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解究
方言。讲究。指值得推敲或研究。 欧阳山 《苦斗》六十:“ 梁森 故意歪头挤眼地问道:‘这又有什么解究?’”
押送究办。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如敢任意耽延沉阁,以致差票提催,定行解究责革。” 清 丘园 《党人碑·打碑》:“我每奉 蔡府 的钧旨,着我们看守那党人碑。若有人在碑前谈议,即许擒拿解究。”
《漢語大詞典》:浮华(浮華)
(1).讲究表面上的华丽或阔气,不务实际。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其文盛,其辩争,浮华虚伪之语,莫不澄定。”南史·刘湛传:“﹝ 湛 ﹞不尚浮华,博涉史传,諳前代旧典。” 金 王若虚 《文辨》:“凡为文章须是典实过於浮华,平易多於奇险,始为知本。”清史稿·德宗纪一:“率属尽职,勿躭逸乐、尚浮华。” 茅盾 《序〈一个人的烦恼〉》:“在现实的洪流中找见了他自己,蜕去了故我的浮华,出落得更坚强沉毅了。”
(2).指虚浮不实的荣华富贵。 唐 贾岛 《寓兴》诗:“浮华岂我事,日月徒蹉跎。” 明 高启 《拟古》诗之三:“浮华一世中,倏若飞鸟过。” 明 方孝孺 《勉学诗》:“今日正自佳,明晨不如故。易盛还易衰,浮华眼前度。”
《漢語大詞典》:不修(不脩)
(1).不修明;不整治。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不脩其政德,而贪昧於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
(2).不修缮。 汉 班彪 《北征赋》:“过 泥阳 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脩。”
(3).不学习;不讲究。汉书·高帝纪下:“ 高祖 不脩文学,而性明达。”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公为人和易有容,不修苛节,见人无贵贱皆与饮酒。”
《漢語大詞典》:铺张(鋪張)
(1).铺叙渲染;夸张。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铺张对天之閎休,扬厉无前之伟蹟。” 金 元好问 《论诗》诗:“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书生穷眼,偶值声伎之宴,輙不禁见之吟咏而力为铺张。”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篇:“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
(2).犹宣扬。 宋 王禹偁 《为史馆李相公让官第二表》:“当陛下铺张政教之时,是微臣倾竭謨猷之日。” 明 张居正 《进大阅图颂卷疏》:“虽思浅词芜,未足铺张盛美,然述真纪实,庶以传示将来。”
(3).铺排陈设。 元 谢应芳 辨惑编·治丧:“铺张祭仪,务为观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殿上列数十筵,铺张炫目。”
(4).指过分讲究排场。 何香凝 《孙中山与廖仲恺》:“﹝ 孙中山 ﹞认为为他个人这样铺张贺寿,是不应该的。”
《漢語大詞典》:淡饭(淡飯)
亦作“ 淡飰 ”。 简单、不讲究的饭食。 晋 王献之 《东近帖》:“若 献之 弊于淡飰,饮得春风,气惛乱言,故欲热,復食酒,为腹可耳。” 宋 陆游 《病思》诗:“数匙淡饭支残息,一篆清香印本心。” 明 高明 《琵琶记·勉食姑嫜》:“只得安排一口淡饭,与公婆充飢。” 鲁迅 《坟·灯下漫笔》:“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
《漢語大詞典》:客气(客氣)
(1).谓言行虚骄,并非出自真诚。左传·定公八年:“公侵 齐 ,攻 廪丘 之郛……主人出,师奔。 阳虎 伪不见 冉猛 者,曰:‘ 猛 在此,必败。’ 猛 逐之,顾而无继,伪颠。 虎 曰:‘尽客气也。’” 杜预 注:“言皆客气,非勇。” 杨伯峻 注:“客气者言非出於衷心。”宋书·颜延之传:“虽心智薄劣,而高自比拟,客气虚张,曾无愧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 守愚 曰:‘公生长富贵,故持论如斯,寒士不贫贱骄人,则崖岸不立,益为人所贱矣。’余曰:‘此 田子方 之言, 朱子 已驳之,其为客气不待辨。’” 章炳麟 《箴新党论》:“彼虽恃其客气,外以风节自高,则不得不有所饰伪。”
(2).指文章虚夸浮泛。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其书文而不实,雅而无检,真迹甚寡,客气尤烦。” 清 阮元 《与友人论古文书》:“是故两 汉 文章,著於 班范 ,体制和正,气息渊雅,不为激音,不为客气。”
(3).一时的意气;偏激的情绪。 宋 司马光 《赵滋札子》:“今 滋 数乘客气以傲使人,争小胜以挑强胡。” 元 姚燧 《癸巳九日》诗:“客气已为强弩末,宦情空遶大刀头。”《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粤民谋抵制日货事》:“吾民之以散沙腾笑也久矣,所恃者一时奋迅之客气耳。”
(4).中医术语。指侵害人体的邪气。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证上:“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憹。” 方有执 注:“客气,邪气也。”
