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巢轩(巢軒)
指 巢父 与 轩辕 。借指上古之世。 明 黄周星 《六月六日登洞庭西山缥渺峰放歌》:“叟童鷄犬寂无喧,别有天地疑 巢 轩 ;世人不信桃源记,谁知此是真桃源。”
分類:巢父轩辕
《漢語大詞典》:轩辕(軒轅)
(1).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黄帝 的名字。传说姓 公孙 ,居于 轩辕之丘 ,故名曰 轩辕 。曾战胜 炎帝 于 阪泉 ,战胜 蚩尤 于 涿鹿 ,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 中华 民族的始祖。《楚辞·远游》:“ 轩辕 不可攀援兮,吾将从 王乔 而娱戏!”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者, 少典 之子,姓 公孙 ,名曰 轩辕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轩辕 之世,史有 仓頡 ,主文之职,其来久矣。” 明 王世贞 《登岱》诗:“ 轩辕皇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开。”
(2).借指中华民族。 鲁迅 《集外集拾遗·〈自题小像〉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 轩辕 。”
(3).指车輈。战国策·赵策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 秦 患而不与其忧。”史记·苏秦列传:“前有楼闕轩辕,后有长姣美人。”说文·车部“輈,辕也” 清 朱骏声 通训:“大车左右两木直而平者谓之辕;小车居中一木曲而上者谓之輈,故亦曰轩辕,谓其穹隆而高也。”
(4).星座名。在星宿北。共十七星,蜿蜒如龙,故称。其第十四星为一等大星,因在五帝座之旁,故为女主象。后多借指皇后。史记·天官书:“权,轩辕。轩辕,黄龙体。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 张守节 正义:“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也……二十四变,皆轩辕主之。其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次北一星,妃也;其次诸星皆次妃之属。” 清 钱谦益 《皇后册文》:“上应张星,主太庙明堂之位;下临角亢,叶后宫 轩辕 之占。”
(5).运行。 清 龚自珍 《尊隐》:“夫日胎於溟涬,浴於东海,徘徊於华林,轩辕於高閎,照耀人之新沐濯。”
(6).传说中的国名。 汉 张衡 《思玄赋》:“超 轩辕 於 西海 兮,跨 汪氏 之龙鱼,此国之千岁兮,曾焉足以娱余。”
(7).复姓。 唐 有 轩辕集 。见全唐文卷九二八。
《漢語大詞典》:四圣(四聖)
(1).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 颛顼 、 帝喾 、 帝尧 、 帝舜 。史记·太史公自序:“维昔 黄帝 ,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顓頊 、 帝嚳 、 尧 、 舜 。”
(2).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 尧 、 舜 、 禹 、 汤 。 汉 焦赣 《易林·复之大过》:“ 尧 、 舜 、 禹 、 汤 ,四圣敦仁,允施德音,民安无穷,旅人相望,未同朝乡。”
(3).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 伏羲 、 轩辕 ( 黄帝 )、 高辛 ( 帝喾 )、 禹 。云笈七籤卷三:“ 伏羲 受图, 轩辕 受符, 高辛 受天经, 夏禹 受《洛书》,四圣禀其神灵,五老现於河渚,故三坟五典,常道之教也。”
(4).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 周公 、 太公 、 召公 、 史佚 。大戴礼记·保傅载, 成王 中立而听朝, 周公 常立于前, 太公 常立于左, 召公 常立于右, 史佚 常立于后。“四圣维之,是以虑无失计,而举无过事。”
(5).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 唐 代 肃宗 、 代宗 、 德宗 、 顺宗 。 唐 韩愈 《平淮西碑》:“ 唐 承天命,遂臣万邦。孰居近土,袭盗以狂。往在 玄宗 ,崇极而圮。 河 北悍骄, 河 南附起,四圣不宥,屡兴师征,有不能尅,益戍以兵。”
(6).医家称 黄帝 、 岐伯 、 秦越人 ( 扁鹊 )、 张机 为“四圣”。 清 黄元御 著医书有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等,见清史稿·艺文志三
(7).佛教语。十界中,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界称“四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称“六凡”。
(8).佛教语。禅林称 阿弥陀佛 、 观世音菩萨 、 大势至菩萨 、 大海众菩萨 为“四圣”。
《漢語大詞典》:轩庭(軒庭)
(1).谓居室庭院。 唐 王勃 《青苔赋》序:“苔之生於林塘也,为幽客之赏;苔之生於轩庭也,为居人之怨。” 宋 苏轼 《张寺丞益斋》诗:“归来闭户坐,八方在轩庭。”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中舱为款客之所,两旁垂以湘帘,虽宽不能旋马,而明敞若轩庭。”
(2). 轩辕帝 的朝廷。指皇宫。周书·皇后传·宣帝朱皇后:“ 轩 庭列序, 尧 门表庆,嘉称既降,盛典宜膺。” 清 顾炎武 《元旦陵下作》诗之二:“甲子 轩 庭历,春秋 孔 壁书。”
(3).泛指朝廷。南齐书·高帝纪上:“是以五光来仪於轩庭,九穗含芳於郊牧。”
《漢語大詞典》:轩羲(軒羲)
