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揖让(揖讓)
(1).宾主相见的礼仪。周礼·秋官·司仪:“司仪掌九仪之賔客摈相之礼,以詔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子大叔 见 赵简子 , 简子 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 汉 刘向 说苑·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让盘旋,吾未见焚之自息也。”
(2).指礼乐文德。汉书·礼乐志:“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参见“ 三揖三让 ”。
(3).禅让。让位于贤。韩非子·八说:“古者人寡而相亲,物多而轻利易让,故有揖让而传天下者……当大争之世而循揖让之轨,非圣人之治也。”南齐书·刘祥传:“故揖让之礼,行乎 尧 舜 之朝,干戈之功,盛於 殷 周 之世。” 徐特立 《关于研究历史的几个重要问题》:“由 尧 舜 揖让进到 禹 传子,是历史发展一个必然阶段。”
《漢語大詞典》:三揖三让(三揖三讓)
古代迎宾之礼。周礼·秋官·司仪:“宾三揖三让,登,再拜授币。” 郑玄 注:“三揖者,相去九十步揖之使前也。至而三让,让入门也。”仪礼·乡饮酒:“主人与宾三揖,至于阶三让。” 郑玄 注:“三揖者,将进揖,当陈揖,当碑揖。”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一章:“二十世纪,则两文明结婚之时代也。吾欲我同胞张灯置酒,迓轮俟门,三揖三让,以行亲迎之大典。”
分類:迎宾
《漢語大詞典》:递传(遞傳)
(1).谓禅让。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兄弟和家之肥》:“伊古以来,事莫妙於 尧 舜 之递传,尚有嫌乎?”
(2).依次继承。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言地理者宗 景纯 ,而 杨 、 曾 、 廖 、 赖 诸家,皆递传其学。”
《漢語大詞典》:逊避(遜避)
(1).退让;退避。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洁皎分以守终,不逊避而苟免者,节人也。”宋书·袁顗传:“俛眉逊避,维持内外。”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上帝眷相,大命所集,而称疾逊避,至于累月。”明史·刘宗周传:“君父变出非常,公专閫外,不思枕戈泣血,激励同仇,顾藉口镇静,作逊避计耶?”
(2).退位;禅让。北齐书·高德政传:“ 旭 ( 元旭 )云:‘五行递运,有始有终, 齐王 圣德钦明,万方归仰,臣等昧死闻奏,愿陛下则 尧 禪 舜 。’ 魏帝 便歛容曰:‘此事推挹已久,谨当逊避。’”
《漢語大詞典》:禅授(禪授)
犹禅让。以帝位让人。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汲冢琐语》云:‘ 舜 放 尧 於 平阳 。’而书云某地有城以囚 尧 为号。识者凭斯异説,颇以禪授为疑。” 清 恽敬 《〈李氏三忠事迹考证〉书后》:“ 可望 邀 秦王封 先发难,大罪一…… 马吉翔 等谋画 尧 舜 禪授图,大罪四;改国号,易印文,大罪五。”参见“ 禪让 ”。
分類:禅让帝位
《漢語大詞典》:禅让(禪讓)
中国 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皇帝把帝位让给他人。后汉书·逸民传论:“ 潁阳 洗耳,耻闻禪让。” 李贤 注:“ 许由 隐於 潁阳 ,闻 尧 欲禪,乃临 潁 而洗耳。”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自古帝王有禪让之礼,今可行也。”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 太祖 以禪让开基,事与 魏 合。”
《漢語大詞典》:擅移
禅让。擅,通“ 禪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 尧 舜 何缘而得擅移天下哉?”参见“ 擅让 ”。
分類:禅让
《漢語大詞典》:擅让(擅讓)
禅让。擅,通“ 禪 ”。荀子·正论:“世俗之为説者曰:‘ 尧 舜 擅让。’是不然。” 杨倞 注:“擅与‘禪’同。‘墠’亦同义。谓除地为墠,告天而传位也。后因谓之禪位。”
分類:禅让
《漢語大詞典》:擅让(擅讓)
禅让。擅,通“ 禪 ”。荀子·正论:“世俗之为説者曰:‘ 尧 舜 擅让。’是不然。” 杨倞 注:“擅与‘禪’同。‘墠’亦同义。谓除地为墠,告天而传位也。后因谓之禪位。”
