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古书(古書)
(1).指古文尚书。汉书·王莽传上:“徵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古……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
(2).泛称传世的古籍。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然古书者虽多,未必尽美。” 宋 曾巩 《〈列女传目录〉序》:“自 唐 之乱,古书之在者少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桌上有一盆佛手……两三本古书。”亦专指经史之外的古代著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述类例:“书作於经史间,而非经史可附者,概曰古书。”
(3).指隶书以前的古代字体。 唐 张怀瓘 《书断上·八分》:“既言古书,岂得称隶。”
(4).指古人手书。 元 虞集 《题吾子行小篆卷后》:“丹书所载,器亡文存,所尤可思者,古书之不可復见也。”
《漢語大詞典》:老师(老師)
(1).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田駢 之属皆已死, 齐襄王 时而 荀卿 最为老师。” 唐 韩愈 《施先生墓铭》:“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弔。” 宋 欧阳修 《问进士策》:“自 秦 之焚书,六经尽矣,至 汉 而出,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説,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 王闿运 《今皇上七年以疆域为纪》:“名孚实副,许为老师。”
(2).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 金 元好问 《示侄孙伯安》诗:“ 伯安 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説字惊老师。”
(3).今为对教师的尊称。 叶圣陶 《春联儿》:“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 刘心武 《班主任》:“ 张老师 被她拉到了外屋,几个小姑娘都站起来叫‘ 张老师 ’。”
(4). 明 清 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至 分宜 当国,而諛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 清 黄宗羲 《广师说》:“自科举之学兴,而师道亡矣。今老师门生之名徧于天下,岂无师哉!”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
(5).对僧侣的尊称。 唐 王建 《寻李山人不遇》诗:“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峯问老师。” 唐 姚合 《赠卢沙弥小师》诗:“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那 普静 老师跏趺在禪床上敲木鱼,口中念经。”
(6).指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老师费财,亦无益也。”晋书·江统传:“方今 关中 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 清 魏源 《圣武纪》卷九:“语及 额勒登保 、 德楞泰 屡次奏捷,则皆为将信将疑之词,意存忌妬,以揜己老师 南山 、纵贼 陇 西之失。”
《漢語大詞典》:鱼雁(魚雁)
亦作“ 鱼鴈 ”。
(1).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后因以“鱼雁”代称书信。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虽鱼雁不絶,而笑言久旷。”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一折:“我和你难凭鱼鴈,我每日价枕冷衾寒。” 清 孙枝蔚 《怀杨吉公司理》诗:“频年鱼鴈絶,使我泪长垂。” 丁玲 《向警予烈士给我的影响》:“她远行万里,有了新的广大的天地,还不忘故旧,频通鱼雁,策励盟友,共同前进。”
(2).代称传递书信的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几曾见寄书的颠倒瞒着鱼雁,小则小心肠儿转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其家又在荒村,书不易寄,偶得鱼雁,亦不免浮沉。” 赵朴初 《汉俳三首--题中日邦交正常化纪念邮票》之三:“鱼雁遍人间,勤传花信一番番。”
《漢語大詞典》:宗师(宗師)
