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道理  拼音:dào lǐ
1.事情的真理。《儒林外史》第一三回:「要那读文章的读了这一篇,就悟想出十几篇的道理,才为有益。」
2.理由。《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他又是翰林,将来仍旧得法,也未可知,那有不看重他的道理?」
3.处理或打算。《老残游记》第一八回:「明日先把案内人證提来,再作道理。」《水浒传》第四回:「智深寻思一计:『若不生个道理,如何能勾酒吃。』」
4.道义、道德。《韩非子。解老》:「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也作「道礼」。
《漢語大詞典》:道谊(道誼)
(1).道义。 宋 戴复古 《送侄孙汝白往东嘉》诗:“道谊无穷达,文章有是非。” 元 虞集 《牟先生墓志铭》:“父子之间,讨论经学,以忠孝道谊相切劘。” 郭沫若 《序〈志愿军一日〉》:“我们就在道谊上也打了一次大胜仗。”
(2).指道术,技艺。儒林外史第三一回:“ 韦四太爷 问 张俊民 道:‘你这道谊,自然着实高明的?’ 张俊民 道:‘熟读 王叔和 ,不如临症多。’”
《漢語大詞典》:上法
(1).崇尚法令。上,通“ 尚 ”。韩非子·忠孝:“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史记·封禅书:“於是 秦 更命 河 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 裴骃 集解引 服虔 曰:“政尚法令也。”
(2).指道术或仙术。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八:“上法杳无营,玄脩似有情。”
《漢語大詞典》:秋驾(秋駕)
(1).一种御马的技艺。吕氏春秋·博志:“ 尹儒 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受秋驾於其师。” 高诱 注:“秋驾,御法也。” 陈奇猷 校释引 颜师古 曰:“《庄子》有秋驾之法者,亦言驾马腾驤秋秋然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五:“秋驾安可学, 东野 穷路旁。”
(2).指难以学成的道术。 清 金农 《怀吴门陆峤》诗:“终岁淹秋驾,何时缀玉班。”
(3).法驾,皇帝的车马。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念负重於春冰,怀御奔於秋驾。”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秋驾,法驾也。” 唐太宗 《执契静三边》诗:“秋驾转兢怀,春冰弥軫虑。”
《國語辭典》:至道  拼音:zhì dào
1.大道,至善至美之道。《礼记。学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文选。韦曜。博弈论》:「当世之士宜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
2.宋朝太宗的年号(西元995~997)。
《漢語大詞典》:问道(問道)
(1).请教道理、道术。晏子春秋·问上十一:“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盖闻帝之元储,必入太学,承师问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先 ( 寇先 )好钓,居 睢水 旁, 宋景公 问道不告,杀之。”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皇帝邈然 姑射 ,正当乘云驭龙,问道 崆峒 。”
(2).犹问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结束整齐,一直问道 徐 家来。”
(3).问,询问。道,语助词。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俺孩儿未经满月,蚤问道我十数遭,今日个浪包娄到公庭混赖着。”
《漢語大詞典》:化人
(1).有幻术的人。列子·周穆王:“ 周穆王 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 张湛 注:“化幻人也。” 清 赵翼 《〈小仓山房集〉中有〈咏物诗〉戏用其韵镜》诗:“谁从对面偷描我,忽漫分身作化人。”
(2).指有道术的人。《关尹子·四符》:“譬如化人,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
(3).佛教谓佛、菩萨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 周穆王 时, 文殊 、 目连 来化, 穆王 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人游白水山》诗:“因随化人履巨迹,得与仙兄躡飞鞚。” 王十朋 注:“ 自水巖 有大足迹,世谓之佛迹。今‘化人’,则借以言佛耳。”
(4).仙人。 前蜀 杜光庭 《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歷代化人,随机济物,大惟邦国,普及幽明,俱赖神功,咸承景貺。” 金 雷琯 《龙德宫》诗:“綵仗竟无金母降,仙裾犹忆化人携。” 清 吴伟业 《海市》之二:“灝气空濛万象来,非烟非雾化人裁。”
(5).劝化人;教化人。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夫帝王之道,理世也;释氏之教,化人也。理世之与化人,盖殊路而同归。” 宋 王禹偁 《柳府君墓碣铭》:“有 唐 以武勘乱,以文化人。”
《國語辭典》:求道  拼音:qiú dào
1.寻找路径。《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至滇,滇王当羌乃留为求道,四岁馀,皆闭昆明,莫能通。」
2.追求道术。唐。李商隐 题僧壁诗:「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赵升一见真人,涕泣交下,叩头,求为弟子。真人已知他真心求道,再欲试之。」
《國語辭典》:天师(天師)  拼音:tiān shī
1.天子的军队。《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大举天师百万之众,与匈奴南单于呼完厨……霆奋席卷,自寿春而南。」
2.东汉张道陵传五斗米教,其门徒尊称为「天师」。其后世子孙受元世祖之封,世代以天师为名号,世称「张天师」。
《漢語大詞典》:通方
(1).通晓道术。汉书·韩安国传:“通方之士,不可以文乱。” 颜师古 注:“方,道也。”
(2).指通晓为政之道。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伏乞朝廷速赐选择总练通方老於智谋之士,前来 建康 ,纠剔某妄作疏漏之失。”
(3).共通的道理。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説。”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庶几识古今之通方,知国家之大体。”
(4).变通;灵活。《豆棚闲话·首阳山叔齐变节》:“只因 伯夷 生性孤僻,不肯通方,父亲道他不近人情,没有容人之量。”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九章:“外国人不比 中国 人通方,你既当面同他讲了,他就得跟你当面交待。”
(5).指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六讲:“这种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叫作‘通方’,即通达一切。”
《國語辭典》:鸿烈(鴻烈)  拼音:hóng liè
1.伟大的功勋。《后汉书。卷六。孝顺帝纪》:「享祚未永,早弃鸿烈。」
2.淮南子内篇的别名。汉。高诱 淮南子序:「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漢語大詞典》:术学(術學)
(1).道术学识。史记·张丞相列传:“ 申屠嘉 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 萧 、 曹 、 陈平 异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无术学则安能见邪正之真伪。”北齐书·卢文伟传:“﹝ 卢询祖 ﹞有术学,文章华靡,为后生之俊。” 宋 曾巩 《寄王介甫》诗:“术学颇思讲,人事多可惻。”
(2).学习。礼记·学记“蛾子时术之” 唐 孔颖达 疏:“蚁子小虫,蚍蜉之子,时时术学衔土之事,而成大垤。犹如学者时时学问而成大道矣。”参见“ 术 ”。
《國語辭典》:布气(布氣)  拼音:bù qì
道家指修行高的人将灵气吐布给别人。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学道养气者,至足之馀,能以气与人。都下道士李若之能之,谓之『布气』。吾中子迨,少羸多疾,若之相对坐为布气,迨闻腹中如初日所照,温温也。」
《漢語大詞典》:三里雾(三里霧)
谓浓雾。后汉书·张楷传:“﹝ 楷 ﹞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 关西 人 裴优 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 楷 ,从学之, 楷 避不肯见。” 唐 李商隐 《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銖衣。”后亦用以借指道术。 元 马祖常 《寿郝大参》诗:“留客只谈三里雾,见人不问五侯鯖。”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忽焉五斗米之教起,三里雾之术成。”
《漢語大詞典》:玄人
有道术的人。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玄人 周子良 ,字 元龢 , 茅山 陶隐居 之弟子也。”
分類:有道道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