分類:禅让
《漢語大詞典》:揖逊(揖遜)
(1).犹揖让。宾主相见的礼仪。 宋 叶适 《外论一》:“自 景德 元年与 契丹 盟,更六圣百二十年,聘使往来,天子亲与之揖逊於庭,未尝一日败盟约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 张芸叟 诗评亦云:如大排筵席,二十四味,终日揖逊,求其适口者,少矣。”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三:“ 明道 先生尝至禪寺,僧方饭,见趋进揖逊之盛,叹曰:‘三代威仪尽在是矣。’”
(2).犹揖让。禅让。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三:“翰林学士 叶清臣 等言:‘本朝以揖逊得天下,而 淑 ( 李淑 )诬以干戈,且臣子非所宜言。’”《七国春秋平话》卷上:“慕 唐 虞 之高风,思揖逊於政权。”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书》:“ 勋 华 之盛,揖逊之隆,比之三家村里瓮牖酒人,真不啻几千万里矣。”
《漢語大詞典》:禅书(禪書)
禅让皇位的诏书。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若乃上出禪书,下陈让表,其间劝进殷勤,敦諭重沓,跡实同於 莽 卓 ,言乃类於 虞 夏 。”
《漢語大詞典》:禅让(禪讓)
中国 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皇帝把帝位让给他人。后汉书·逸民传论:“ 潁阳 洗耳,耻闻禪让。” 李贤 注:“ 许由 隐於 潁阳 ,闻 尧 欲禪,乃临 潁 而洗耳。”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自古帝王有禪让之礼,今可行也。”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 太祖 以禪让开基,事与 魏 合。”
《漢語大詞典》:禅文(禪文)
禅让皇位的文书。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横为故 齐王 冏 所见枉陷,诬臣与众人共作禪文。” 李周翰 注:“禪文谓禪位之文。”
《漢語大詞典》:禅代(禪代)
(1).指帝位的禅让和接替。 汉 班彪 《王命论》:“虽其遭遇异时,禪代不同,至于应天顺人,其揆一焉。”三国志·魏志·明帝记“追諡 山阳公 为 汉孝献皇帝 ” 裴松之 注引《献帝传》:“詔曰:‘盖五帝之事尚矣。 仲尼 盛称 尧 舜 巍巍荡荡之功者,以为禪代乃大圣之懿事也。’” 明 归有光 《宋史论赞·范质王薄魏仁浦》:“然 质 以文学自媚于禪代之间,而 仁浦 倒印激怒,何其危哉!”
(2).交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气自子至巳为阳,自午至亥为阴,递相禪代,进退无时。” 清 唐甄 潜书·博观:“形非异,即精之成也;精非异,即形之初也。收於实,结於弹,禪代不穷。”
《漢語大詞典》:登禅(登禪)
谓受禅让,登帝位。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之六:“ 陈留 归蕃,我皇登禪。” 晋 曹毗 《歌世祖武皇帝》:“应期登禪,龙飞紫庭。” 隋 李播《周天大象赋》:“嘉 大舜 之登禪,耀黄星而靡锋。”
分類:禅让帝位
《漢語大詞典》:禅位(禪位)
禅让帝位。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 尧 知子 丹朱 不肖,故有禪位之志。”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世传 太祖 将禪位於 太宗 ,独 赵韩王 密有所啟。” 明 张纶 《林泉随笔》:“近故侍讲 永新 刘定之 以为此盖 宋太祖 欲迫 恭帝 禪位。”
《漢語大詞典》:受禅台(受禪臺)
相传为禅让帝位而筑的坛台。《三国演义》第九回:“ 王司徒 已命筑‘受禪臺’,只等主公到来。”三国志通俗演义·废献帝曹丕篡汉:“却教 华歆 令 汉 帝筑一臺,名‘受禪臺’。择吉日良辰……令天子亲捧璽綬,禪天下与王。”今京剧犹有《受禅台》一剧。
《漢語大詞典》:交禅(交禪)
谓帝位的禅让。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言 吴 蜀 以擒灭比亡国,而 魏 以交禪比 唐 虞 。”
分類:帝位禅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