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青龙(青龍)
(1).即苍龙。四灵之一。古时以为祥瑞之物。《淮南子·览冥训》:“凤皇翔於庭,麒麟游於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皁。”宋书·符瑞志上:“ 武王 没, 成王 少, 周公 旦 摄政七年……乃与 成王 观于 河 洛 ,沉璧,礼毕,王退俟,至于日昧,荣光并出幕 河 ,青云浮至,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礼于 洛 ,亦如之。”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五五:“青龙举步行千里,休道 蓬莱 归路长。”
(2).喻指长而虬曲的青色物。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诗:“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仇兆鳌 注:“青龙,用 费长房 竹杖事,切竹桥也。《楚辞》:‘麾蛟龙以津梁。’知桥可称龙。” 唐 李贺 《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诗:“官不来,官庭秋,老桐错干青龙愁。” 王琦 汇解:“桐老故有错节,其势夭矫翔舞,有若青龙之状。”
(3).指骏马。吕氏春秋·本味:“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 高诱 注:“匹,乘,皆马名。周礼:七尺以上为龙,行迅谓之遗风。”陈书·程灵洗传:“ 王琳 前军东下, 灵洗 於 南陵 破之,虏其兵士,并获青龙十餘乘。”
(4).东方七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的总称。《淮南子·兵略训》:“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高诱 注:“角、亢为青龙。”太平御览卷五三九引《古艳诗》:“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榼壶。南斗工鼓琴(瑟),北斗吹笙竿(竽)。”
(5).太岁的别名。《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於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后汉书·律历志下:“日周于天,一寒一暑,四时备成,万物毕改,摄提迁次,青龙移辰,谓之岁。” 唐 姚合 《赠终南山傅山人》诗:“白马时何晚,青龙岁欲终。”原注:“星纪躔次之义。” 清 龚自珍 《伪鼎行》:“皇帝七载,青龙丽於丁。”
(6).东方之神。 晋 葛洪 抱朴子·感应:“﹝ 老君 ﹞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元武。”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朱雀、元武、青龙、白虎为四方之神。”云笈七籤卷二五:“尊神千千万万,在吾左右;左有青龙名 孟章 ,右有白虎名 监兵 ,前有朱雀名 陵光 ,后有玄武名 执明 。” 洪深 《赵阎王》第八幕:“左青龙,右白虎,云凉佛前心,玄火神后心,先请天王将,后请黑煞神。”
(7).指左方。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水浒传》第五一回:“﹝ 雷横 ﹞入到里面,便去青龙头上第一位坐了。”
(8).赌局名目。玩押牌宝(赌博的一种)时,赌徒围在四方,做庄的人叫“庄家”,庄家对面称天门;右面称人,亦称白虎;左面是“地”,亦称青龙。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假使有钱,他便去押牌宝,一堆人蹲在地面上, 阿Q 即汗流满面的夹在这中间,声音他最响:‘青龙四百!’”参阅 鲁迅 《书信集·致山上正义》
(9).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木德王者的瑞兆。史记·封禅书:“ 夏 得木德,青龙止於郊,草木畅茂。”宋书·符瑞志上:“ 夏 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
(10).常与“白虎”对举,用以表示一对相生相克的事物或概念。 明 王玉峰《焚香记·折证》:“正是青龙共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料。”
(11).指吉地。《天雨花》第十八回:“摆齐仪仗出门行,青龙吉地来转过。”
(12).传说 伏羲氏 时春官的名号。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宓羲 龙师名官”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师者长也,以龙纪其官长,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
(13).即青龙车。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青龙蚴蟉於东厢,象舆婉蝉於西清。” 吕向 注:“青龙、象舆,皆车也。” 唐 李白 《早望海霞边》诗:“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参见“ 青龙车 ”。
