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负书(負書)
(1).背负书籍。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去 秦 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南史·文学传·刘勰:“初, 勰 撰文心雕龙五十篇……未为时流所称。 勰 欲取定於 沈约 ,无由自达,乃负书候 约 於车前,状若货鬻者。 约 取读,大重之。” 宋 苏轼 《游罗浮山示儿子过》诗:“负书从我盍归去,羣仙正草新宫铭。”
(2).背负。艺文类聚卷九九引《尚书中候》:“ 尧 沉璧於 雒 ,玄龟负书出,背甲赤文成字。” 唐 萧昕 《洛出书》诗:“龟灵启圣图,龙马负书出。”
《漢語大詞典》:负薪(負薪)
(1).背负柴草。谓从事樵采之事。礼记·曲礼下:“问庶人之子。长曰:‘能负薪矣。’幼曰:‘未能负薪也。’” 唐 杜甫 《负薪行》:“十有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余与 潮儿 方自后山负薪以归。”
(2).指贫困的生活处境。 南朝 宋 鲍照 《拜侍郎上疏》:“束菜负薪,期与相毕。” 唐 李贺 《自昌谷到洛后门》诗:“为探 秦臺 意,岂命余负薪。” 王琦 汇解:“今将西适 秦 地,必将有所遇合,岂令余穷困无聊,而至於负薪自给乎?”
(3).指地位低微的人。后汉书·班固传上:“採择狂夫之言,不逆负薪之议。” 李贤 注:“负薪,贱人也。”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汉 所以彊者,躬行诚信,听諫纳贤,惠及负薪。”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唐村老人言:“负薪能谈王道,正谓 允从 辈耶?”
(4).古代士自称疾病的谦辞。礼记·曲礼上:“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 弘 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
《漢語大詞典》:鹤背(鶴背)
鹤的脊背。传说为修道成仙者骑坐处。 唐 司空图 《杂题》诗之二:“世间不为蛾眉误,海上方应鹤背吟。” 金 元好问 《步虚词》之一:“三更月底鸞声急,万里风头鹤背高。” 明 王蒙 《题〈铁网珊瑚图〉》诗:“却从鹤背看尘寰,四海如杯 嵩 华 小。”
谓如鹤似的用背负着。 宋 范成大 《藻侄比课五言诗已有意趣老怀喜甚因吟》之一:“若教身更健,鹤背入 维扬 。”
《漢語大詞典》:负弩(負弩)
(1).谓背负弓箭,开路先行。古代迎接贵宾之礼。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拜 相如 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 蜀 , 蜀 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郡将州司,郊迎负弩。”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风》诗:“昨日焚香謁圣母,青山鞠躬如负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雹神:“﹝ 李左车 ﹞怀中出天师刺,曰:‘闻騶从将临,先遣负弩。’”
(2).古代亭长的别称。后汉书·百官志五“亭有亭长,以禁盗贼” 刘昭 注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亭吏旧名负弩,改为长,或谓亭父。”
《漢語大詞典》:鳌峰
亦作“鰲峰”。
1.指翰林院。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十一:“ 宋景文公 守 益州 ……为承旨,又作诗曰:‘粉署重来忆旧游,蟠桃开尽海山秋。寧知不是神仙骨,上到鼇峯更上头。’” 元 黄溍 《上都分院》诗:“暮投玉堂署,鼇峯屹中央。”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步趋丹陛,入鹤籞而知严;手校紫泥,临鼇峯而滋惕。”
2.指江海中的岛屿。因如巨鳌背负山峰,故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山语·灵洲山:“ 西 北 二江之来,至 广州 ,先以 灵洲 为砥柱,次以 海珠 ,次以 海印 ,次以 禺珠 ,皆在水中央,所谓鰲峯也。”
《漢語大詞典》:襁褓(繦褓)
亦作“ 襁緥 ”。亦作“ 襁葆 ”。
(1).葆,通“ 褓 ”。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亦泛指婴儿包。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汉书·宣帝纪:“曾孙虽在襁緥,犹坐收繫郡邸狱。”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緥,小儿被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婴孩无知,虽使陨於母胎,夭於襁褓,啜气欲絶,岂识患苦!” 艾青 《年轻的母亲》诗:“打开襁褓又包好,抱起婴儿又放下,嘴里在自言自语,好像和婴儿对话。”
(2).葆,通“ 褓 ”。借指婴幼儿。 汉 贾谊 新书·数宁:“ 发子 曰:‘至治之极,父无死子,兄无死弟,途无襁褓之葬,各以其顺终。’” 宋 黄庭坚 《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诗:“白头晏起饭,襁褓语呕哑。”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六章:“余自襁褓,独媪一人怜而抚我,不图今已长眠。”
(3).葆,通“ 褓 ”。谓把婴儿包裹在小儿被中。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龚涛前身》:“医居于郡治之南,过司法厅,见门外扰扰往来,云:‘官病亟。’及至 龚氏 而 涛 生。襁葆毕,復还,则司法已死。”
《漢語大詞典》:背负(背負)
