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历数(歷數)
(1).犹历法。观测天象以推算年时节候的方法。汉书·律历志下:“历数之起上矣。” 唐 柳宗元 《舜禹之事》:“﹝ 舜 ﹞合时月,正历数。”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有一人姓 王 名 朔 ,亦善通五行历数之书。”
(2).古谓帝王代天理民的顺序。历,也写作“厤”。论语·尧曰:“咨,尔 舜 ,天之历数在尔躬。” 何晏 集解:“厤数谓列次也。” 邢昺 疏:“ 孔 注尚书云:谓天道。谓天厤运之数。帝王易姓而兴,故言厤数谓天道。”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今天眷明德,民怀奥主,历数允集,歌讼同臻。” 唐 杜甫 《重经昭陵》诗:“草昧英雄起,謳歌历数归。”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廷臣谢表》:“水德之传一传二,岂独神言赤帝之为 桓 为 灵 ,诚非历数。”
亦作“厤数”。
(1).岁时节候的次序。庄子·寓言:“天有歷数,地有人据。”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鸡知将旦,不能究阴阳之歷数。”
(2).推算岁时节候的方法。书·洪范:“五纪……五曰厤数。” 孔 传:“厤数节气之度以为厤,敬授民时。” 孔颖达 疏:“筭日月行道所歷,计气朔早晚之数,所以为一岁之厤。”后汉书·郅恽传:“﹝ 郅惲 ﹞及长,理《韩诗》《严氏春秋》,明天文歷数。” 清 王锡阐 晓庵新法·自序:“儒者不知歷数,而援虚理以立説。”
(3).指帝王继承的次序。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论语·尧曰:“ 尧 曰:‘咨!尔 舜 ,天之歷数在尔躬。’” 汉 蔡邕 《光武济阳宫碑》:“歷数在帝,践祚允宜。” 宋 范成大 《秦淮》诗:“经营暨六代,兹地称神州,乃知歷数定,昧者徒私忧。” 明 朱元璋 《免朝谒手诏》:“尔察歷数,观天文,择主就聘,首陈三策,朕实嘉行。”
亦作“厤数”。 一一列举;逐个说出。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元年:“因歷数大臣过失。” 宋 欧阳修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昨所能黜臺諫五人,惟是 从诲 入臺未久,其他四人,出处本末,迹状甚明,可以歷数也。”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若 杜陵 长篇,有歷数月日事者,合为一章。《大雅》有此体。”《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 铁人 ﹞历数钻工们如何苦战。”
《漢語大詞典》:亲民(親民)
(1).亲近爱抚民众。管子·形势解:“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2).亲自治理民众。 汉 桓宽 盐铁论·箴石:“县官所招举贤良文学,而及亲民伟仕,亦未见其能用箴石而医百姓之疾也。”汉书·宣帝纪:“令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可亲民者。”
(3).古代对地方长官的称呼。 宋 司马光 《论监司守资格任举主札子》:“凡年高资深之人,虽未必尽贤,然累任亲民,歷事颇多,知在下艰难,比於元不亲民便任监司者,必小胜矣。”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或言 多逊 子不当与科第,故特命为州掾,及是乃授亲民官。”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亲民之官,非赏功酬劳之具也。”参见“ 亲人 ”。
《漢語大詞典》:亲人(親人)
(1).亲近人;使人感到亲切可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简文 入 华林园 ,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 濠 濮 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引 黄建 《病起入城别勺园》诗:“ 勺园 景物自亲人,别去重来肯厌烦?” 刘半农 《一个小农家的暮》诗:“﹝他﹞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2).亲信。宋书·鲁爽传:“ 轨 遣亲人 程整 奉书,规欲归顺。自拔致诚。”隋书·张衡传:“帝每令亲人覘 衡 所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陆逊》:“ 逊 遣亲人 韩扁 ,齎表奏报。”
(3).亲近百姓。 唐 皇甫冉 《送令狐明府》诗:“君有亲人术,应令劳者安。”古时因用以称地方长官。南史·循吏传序:“昔 汉宣帝 以为‘政平讼理,其惟良二千石乎’。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故长吏之职,号曰亲人。” 唐 张九龄 《上封事》:“亲人之任,宜得其贤;用才之道,宜重其选。”
(4).指直系亲属或配偶。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怎生得个 刘 家门里的亲人来,可也好哩。”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我父亲只养了我一个儿,我又没个弟兄,巴不得多一个亲人。” 臧克家 《邻居--给墙上燕》诗:“晚上,我留着门等候你,像等候一个迟归的亲人。”
