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离合(離合)
(1).分合;聚散。《楚辞·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班陆离其上下。”文选·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离合非有常,譬彼弦与括。” 李善 注引吕氏春秋:“夫万物成则毁,合则离,离则復合,合则復离。” 宋 张耒 《风流子》词:“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 清 薛福成 《张公五十寿序》:“往自 徐州 戎幕,始奉光仪,迄於今虽离合不常,常获一再造謁。”
(2).指分裂与统一。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谨按 山 东自上世以来,为腹心根本之地,其与中原离合,常係社稷安危。”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正统辨:“伏以一代离合之殊,固繫乎天数盛衰之变;万年正闰之统,实出於人心是非之公。”
(3).偏指离别。 唐 杜甫 《垂老别》诗:“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萧涤非 注:“有离合,实际是説有离散。”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全元散曲·水仙子·喻镜》:“不明白抛闪人寂寞,想前生注定我,恰团圆又早离合。”
(4).偏指会合。 清 王继香 《〈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时则暗月,沉闥,凄风满櫺,道路阻脩,梦魂离合。”
(5).符合与不符合,接近与不接近。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读经:“尚书大传……其文或説尚书,或不説尚书,大抵如《易乾凿度》《春秋繁録》,与尚书本义在离合之间,而因经属旨。”偏指背离,不合。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王丞相 介甫 既当轴处中……号令骤出,但於人情适有所离合,於是故臣名士往往力陈其不可。”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序》:“乃引古今音之变,而究其所以不同,为音论二卷……综古音为十部,为古音表二卷。自是而六经之文乃可读。其他诸子之书,离合有之,而不甚远也。”
(6).谓摇动、晃荡。亦形容扑朔迷离貌。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神飜覆而愉悦,志离合而感伤。”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二:“ 梅雨潭 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7).指合纵连横。韩非子·忠孝:“王者独行谓之王,是以三王不务离合而正,五霸不待从横而察,治内以裁外而已矣。”
(8).指离合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於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离合之发,则明於图讖。” 黄叔琳 注引文章缘起:“ 孔融 作四言离合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论杂体则有……离合(字相析合成文, 孔融 ‘渔父屈节’之诗是也)。”
《漢語大詞典》:暌携(暌攜)
聚散;离合。 唐 颜真卿 耿湋 《送耿湋拾遗联句》:“顾盼情非一,暌携处亦频。 吴兴 贤太守,临水最殷勤。”
分類:聚散离合
《漢語大詞典》:翕散
聚散。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一》:“力之大小,由于心之翕散,天地人之所同也。”
分類:聚散
《漢語大詞典》: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漢語大詞典》:聚散
(1).会聚与分散。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乱离又聚散,宿昔恨滔滔。” 宋 沈瀛 《念奴娇》词:“须臾聚散,人生真信如客。” 清 黄鷟来 《述别叙怀送何黼侯之任阶州》诗之二:“胡为数载来,聚散如飞烟。”
(2).使离散之人再聚。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收离聚散,咸安其居。”
(3).指离散。有聚少离多意。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之九:“人生聚散弦筈,老去风情尤惜别。” 宋 周邦彦 《荔枝香》词之二:“大都世间,最苦惟聚散。”
《漢語大詞典》:浮世
人间,人世。旧时认为人世间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称。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逍遥浮世,与道俱成。” 唐 许浑 《将赴京留赠僧院》诗:“空悲浮世云无定,多感流年水不还。”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覷百年浮世,似一梦 华胥 。” 丁玲 《母亲》二:“ 曼贞 这时,也正有着一种悲凉的浮世的感觉。”
《漢語大詞典》:吞吐
(1).吞进和吐出。比喻出纳、隐现、聚散等变化。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吞吐百川,写泄万壑。” 唐 卢仝 《月蚀》诗:“奈何万里光,受此吞吐厄。”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惊玉池之破碎,漾银盘而吞吐。”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南录》:“烟靄云涛,吞吐变化。”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
(2).指道家的吐纳之术。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
(3).倾诉;谈吐。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难吞吐,没气路,短嘆长吁。愁肠似火,雨泪如珠。” 清 江炳炎 《念奴娇·雍正甲辰》词:“因念煖酒扶春,含毫意邈,吞吐淹羣雅。”
(4).言语支吾,含混不清。 明单本《蕉帕记·议婚》:“我适纔言词吞吐,思歟,这姻缘可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生方读,惊问所来,词涉吞吐。” 老舍 《赵子曰》第二十:“作官的时候出锋头是心里的劲儿,越吞吐掩抑越见长处。”
《漢語大詞典》:萍水
萍草随水漂泊。因其聚散无定,故以喻人之偶然相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 欧阳予倩 《木兰从军》第四场:“萍水相交,怎敢叨扰。”
《漢語大詞典》:云萍(雲萍)
天上的浮云和水中的浮萍。比喻聚散无常,飘泊无定。 宋 刘学箕 《西江月》词:“茫茫天水有云萍。聚散任他形影。” 明沈鲸《双珠记·遗珠入宫》:“江山跋涉,孤锋远征。那堪踪跡等云萍。” 清 厉鹗 《点绛唇·题授衣读书稻田隅图》词:“风约云萍,又向 芜城 会。”
《漢語大詞典》:会少离多(會少離多)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宋 辛弃疾 《蝶恋花·送祐之弟》词:“会少离多看两鬢,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只问你那会少离多,有影无形。”
《漢語大詞典》:鸟云之阵(鳥雲之陣)
指变化多端的阵法,如鸟散云合,聚散无常。六韬·鸟云山兵:“鸟云之阵,阴阳皆备,或屯其阴,或屯其阳。”
《漢語大詞典》:兽聚鸟散(獸聚鳥散)
谓聚散无常有如鸟兽。多比喻游牧民族。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 匈奴 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 匈奴 ,臣窃危之。”
《漢語大詞典》:萍水相逢
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镜花缘第五一回:“我们萍水相逢,莫非有缘!” 王汶石 《通红的煤》:“大家萍水相逢,挤在一起,畅谈祖国各地建设情形,兴致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