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藩翰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毛 传:“藩,屏也;翰,干也。”后因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 宋 苏舜钦 《祭滕子京文》:“改麾于 吴 ,忽此凶变。人亡师保,国失藩翰。”清史稿·世祖纪二:“宗室诸子贝勒等,皆太祖、太宗子孙,为国藩翰,理宜优遇。”
(2).喻指藩国。晋书·张方传:“ 晋氏 之祸难,实始藩翰。”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安边:“且 光武 居 河南 单于於内郡,以为 汉 藩翰,终于一代,不有叛逆。”《水浒传》第八九回:“於戏!敬事大国,祗畏天地,此藩翰之职也。”
(3).指布政使。 清 吴敏树 《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公往以名举人,为县令 湖北 。以才能发闻,洊陟藩翰。”
(4).犹藩篱。比喻界域。 唐 元稹 《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 李 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 宋 秦观 《魏景传》:“如 同叟 者虽不足以窥 老 庄 之藩翰,亦 葛稚川 之流乎?” 清 薛雪 一瓢诗话三二:“ 温飞卿 、 段柯古 诸君,虽与﹝ 李玉溪 ﹞并名,不能歷其藩翰。”
《漢語大詞典》:藩邦
(1).即藩国。《十月》1981年第4期:“她的脸上就会浮起皇后接受藩邦进贡时的那种微笑。”参见“ 藩国 ”。
(2).旧称外族或外国。藩,通“ 番 ”。 清 谭嗣同 《仁学》二十:“ 缅甸 、 高丽 、 琉球 之藩邦,其败亡之由,咸此而已矣。”
《漢語大詞典》:藩国(藩國)
古称分封及臣服之国。史记·吴王濞列传:“令奉其先王宗庙,为 汉 藩国。”汉书·武帝纪:“於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时 雍丘王 植 怨於不齿,藩国至亲,法禁峻密,故 阜 又陈九族之义焉。”
《漢語大詞典》:藩翼
(1).藩国。汉书·诸侯王表序:“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2).捍卫。晋书·文帝纪:“所以藩翼王畿,垂祚百世也。”
分類:捍卫藩国
《漢語大詞典》:四番
(1).四方边境的藩国。《宋书·乐志二》:“訏謨定命,辰告四蕃。”隋书·礼仪志六:“东西南北四藩诸国王章,上藩用中金,中藩用银,并方寸,龟钮。” 唐 杜甫 《客居》诗:“儒生老无成,臣子忧四番。”番,一本作“ 藩 ”。
(2).四次。《三国演义》第八九回:“今被吾擒了四番,有何面目再见人耶!”
《漢語大詞典》:东藩(東藩)
(1).东方的藩国。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臣请得奉明詔説 齐 王 ,使为 汉 而称东藩。”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余从京域,言归东藩。”
(2).东方州郡的泛称。 唐 杜甫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宋 曾巩 《西湖二月二十日》诗:“平生拙人事,出走临东藩。”
《漢語大詞典》:藩垣
(1).藩篱和垣墙。泛指屏障。语本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 毛 传:“藩,屏也,垣,墻也。”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公( 郑玄 )久游南 夏 ,今艰难稍平,儻有归来之思,无寓人於室,毁伤其藩垣林木,必缮治墙宇以俟还。” 清 许承钦 《吕梁洪》诗:“乃知天工存地险,千里一曲当藩垣。”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通番之始:“迨 粤中 大府遣兵隳之, 澳 夷不敢言,而实不便於藩垣之弛也。”
(2).比喻卫国的重臣。 唐 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閤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3).比喻藩国、藩镇。 唐 刘禹锡 《贺雪镇州表》:“ 王承宗 效顺著明,復其官爵;所献二郡,别置藩垣。”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甲子,詔曰:‘ 周 建侯邦,四国有藩垣之助; 唐 分藩镇,北边无强敌之虞。’” 明 张居正 《苑田纪》:“夫以宗国藩垣之重, 荆楚 饶沃之区,加以当时礼越诸藩,分不嫌於厚植,化洽南祀,民咸乐於子来。”