谦让;讲究礼仪。 清 李渔 《玉搔头·媲美》:“你二人都不消客气,寡人决不为旧人情好,薄待新人;也决不为新人义重,冷落旧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同你从小儿就在一起的,不要客气,我也不许你客气。”
《漢語大詞典》:实惠(實惠)
(1).实际的好处。 元 刘时中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无实惠尽是虚桩,充饥画饼诚堪笑。” 清 李渔 《比目鱼·联班》:“拼着些假意虚情,去换他真财实惠。” 杨朔 《晚凉天》:“这两种人,好比阴阳两极:一个是光明磊落,连生命都不自私;另一个呢,要虚荣,要实惠。”
(2).有实际的好处。 蒋子龙 《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把钱往大伙手里一分,又稳当,又实惠。”
(3).讲究、注重实际的好处。《收获》1981年第5期:“ 苗苗 生活的圈子小,心灵没受过污染,等以后,她也会变得实惠起来,庸俗起来。”
《漢語大詞典》:修饰(修飾)
(1).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北齐书·崔季舒传:“ 文襄 每进书 魏帝 ,有所諫请,或文辞繁杂, 季舒 輒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 巴金 《关于〈第四病室〉》:“我想这样尝试一次,不加修饰,不添枝加叶,尽可能写得朴素、真实。”
(2).梳妆打扮,修整装饰使仪容漂亮、衣着美观。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魏书·元顺传:“陛下母临天下,年垂不惑,过甚修饰,何以示后世?” 曹禺 《日出》第二幕:“她薄薄敷一层粉,几乎没有怎么修饰,仿佛很勉强地来到这里。”
(3).指修整装饰建筑物或各种器物等。汉书·严安传:“今天下人民用财侈靡,车马衣裘宫室皆竞修饰。”魏书·李平传:“ 平 劝课农桑,修饰太学,简试通儒以充博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梦公主:“适主言居宅湫隘,烦以此少致修饰,落成相会也。”
(4).修养品德。荀子·君道:“其所为身也,谨修饰而不危。” 唐 白居易 《李谅除泗州刺史张愉可岳州刺史同制》:“而 愉 亦学古入仕,甚自修饰。”
(5).指有道德修养,不违礼义。 宋 苏轼 《荐何宗元十议状》:“伏见 蜀 人朝奉郎新差通判 延州 事 何宗元 ,吏道详明,士行修饰,学古著文,颇适於用。”
(6).指讲究外表、形式。引申指矫饰造情以取悦于人。晋书·元帝纪:“及当官软弱,茹柔吐刚,行身秽浊,修饰时誉者,各以名闻。”周书·宣帝纪:“帝惮 高祖 威严,矫情修饰,以是过恶遂不外闻。”
《漢語大詞典》:极精(極精)
谓非常精美讲究。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厨子:“ 曹能始 先生饮饌极精,厨人 董桃媚 者,尤善烹调,先生宴客,非 董 侍则不懽。”
《漢語大詞典》:阔略(闊略)
(1).宽恕;宽容。汉书·王嘉传:“人情不能不有过差,宜可阔略,令尽力者有所劝。” 颜师古 注:“当宽恕其小罪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苟令性不邪恶,志有陈力,便可奬就,骋其所任。若於小小宜适,私行不足,皆宜阔略,不足缕责。”金史·完颜匡传:“称臣割地尚且阔略,区区小节何足深较。”
(2).宽简;简省。汉书·王莽传上:“愿陛下爱精休神,阔略思虑。” 颜师古 注:“阔,宽也。略,简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安有累德述尊,而阔略四句乎!” 詹鍈 义证:“阔略,疏略。”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此皆文如阔略,而语实周赡。故览之者初疑其易,而为之者方觉其难。”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明史 成祖 追 阿鲁台 至 捕鱼儿海 ……此追寇漠北,故阔略不详。”
(3).粗疏;不讲究。 汉 王充 论衡·实知:“众人阔略,寡所意识。” 宋 苏轼 《与人书》之四:“某疲病加乏,使令輙用手启通问。恃公雅度阔略细谨耳,然亦皇恐不可言也。” 清 顾炎武 《哭顾推官》诗:“君才本恢宏,阔略人事细。”
(4).疏放,不拘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练才洞鉴,剖字钻响;疎识阔略,随音所遇。” 宋 欧阳修 《论葛仲古等不当减法札子》:“或其本性阔略,偶不检点,误用於私家,原其本情,亦可轻恕。”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张飞》:“ 超 ( 马超 )见 先主 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礼,与 先主 言,常呼字。”
(5).空乏缺略。 明 李东阳 《山阴陈氏祠堂记》:“盖其家生产阔略,而祭祀之礼未尝少闕。”
《漢語大詞典》:务实(務實)
(1).讲究实际。国语·晋语六:“昔吾逮事 庄 主,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 唐 元稹 《邮亭月》诗:“君多务实我多情,大抵偏嗔步月明。”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 水运宪 《祸起萧墙》二:“上面的整体规划和务实精神……多么激动人心哪!赶快回去干吧!”
