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纷纭(紛紜)
亦作“ 纷云 ”。
(1).多盛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威武纷云,湛恩汪濊。” 颜师古 注:“纷云,盛貌。” 宋 梅尧臣 《五月十三日大水》诗:“纷紜閭里儿,踊跃竞学泅。”《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庭中植梧桐二树,修竹数竿,百般花卉,纷紜辉映,但觉香气袭人。”
(2).杂乱貌。《楚辞·刘向〈九叹·远逝〉》:“肠纷紜以繚转兮,涕渐渐其若屑。” 王逸 注:“纷紜,乱貌也。” 唐 柳宗元 《咏史》:“风波歘潜构,遗恨意纷紜。”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 郭祥 仍然思绪纷纭,一时难以平息。”
(3).纷争;混乱。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諍之弥久,而彼执之弥固,是虚长此纷紜,而无救於不解。”魏书·元顺传:“北镇纷紜,方为国梗。” 唐 罗隐 《送梅处士归宁国》诗:“十五年前即别君,别时天下未纷紜。”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村里村外,河沟里和山坡上,一片纷纭嘈杂。”
《漢語大詞典》:纷难(紛難)
犹纷争。 清 曾国藩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自亲族州閭,皆服其诚信。远近纷难,就之决遣,凡所论断,久之輒应。”
分類:纷争
《漢語大詞典》:纷乱(紛亂)
(1).纷争;混乱。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所贵於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宋 苏洵 《几策·审势》:“诛锄其强梗怠惰不法之人,以定纷乱。”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五:“他的爸爸在战争来的时候投入军队里了,妈妈在纷乱中失散了。”
(2).扰乱。史记·楚元王世家:“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莽 篡政纷乱,郡亦弃废。”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四年:“上议以 贾谊 任公卿之位,大臣多短之曰:‘ 洛阳 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3).杂乱;错乱。汉书·叙传下:“六学既登,遭世罔弘,羣言纷乱,诸子相腾。”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见一沙弥讽诵佛经,章句错谬,文字纷乱。”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
(4).形容心情烦乱。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归来殞涕揜关卧,心之纷乱谁能删?”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八:“一连串纷乱的思绪从我脑际浮涌而过。”
《漢語大詞典》:交争
交相谏诤。吕氏春秋·贵当:“主有失,皆交争証諫。”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
(1).互相争论。韩非子·八说:“交争逆令谓之刚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却,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於 齐 危矣。”
(2).互相争战。史记·张仪列传:“凡天下彊国,非 秦 而 楚 ,非 楚 而 秦 ,两国交争,其势不两立。” 清 杭世骏 《质疑》卷下:“迨至 楚 汉 交争,又不闻定制胜之策、建安民之略,唯区区以杀 沛公 为事。”
(3).犹纷争。资治通鉴·宋武帝永初三年:“ 姚兴 死,诸子交争,故 裕 乘舋伐之。”《元典章·户部五·民田》:“无理之人,自忖其非,故将交争未定田土屋宇,妄行捨施寺观。”
(4).犹交集。 汉 张衡 《东京赋》:“客既醉於大道,饱於文义,劝德畏戒,喜惧交争,罔然若酲,朝罢夕倦。”
《漢語大詞典》:乖争
纷争。晋书·刘毅传:“归正於所不服,决事於所不职,以长谗构之源,以生乖争之兆。” 金 王若虚 《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 有虞 之时,众贤和于其朝,而无乖争之患。” 元 郑太和 《郑氏规范》:“各房用度杂物,公堂总买而均给之,不可私託邻族,越分竞买鲜华之物,以起乖争。”
分類:纷争