亦作“ 轩牺 ”。 轩辕 、 伏羲 的并称。宋书·王镇恶檀韶等传论:“自 三代 以来,醇风稍薄,成功济务,尊出权道,虽復负扆南面,比号 轩 牺 ,莫不自谢王风,率由霸德。”《南齐书·乐志》:“德溢 轩 羲 ,道懋 炎 云 。” 南朝 梁 萧统 《和武帝游锺山大爱敬寺》:“鸿名冠 子 姒 ,德泽迈 轩 羲 。”
分類:轩辕伏羲
《漢語大詞典》:轩黄(軒黄)
即 黄帝 。因其名 轩辕 ,故称。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四:“岂伊君子宝,见重我 轩黄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赞曰:史肇 轩黄 ,体备 周 孔 。” 唐 李绅 《赠毛仙翁》诗:“曾师 轩黄 友 尧 汤 ,混迹和光佐 周武 。”参见“ 轩辕 ”、“ 黄帝 ”。
分類:黄帝轩辕
《漢語大詞典》:轩驾(軒駕)
(1).犹车驾。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今子立六经以为準,仰仁义以为主,以规矩为轩驾,以讲诲为哺乳。”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轩驾时未肃,文囿降照临。”魏书·崔光传:“是秋, 灵太后 频幸王公第宅。 光 表諫曰:‘……昨轩驾频出,幸 冯翊君 、 任城王 第,虽渐中秋,餘热尚蒸,衡盖往还,圣躬烦倦。’” 明 高柄 《九月八日郭南山亭宴集分得下字》:“出郭寻幽期,同人命轩驾。”
(2).借指 轩辕 黄帝 。 唐高宗 《玉华宫山铭》:“道光 轩 驾,声流 姬 迹。”
《漢語大詞典》:轩昊(軒昊)
轩辕 、 少昊 的并称。 唐 白居易 《送毛仙翁》诗:“ 轩 昊 旧为侣, 松 乔 难比肩。” 宋 王禹偁 《为宰相上尊号表》:“岂可执劳谦之小节,废立极之大名,居 轩 昊 之至尊,慕 巢 由 之独行,此臣等之所未諭也。”《宋史·乐志十三》:“ 轩 昊 方同德, 成 康 粗比肩。”
分類:轩辕少昊
《漢語大詞典》:轩丘(軒丘)
(1).古地名。相传为 轩辕黄帝 所居之处。 清 顾炎武 《二月十日有事于欑宫》诗:“青阳回 轩丘 ,白日丽 苍 野。” 徐嘉 注:“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居 轩辕之丘 。’”
(2).复姓。 汉 有 轩丘豹 。见汉书·梁孝王刘武传
《漢語大詞典》:轩鼎(軒鼎)
即 轩辕 鼎。喻王业、国运。 唐 郑亚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制集〉序》:“尽皇王之盛事,极臣子之殊功,而 轩 鼎将成, 禹 书就掩,然犹进先尝之药,献高手之医。”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属 轩 鼎之俄迁,逮 汉 坛之未遂。”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辨史:“值 轩 鼎之俄成,筑 韩 坛而未暇。”参见“ 轩辕鼎 ”。
《漢語大詞典》:轩辕鼎(軒轅鼎)
古代传说中 黄帝 制造的鼎。事见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 宋 王禹偁 《筵上狂歌送侍棋衣袄天使》:“移典 维扬 日望还,轩辕鼎成飞上天。”后因称道教炼丹炉。 元 柳贯 《浦阳十咏·昭灵仙迹》:“因山不启轩辕鼎,化石犹联婺女星。” 元 虞集 《步虚词》之三:“鍊丹轩辕鼎,濯景 崑仑 池。”
《漢語大詞典》:轩虞(軒虞)
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轩辕 和 虞舜 的并称。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昔在上代, 轩 虞 篤生。” 唐 韩愈 《贺庆云表》:“德合覆载,道光 轩 虞 。” 清 汪应铨 《题读书楼》诗:“山水契动静,读书友 轩 虞 。”
《漢語大詞典》:轩顼(軒頊)
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轩辕 和 颛顼 的并称。梁书·沈约传:“既牢笼於 嬀 夏 ,又驱驰乎 轩 頊 。” 前蜀 贯休 《寿春节进》诗:“ 轩 頊 风重振, 皇唐 鼎创移。” 清 黄遵宪 《逐客篇》:“ 轩 頊 五千年,到今国极弱。”
《漢語大詞典》:轩尧(軒堯)
轩辕 和 唐尧 的并称。宋书·礼志三:“道冠 轩 尧 ,惠深亭毒。” 宋 沈辽 《次韵酬陈生求书》:“老朽何心託市朝,正当鼓腹咏 轩 尧 。”参见“ 轩唐 ”。
分類:轩辕唐尧
《漢語大詞典》:轩唐(軒唐)
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轩辕 、 唐尧 的并称。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披图承禪,袭化 轩 唐 。”魏书·郑道昭传:“将使化越 轩 唐 ,德隆 虞 夏 。” 宋 沈辽 《次韵酬泰叔》:“典謨窥 禹 契 ,教化识 轩 唐 。”
《漢語大詞典》:轩唐(軒唐)
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轩辕 、 唐尧 的并称。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披图承禪,袭化 轩 唐 。”魏书·郑道昭传:“将使化越 轩 唐 ,德隆 虞 夏 。” 宋 沈辽 《次韵酬泰叔》:“典謨窥 禹 契 ,教化识 轩 唐 。”
《漢語大詞典》:轩宫(軒宫)
(1).星名。轩辕之宫。 隋 李播《周天大象赋》:“广邦缴而斯留,復轩宫而载出。”文选·谢庄〈月赋〉:“增华台室,扬采轩宫。” 李善 注:“轩宫,轩辕之宫……《淮南子》曰:‘轩辕者,帝妃之舍。’ 高诱 曰:‘轩辕,星名。’”
(2).指帝王的宫室。 南朝 梁 刘孝威 《谢东宫赐圣僧馀馔启》:“ 齐桓 柏寝 之器, 周穆 轩宫之宝。” 唐玄宗 《鹡鸰颂》诗:“伊我轩宫,奇树青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