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回互(迴互)
(1).回环交错。 唐 柳宗元 《梦归赋》:“纷若喜而佁儗兮,心回互以壅塞。”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十里无立椔,冈阜但回互。”
(2).曲折宛转。朱子语类卷一二二:“近日 浙 中文字虽细腻,只是一般回互无发奋底意思。”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出山》:“对戎王言语须回互。”
(3).邪曲。 唐 张籍 《相和歌辞·白头吟》:“人心回互自无穷,眼前好恶那能定。” 明 归有光 《六言六蔽》:“诈伪之不足以胜吾信,回互之不足以胜吾直。”
亦作“廻互”。
(1).回环交错。文选·木华〈海赋〉:“乖蛮隔夷,迴互万里。” 李周翰 注:“迴互,迴转也。”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六:“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归意方浩然,云沙更迴互。” 明 李东阳 《华山图歌为乔大常宇作》:“置身忽在中峯顶,极目乾坤莽迴互。”
(2).往复;来回。《隋书·儒林传·何妥》:“ 公孙济 迂诞医方,费逾巨万; 徐道庆 迴互子午,糜耗饮食。”按,“迴互子午”,谓不分昼夜。 唐 元稹 《捉捕歌》:“网罗布参差,鹰犬走迴互。”
(3).转换,变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自 魏 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廻互其辞,使昏迷也。”
(4).指回护。 唐 陆贽 《奉天论萧复状》:“ 从一 等倘自迴互,则 萧 復 不当受疑。”
《漢語大詞典》:回曲(迴曲)
(1).邪曲。晏子春秋·问下十二:“寡人闻大国之君,盖回曲之君也。” 吴则虞 集释引 苏舆 云:“‘回曲’犹言‘衺曲’。” 宋 叶适 《送刘德修》诗:“谁令闭榛莽,回曲用蛮貊?”
(2).曲折。 宋 王安石 《长干寺》诗:“梵馆清闲侧布金,小塘回曲翠文深。” 宋 苏辙 《书论》:“其言回曲宛转。”
迂回曲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濡水:“ 濡水 又东南,水流迴曲,谓之 曲河 。” 隋 江总 《庚寅年二月十二日游虎丘山精舍》诗:“纵棹怜迴曲,寻山静见闻。”
《漢語大詞典》:邪枉
(1).邪曲;不合正道。管子·形势解:“乱主淫佚邪枉,日为无道,至於灭亡,而不自知也。”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故正义之士与邪枉之人不两立。”
(2).指奸邪的人。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宋书·蔡廓传:“ 高祖 以 廓 刚直,不容邪枉,补御史中丞。” 明 何景明 《上杨邃庵书》:“奬拔廉直,沮抑邪枉。”
《國語辭典》:正直  拼音:zhèng zhí
公正刚直。《文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老残游记》第一八回:「像老哥聪明正直,凡事先有成竹在胸,自然投无不利。」
《國語辭典》:委曲  拼音:wěi qū
1.委婉曲折。《史记。卷二七。天官书》:「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待学生寻个便,到那里替兄委曲通知,周全其事,决不有误。」
2.屈身折节,意不得伸。
3.事情的原委。《文选。繁钦。与魏文帝笺》:「窃惟圣体,兼爱好奇,是以因笺先白委曲。」
《國語辭典》:无邪(無邪)  拼音:wú xié
没有不正当的思想或行为。《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臣无邪则天下安,天下安则主严尊。」
《國語辭典》:枉道  拼音:wǎng dào
1.违背、歪曲正道。宋。业适〈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进退以义,士之节也;枉道于进,士之耻也。」
2.绕道。《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今遣骑到邺,故使枉道相过。」唐。岑参〈送庐郎中除杭州赴任〉诗:「知君望乡处,枉道上姑苏。」
《國語辭典》:回邪  拼音:huí xié
邪曲不正。《旧唐书。卷一二一。仆固怀恩传》:「实畏中官才口,又惧陛下损伤,岂唯是臣不忠,只为回邪在侧。」
《漢語大詞典》:檃括
亦作“ 檃栝 ”。
(1).矫正竹木邪曲的工具。揉曲叫檃,正方称括。荀子·性恶:“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 杨倞 注:“檃栝,正曲木之木也。”《淮南子·修务训》:“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檃括之力。”
(2).泛指矫正。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是以智者严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
(3).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加以剪裁、改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蹊要所司,职在鎔裁,櫽括情理,矫揉文采也。”《宋史·文苑传五·贺铸》:“尤长於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檃括,皆为新奇。” 朱自清 《诗多义举例·古诗一首》:“《涉江采芙蓉》一首全用楚辞,也许有点逐臣的意思,但那是有意櫽括,又当别论。”
《國語辭典》:曲说(曲說)  拼音:qū shuō
偏于一方的言论。《管子。宙合》:「是故辩于一言,察于一治,攻于一事者,可以曲说,而不可以广举。」
《國語辭典》:义类(義類)  拼音:yì lèi
1.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作为原则、标准的分类。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虽义类不具,犹得风人之什二三焉。」
2.依事义所分的类别。晋。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其微显阐幽,裁成义类者,皆据旧例而发义,指行事以正褒贬。」
《國語辭典》:贼心(賊心)  拼音:zéi xīn
怀有诡邪多疑的心思。《史记。卷三七。卫康叔世家》:「为武庚未集,恐其有贼心。」
《漢語大詞典》:私邪
偏私邪曲。韩非子·和氏:“今人主之於法术也,未必 和 璧之急也,而禁羣臣士民之私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奏乞屏絶私邪,休息土木,以弭天灾。”
分類:偏私邪曲
《國語辭典》:奸贼(奸賊)  拼音:jiān zéi
危害国家或团体的人。《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刳其心肝而食之。」
《國語辭典》:义民(義民)  拼音:yì mín
崇尚信义的人。《书经。多方》:「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儒林外史》第二六回:「皇明义民鲍文卿享年五十有九之柩。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福建汀漳道老友向鼎顿首拜题。」
《國語辭典》:义士(義士)  拼音:yì shì
1.守义不苟或品行超凡的人。《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倏降忽叛,变诈多端,百姓为之离心,义士为之切齿。」
2.出财布施,慷慨乐助的人。宋太宗时为避御名,改称为「信士」。《通俗编。释道》引《金石文字记》:「汉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