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误我(誤我)
讹误。我,用同“ 譌 ”。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原其推戈反噬,事由误我。”一本作“ 误譌 ”。
分類:讹误
《漢語大詞典》:失正
(1).谓失其正道。《穀梁传·桓公九年》:“使世子伉诸侯之礼而来朝, 曹伯 失正矣。诸侯相见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以内失正矣。内失正, 曹伯 失正,世子可以已矣。”《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孔子 曰:‘夫人君而无諫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
(2).错误;讹误。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石经:“ 天寳 中,予在太学,与博士诸生共论经籍失正,为欲建议请立大 唐 石经。”
《漢語大詞典》:误失(誤失)
(1).差错;讹误。旧唐书·孙伏伽传:“﹝ 贞观 ﹞五年,坐奏囚误失免官。” 宋 韩琦 《谢放免勘劾相州差壮城兵士表》:“郡条纷冗,难逃误失之愆;使部按绳,当坐旷隳之责。” 宋 王安石 《乞改三经义误字札子》:“因得疾病之间,考正误失,谨録如后。”
(2).因耽误而丢失。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三章:“司机们都想用速度来弥补误失的路程,卡车一辆接一辆地向前呜呜飞驰。”
《漢語大詞典》:误讹(誤譌)
讹误。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广韵:‘又餂,音黏,食麦粥也。’於孟子之文愈不合。盖别本孟子,误譌尤甚。”参见“ 误我 ”。
分類:讹误
《漢語大詞典》:误我(誤我)
讹误。我,用同“ 譌 ”。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原其推戈反噬,事由误我。”一本作“ 误譌 ”。
分類:讹误
《漢語大詞典》:鲁鱼(魯魚)
“鲁”“鱼”两字相混。指抄写刊印中的文字讹误。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高楼红粉,仍定鲁鱼之文;辟恶生香,聊防 羽陵 之蠧。”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诗:“望气成龙虎,披文辩鲁鱼。”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唐开成石刻十二经》:“原刻残闕,为后人修改补輟,以至鲁鱼莫辨。”参见“ 鲁鱼亥豕 ”。
《國語辭典》:鲁鱼亥豕(魯魚亥豕)  拼音:lǔ yú hài shǐ
鲁鱼,语本《抱朴子。内篇。遐览》:「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亥豕,参见「亥豕」条。后指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红楼梦》第一二○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馀饭饱,雨夕灯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也作「亥豕鲁鱼」。
《國語辭典》:讹谬(訛謬)  拼音:é miù
伪讹谬误。南朝梁。阮孝绪 七录序:「昔刘向校书,辄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唐。孟郊 吊元鲁山诗一○首之五:「血誓竟讹谬,膏明易煎蒸。」
《國語辭典》:就正  拼音:jiù zhèng
1.语本《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指向人讨教,请求指正。《聊斋志异。卷五。郭生》:「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
2.归于正道。《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度传》「渊遣使南通孙权,往来赂遗」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反邪就正以建大功,福莫大焉。」
《漢語大詞典》:誵讹(誵訛,誵譌)
混淆讹误。 明 袁中道 《东游日记》:“所云二女者,乃天帝之二女,非 尧 二女也,誵讹久矣。” 清 道忞 《奏对机缘》:“上復问 老 庄 悟处与佛祖为同为别。师云:‘此中大有誵譌。佛祖明心见性, 老 庄 所説未免心外有法,所以古人判他为无因滥同外道。’”
分類:混淆讹误
《國語辭典》:刊误(刊誤)  拼音:kān wù
订正文字的谬误。也作「勘误」。
《漢語大詞典》:淆讹(淆訛,淆譌)
搅乱,弄错。 清 吴乔 答万季埜诗问十:“世间龙蛇混杂,诚是淆讹公案也。”
淆譌:混杂讹误。 清 恽敬 《得姓述》:“夫氏族之学,自 秦 汉 之世,多所淆譌。”
《漢語大詞典》:乌焉(烏焉)
乌、焉字形相似,容易致误。泛指文字讹误。事物异名录·书籍·书讹引 宋 董逌 《除正字谢启》:“乌焉混淆,鱼鲁杂揉。” 清 鲍廷博 《〈履斋示儿编〉跋》:“﹝ 卢文弨 、 孙志祖 ﹞互相讐勘,不特尽扫乌焉之误;於 履斋 千虑之失,亦时时有所纠正焉。”参见“ 乌焉成马 ”。
《國語辭典》:乌焉成马(烏焉成馬)  拼音:wū yān chéng mǎ
乌、焉、马三字形体相似,抄写时,易致讹误。「乌焉成马」形容文字因辗转抄写,易生讹误。如:「书经三写,乌焉成马。」
《漢語大詞典》:对同(對同)
旧时公文用语。谓校对及纠正讹误,使副本与正本文字相同。《明律集解附例·吏律·公式》:“若行移文书,误将军马、钱粮、刑名重事紧关字样传写失错而洗补改正者,吏典笞三十;首领官失於对同,减一等。”
《漢語大詞典》:语讹(語訛)
言语讹误。 唐 韩愈 《落齿》诗:“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自是后人语讹,相承不改耳。”旧唐书·地理志三:“ 居延海 、 焉支山 在县界。 删丹山 ,即 焉支山 ,语讹也。”
分類:讹误
《漢語大詞典》:误脱(誤脱)
谓文字脱漏讹误。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三:“案‘续经’下当有‘中説’二字,方与上句相对,此偶误脱。”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字以两句相连而误脱例:“周书·程典篇:‘思地慎制,思制慎人,思人慎德,德开开乃无患。’按:德开开三字文不成义,本作‘慎德德开,开乃无患’,与上文皆四字为句,两‘慎德’字相连,误脱其一而义不可通矣。”
《漢語大詞典》:讹文(訛文)
亦作“譌文”。 讹误的文字。新唐书·儒学传序:“ 文宗 定‘五经’,鑱之石, 张参 等是正讹文,寥寥一二可纪。”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孟子:“ 文宗 时是正讹文,乃 玄度 ( 唐玄度 ),非 参 也。” 清 黄绍箕 《〈墨子间诂〉跋》:“推篆籀隶楷之迁变,以刊正譌文。” 胡朴安 《古书校读法·底本互勘》:“夫古今载籍……其已鏤版也,则互相翻刻,讹文、夺字,久已莫可究詰矣。”
分類:讹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