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里人
(1).同里的人,同乡。晏子春秋·问上九:“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后五六岁,有里人如 成 先病,请药甚急, 成 愍而与之。” 宋 曾巩 《仙都观三门记》:“予与 齐曅 ,里人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八缸:“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
(2).里中主事者。国语·鲁语上:“唯里人所命次。” 韦昭 注:“里人,里宰也。” 唐 柳宗元 《上襄阳李愬仆射献唐雅诗启》:“稗官里人,得採而歌之。”
(3).俚人,鄙俗的人。 清 吴伟业 《琵琶行》:“里人度曲 魏良辅 ,高士填词 梁伯龙 。”
《漢語大詞典》:里中
(1).指同里的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秦 詔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清 袁枚 新齐谐·卖浆者儿:“西邻 唐 姓者向信鬼神之事,里中祀 东岳帝 , 唐 主其事。”
(2).犹家中。《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孤儿行》:“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分類:同里里中
《漢語大詞典》:里社
(1).古代里中祭祀土地神的处所。史记·封禅书:“民里社,各自财以祠。”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大夫不得特立社,与民族居,百姓已上则共一社,今之里社是也。” 宋 梅尧臣 《南阳谢紫微挽词》之三:“里社当存祀,邦人定立碑。” 清 杨守知 《咂嘛酒歌》:“含哺鼓腹忘帝力,岁岁里社如赐酺。”
(2).借指乡里。 元 麻革 《王子寿乡友生朝》诗:“讲学诗书义,论交里社情。” 清 孙枝蔚 《潼关》诗:“有家慙里社,无用悔词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尝闭户不与里社通,故未悉其家世。”
《漢語大詞典》:村巷
村里中的巷道。 唐 王维 《田园乐》诗之四:“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宋 辛弃疾 《唐河传·效花间体》词:“觉来村巷夕阳斜。几家,短墙红杏花。” 王汶石 《风雪之夜·大木匠》:“人都挤在村巷里,散在大路上。”
《漢語大詞典》:里居
(1).古指官吏告老或引退回乡居住。书·酒诰:“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 孔 传:“於百官族姓及卿大夫致仕居田里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赵解元:“其父 赵翁 曾官通判,里居。”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麻姑缔姻:“ 陈翁 游幕 河南 ……晚岁倦游里居。”
(2).聚居于里中。 隋 王通 中说·关朗:“人不里居,地不井受,终苟道也。”
(3).寓所,住址。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谐谑·贾实斋宪使:“邑中先辈 贾宪使 实斋 名 儒 ,里居与 赵甬江 文华 少保前后门相通。”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别驾》:“详誌里居,并书姓氏。”
(4).指籍贯。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一章:“这时的诗人,尚有 郭遐周 、 郭遐叔 兄弟及 阮侃 ,皆与 嵇康 相赠答。二 郭 未知其里居。”
《漢語大詞典》:里正
古时乡官。里长。 春秋 时,以里中能治事者为里正。 北齐 以来多置之, 明 代改名里长,后来的地保,也叫里正。《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汉 何休 注:“一里八十户……其有辩护伉健者,为里正。” 唐 杜甫 《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宋史·食货志上五:“ 淳化 五年,始令诸县以第一等户为里正。”《老残游记》第十五回:“连忙跑来看时,却好乡约、里正俱已到齐。”参阅文献通考·职役一
《漢語大詞典》:乡贤(鄉賢)
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述:“郡书者矜其乡贤,美其邦族。”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果报·戮子:“中丞殁后,其地公举乡贤,物论僉谓无忝此典。”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三幕:“方才那个老人,正是此地的乡贤。他深通六艺,是个有学问的庶民。”
《漢語大詞典》:社栎(社櫟)
