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阳和(陽和)  拼音:yáng hé
温暖和畅的春气。《后周。庾信。移虏留使文》:「阳和既动,泽渐万邦。」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
《國語辭典》:慈颜(慈顏)  拼音:cí yán
慈祥和蔼的容颜,多指尊长的音容。《文选。潘岳。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唐。张万顷 登天目山下作诗:「宦游偏不乐,长为忆慈颜。」
《國語辭典》:至和  拼音:zhì hé
极为调和。《文选。成公绥。啸赋》:「总八音之至和,固极乐而无荒。」
《國語辭典》:穆清  拼音:mù qīng
1.太平、清和。三国魏。曹植〈七启〉:「至闻天下穆清,明君莅国。」
2.指天。《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
《漢語大詞典》:灵和(靈和)
(1).指柔和恬淡清心寡欲的修养。文选·郭璞〈江赋〉:“保不亏而永固,禀元气於灵和。” 李善 注:“《春秋元命包》曰:‘水者,五行始焉,元气之凑液也。’” 刘良 注:“水柔弱,淡然无欲,利育於物,故保道不亏而长坚固,此乃灵和之气所以为也。灵和,和之气也。”
(2).指祥和的政治气氛。 三国 魏 锺会 《孔雀赋》:“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
(3).引申为和谐协调。宋书·乐志一:“哥倡既设,休戚已徵,清浊是均,山琴自应。斯乃天地之灵和,升降之明节。” 明 宋濂 《思媺人辞》:“群神衎衎以方响兮,奏灵和之凤笙。”
(4).古代善琴者。文献通考·乐十:“自古善琴者八十餘家,一十八样,究之雅度,不过 伏牺 、 大舜 、夫子、 灵开 、 灵和 五等而已。餘皆求意新状奇,终乖古制,君子不贵也。”
(5).殿名。 宋 徐铉 《柳枝·座中应制》词之一:“君恩还似东风意,先入 灵和 蜀 柳枝。” 宋 陈亮 《七娘子·三衢道中作》词:“风流家世传 张绪 ,似 灵和 新种垂杨缕。”参见“ 灵和殿 ”。
(6).指柳。
《漢語大詞典》:灵和殿(靈和殿)
南朝 齐武帝 时所建殿名。 五代 李存勖 《歌头》词:“ 灵和殿 ,禁柳千行,斜金丝络。” 明 杨慎 《垂杨篇》:“ 灵和殿 前艷阳时, 忘忧馆 里光风吹。” 明 夏完淳 《插柳》诗:“却忆 灵和殿 ,杨花满地飞。”
分類:殿名
《國語辭典》:景风(景風)  拼音:jǐng fēng
祥风,和平通畅的风。《列子。汤问》:「景风翔,庆云浮。」《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天气和暖,众果具繁。」
《漢語大詞典》:含和
(1).蕴藏祥和之气。常喻仁德。文子·精诚:“故大人与天地合德……怀天心,抱地气,执冲含和,不下堂而行四海。”《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 南朝 梁 沈约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开元布泽,含和尚仁。” 宋 文天祥 《正气歌》:“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廷。”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年届七十,含和守素,篤行如初。”
(2).指含有温暖之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周围石峰,中当土山尽处,风气含和。”
《漢語大詞典》:慈容
慈祥和蔼的容颜。 清 龚自珍 《烬馀破簏中获书数十册皆慈泽也书其尾》诗:“乍读慈容在,长吟故我非。” 冰心 《晚晴集·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过了今天就再也看不见 周总理 的慈容了。”
《國語辭典》:慈和  拼音:cí hé
慈爱而和乐。《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其国家。」唐。白居易〈唐故银青光禄大夫秘书监曲江县开国伯赠礼部尚书范阳张公墓志铭。序〉:「为子弟孝敬,为伯父慈和。」
《漢語大詞典》:休否
(1).谓止息否运。易·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陆德明 音义:“休,息也。”《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 李贤 注:“休否,谓休废而否塞。”一说谓恐惧否运的来到。见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否》
(2).吉祥和凶险。魏书·元熙传:“臣闻安危无常,时有休否。” 前蜀 杜光庭 《宣再往青城安复真灵醮词》:“握羣岳之纪纲,司万方之休否。”
《国语辞典》:兴和(兴和)  拼音:xīng hé
充满朝气与祥和。如:「家业兴和」。
《國語辭典》:祥和  拼音:xiáng hé
1.祥瑞和顺、良善和睦。如:「化暴戾为祥和。」「温馨的家庭瀰漫著一片祥和之气。」
2.慈祥和蔼。如:「神态祥和」、「样貌祥和」。
《漢語大詞典》:洋风(洋風)
和风。洋,通“ 祥 ”。祥和。 汉 王充 论衡·状留:“故夫转沙石者,湍瀨也;飞毛芥者,猋风也。恬水,沙石不转;洋风,毛芥不动。”
分類:和风祥和
《漢語大詞典》:损阴(損陰)
谓抑制阴险不祥和之气。《宋史·谢绛传》:“固宜策告殃咎,变更理化,下罪己之詔,修顺时之令,宣羣言以导壅,斥近倖以损阴。”
《漢語大詞典》:二祥
古时丧礼大祥和小祥的合称。宋书·礼志二:“四时既变,人情亦已衰,故有二祥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