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杂糅(雜糅)
混杂糅合。国语·楚语下:“民神杂糅,不可方物。”汉书·刘向传:“今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颜师古 注:“糅,和也。” 唐 孙过庭 书谱:“自 汉 魏 以来,论书者多矣,妍蚩杂糅,条目纠纷。” 清 陈维嵩 《感皇恩·晚凉杂忆》词之二:“水云轇葛,阴阳杂糅,奇石成狮破空走。” 郭沫若 《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凡事有经有权,我们不好杂糅起来。”
《漢語大詞典》:杂家(雜家)
(1). 战国 末至 汉 初折衷和糅合各派学说的学派,为九流之一。亦指此派学者。代表著作有吕氏春秋《淮南子》汉书·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於议官,兼儒、 墨 ,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唐 韩愈 《读〈仪礼〉》:“百氏杂家尚有可取,况圣人之制度邪?”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三》:“方读百家,好杂家之言,未暇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荀子摄取诸家之说,创立自己的理论,已有杂家的气味。但真正说得上杂家的,还是吕氏春秋……书中力图综合 先秦 诸子,‘兼儒 墨 ’,‘合名法’,以‘见王治之无不贯’。”
(2).古典目录学中的一个类别。《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二七·杂家序》:“ 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於寥寥不能成类者,併入杂家,杂之义广,无所不包……以立説者谓之杂学,辨証者谓之杂考,议论而兼敍述者谓之杂説,旁究物理臚陈纤琐者谓之杂品,类辑旧文涂兼众轨者谓之杂纂,合刻诸书不名一体者谓之杂编,凡六类。”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文献通考:“ 李匡乂 资暇集三卷,见卷二百十四杂家类。”
(3).指知识广博,对多种学科均有一定研究并能融会贯通的人才。相对于学科专家而言。 叶圣陶 《要做杂家》:“我说,咱们要争取做个杂家,唯其杂,才能在各方面运用咱们的知识,做好报道,写好文章。”
《漢語大詞典》:腾糅(騰糅)
翻腾糅合。 唐 韩愈 《南山诗》:“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分類:翻腾糅合
《漢語大詞典》:糅合
搀和;混合。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万国新语者,本以 欧洲 为準,取其最普通易晓者,糅合以成一种,于他洲未有所取也。” 丁玲 《杜晚香·欢乐的夏天》:“歌声与劳动糅合在一起。” 冯至 《乌普萨拉散记》:“作者把历史和传说,事实和幻想糅合在一起。”
《漢語大詞典》:混糅
混杂,糅合。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后既混糅,恒亲纷务,不展避人,题之纸墨,直止録条领耳。”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名医别录:“或三品混糅,冷热舛错,草石不分,虫兽无辨。”
分類:混杂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