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乎 曲辕 ,见櫟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后以“社櫟”谓里中不材之木。喻无所可用。 宋 李纲 《谢琼林苑赐御筵表》:“伏念臣社櫟散材,康瓠小器,力学粗知於忠义,逢时窃意於功名。” 宋 陆游 《家园小酌》诗:“池鱼往者忧奇祸,社櫟终然幸散材。” 清 赵翼 《树海歌》:“惜哉路险运难出,仅与社櫟同全生。”
分類:里中
《漢語大詞典》:社友
同社之人;里中时相往来之友人。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寄语竹林社友,同书桂籍天伦。” 宋 陆游 《送客至江上》诗:“故园社友应惆悵,五岁无端弃耦耕。”
《漢語大詞典》:将军树(將軍樹)
(1).后汉书·冯异传:“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 异 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后遂以“将军树”借指大树。 北周 庾信 《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月落将军树,风惊御史乌。”亦用为建立军功之典。 唐 王昌龄 《从军行》:“虽投 定远 军,未坐将军树。”
(2).指 吴 越王 钱鏐 事。 鏐 , 临安 人,里中有大木,幼时与群儿戏于木下。及贵,归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号其幼所尝戏之大木曰“衣锦将军”。见新五代史·吴越世家。 宋 苏轼 有《临安三绝·将军树》诗,咏其事。
《漢語大詞典》:里第
指里中宅第。多指大官僚的私宅。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於是 騭 等各还里第焉。”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 广平王 虔 自 河 北还,至 九曲 ,闻变,弃军,将数十人归里第。” 宋 陶谷 清异录·文章树:“ 张曲江 里第之侧,有古柘。”
《漢語大詞典》:家巷
内讧。巷,通“ 鬨 ”。《楚辞·离骚》:“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楚辞》:“巷,读孟子‘ 邹 与 鲁 鬨’之‘鬨’。 刘熙 曰:‘鬨,搆也。搆兵以鬭也。’五子作乱,故云家鬨。”一说即闾巷,见楚辞 王逸 注。
亦作“ 家衖 ”。家乡,闾里。巷,里中道。隶释·汉司隶校尉鲁峻碑:“以公事去官,休神家衖。”后汉书·延笃传:“ 篤 以病免归,教授家巷。”晋书·贺循传:“ 循 守下县,编名凡悴; 訥 归家巷,栖迟有年。” 清 顾炎武 《过矩亭拜李先生墓下》诗:“力学不求闻,终老焉家衖。”一本作“ 巷 ”。
《漢語大詞典》:乡原(鄉原)
指乡里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原,同“ 愿 ”。谨厚貌。论语·阳货:“子曰:‘乡原,德之贼者也。’”一本作“ 愿 ”。 朱熹 集注:“乡者,鄙俗之意。原,与‘愿’同……盖其同流合污,以媚于世,故在乡人之中独以愿称。” 唐 皮日休 《鹿门隐书》:“毁人者失其直,誉人者失其实,近於乡原之人哉?”参见“ 乡愿 ”。
犹乡土。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渐觉乡原异,深知土俗殊。” 唐 元稹 《赛神》诗:“邑吏齐进説,幸勿祸乡原。”
《漢語大詞典》:乡愿(鄉愿)
指乡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 汉 徐干 中论·考伪:“乡愿亦无杀人之罪,而 仲尼 恶之,何也?以其乱德也。”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若夫贼德之乡愿,则虽过门而不欲其入室,盖拒絶之深矣,而肯遽以人类视之哉!” 李大钊 《乡愿与大盗》:“ 中国 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纪录。”参见“ 乡原 ”。
《漢語大詞典》:乡望(鄉望)
(1).指乡里中有名望的人。宋书·殷琰传:“ 叔宝 者, 杜坦 之子,既土豪乡望,内外诸军事并专之。” 唐 陈子昂 《临卭县令封君遗爱碑》:“乡望老人前某官等五百餘人,或金隄之秀,玉宇之英。” 清 张杓 《上祈宫保书》:“是故欲行团练,必须专责乡望;而欲用乡望,必须妥议章程。”
(2).指家乡门第。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古者贞繫世,辨乡望,皆树之官府,铭之宗彝,誓之皇门。”
《漢語大詞典》:邑犬
(1).邑里中的狗。《淮南子·泰族训》:“故人主有伐国之志,邑犬羣嘷,雄鷄夜鸣。” 宋 王安石 《次韵张氏女弟咏雪》:“邑犬横来矜意气,窟蟾偷出助光辉。”
(2).比喻谗毁贤能、不辨是非的盲从者。《楚辞·九章·怀沙》:“邑犬之羣吠兮,吠所怪也。” 王逸 注:“言邑里之犬,羣而吠者,怪非常之人而噪之也。以言俗人羣聚毁贤智者。” 宋 苏轼 《次韵李端叔谢送牛戬鸳鸯竹石图》:“新诗勿纵笔,羣吠惊邑犬。” 鲁迅 《坟·寡妇主义》:“我曾经也略略猜想过这些谣诼的由来:反改革的老先生,色情狂气味的幻想家……跟着一犬而群吠的邑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