(1).为众所崇仰,堪称师表之人。后汉书·朱浮传:“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使 孔圣 之言传而不絶。” 唐 颜真卿 《尚书刑部侍郎孙逖文公集序》:“夫然,信可谓人文之宗师,国风之哲匠者矣!” 宋 孔平仲 谈苑卷三:“ 石介 ,字 守道 , 徂徠山 人也。文章学术,天下宗师,皆呼为 徂徠先生 。” 清 戴名世 《答张氏二生书》:“不佞自初有知识,即治古文,奉 子长 、 退之 为宗师。” 秦牧 《艺海拾贝·眼睛的奥妙》:“ 晋 代的 顾恺之 ,画过《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名画,一向被人推为 中国 画史上的第一位画人物的宗师。”
(2).尊崇;效法,以之为师。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宗师 仲尼 ,以重其言,於道最为高。”后汉书·谢弼传:“ 谢弼 字 辅宣 , 东郡 武阳 人也。中直方正,为乡邑所宗师。”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 凝式 虽仕歷五代,以心疾閒居,故时人目以风子。其笔迹遒放,宗师 欧阳询 与 颜真卿 ,而加以纵逸。”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惟 献吉 宗师 子美 ,併夺其神。”
(3). 明 清 时对提督学道、提督学政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子文 又到馆中,静坐了一月有餘,宗师起马牌已到。那宗师姓 梁 名 玉范 , 江西 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腐叹》:“小子自幼习儒,十二岁进学,超增补廪,观场一十五次,不幸前任宗师,考居劣等停廪。”儒林外史第三回:“正值宗师来省録遗, 周进 就録了个贡监首卷。”
(4).官名, 汉 置, 晋 沿之,属宗正卿,掌管宗室子弟的训导。汉书·平帝纪:“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二千石选有德义者以为宗师。”晋书·汝南王亮传:“时宗室殷盛,无相统摄,乃以 亮 为宗师,本官如故,使训导观察,有不遵礼法,小者正以义方,大者随事闻奏。”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三年:“十一月, 魏 主 珪 如西宫,命宗室置宗师,八国置大师、小师,州郡亦各置师,以辨宗党,与才行,如 魏 晋 中正之职。”
(5).佛教尊称传其宗法者为宗师。参阅释氏要览卷上。
《漢語大詞典》:红脸(紅臉)
(1).犹红颜。妇女艳丽的面容。 南朝 梁简文帝 《妾薄命》诗:“玉貌歇红脸,长顰串翠眉。” 唐 武平一 《妾薄命》诗:“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之四:“香幃睡起,发妆酒釅,红脸杏花春。”
(2).指美女。 唐 项斯 《长安退将》诗:“翠眉红脸和 回鶻 ,惆悵中原不用兵。”
(3).害羞;羞愧。 沙汀 《困兽记》十三:“这样来谈话剧,我真要替你们红脸哩!”
(4).以怒容相对。如:我从来没跟谁红过脸。
(5).俗称传统戏曲中的红生角色为唱红脸的。比喻敢于严声厉色、直言不讳的人。 巴金 《里昂》:“固然我在这方面走过不少弯路,有时候把白脸看成红脸,把梦想写成现实。”《收穫》1981年第2期:“ 陈宝宝 这号人,他不能不要,不要就没有唱红脸的啦!”
《漢語大詞典》:七祖
(1).七代祖先。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臣等九玄七祖,受福诸天,貽祚流祥,传休无极。”
(2).佛教称传法相承的七代。华严宗以 马鸣 、 龙树 、 杜顺 、 智俨 、 法藏 、 澄观 、 宗密 为七祖。禅宗南宗以 达摩 、 慧可 、 僧璨 、 道信 、 弘忍 、 慧能 、 神会 为七祖。禅宗北宗以 弘忍 的另一弟子 神秀 为六祖, 普寂 为七祖。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禪。” 唐 吕岩 《与潭州智度寺慧觉》诗:“请师开説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参阅景德传灯录·弘辩禅师
《漢語大詞典》:传记(傳記)
(1).经书的注释。汉书·元后传:“‘五经’传记,师所诵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解故下》:“传记有古今文,今文流别有数家,一家之中,又自为参错;古文準是。”
(2).泛指记载的文字。汉书·东方朔传:“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 南海 神次最贵。”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四:“ 秦 汉 以前,箭矢已通称, 魏 晋 以下,见於传记,不可具纪。”
(3).文体名。亦单称传。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济颠化缘疏:“﹝ 济颠 ﹞至今相传之事甚众,有传记一本流于世。”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析言纪传,记志,总曰传记之属。”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我对他生平的事迹听得很多,早就想给他写一篇传记。”