(1).背靠着或对着;后面对着或靠着。庄子·逍遥游:“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寻憇古佛刹,紺碧何辉煌;背负诸墓碣,封树皆貂璫。”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这是一个冷僻的所在,背负着大山,前面又是湍激奔腾的河流。”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二章:“是有一个人恰恰背负着太阳的光彩,直向他们走来。”
(2).背弃;违戾。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金声 ﹞曾将亲女 金氏 许 元 子 程寿 为妻,六礼已备,詎恶远徙 台州 ,背负前约。” 清 曾国藩 《何君殉难碑记》:“ 李兆受 者,故反侧持两端,感君忠勤,不忍遽背负。”
(1).用肩背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 郑蕊珠 那晚被 徐达 拐至后门,推与二人……那些后生背负着,只是走。”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有冈峦泥滑不可行者,必背负经略而过。” 冯雪峰 《苦力父子》:“他们的工作是用自己的肩和背,替商人从码头上把非常沉重的一大包一大包的货物背负到堆栈里去。” 巴金 《家》二二:“大家把枪提着,拿着,掮着,背负着。”
(2).犹担负。 夏衍 《〈夏衍选集〉代序》:“现在的 中国 知识分子大部分出身于背负着‘太痛苦了的遗产’的小资产阶级。” 王愿坚 《后代·妈妈》:“除了一个共产党员在狱中所可能受到的刑罚和折磨以外,我还背负着另一层痛苦:孩子怎样了。”
《漢語大詞典》:负荷(負荷)
(1).背负肩担。左传·昭公七年:“ 子产 曰:‘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 杜预 注:“荷,担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复古:“负荷之商,不知 猗顿 之富。”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行於其郊,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於道路。”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五:“ 宾阳门 一带的附郭居民,为避免前线上的炮火,负荷着家财向乡下逃难。”
(2).继承。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 慬 亦抗愤, 勇 乃负荷。” 李贤 注:“言 勇 能继 超 之功业。”三国志·吴志·张昭传:“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盖以大地为一家,而鞠育后进以负荷家业也,其畴不勉焉。”
(3).担负;承担。后汉书·公孙瓒传:“臣虽闒茸,名非先贤,蒙被朝恩,负荷重任。” 宋 刘子翚 《夜饮》诗:“沉沉玉巵酒,量浅难负荷。” 清 顾炎武 《酬史庶常可程》诗:“愿君无受惠,受惠难负荷。” 宗璞 《红豆》:“ 江玫 睡在床上看见 耶稣 的像,总觉得他太累,因为他负荷着那么多人世间的痛苦。”
(4).指承担的压力和痛苦。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送饯》:“扁舟北济,痛黎民负荷有谁?”
(5).动力设备、机械设备以及生理组织等在单位时间内所担负的工作量。也指建筑构件承受的重量。 陆文夫 《一路平安》四:“觉得这个城市像一架超负荷的老机器,到处轧轧作响。” 水运宪 《祸起萧墙》:“发电厂里传出‘叭’的一声,事故光电排亮了一片!负荷……大大超过定额定值。”
《漢語大詞典》:负耒(負耒)
孟子·滕文公上:“ 陈良 之徒 陈相 ,与其弟 辛 ,负耒耜而自 宋 之 滕 。”后以“负耒”指背负农具,从事农耕。 晋 陶潜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诗:“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执竿而钓,徵聘不来;负耒而耕,公侯靡屈,何其高也。” 清 顾炎武 《夏日》诗:“眷此负耒勤,羡彼濯流还。”
《漢語大詞典》:负担(負擔)
亦作“ 负儋 ”。
(1).背负肩挑。《淮南子·氾论训》:“乃为靻蹻而超千里,肩荷负儋之勤也,而作为之楺轮建舆,驾马服牛,民以致远而不劳。”汉书·食货志下:“时又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餽饟。”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每逢二、四、七、十的场期,乡里人负担着自己的货物到街上来贩卖。”
(2).对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的谦称。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齐侯 使 敬仲 为卿,辞曰:‘羈旅之臣,幸若获宥。及於宽政,赦其不闲於教训,而免於罪戾。弛於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 宋 司马光 《为文相公许州谢上表》:“避辞公鼎,虽弛负担;违离天閽,倍深眷恋。” 清 查慎行 《肩舆》诗:“礼有扶衰病,吾今释负担。”
(3).指物质上精神上所承受的压力和担当的责任。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多一个就多一个负担, 曾霆 连中学都还没毕业。”
(4).承担;承受。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三:“我想我们的革命党,预备把 中国 大事负担起来的。” 丁玲 《自杀日记》:“我所负担的苦,实在是太重了。”
《漢語大詞典》:负戴(負戴)
(1).以背负物,以头顶物。亦谓劳作。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宋 曾巩 《道山亭记》:“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躓也。” 清 王秀楚 《扬州十日记》:“其往来负戴者,俱焦头烂额,断臂折脛。”
