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空白
指天空。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吴 丝 蜀 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頽不流。” 方世举 注:“空白,天也。”一本作“ 空山 ”。
(1).指空着、未填满或未被利用的部分。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八章:“他们把 萧长春 从垛上拆下来的麦穗头用杈子挑起来,就像絮棉被似的,均匀地摊晒在场板上的每一个空白的角落。” 锺涛 《北大荒踏查记》:“我们要去踏查的地方,离 朱家亮子 还很远哩,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除有几条等高线外,便是一片空白,恐怕很难找到一点人迹了。”
(2).指空虚的精神意识。 老舍 《骆驼祥子》二:“他一天到晚只知道怎样把最后的力气放在手上脚上,心中成了块空白。” 茅盾 《子夜》十七:“说的人和听的人都好像不是自己在说,自己在听,他们的意思界是绝对的空白!”
(3).犹缺少。 郭沫若 《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四十年前,有些人叫嚷的 中国 社会空白了奴隶制,在原始公社的废墟之上建立起封建社会的议论,早已被吹送到九霄云外去了。”
《漢語大詞典》:神意
(1).谓神灵的意旨。诗·小雅·楚茨“工祝致告,徂賚孝孙” 汉 郑玄 笺:“孝孙甚敬矣,於礼法无过者,祝以此故致神意,告主人,使受嘏。” 孔颖达 疏:“以此之故,於是致神之意,以告主人令之受嘏。” 唐 柳宗元 《为耆老等请复尊号表》:“至於今岁,纷纶尤盛,风雨必顺,生长以时,五稼尽登,万方皆稔,神意人事,正在於斯。”
(2).神态心意。 汉 傅毅 《舞赋》:“形态和,神意协,从容得,志不劫。”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张 遂诣 刘 , 刘 洗濯料事,处之下座,唯通寒暑,神意不接, 张 欲自发无端。”红楼梦第五六回:“此时 寳玉 虽醒,神意尚自恍惚。”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于此间突然遇见粗暴刚勇的画笔,将来派的创作,令人的神意由攸乐一变而为奋勤。”
(3).指艺术作品的精神风韵。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一》:“顷帖贾 邵生 ,持 李穀斋 收藏本来售,乃其素所寳爱者,神意远不逮此。”
《漢語大詞典》:神识(神識)
(1).器局识见;精神智慧。晋书·谢安传:“神识沉敏,风宇条畅。”北史·裴矩传:“世父 让之 谓曰:‘观汝神识,足成才士,欲求宦达,当资干世之务。’”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盖学者神识有限,而述者注记无涯。”
(2).神志;精神意识。北齐书·高伏护传:“性嗜酒,每多醉失,末路逾剧,乃至连日不食,专事酣酒,神识恍惚,遂以卒。”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穴中有僵尸……夫物无不化之理,魄无不迁之道,而此尸无神识,事同木偶之状,喻其推移,未若正形之速迁矣。”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人有颈断而不死者,神识未散耳,非关勇也。”
(3).神魂。太平广记卷二九五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安世高》:“ 世高 神识还生 安息国 ,復为王作子。” 明 李贽 《观音问·答澹然师》:“盖凡津送亡僧者,皆缘亡者神识飞扬,莫知去向,故藉平时持戒僧众诵念经咒以助之。”
《漢語大詞典》:魂干(魂幹)
精神意念。 宋 孔平仲 《二十二日大风发长芦》诗:“纷然方寸乱,魂干久不集。”
《漢語大詞典》:无声无臭(無聲無臭)
(1).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常形容天道、神意幽微玄妙,难以直觉感知。《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郑玄 笺:“天之道难知也,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 唐 魏徵 《五郊乐章·雍和》:“既高既远,无声无臭。静言格思,惟神保佑。” 清 恽敬 《读〈孟子〉一》:“性、道、教无可言而归之命,命无可言而归之天,天无可言而归之无声无臭矣。”
(2).形容默默无闻。《孽海花》第十七回:“先几个月风声很紧,后来慢慢懈怠,竟无声无臭起来。”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三:“‘五一’,在 康泽 主持下,无声无臭地渡过了。” 秦牧 《花城·青春的火焰》:“一粒种子,可以躺在泥土里无声无臭地腐烂掉,也可以长成为参天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