(14).指舰船。(1)战舰名。即青龙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排青龙之战舰,鬭飞燕之船楼。”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 樊猛 与左卫将军 蒋元逊 将青龙八十艘於 白下 游弈,以御 六合 兵。”参见“ 青龙舰 ”。(2)用青色髹漆的龙舟。 唐 沈佺期 《三日梨园侍宴》诗:“画鷁中流动,青龙上苑来。”《花月痕》第九回:“却好亭外一条青龙,一条白龙,轰天振地的抢标。”
(15).饰青龙图像的军旗。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陈澔 集说:“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以为旗章。”吴子·治兵:“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於下。”
(16).道教指炼丹之物丹砂汞之属。 唐 吕岩 《五言》之十四:“青龙精是汞,白虎水为铅。”云笈七籤卷六九:“丹砂者,是万灵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而居清玄,緫御万灵,动之则离体,定之则乾成,能变化者,故号曰青龙。” 宋 苏轼 《赠陈守道》诗:“白虎化坎青龙离,锁禁姹女关婴儿。” 查慎行 注:“本集《寄子由龙虎坎离之説》:‘龙者,汞也,精也,血也。出於肾而肝藏之,坎之物也。虎者,铅也,气也,力也。出於心而肺生之,离之物也。’青龙属东,白虎属西,此其正也。”
(17).即龙章。指佛教经典。因梵文字形如龙之蟠曲,故称。 唐 章孝标 《蜀中赠广上人》诗:“疏讲青龙归禁苑,歌抄白雪乞梨园。”
(18). 唐 时所置九宫神坛的西北神坛名。旧唐书·礼仪志四:“请於京东朝日坛东,置九宫贵神坛……东南曰 招摇 ,正东曰 轩辕 ,东北曰 太阴 ,正南曰 天一 ,中央曰 天符 ,正北曰 太一 ,西南曰 摄提 ,正西曰 咸池 ,西北曰 青龙 。”
(19).剑名。 清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六·刀剑录缺:“ 孙权 之六剑:白蛇、紫电、辟邪、流星、青龙、玄蛟。”
20.青菜的别名。 清 赵翼 《儒餐》诗:“儒餐自我穷奢处,白虎青龙一口吞。”自注:“俗以豆腐青菜为青龙白虎汤。”
21.山名。在今 南京市 东南。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 白鷺 映春洲, 青龙 见朝暾。” 仇兆鳌 注:“江南通志: 青龙山 ,在 江寧府 上元县 东三十里,山产石甚良,土人取为碑础。”
22.水名。在今 上海市 青浦县 北。 三国 吴 孙权 于此造青龙战舰,因名。近江有 青龙镇 , 宋 韩世宗 尝驻军于此,以御 金 兵。见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松江府》
《漢語大詞典》:青龙车(青龍車)
传说中神仙所乘之车。因以青龙为驾,故称。 晋 葛洪 神仙传·沈羲:“ 黄老 今遣仙官来下迎之。侍郎 薄延之 ,乘白鹿车是也;度世君 司马生 ,青龙车是也;迎使者 徐福 ,白虎车是也。”
《漢語大詞典》:仓龙(倉龍)
(1).苍龙。仓,通“ 苍 ”。青色的骏马。礼记·月令:“乘鸞輅,驾仓龙。” 郑玄 注:“马八尺以上为龙。”
(2).苍龙。仓,通“ 苍 ”。木星位于东方之称。汉书·王莽传中:“岁在寿星,填在明堂,仓龙癸酉,德在中宫。”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仓龙,太岁也。”
《漢語大詞典》:苍龙(蒼龍)
(1).古代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的总称。国语·周语中“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 三国 吴 韦昭 注:“辰角,大辰苍龙之角。角,星名也。”史记·天官书:“东宫苍龙,房、心。” 宋 苏轼 《夜泛西湖》诗之三:“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昇长庚。” 清 冯桂芬 《释鹑》:“以鶉火为凤,方与苍龙、白虎、元武相称。”
(2).指太岁星。古代术数家以太岁所在为凶方,故亦指凶恶的人。后汉书·张纯传“今摄提之岁,仓龙甲寅” 唐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苍龙,太岁也。” 毛泽东 《清平乐·六盘山》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3).传说中的青龙。古传青龙为祥瑞之物。《楚辞·九辩》:“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京剧《白蛇传》第六场:“你不知苍龙保平安,你不知家有苍龙最吉祥。”
(4).青色骏马。吕氏春秋·孟春:“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鸞輅,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 高诱 注:“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也。”
