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布袍
(1).布制长袍。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大率皆魁头露紒,布袍草履。”南史·沈约传:“恒服布袍芒屩,以麻绳为带。” 唐 唐彦谦 《早行遇雪》诗:“荒村絶烟火,髯冻布袍湿。”
(2).犹布衣。指平民。 宋 刘过 《寿建康太尉》诗:“万里寒风一布袍,持将诗句謁英豪。” 明 周履靖 《和贯休山居十咏》:“ 长安 多少豪华客,何似山林一布袍。”
《國語辭典》:海青  拼音:hǎi qīng
1.海东青的别名。参见「海东青」条。
2.青布。《金瓶梅》第六回:「婆子道:『我不是赖精,大官人少不得赔我一疋大海青。』」
3.吴语。一种衣袖宽大的衣服。今常为佛教徒所著之黑色宽袍。
4.海军青年或海外青年。
5.一种传统戏装中男角的便服。参见「褶子」条。
《國語辭典》:海东青(海東青)  拼音:hǎi dōng qīng
动物名。一种凶猛的雕。色青,为雕类中之最俊者,产于黑龙江一带,其羽毛可制裘,甚珍贵。也称为「海青」。
《漢語大詞典》:袍带(袍帶)
(1).锦袍腰带。古代君王和贵官的常服。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 南天竺 ﹞使者曰:‘蕃夷惟以袍带为宠。’帝以锦袍、金革带、鱼袋并七事赐之。”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卷一:“ 真宗 一日晚坐 承明殿 ,召学士对,既退,中人就院宣諭曰:‘朕适忘御袍带,卿无讶焉。’”宋史·李继周传:“ 至道 二年,授 西京 作坊副使,赐袍带、银綵、雕戈以宠之。”
(2).泛指长袍衣带。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年谱:“先生年十七,尚从师就业。与 许子威 辈同从 鲍季和 先生,晨兴必具袍带而去。”
《漢語大詞典》:赤霜袍
传说中神仙穿的长袍。太平御览卷六七四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 上元夫人 服赤霜袍,披青毛锦。” 唐 耿湋 《朝下寄韩舍人》诗:“瑞气迥浮青玉案,日华遥上赤霜袍。”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宫列奏》:“天香浮动赤霜袍,一派仙音宝座遥。”
《漢語大詞典》:袿衣
古代妇女的上等长袍。 汉 王褒 《九怀·尊嘉》:“修余兮袿衣,骑霓兮南上。”汉书·元后传“又独衣絳缘诸于” 唐 颜师古 注:“诸于,大掖衣,即袿衣之类也。”南史·宋江夏文献王义恭传:“舞伎正冬著袿衣,不得庄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次日,早往,则女先在,袿衣鲜明,大非前状。”
《国语辞典》:襕衣(襕衣)  拼音:lán yī
和尚所穿的长袍。《西游记》第五四回:「女王捲帘下辇道:『那一位是唐朝御弟?』太师指道:『那驿门外香案前穿襕衣者便是。』」
分类:长袍
《漢語大詞典》:貂袍
用貂皮制成的长袍。 唐 温庭筠 《塞寒行》:“晚出 榆关 逐征北,惊沙飞迸衝貂袍。”
分類:貂皮长袍
《國語辭典》:袍服  拼音:páo fú
本指宽长并有绵絮夹里的衣服。后泛称宽长衣服为「袍服」。《红楼梦》第二五回:「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便命人除去抹额,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
《國語辭典》:马褂(馬褂)  拼音:mǎ guà
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原为满族骑马时所穿的服装,沿为常服或礼服。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三。马褂缺襟袍战裙》:「凡扈从及出使,皆服短褂缺襟袍及战裙,短褂亦曰『马褂』,马上所服也。」《文明小史》第五四回:「赛如下了定钱了,便把马褂脱去,研得墨浓,蘸的笔饱,息心静气的写起来。」
《漢語大詞典》:袷袍
夹袍,双层无絮的长袍。《史记·匈奴列传》:“服绣袷綺衣、绣袷长襦、锦袷袍各一。” 巴金 《沉默集·春雨一》:“我脱掉那件湿透了的袷袍,两只脚更不像样了。”
分類:双层长袍
《國語辭典》:后襟(後襟)  拼音:hòu jīn
上衣、长袍的背后部分。《儒林外史》第三回:「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著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漢語大詞典》:垂饰
悬在或系在某物上的一片织物,如长袍上(由线、带打成)的环扣、结纽或穗带
像项链一样佩戴在胸前的系在细链条上的垂饰
《國語辭典》:旗袍  拼音:qí páo
原指满族妇女所穿的袍服。现通称仿照清代旗人袍服式样改制而成的服装为「旗袍」。
《漢語大詞典》:扎腰(紮腰)
指扎在长袍或棉衣外面的带子。《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他急了……把长衣披在身上,来不及钮扣子,拿扎腰拦腰一綑,拖了一双鞋。”
《漢語大詞典》:皮袍
毛皮制的长袍。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譬如今天××先生穿了皮袍,我还只穿棉袍;××先生对于天寒的感觉比我灵。” 安柯钦夫 《在冬天的牧场上》:“她双手交插在紫红色的皮袍袖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