌喙附子椒芫华。” 颜师古 注:“乌喙,形似乌之觜也。” 宋 苏轼 《盖公堂记》:“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瘭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二:“ 布越 无所藉於 汉王 而 汉王 藉之,犹治病者之服乌喙、藜芦也。”
《漢語大詞典》:天雄
中药名。乌头块根上不生侧根者,性味主治与附子略同,而性更烈。《淮南子·缪称训》:“天雄乌喙,药之凶毒也,良医以活人。”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天雄:“天雄乃种附子而生出或变出。”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漢語大詞典》:附子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株高三、四尺,茎作四棱,叶掌状,如艾。秋月开花,若僧鞋,俗称僧鞋菊。叶茎有毒,根尤剧,含乌头碱,性大热,味辛,可入药。对虚脱、水肿、霍乱等有疗效。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飢於附子,止渴於酖毒,未入肠胃,已絶咽喉,岂可为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附子:“其母名曰乌头。初种为乌头,像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开的是怎样的药方?附子、肉桂,外加牛膝。”
《漢語大詞典》:五香
(1).木名。即青木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木香﹝释名﹞引 唐 王悬河 三洞珠囊:“五香者,即青木香也。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叶,叶间五节,故名五香,烧之能上彻九天也。”
(2).指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五种调味香料。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小东门街食肆,多糊炒田鷄……五香野鸭、鷄鸭杂、火腿片之属。”如:五香豆、五香豆腐干。
(3).指都梁、郁金、丘隆、附子、安息五种香料。阴历四月八日 释迦 诞辰用以溶水浴佛。 唐 韩鄂 《岁华纪丽·四月八日》:“八字之佛爰来,五香之水乃浴。”原注:“高僧传:靡歌利头四月八日浴佛,以都梁香为青色水,鬱金香为赤色水,丘隆香为白色水,附子香为黄色水,安息香为黑色水,以灌佛顶。”
《漢語大詞典》:三建
中药附子、天雄、乌头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二冬并称而殊性,三建异形而同出。”原注:“三建者,附子、天雄、乌头。”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天雄﹝集解﹞引 陶弘景 曰:“天雄似附子,细而长,乃至三四寸许。此与乌头、附子三种,本出 建平 ,故谓之三建。”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三建若燎,五毒若螫。入口如荼,下咽如戟。”
《漢語大詞典》:热药(熱藥)
中医指具有热性或温性的药。如附子、肉桂、干姜等。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故 藏用 以喜用热药得谤,羣医至为謡言曰:‘ 藏用 檐头三斗火。’人或畏之。”
《漢語大詞典》:黑附子
药草名。附子的一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附子:“别有草乌头白附子,故俗呼此为黑附子,用乌头以别之。”
分類:药草附子
《漢語大詞典》:敷于散
魏 晋 时期中药名。相传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调和而成。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敷于散出 葛洪 《炼化篇》。方:用柏子人、麻人、细辛、乾薑、附子等分为散,井华水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