(5). 汉 代宫阙名。文选·陆倕〈石阙铭〉:“ 苍龙 玄武 之製,铜雀铁凤之工。” 李善 注:“《三辅旧事》曰: 未央宫 东有 苍龙闕 ,北有 玄武闕 。”
(6).泛指宫阙。 唐 王勃 《上刘右相书》:“风雨称臣,奔走苍龙之闕。”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对策》:“閶闔初开瑞靄中,丹霞晓日上苍龙。”
(7).即 奢龙 。相传 黄帝 时六相之一。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 黄帝 得 苍龙 ,而辨乎东方。”
《漢語大詞典》:龙尾(龍尾)
(1).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东方苍龙七宿之末,故称。左传·僖公五年:“童謡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 虢 之旂。’” 杜预 注:“龙尾,尾星也。” 汉 张衡 《天象赋》:“歷龙尾以及箕,跨北 燕 而在兹。”
(2).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立者。典出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华歆 字 子鱼 , 平原 高唐 人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 寧 为龙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引《朱草衣诗》:“自惭龙尾非名士,肯把猪肝累使君?” 王国维 《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欧洲》诗:“幸免 仲叔 累猪肝,颇觉 幼安 惭龙尾。”
(3).草名。乌蔹莓的别名。尔雅·释草“拔蘢葛” 晋 郭璞 注:“似葛,蔓生,有节, 江 东呼为龙尾。”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乌蔹莓:“俗名五爪龙, 江 东呼龙尾。”
(4).砚名。亦泛指砚。 宋 苏轼 《龙尾砚歌》:“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於石。” 清 钱谦益 《赠砚》诗:“紫纯端砚镇书楼,牛后真令龙尾羞。”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取麟毫麝煤龙尾凤笺来。”
(5).河堤防洪之物。伐大树连梢,置之堤旁。 元 欧阳玄 《河防记》:“隄前置龙尾大埽,龙尾者,伐大树连梢繫之隄旁,随水上下,以破嚙岸浪者。”
(6).古国名。 南诏 的别称。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南詔 ,或曰 鹤拓 、曰 龙尾 ……本 哀牢夷 ,后乌蛮别种也。”参见“ 南詔 ”。
(7).盘旋而上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称。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无锡 西龙尾陵道者, 春申君 初封 吴 所造也。”隋书·酷吏传·崔弘度:“ 弘度 妹先适 迥 子为妻,及破 鄴城 , 迥 窘迫升楼, 弘度 直上龙尾追之。”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筑道陂陀以上城,其道下附於地,若龙垂尾然,故曰龙尾。”
(8).指宫殿前呈斜坡状的甬道。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步登龙尾上虚空,立去天颜无咫尺。” 清 钱谦益 《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诗:“趁朝龙尾还如梦,稳卧牛衣得此生。” 钱曾 笺注:“ 宋敏求 长安志:鐘楼鼓楼殿左右,有砌道盘上,谓之龙尾道。 李上交 近事会元: 含元殿 侧有龙尾道,自平阶至地,凡詰曲七转,由 丹凤门 北望,宛如龙尾下垂於地焉。”
《漢語大詞典》:南诏(南詔)
古国名。建于盛 唐 时,是以 乌蛮 为主体,包括 白蛮 等族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受 唐 册封,历十三王, 唐 末为贵族 郑买嗣 所灭。盛时辖有今 云南 全部、 四川 南部、 贵州 西部等地。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蒙舍詔 在诸部南,故称 南詔 。” 唐 白居易 《红藤杖》诗:“ 南詔 红藤杖, 西江 白首人。” 清 赵翼 《龙尾关》诗:“缅维 天宝 年, 南詔 早自大。”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 南诏 是以 乌蛮 蒙 姓为国王, 白蛮 大姓为辅佐,集合境内各族(包括汉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
《漢語大詞典》:龙角(龍角)
(1).龙的角。南齐书·齐始兴简王鉴传:“﹝ 永明 ﹞五年, 鑑 献龙角一枚,长九尺三寸,红色,有文。”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八五:“频着金鞭打龙角,为嗔西去上天迟。”