《漢語大詞典》:世载(世載)
(1).谓某种事迹世代见于记载。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吴芮 之王,祚由 梅鋗 ;功微势弱,世载忠贤。” 南朝 陈 徐陵 《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世载雄豪,卓富拟於公侯。”周书·李远传:“诸人并世载忠贞,沐浴教义。”
(2).指世代有德。文选·任昉〈为褚谘议蓁让代兄袭封表〉:“臣 賁 世载承家,允膺长德。” 李善 注:“国语曰:‘ 祭公谋父 曰:奕世载德。’ 韦昭 曰:载,成也。”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 马元熙 ﹞於是以孝经入授皇太子,儒者荣其世载。”
(3).世人称传。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公始青衿,风神世载,猛兽不惊,家禽能对。”
(4).世代。 前秦 王嘉 拾遗记·殷汤:“世载辽絶,而或出或隐。在 轩辕 之世,为司乐之官。及 殷 时,总修 三皇五帝 之乐。”
《漢語大詞典》:鱼鸿(魚鴻)
代称传递书信的人。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如今眼底天涯阔,安得鱼鸿远寄笺?”亦指书信。 郭沫若 《樱花书简》之三七:“男亦时有函促其多修家禀,以慰慈念;定必早蒙俯纳,总以国故纠纷,鱼鸿不免有所沉滞耳,亦望父母勿过劳远虑。”参见“ 鱼雁 ”。
《漢語大詞典》:鱼雁(魚雁)
亦作“ 鱼鴈 ”。
(1).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后因以“鱼雁”代称书信。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虽鱼雁不絶,而笑言久旷。”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一折:“我和你难凭鱼鴈,我每日价枕冷衾寒。” 清 孙枝蔚 《怀杨吉公司理》诗:“频年鱼鴈絶,使我泪长垂。” 丁玲 《向警予烈士给我的影响》:“她远行万里,有了新的广大的天地,还不忘故旧,频通鱼雁,策励盟友,共同前进。”
(2).代称传递书信的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几曾见寄书的颠倒瞒着鱼雁,小则小心肠儿转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其家又在荒村,书不易寄,偶得鱼雁,亦不免浮沉。” 赵朴初 《汉俳三首--题中日邦交正常化纪念邮票》之三:“鱼雁遍人间,勤传花信一番番。”
《漢語大詞典》:神母
(1).指 汉高祖 斩白蛇传说中神人所化成的老母。汉书·叙传下:“神母告符,朱旗乃举。”参见“ 神母夜号 ”。
(2).称传说中远古帝王之母。 晋 王嘉 拾遗记·春皇庖牺:“神母游其( 华胥之洲 )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歴十二年而生 庖牺 。” 宋 陈师道 《寄外舅郭大夫》诗:“慎勿冠惠文,神母仁如 尧 。”
(3).指 西王母 。 唐 李贺 《瑶华乐》诗:“舞霞垂尾长盘珊,江澄海浄神母颜。” 王琦 汇解:“神母,即 王母 也。”
《漢語大詞典》:神母夜号(神母夜號)
古代传说, 汉高祖 酒醉,夜行泽中,见白蛇当道,斩之,乃有神母号哭曰:“ 赤帝 子杀吾 白帝 子。”见史记·高祖本纪。 汉 班彪 《王命论》:“﹝ 高祖 ﹞始起 沛 泽,则神母夜号,以彰 赤帝 之符。”亦作“ 神母夜哭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汉宗庙乐舞辞》:“神母夜哭,彤云昼兴。”
《漢語大詞典》:称传(稱傳)
称赞传颂。后汉书·独行传·缪肜:“ 关 西咸称传之,共给车马衣资, 肜 不受而归乡里。”南史·柳恽传:“ 惲 立性贞素,以贵公子早有令名,少工篇什……当时咸共称传。”
《漢語大詞典》:钜灵(鉅靈)
河神名。亦称传说中的小人。 明 张萱 疑耀·鉅灵:“ 鉅灵 之迹,传载所纪,多在 蜀 中,《水经》所称 鉅灵 ,谓河神。汉武帝内传: 东都 进一小人,长七寸, 东方朔 谓为 鉅灵 ,盖名同而神异也。”
《漢語大詞典》:传座(傳座)
亦作“ 传坐 ”。 古人在年后相邀邻里饮宴称传座。 唐 唐临 冥报记卷下:“ 长安 市里风俗,每岁元旦以后,递作饮食相邀,号为传座。”座,法苑珠林卷九二、太平广记卷一三四引作“坐”。
《漢語大詞典》:也里可温
蒙古语的音译。 元 代称传入我国的基督教。当时景教派( 元 以前已传入)与天主教皆有教士来 中国 传教,其教统称“十字教”,教士俱称“也里可温”。元史·武宗纪二:“宣政院奏免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租税。”参阅 陈垣 《元也里可温教考》
《漢語大詞典》:受命玺(受命璽)
皇帝印玺称传国玺,因皇帝自称受命于天,所以也叫受命玺或受命宝。隋书·高祖纪上:“甲子,改传国璽曰受命璽。”新唐书·车服志:“受命璽以封禪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