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忘形
(1).指超然物外,忘了自己的形体。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前蜀 韦庄 《对酒》诗:“何用巖栖隐姓名,一壶春酎可忘形。” 宋 秦观 《满庭芳》词:“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 清 潘陆 《同朱士叶北固山用唐人韵》:“高人住巖壑,永日与忘形。 江 爱秋涛壮,山怜宿雨青。”
(2).形容过度高兴而失去常态。 汉 蔡邕 《琴赋》:“於是歌人恍惚以失曲,舞者乱节以忘形。”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四章:“ 朱细芳 忘形地扑向 周祺 ,好像 周祺 就是她日夜想念、而又杳无音信的亲哥哥。”
(3).谓朋友相处不拘形迹。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七:“我有忘形友,迢迢 李 与 元 。” 元 刘致 《折桂令·闲居自适》曲:“与农父忘形尔汝,醉归来不记谁扶。”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必是先有了这个心,才有古往今来那无数忠臣烈士文死諫武死战……才有 汉光武 、 严子陵 的忘形。”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他们从前是多么忘形的亲热过。”
《漢語大詞典》:遗身(遺身)
(1).超然物外;避世隐居。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恬虚乐古,弃事遗身。” 晋 成公绥 《啸赋》:“邈姱俗而遗身,乃慷慨而长啸。” 明 刘基 《招隐》诗之四:“我生不偶俗,遗身在蒿蓬。”
(2).犹舍身。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是以雄俊之徒,交党结伦,重气轻命,感分遗身。”宋书·袁淑传:“自非达义之至,识正之深者,孰能抗心卫主、遗身固节者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摩缕波国:“子昔起广大心,发弘誓愿,孤游异域,遗身求法。”
(3).遗迹。 明 王士性 《广志绎·两都》:“ 桃源 三叉庙 有老 黄河 故道, 武宗 南幸,欲两岸牵挽龙舟,始塞泯之,今遗身犹隐隐存。”
(4).即遗体。如:将军的遗身弃于村外荒冢间,群众铲开积雪将其掩埋了。参见“ 遗体 ”。
《漢語大詞典》:遗体(遺體)
亦作“ 遗躰 ”。
(1).旧谓子女的身体为父母所生,因称子女的身体为父母的“遗体”。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身者,亲之遗躰也。”一本作“ 遗体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天雨花》第六回:“险将父母遗体,断送妖狐手内。”
(2).即亲生子。汉书·霍光传:“ 中孺 ( 霍中孺 )趋入拜謁,将军迎拜,因跪曰:‘ 去病 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太平广记卷三二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上郡 胡馥之 ,娶妇 李氏 ,十餘年无子而妇卒,哭之慟:‘汝竟无遗体,怨酷何深!’”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朱墨史:“及 梁师成 用事,自谓 苏氏 遗体,颇招延 元祐 诸家子孙,若 范温 、 秦湛 之徒。”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六:“ 冯祭酒 具区 《跋孙覿尚书尺牘》云:‘ 阳羡 孙老 得 东坡 弃婢而生尚书,实 坡公 遗体。’予跋《鸿庆集》既辩之矣。”
(3).犹身体。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或有乘危冒嶮,投死忘生,弃遗体於万仞之下,邀荣华於一朝之间,比夫轻四海爱脛毛之士,何其缅然邪!” 宋 梅尧臣 《道旁虎迹行》:“伤哉此遗体,冒险轻百金。”《西游记》第七九回:“ 沙僧 道:‘朝士休怪丑陋,我等乃是生成的遗体。若我师父,来见了我师兄,他就俊了。’”
(4).指所尊敬的人的尸体。 唐 李商隐 《为王侍御瓘谢宣吊并赙赠表》:“降悯惻於上公,厚賻礼於遗体。” 元 虞集 《考思亭记》:“墓也者,遗体之所藏也。”《说唐》第四二回:“ 柴绍 放声大哭,只得殮了 元霸 遗体,连同他的遗物和玉璽降表,回转 长安 。”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不一时,又找到了四位烈士的遗体。”