(2).喻指龙角状的东西。 宋 陈师道 《登凤凰山怀子瞻》诗:“孤高伏龙角,浮图刺云汉。” 金 元好问 《过晋阳故城书事》诗:“君不见 繫舟山 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復没。” 郝树侯 注:“ 繫舟山 ,在 太原市 北一百餘里。 北宋 统治者以 晋阳 为龙城, 繫舟山 高峙其北,正是龙头。所以毁 晋阳 后,又把 繫舟山 的山顶剷平,拔掉龙角。”此喻山峰。 元 萨都剌 《题元符宫东秀轩又名日观》诗:“竹园笋出穿龙角,松树年深长鹤孙。”此喻新笋。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 五代 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二脚上翘,四方僭位之主各创新样…… 湖南 马希范 二角左右长尺餘,谓之龙角,人或误触之,则终日头痛。”此喻竖起的帽角。
(3).龙角地。旧时堪舆家认为最吉的葬地。晋书·郭璞传:“ 璞 尝为人葬,帝微服往观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葬书语·张约相崔巽墓》:“安龙头,枕龙角,不三年,自消鑠。”参见“ 龙耳 ”。
(4).犹日角。帝王之相。 前蜀 贯休 《大蜀高祖潜龙日献陈情偈颂》:“龙角日角,紫气盘屈。”
(5).指东方苍龙星座。史记·天官书:“杓携龙角,衡殷南斗。”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杓,北斗杓也。龙角,东方宿也。”新唐书·天文志一:“阳气自明堂渐升,达於龙角,曰寿星。”
《漢語大詞典》:龙耳(龍耳)
旧时堪舆家称风水特好的葬地。晋书·郭璞传:“ 璞 尝为人葬,帝微服往观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此法当灭族。主人曰:‘ 郭璞 云此葬龙耳,不出三年当致天子也。’帝曰:‘出天子邪?’答曰:‘能致天子问耳。’”
《漢語大詞典》:龙见(龍見)
(1).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高亨 注:“龙出现于田中,比喻大人活动于民间,人见之则有利。”后因以“龙见”指王者能有治绩。庄子·在宥:“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成玄英 疏:“圣人寂同死尸寂泊,动类飞龙在天。”
(2).喻羽化而登仙。《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一》:“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李善 注:“进谓求仙也,退谓处俗也。”
(3).《易·乾》:“云从龙,风从虎。”“龙”喻事物的主干,因以“龙见”喻文章根本已立。 晋 陆机 《文赋》:“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 郭绍虞 等注:“‘龙见’句譬文章根本已立而枝节未妥。”
(4).苍龙七宿出现。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啟蛰而郊,龙见而雩。” 杜预 注:“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穀祈膏雨也。”北齐书·恩倖传·高阿那肱:“ 源师 尝諮 肱 云:‘龙见,当雩。’”
《漢語大詞典》:四星
(1).即苍龙、白虎、朱鸟、玄武四星宿。 汉 王充 论衡·物势:“东方木也,其星苍龙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鸟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天有四星之精,降生四兽之体。”
(2).指瑞星、妖星、流星、客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四·四云四星:“瑞星曰景星,妖星曰彗星,流星曰飞星,有吉有凶者也。又有客星,随星色大小占以名之也。”
(3).指“北斗七星”中的“斗魁”四星。借指秤上四星。古人以二分半为一星,四星则言“十分”,多用以形容程度深。 元 侯克中 《醉花阴》套曲:“恰遮了北斗杓儿柄,这凄凉有四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恰寻归路,佇立空庭,竹梢风摆,斗柄云横。呀!今夜凄凉有四星,他不瞅人,待怎生!” 王季思 校注:“四星, 徐士范 曰:‘古人以二分半为一星,四星言十分也。’此説近是。”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你比那 开封府 包龙图 少四星。”
(4).秤尾端所钉的四星,引申为下梢、下场、前程等义。又,秤尾较细,四星易磨灭。因以“没了四星”形容消瘦。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二折:“我比 卓文君 有上梢,没了四星。”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诘病》:“他一搦身形,瘦的庞儿没了四星。”
