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甘醴
(1).甜酒;美酒。《仪礼·士冠礼》:“甘醴惟厚,嘉荐令芳。” 汉 张衡 《南都赋》:“酒则九醖、甘醴,十旬兼清,醪敷径寸,浮蚁若蓱。”《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一》:“金罍含甘醴,羽觴行无方。” 吕向 注:“甘醴,美酒也。” 清 林颐山 《经述·五齐三酒考》:“ 汉 时甜酒或称甘醴。”
(2).甘甜的泉水。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养亲献尊,则唯菊芬粱稻;聘享嘉会,则唯肴饌旨酒,而不知皆淖溺筋液,易糜速腐……岂若流泉甘醴,琼蘃玉英。”
《漢語大詞典》:甘鲜(甘鮮)
(1).指鲜美的食品。晋书·孝友传·何琦:“﹝ 琦 ﹞事母孜孜,朝夕色养。常患甘鲜不赡。”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身厌罗綺,口穷甘鲜。”明史·孝义传二·归钺:“及父卒,母益摈不纳,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
(2).鲜美;甘甜鲜美。 宋 林洪 《山家清供·傍林鲜》:“大凡笋贵甘鲜,不当与肉为友。”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嘉庆李:“ 东都 嘉庆坊 有李树,其实甘鲜,为京城之美。”
《漢語大詞典》:甘甜
甜美。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甘藷﹞蒸食,其味甘甜。”云笈七籤卷三二:“古人治病之方,和以醴泉,润以元气,药不辛不苦,甘甜多味。” 宋 韩维 《城西书事》诗之二:“朱果繁霜后,甘甜半自零。”
分類:甜美甘甜
《漢語大詞典》:陆羽泉(陸羽泉)
相传 陆羽 见 虎丘 山泉清冽甘甜,嘱人于 虎丘 “千人石”西挖泉井一眼。后人称之为“陆羽泉”、“陆羽井”。《舆地纪胜·江南·平江府》:“ 陆羽 泉,在 吴县 西北九里, 陆鸿渐 尝烹茶於此,言天下第三水也。”《苏州风物志·憨憨泉与第三泉》:“第三泉因与 陆羽 有关,因此又称‘陆羽井’。又因过去附近有座石观音殿,故民间又俗称‘观音泉’。”
《漢語大詞典》:甜酒
甘甜的米酒。文选·左思〈魏都赋〉“甘露如醴” 李善 注引 汉 郑玄 周礼注:“醴,今甜酒。” 宋 苏轼 《岐亭》诗之四:“酸酒如虀汤,甜酒如蜜汁。” 杨朔 《征尘》:“车夫们围着一架卖甜酒的担子,蹲着,抽着旱烟。”
《漢語大詞典》:甜雪
甘甜的雪水。拾遗记·周穆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 西王母 乘翠凤之輦而来……荐清澄琬琰之膏以为酒。又进洞渊红蘤, 嵰州 甜雪。” 唐 司空曙 《送曲山人之衡州》诗:“ 白石先生 眉髮光,已分甜雪饮红浆。” 宋 杨万里 《荔枝歌》:“甘霜甜雪如压蔗,年年窨子南山下。”
分類:甘甜雪水
《漢語大詞典》:甘润(甘潤)
(1).甘甜滋润。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枣:“熟赤如朱,乾之不缩,气味甘润,殊於常枣,食之,可以安躯益气力。”
(2).指滋润。 宋 苏舜钦 《吴越大旱》诗:“滂沱消祲癘,甘润起稻稷。”
分類:甘甜滋润
《漢語大詞典》:甘乳
甘甜的乳汁。比喻有益的东西。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我们要唤醒我们固有的文化精神,而吸吮 欧 西的纯粹科学的甘乳。”
《漢語大詞典》:甜甘
(1).甘甜,甜美。 晋 杜预 《酒论》:“重醖醴醇,沃土名清,甜甘无常,五味相并。”晋书·张天锡传:“桑葚甜甘,鴟鶚革响,乳酪养性,人无妬心。”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安老爷 但觉得一股子异香异气……一时也辨不出是香是臊是甜甘是哈喇,那气味一直扑到脸上来。”
(2).形容言语和婉动听。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论那个人儿啊,本来可真也説话儿甜甘,待人儿亲热,怪招人儿疼的。” 老舍 《女店员》第三幕:“那儿的那位小女同志呀,太好啦!长的好,说话儿甜甘。”
《漢語大詞典》:肥甜
肥甘甜美。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陈晨鳧之美味,荐雋鷰之肥甜。”
分類:甘甜甜美
《漢語大詞典》:江米酒
糯米加酒曲酿造的食品,甘甜,酒味淡。也叫酒酿、醪糟。 沈从文 《萧萧》:“大家把母子二人照料得好好的,照规矩吃蒸鸡同江米酒补血。”
《漢語大詞典》:甜丝丝(甜絲絲)
亦作“ 甜滋滋 ”。
(1).形容味道甘甜。红楼梦第八十回:“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太平天囯歌谣传说集·太平井》:“这水比不上 太平井 的井水,可碰上渴的时候,也是甜滋滋的。” 王桂芹 《假期回乡日记》:“我尝尝雨水,觉得也是甜滋滋的。”
(2).形容感到幸福、愉快。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四章:“﹝ 孙水嘴 ﹞心里甜滋滋地向 高增福 的草棚屋走去了。” 郭澄清 《大刀记》第八章:“这时每个战士的心窝里,都有一种甜滋滋、热滚滚的感觉。”
《漢語大詞典》:论甘忌辛(論甘忌辛)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至於世之诸贤,各滞所迷,莫不论甘而忌辛,好丹而非素。”意为说到甘甜的就忌讳辛辣的。后因以“论甘忌辛”比喻有所好而偏执。 章炳麟 《文学论略》:“此固持论偏颇,不为典要。今者务反其説,亦适成论甘忌辛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