(5).指以前遗留下来的形体、式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仓頡》者, 李斯 之所辑,而鸟籀之遗体也。”
《漢語大詞典》:高情
(1).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 唐 方干 《许员外新阳别业》诗:“莫恣高情求逸思,须防急詔用长材。” 宋 梅尧臣 《过山阳水陆院智洪上人房》诗:“遗墨悲 苏 倩,高情想遁 林 。” 朱东润 校:“遁 林 ,诸本皆作‘遁’。 冒广生 校作‘道’。”按, 道林 , 支道林 , 晋 时高僧。 明 李东阳 《不寐》诗:“闭门索古义,著书见高情。着鞭让 祖生 ,割席效 管寧 。从此毕餘生,垂休俟千龄。”
(2).高尚的情怀;高雅的情致。 唐 杨炯 《为薛令祭刘少监文》:“良辰美景,必躬於乐事;茂林脩竹,每协於高情。” 宋 曾巩 《东轩小饮呈坐中》诗:“高情坐使鄙吝去,病体顿觉神明还。” 鲁迅 《准风月谈·谈蝙蝠》:“西洋人可就没有这么高情雅量,他们不喜欢蝙蝠。”
(3).敬词。深厚的情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既承老丈与令甥如此高情,小生岂敢不受人提挈!” 清 陆陇其 《答曹微之进士书》:“容徐徐亲麈,乞为叱谢高情,缕缕感愧,率復不尽。”
《漢語大詞典》:蝶梦(蝶夢)
(1).庄子·齐物论:“昔者 庄周 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 周 也。俄然觉,则蘧蘧然 周 也。不知 周 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 周 与? 周 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后因以“蝶梦”喻迷离惝恍的梦境。 唐 李咸用 《早行》诗:“困纔成蝶梦,行不待鸡鸣。”
(2).指超然物外的玄想心境。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词:“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清 孙枝蔚 《遭困苦道旁行乞莫相嗔》诗:“欲觅桃源聊避乱,还凭蝶梦暂宽愁。”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法常首座 《渔父词》云:‘……蝶梦《南华》方栩栩,斑斑谁跨 丰干 虎。’”
《漢語大詞典》:野鹿
野生的鹿。喻不慕荣华、超然物外的神态。 宋 曾巩 《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云鸿可近眼先明,野鹿尚縻颜自忸。” 明 何景明 《赠萧文彧号古峰序》:“摽支野鹿,貌之古矣。”
《漢語大詞典》:习隐(習隱)
庄子·齐物论:“ 南郭子綦 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后因以“习隐”谓习学隐遁,有超然物外,忘情一切之意。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学遁 东鲁 ,习隐 南郭 。” 金 麻革 《归潜堂为刘京叔赋》:“第恐遯世志,还负习隐讥。” 明 李东阳 《与孙志同太宰书》:“僕久衰多病,未遂投閒,习隐之怀,与岁俱积。”
《漢語大詞典》:超人
(1).超群,出众。 郑振铎 《论武侠小说》:“于是在他们的幼稚心理上,乃悬盼着有一类‘超人’的侠客出来。”如:超人的记忆力。
(2).本为 德国 唯心主义哲学家 尼采 哲学中的一个范畴。指具有超越一般人的才能、智慧和毅力的强者。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若夫 尼佉 ( 尼采 ),斯个人主义之至雄桀者矣,希望所寄,惟在大士天才……即所谓超人之説,尝震惊 欧洲 之思想界者也。” 叶圣陶 《隔膜·两封回信》:“我自知并不是超人,而且谁都不是超人。我只是和一切人类平等的一个‘人’罢了。”
(3).超脱世俗、超然物外的人。 徐怀中 《西线轶事》六:“俨然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
《漢語大詞典》:超物
谓离尘脱俗,超然物外。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 东方曼倩 、 管公明 、 郭景纯 俱以奇才挟神术……若其超物之哲, 曼倩 为最, 公明 次之, 景纯 下矣。”
《漢語大詞典》:超生
(1).谓逾越物质生命的界限,超然物外。《关尹子·四符》:“能见精神而久生;能忘精神而超生。”后道教即用以指得道成仙。《四游记·湘子设筵和好》:“ 铁拐 正色谓 洞宾 曰:‘……若非 钟友 劝留,奏汝天庭,永堕尘凡,不得超生矣!’”