《漢語大詞典》:房宿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苍龙七宿之第四宿。有星四颗,即天蝎座的π,ρ,δ,β四星。古时以为主车马,故称之为天驷、房驷。宋史·天文志三:“房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官也,亦四辅也。下第一星,上将也;次,次将也;次,次相也;上星,上相也。南二星君位,北二星夫人位。”参见“ 房星 ”、“ 房駟 ”。
《漢語大詞典》:元运(元運)
犹天运,天命。 清 侯方域 《拟上遣官致祭先师孔阙里群臣谢表》:“风生 泗水 ,初传元运之笙鏞;神降 尼丘 ,永式遐心之金玉。”按,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周灵王 立二十一年, 孔子 生於 鲁襄公 之世。夜有二苍龙自天而下,来附 徵在 之房,因梦而生 夫子 。有二神女,擎香露於空中而来,以沐浴 徵在 。天帝下奏钧天之乐,列以 颜氏 之房。空中有声,言天感生圣子,故降以和乐笙鏞之音,异於俗世也。”当为此语所本。苍龙、神女等神话,又本 伏侯 古今注。参阅古微书卷八《春秋演孔图》附论。
《漢語大詞典》:龙火(龍火)
(1).指东方七宿中的心宿。东方七宿称苍龙,心宿有星三颗,其主星又称鹑火、大火,故称。文选·张协〈七命〉之一:“若乃龙火西頽,暄气初收。飞霜迎节,高风送秋。” 李善 注:“《汉书》曰:东宫苍龙房心,心为火,故曰龙火也。”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七:“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参见“ 二十八宿 ”、“ 心宿 ”。
(2).天子袍服上的龙、火之饰。旧唐书·舆服志:“华虫象物,龙火分形。”
(3).天之阴火。 宋 陆佃 埤雅·释兽:“内典曰:‘龙火得水而炽,人火得水而灭。’”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火一·阳火阴火:“天之阴火二:龙火也,雷火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龙火焚山,鹤粪枯砌,则见尅之理。”
《漢語大詞典》:角亢
(1).角宿与亢宿的并称。即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一、第二宿。旧传均为寿星。尔雅·释天:“寿星,角亢也。” 郭璞 注:“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 明 汤显祖 《贺马母王恭人六十寿序》:“三河角亢,寿星也。”
(2).指据其方位所划分的天区及与之相应的地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军气:“ 韩 故治,今 京兆郡 ,角亢也。 郑 故治,角亢也。”
《漢語大詞典》:四神
(1).指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星之精。 前蜀 杜光庭 《道门为皇帝醮太一并点金箓灯词》:“昨者以四神行运,在咸池之宫。”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四神四灵四祥:“天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星之精,降而在地则为龙、虎、鸟、龟四兽之象,兵家为之四神。”
(2).指南海 祝融 、北海 玄冥 、东海 勾芒 、西海 蓐收 四神。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故得 河 浮五老,启赤文於帝期;海荐四神,奉丹书于王会。” 陈熙晋 注引 师尚父 曰:“南海神名 祝融 ,北海神名 玄冥 ,东海神名 勾芒 ,西海神名 蓐收 。”
《漢語大詞典》:龙翼(龍翼)
(1).帝王的辅相。后汉书·班固传下:“若夫上稽乾则,降承龙翼,而炳诸典謨,以冠德卓踪者,莫崇乎 陶唐 。” 李贤 注:“龙翼,谓 稷 契 等,为 尧 之羽翼。”一说,此指龙图、河图。文选·班固〈典引〉 李善 注:“翼,法也。言 陶唐 上能考天之则,下能承龙之法也。龙法,龙图也。” 南朝 梁 沈约 《尚书右仆射范云墓铭》:“合契兴王,匪劳物色,乘风鬱起,化成龙翼。” 夏曾佑 《送汪毅白》诗:“江湖断梗藩龙翼,一槎生平负典坟。”
(2).指东南方。龙,指东方苍龙七星;翼,代表南方朱鸟七星。 南唐 陈陶 《步虚引》:“朝天半夜闻玉鸡,星斗离离碍龙翼。”
《漢語大詞典》:氐房
星宿名。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三宿及第四宿。后汉书·苏竟传:“镇星绕带天街,岁星不舍氐房。”参见“ 二十八宿 ”、“ 氐宿 ”。
《漢語大詞典》:大辰
(1).即心宿,大火。左传·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 申须 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天事恆象,今除於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
(2).指伐星与北辰。《公羊传·昭公十七年》:“大辰者何?大火也。大火为大辰,伐为大辰,北辰亦为大辰。”按,古人视大火、伐星以定时,视北辰以辨向,故均称为大辰。
(3).苍龙七宿中房、心、尾三宿的总称。尔雅·释天:“大辰,房、心、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