(2).致力于实在的或具体的事情。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你生长富室,不会经营生理,还是赎几亩田地耕种,这是务实的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你如今当真收心务实了么?”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庄稼人都是务实的人嘛,不保险可不干。嘿,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漢語大詞典》:四行
(1).指仁、义、礼、智四种德行。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甲本老子卷后古佚书:“仁、义、礼、智之所由生也。四行之所和,和则同,同则善。”
(2).指孝、忠、信、悌四种德行。吕氏春秋·正名:“ 尹文 曰:‘今有人於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按,“居乡则悌”,孔丛子·公孙龙引作“处乡则顺”。
(3).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德行。亦称四德。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参见“ 四德 ”。
(4).即四科。 汉 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汉书·何武传:“光禄勋举四行,迁为 鄠 令。” 颜师古 注:“ 元帝 永光 元年詔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义各一人。时詔书又令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故 武 以此四行得举之也。”后汉书·吴祐传:“ 祐 以光禄四行迁 胶东侯 相。” 李贤 注引 应劭 汉官仪:“四行:敦厚、质朴、逊让、节俭也。”参见“ 四科 ”。
(5).佛教语。指菩提、福德、智慧、羯磨。魏书·释老志:“ 罗什法师 可谓神出五才,志入四行者也。”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四行乐而不取,三贤登而更迁。”
谓讲究排场。 元 赵明道 《紫花儿·名姬》曲:“忒旖旎,忒风流,忒四行,堪写在 宣和 图上。”
《漢語大詞典》:四德
(1).指“乾”卦元、亨、利、贞四德。易·乾:“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清 颜元 存性编·明明德:“惟先儒既开此论,遂以恶归之气质而求变化之,岂不思气质即二气四德所结聚者,乌得谓之恶?”
(2).封建礼教指妇女应有的四种德行。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郑玄 注:“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枲。”后汉书·皇后纪序:“九嬪掌教四德。” 李贤 注:“四德谓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李季兰:“士有百行,女唯四德。” 明 无名氏 《金雀记·合雀》:“大凡人家大娘,听见丈夫娶妾,皆生嫉妬之心。夫人略无猜忌,欣然有喜色,可见夫人四德兼全。” 清 钱谦益 《妻王氏加赠恭人》:“睠惟四德,胡不百年。”
(3).佛教语。指大乘涅槃四功德,即常德、乐德、我德、净德。见《涅槃经》
《漢語大詞典》:四科
(1). 孔 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 颜渊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言语: 宰我 、 子贡 。政事: 冉有 、 季路 。文学: 子游 、 子夏 ” 邢昺 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后汉书·郑玄传:“ 仲尼 之门,考以四科。”
(2). 南朝 宋 东观 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南史·王俭传:“ 宋明帝 泰始 六年,置 总明观 ,以集学士,或谓之 东观 。置东观祭酒一人, 总明 访举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十人,其餘令史以下各有差。”
(3). 汉 代举士的四种科目。通典·选举一:“﹝ 汉武帝 ﹞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洁,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
(4).指 汉 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汉书·元帝纪:“﹝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 李贤 注引 颜师古 曰:“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
(5). 唐高宗 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6).人品四等。即容悦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於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人伦·四科:“容悦凡臣,社稷股肱,天民行道,大人正身。孟子章旨,凡此四科优劣之差。”
(7).诗文的四种形式。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誄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漢語大詞典》:不脩
亦作“ 不修 ”。
1.不修明;不整治。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不脩其政德,而贪昧於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
2.不修缮。 汉 班彪 《北征赋》:“过 泥阳 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脩。”
3.不学习;不讲究。汉书·高帝纪下:“ 高祖 不脩文学,而性明达。”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公为人和易有容,不修苛节,见人无贵贱皆与饮酒。”
《漢語大詞典》:不修(不脩)
(1).不修明;不整治。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不脩其政德,而贪昧於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
(2).不修缮。 汉 班彪 《北征赋》:“过 泥阳 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脩。”
(3).不学习;不讲究。汉书·高帝纪下:“ 高祖 不脩文学,而性明达。”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公为人和易有容,不修苛节,见人无贵贱皆与饮酒。”
《漢語大詞典》:脩饰(脩飾)
(1).修改润饰,使语言文字明确生动。论语·宪问:“为命, 裨諶 草创之, 世叔 讨论之,行人 子羽 脩饰之。” 宋 陈亮 《与韩无咎尚书》:“今但与妻孥併力耕桑以图温饱,虽书册亦已一切弃去,况更能脩饰语言,作少年涂抹事乎?”