《漢語大詞典》:藩维(藩維)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后以“藩维”指藩国。 南朝 梁 沈约 《封授临川等五王诏》:“藩维广树,经朔攸属。” 清 顾炎武 《书太虚山人象象谭后》:“使是书之论得行於数十年之前,足以隆藩维而重国势,当不至於今日。”
(2).边防要地。 唐 张籍 《送裴相公赴镇太原》诗:“盛德雄名远近知,功高先乞守藩维。”
《漢語大詞典》:藩王
藩国之王。汉书·哀帝纪赞:“ 孝哀 自为藩王及充太子之宫,文辞博敏,幼有令闻。”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一:“ 金 海陵 庶人,读书有文才,为藩王时尝书人扇云:‘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 清 戴名世 《〈孑遗录〉自序》:“藩王灭,天子死,而国祚随之。”
分類:藩国藩王
《漢語大詞典》:藩宣
(1).比喻卫国重臣。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马瑞辰 通释:“‘宣’,当为‘垣’之叚借……‘四国于蕃,四方于宣’犹《板》之诗:‘价人维藩,大师维垣’也。” 唐 白居易 《杭州刺史谢上表》:“合当鼎鑊之诛,尚忝藩宣之寄。” 宋 秦观 《代谢敕书奖谕表》:“因缘肺腑之亲,昧冒藩宣之寄。”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臣小国藩宣之寄,犹惧不任,乞付於子,况朝廷之上相哉!敢以死请。”
(2).用以指藩国、藩镇。 唐 白居易 《崔群可秘书监分司东都制》:“辅弼藩宣,不失其道。”
《漢語大詞典》:藩国(藩國)
古称分封及臣服之国。史记·吴王濞列传:“令奉其先王宗庙,为 汉 藩国。”汉书·武帝纪:“於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时 雍丘王 植 怨於不齿,藩国至亲,法禁峻密,故 阜 又陈九族之义焉。”
《漢語大詞典》:瑞玉
(1).古代诸侯或藩国朝聘时所执的玉制信物。仪礼·觐礼:“乘墨车,载龙旂弧韣,乃朝以瑞玉有繅。” 郑玄 注:“瑞玉,谓公桓圭、侯信圭、伯躬圭、子穀璧、男蒲璧。” 宋 苏轼 《坤成节功德疏文》:“上帝储休,遗宝龟而降圣;羣方仰德,执瑞玉以来宾。”
(2).美玉。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直似贞筠,温如瑞玉。” 倪璠 注引《诗·秦风·小戎》:“温其如玉。”
《漢語大詞典》:藩辅(藩輔)
(1).捍卫;辅佐。后汉书·邓禹传:“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
(2).比喻卫国的重臣。 汉 王符 潜夫论·论荣:“ 陈平 、 韩信 , 楚 俘也,而 高祖 以为藩辅,实平四海,安 汉 室。”后汉书·儒林传上·杨政:“卿蒙国恩,备位藩辅。” 宋 曾巩 《节度使制》:“以作股肱之良,以为国藩辅之重。”
(3).喻指藩国、藩镇。史记·太史公自序:“天下未集, 贾 泽 以族,为 汉 藩辅。”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使者奏 异牟寻 请归天子,为 唐 藩辅。” 清 戴名世 《抚盗论》:“刳屠郡县,覆灭藩辅,而社稷为之邱墟。”
(4).喻指诸侯;藩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寡人不能为政,将率二三子夫妇以为藩辅。”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俟平 宋 ,当立藩辅如 张邦昌 者。”
《漢語大詞典》:远藩(遠藩)
远方的藩国、藩镇。魏书·太宗纪:“夏四月庚辰,车驾有事於东庙,远藩助祭者数百国。”北史·魏纪一作“远蕃”。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尚从优贷,俾佐远藩。” 唐 韦应物 《答僴奴重阳二甥》诗:“一朝忝兰省,三载居远藩。”
《漢語大詞典》:贤藩(賢藩)
敬称藩镇或藩国的首领。 元 王恽 《真常观记》:“继奉 旭烈 贤藩教旨,提点 彰德路 道教事。” 清 谈迁 《国榷·崇祯十七年》:“其有不忘 明 室,辅立贤藩,戮力同心,共保 江 左者,理亦宜然,予不汝禁,但当通和讲好,不负本朝。”
《漢語大詞典》:边藩(邊藩)
亦作“ 边蕃 ”。 靠近边境的藩国、藩镇。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虽蒙褒叙,未尽才宜,并可授边藩,展其志力。”魏书·源怀传:“北镇边蕃,事异诸夏,往日署官,全不差别。”旧唐书·魏少游传:“ 少游 以 肃宗 远离宫闕,初至边藩,故丰供具以悦之。”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 王 卒於边藩, 卢 薨於殿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