(2).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接舆妻: 接舆 躬耕以为食, 楚王 使使者持金百镒、车二驷往聘迎之。其妻曰:“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贪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妾事先生躬耕以为食,亲织以为衣,食饱衣暖,据义而动,其乐亦自足矣。若受人重禄,乘人坚良,食人肥鲜,而将何以待之?不如去之。”于是夫负釜甑,妻戴纴器,变名易姓而远徙,莫知所之。后因以“负戴”指夫妻一起安贫乐道,不慕富贵荣华。 清 钱谦益 《后秋兴》诗之一:“负戴相擕守故林,繙经问织意萧森。” 胡朴安 《生女慰内》诗:“来日祇应同负戴,於今何贵有鬚眉。”
《漢語大詞典》:襁负(襁負,繦負)
襁負:1.用襁褓背负。《韩诗外传》卷三:“道无襁负之遗育。” 清 朱彝尊 《嘉禾篇颂张夫子》诗:“襁负稚子行蟨蛩,百年野老讶未逢。”
(2).泛指人用肩背驮。 汉 刘向 说苑·立节:“﹝ 田基 ﹞遂襁负其母,南徙於 楚 , 楚王 高其义,待以司马。”
(3).以带系财货负之于背。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吏民闻之,输租襁负不絶,课更以最。” 晋 左思 《魏都赋》:“襁负賮贄,重译贡篚。”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 长安 五陵 之族, 鄠 杜 七迁之民,襁负而归,都廛斯满。”
繦負:用布幅包裹小儿而负于背。繦,通“ 襁 ”。 晋 左思 《魏都赋》:“繦负賮贄,重译贡篚。”后汉书·杨赐传:“先是 黄巾 帅 张角 等执左道,称大贤……天下繦负归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诸部王侯,不召而自至,繦负而事者,盖数千人。”隋书·慕容三藏传:“及 三藏 至,招纳绥抚,百姓爱悦,繦负日至。”
《漢語大詞典》:负图(負圖)
(1).背负河图。传说圣主出,有龙马龟凤等背负传授天命的图文以献。这是古代谶纬家为宣扬君权神授而编造的。《春秋运斗枢》:“﹝ 舜 ﹞与三公诸侯临观于 河 ,黄龙五采负图出置 舜 前。” 唐 丁泽 《龟负图》诗:“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 宋 苏轼 《起伏龙行》:“当年负图传帝命,左右 羲轩 詔神 禹 。” 王文诰 辑注:“﹝《河图挺佐辅》:﹞ 洛 出龟书以赐神 禹 ,《洪范》是也。”
(2).据汉书·霍光传载: 武帝 年老,欲立少子 弗陵 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羣臣唯 光 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 周公 负 成王 朝诸侯以赐 光 ,曰:“立少子,君行 周公 之事。”后遂为受先帝遗命辅佐幼帝的典实。后汉书·朱浮周章等传论:“ 周章 身非负图之託,德乏万夫之望,主无絶天之舋,地有既安之埶,而创虑於难图,希功於理絶,不已悖乎!”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吾身受顾命,辅相幼主,窃自揆度,才非 博陆 而受 姬公 负图之託,惧忝丞相辅 汉 之政,恐损先帝委付之明,是以忧惭惶惶,所虑万端。”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武皇 晏驾,寄深负图。” 吕向 注:“寄深负图谓授命辅少帝已。负图者,负託帝图以朝百辟也。”
《漢語大詞典》:担荷(擔荷)
(1).肩挑背负。管子·小匡:“今夫商羣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輅马,以周四方。”
(2).引申为担负的重物。 汉 严忌 《哀时命》:“负担荷以丈尺兮,欲伸腰而不可得。”
(3).承当。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女子为天生之人,即当同担荷天下之事者也。”
(4).承受的压力或担负的责任。 明 李贽 《复周柳塘书》:“若特地出来,要扶纲常,立人极,继往古,开群蒙,有如许担荷,则一言之失,乃四海之所观听,一行之谬,乃后生小子之所效尤,岂易放过乎?” 郭沫若 《今昔集·致木刻工作者》:“木刻工作者的担荷和责任是多么地加重了呀!”
《漢語大詞典》:担负(擔負)
(1).肩挑背负。汉书·儿宽传:“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繦属不絶,课更以最。”三国志·魏志·杨阜传:“转运之劳,担负之苦,所费以多。”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挈姑与夫,担负去。”
(2).引申为承受。《诗·商颂·玄鸟》“百禄是何” 汉 郑玄 笺:“谓当担负天之多福。”
(3).承当责任、工作或费用。《水浒传》第二十回:“ 晁盖 恐三 阮 担负不下,又使 刘唐 点起一百餘人,教领了下山去接应。” 曹禺 《雷雨》第二幕:“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4).指所承担的。 明 陆深 《溪山馀话》:“ 李纲 在 宋 朝,许大担负,只是起居注耳。起居注正是今编修之官。” 张天翼 《速写三篇·“新生”》:“并且这种义务还增加了他的经济担负。”
(5).抱负。 清 龚自珍 《百字令》词:“千古声名,百年担负,事事违初意。”
(6).侍奉。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银花》:“余甚嘉其廉谨,且方盛年,肯在七十多病老翁身傍日夕担负……其淑静之美,虽士大夫家贤女有所不及也。”
(7).把握。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九:“‘好吧’, 张桂贞 显出很有担负的样子,‘我去替你说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