(2).梳妆打扮。《楚辞·九辩》:“今脩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 金 王若虚 《生日自祝》诗:“清晨闻喧呼,亲旧作生日,初我未免俗,随分畧脩饰。”
(3).整修装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 黄巾 之乱,残毁穨闕, 魏 太和 景初 中,令长脩饰旧宇。” 宋 洪适 隶释·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脩饰宅庙,更作二舆。”宋书·武帝中:“可改构榱桷,修饰丹青,苹蘩行潦,以时致荐。”
(4).修养德行。 汉 刘向 列女传·契母简狄:“ 契 母 简狄 ,敦仁励翼,吞卵产子。遂自修饰,教以事理,推恩有德。”
(5).指提高学养。 唐 张九龄 《上封事》:“故於用人之际,不可不第高下。若高下不可妄干,天下士流,必刻意脩饰,思齐日众,刑政自清。” 宋 苏洵 《上皇帝书》:“臣愚以为父兄之所任而得官者,虽至正郎,宜皆不听任子弟,唯其能自脩饰,而越録躐次以至於清显者乃听。”
(6).合乎礼义。荀子·子道篇:“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脩饰,孝子不从命,乃敬。”
(7).谓使之合乎礼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孝为百行之首,犹须学以脩饰之,况餘事乎!”
(8).指讲究外表、形式。三国志·蜀志·蒋琬传:“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脩饰为先。”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元年:“上颇脩饰,宫室、车服盛於 昭帝 时。”
(9).引申谓故意做作以取悦于人。墨子·非儒下:“ 孔 某盛容脩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劝众。”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行不脩饰,名迹无愆;操不激切,素风愈鲜。”
《漢語大詞典》:讲究(講究)
(1).研究。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 何自然 中丞上疏,乞朝廷併库, 寿皇 从之,方且讲究未定。” 明 徐盛 《西园杂记》卷上:“向使当时有 邃菴 者,居中与同列礼官从容讲究,俯从斯论,则圣心以慰而於国体亦全矣。”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他如管絃丝竹之音,靡不悉心讲究。”
(2).议论。红楼梦第七三回:“他们走至院中,听见几个人讲究。 探春 从纱窗一看,只见 迎春 依在牀上看书,若有不闻之状, 探春 也笑了。”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他料是讲究他,他益发慢条斯理,得意洋洋;俏摆春风,谈笑自若。”
(3).顶真;注重。红楼梦第五六回:“姑娘们分中,自然是不敢讲究,天天和小姑娘们就吵不清。”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大抵 刘 蒋 之词未尝无笔力,而理法气度全不讲究,是 板桥 、 心餘 辈所祖,乃词中左道。”
(4).考究,谓力求精美完善。亦指精美完善。《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另外有个小厨房,饮食极其讲究。” 许地山 《无忧花》:“这两三年来,太太小姐们穿得越发讲究了,连那位 黄老太太 也穿得花花绿绿的。”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屋里油漆的家具,和大大小小的玻璃镜,都亮闪闪的,布置得挺讲究。”
(5).道道儿;所谓道理。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他道:‘这又算个什么呢?大伙儿都是出来取乐儿,没讲究。’”《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后来听了他二人攀谈,方晓得其中还有这许多讲究。” 刘绍棠 《蒲柳人家》:“原来,这条兜肚大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