(2).佛教以为人死之后,灵魂可以再投生为人,称“超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八回:“叫贼淫妇阴山背后永世不得超生。”《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受了官刑的人,就是死了做了鬼,是一辈子不会超生的。”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一:“ 侯殿魁 把他找了去,说:‘咱们还是叔伯叔侄,咱哥哥做的事,也就算了,让亡灵超生吧。’”
(3).比喻宽容或开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今老爷所言分明如见,小人不敢隐瞒一句。只望老爷超生。”红楼梦第七一回:“我们的性命,都在姐姐身上,只求姐姐超生我们罢了!”
(4).超过生育计划规定,多出生人口。如:这个县今年超生二百多人。
《漢語大詞典》:脱遗(脱遺)
(1).遗漏。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禄大夫严公行状》:“恐他人纂撰益復脱遗,感念曩怀,遂书行实。” 宋 洪迈 容斋三笔·汉人希姓:“两汉书所载人姓氏,有后世不著见者甚多,漫记于此,以助氏族书之脱遗。”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凌义渠诗序》:“诸疏皆其风采卓卓者,今并不见其本集,则编次时亦不免有所脱遗。”
(2).舍弃。亦谓超然物外。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君復不憘事,奉身犹脱遗;况有官缚束,安能长顾私。” 宋 苏辙 《李诚之待制挽词》:“脱遗章句事经纶,满腹龙蛇自屈伸。” 明 陈所闻 《驻马听·题新安汪无如环翠园》曲:“脱遗世事恋烟霞,读残坟典观禾稼。”
《漢語大詞典》:陵霞
犹凌云。比喻超然物外。晋书·谢安传论:“ 文靖 始居尘外,高谢人间,啸咏山林,浮泛江海,当此之时,萧然有陵霞之致。”
《漢語大詞典》:忘迹(忘跡)
犹忘形。谓超然物外,忘其形迹。 唐 元结 《惠公禅居表》:“圣者忘跡,达人化心。”参见“ 忘形 ”。
《漢語大詞典》:忘形
(1).指超然物外,忘了自己的形体。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前蜀 韦庄 《对酒》诗:“何用巖栖隐姓名,一壶春酎可忘形。” 宋 秦观 《满庭芳》词:“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 清 潘陆 《同朱士叶北固山用唐人韵》:“高人住巖壑,永日与忘形。 江 爱秋涛壮,山怜宿雨青。”
(2).形容过度高兴而失去常态。 汉 蔡邕 《琴赋》:“於是歌人恍惚以失曲,舞者乱节以忘形。”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四章:“ 朱细芳 忘形地扑向 周祺 ,好像 周祺 就是她日夜想念、而又杳无音信的亲哥哥。”
(3).谓朋友相处不拘形迹。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七:“我有忘形友,迢迢 李 与 元 。” 元 刘致 《折桂令·闲居自适》曲:“与农父忘形尔汝,醉归来不记谁扶。”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必是先有了这个心,才有古往今来那无数忠臣烈士文死諫武死战……才有 汉光武 、 严子陵 的忘形。”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他们从前是多么忘形的亲热过。”
《漢語大詞典》:汾水游
庄子·逍遥游:“ 尧 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 姑射之山 , 汾水 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后以“汾水游”形容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昔闻 汾水 游,今见尘外鑣。”
《漢語大詞典》:释知遗形(釋知遺形)
犹言弃智忘身。谓超然物外,与世无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絶圣弃知而忘其身也。” 司马贞 索隐:“释智谓絶圣弃智也。遗形者,‘形故可使如槁木’。”
《漢語大詞典》:超然物外
(1).超出于尘世之外。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上:“彷彿 王维 画,超然物外情。”
(2).引申为置身事外的意思。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这一种仪式既经举行,即倘有后患,各部都该负责,不能超然物外,说风凉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