《漢語大詞典》:讧争(訌争)
纷争。 梁启超 《灭国新法论》:“於政治上,於宗教上,訌争不息。” 梁启超 《暴动与外国干涉》:“而以未惯法治之国民当之,则訌争之结果,必诉於武力以求解决。”
分類:纷争
《漢語大詞典》:匆匆
(1).匆匆。匆忙貌。三国志·吴志·孙和传:“ 权 登 白爵观 见,甚恶之,敕 据 晃 等无事忩忩。”《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忩忩独自入城门,行止因由请宣唱。” 元 萨都剌 《送外舅慎翁之燕京》诗:“ 扬子江 头柳色浓,小窓春雨去忩忩。”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题壁诗》:“有人过 邯郸 ,见题壁云:生死世间原草草,功名梦里太忩忩。”
(2).悲哀貌。《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我佛慈悲告 目连 ,不要忩忩且近前。” 蒋礼鸿 通释:“忩忩,悲哀。” 句道兴 本搜神记:“命在於天,非我能治。卿且去,宜急告父母知,莫令忩忩。”
(3).纷争貌。《敦煌变文集·茶酒论》:“阿你两箇,何用忩忩?” 蒋礼鸿 通释:“这里指茶和酒纷争。”
《漢語大詞典》:纷争(紛争)
多所争执;纠纷。宋书·律历志中:“历数难明,前代通儒多共纷争。” 宋 苏轼 《高邮陈直躬画雁》诗之二:“众禽事纷争,野鴈独闲絜。” 明 叶襄 《感旧》诗:“ 洛 蜀 纷争日,君王宵旰时。内朝私鬭急, 河 北捷书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六节:“ 汉宣帝 时, 匈奴 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严重的纷争,五个单于争夺统治权。”
《漢語大詞典》:兴波(興波)
激起波澜。比喻制造事端,引起纷争。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闺诚》:“万一兴波,公公自能箝制。”
《漢語大詞典》:和事
调解纷争。 清 李渔 《慎鸾交·计竦》:“你既肯悔过,我这和事老人只得要做了。” 赵树理 《张来兴》:“我只当是他们两个人又闹什么纠纷,便跟了去准备为他们和事。”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一:“﹝ 白大嫂子 ﹞听了 韩长脖 的一句话,无缘无故闹起来,自己也觉得对不住当家的,捎带也对不起这个和事的大个子。”
《漢語大詞典》:麒麟斗(麒麟鬭)
(1).麒麟相斗。《淮南子·天文训》:“麒麟鬭而日月食,鲸鱼死而彗星出。”
(2).比喻群雄纷争。 唐 皮日休 《次韵寄答鲁望》:“伟哉 泂上 隐,卓尔 隆中 耨。始将麋鹿狎,遂与麒麟鬭。”
《漢語大詞典》:和解
(1).宽和,宽容。荀子·王制:“和解调通……则姦言并至,尝试之説锋起。” 杨倞 注:“谓宽和不拒下也。”
(2).平息纷争,重归于好。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匈奴 冒顿 大围 信 , 信 数使使胡求和解。”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李令 ﹞与 张延赏 有隙…… 德宗 尝令 韩晋公 和解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二人几攘臂,一老儒和解之。” 丁玲 《莎菲女士日记·三月十七》:“那天晚上 苇弟 赌着气回去,今天又小小心心的自己来和解,我不觉笑了。”
犹溶解。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作白醪酒法﹞凡三酘。济,令清,又炊一斗米酘酒中,搅令和解。”
《漢語大詞典》:和事老
亦作“ 和事佬 ”。 指调解纷争的人。亦特指无原则地进行调解的人。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再论“文人相轻”》:“因为还有一些读者,他的是非爱憎,是比和事老的评论家还要清楚的。” 周立波 《桐花没有开》:“‘不要赌气了,大家要和和睦睦,都是为社嘛……’有一个人要当和事佬,想用温婉的言语劝转 张三爹 。”
《漢語大詞典》:嘲竞(嘲競)
讥笑、纷争。 宋 陆游 《护国天王院故神霄玉清万寿宫过之有感》诗:“从来桑门喜嘲竞,举国冠巾噤无语。”
分類:讥笑纷争
《漢語大詞典》:是非只为多开口(是非只爲多開口)
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宋 陈元靓 《事林广记·人事下·处世警言》:“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可甚么是非只为多开口,倒道我女大不中留。”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一折:“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