(5).指关系亲近者。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兵船初过群疑寇,及见亲人笑语哗。”
《漢語大詞典》:牧人
(1).古代管理民事的地方官。书·立政:“ 文王 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 孔颖达 疏:“惟慎择在朝有司在外牧养民之夫。”
(2).周礼官名。掌畜牧。周礼·地官·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藩其物。”文选·枚乘〈七发〉:“掩苹肆若,为牧人席。” 张铣 注:“周礼有牧人职。言蔽陈青苹杜若之草,为牧人席。”
(3).放牧牲畜的人。《诗·小雅·无羊》:“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邑居不闻夜吠之犬,牧人不覩晨饮之羊。” 唐 王绩 《野望》诗:“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何其芳 《画梦录·雨前》:“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
(4).谓治民。文选·潘岳〈马汧督诔〉:“牧人逶迤,自公退食。闻秽鹰扬,曾不戢翼。” 李善 注:“国语 里革 曰:且夫君也者,将牧人而正其邪。” 唐 元稹 《赠裴行立左散骑常侍敕》:“ 秦 郡守分土疆以牧人, 汉 刺史乘軺车而按部。”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六:“先是 李远 以曾有诗云:‘人事三盃酒,流年一局棋。’ 唐宣宗 以其非牧人之才,不与郡守。”
《漢語大詞典》:民牧
旧时谓治理民众的君王或地方长官。陈书·世祖纪:“朕自居民牧之重,託在王公之上,顾其寡昧,鬱于治道。” 元 陈高 《丁酉岁述怀一百韵》:“奉使为民牧,宣威到海旁。” 明 刘基 《送海宁尹知州之官序》:“天子有民不能徧治,故托之守令。故守令谓之民牧。” 清 唐甄 潜书·考功:“身为民牧,藉权以行惠,苟非顽薄之资,其谁不能!”
《漢語大詞典》:常伯
周 官名。君主左右管理民事的大臣。以从诸伯中选拔,故名。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缀衣、虎賁。” 蔡沉 集传:“有牧民之长曰常伯。”后因以称皇帝的近臣,如侍中、散骑常侍等。汉书·谷永传:“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皆使学先王之道,知君臣之义。” 颜师古 注:“常伯,侍中也。” 晋 潘岳 《藉田赋》:“常伯陪乘,太僕秉轡。”
《漢語大詞典》:理民
治理百姓。汉书·食货志上:“理民之道,地著为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然 亮 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 明 无名氏 《齐天大圣》第一折:“上圣自从 煬帝 封为 嘉州 太守,爱惜黎庶,束杖理民。”
《漢語大詞典》:牧夫
(1).古代管理民事的地方官。书·立政:“ 文王 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 孙星衍 疏:“庶狱庶慎,言诸狱事,众当慎之,惟责成于有司及牧民之人。”
(2).牧放牲畜的人。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们( 伏羲 、 神农 、 黄帝 等)不过是我们古人的看牛的牧夫,耕地的农人,缝衣制车的工匠。”
《漢語大詞典》:民师(民師)
(1).古代管理民事之官。左传·昭公十七年:“自 顓项 以来,不能纪远,乃纪於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
(2).民众的师表。汉书·武帝纪:“諭三老孝弟,以为民师。”
(3).民办学校教师的简称。《光明日报》1988.11.18:“冒领民师补助,截留建校经费,双庙小学校受到处分。”
《漢語大詞典》:人柄
治理民众的权柄。 唐 元稹 《奉制试乐为御赋》:“控海内,当并騖於 勛 华 ;执人柄,岂争功於 良 乐 。” 唐 司空图 《与台丞书》:“当俟阁下操人柄,救时艰。”
《漢語大詞典》:民族主义(民族主義)
(1).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民族运动中,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民族主义有一定的进步性。但资产阶级把本民族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本民族中资产阶级的利益放在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歧视、压迫其他民族,制造民族纠纷,并企图以民族斗争掩盖阶级斗争,这是民族主义反动的一面。
(2).三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参见“ 三民主义 ”。
《漢語大詞典》:三民主义(三民主義)
孙中山 提出的 中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是推翻满族政府,恢复汉族政权;民权主义是建立民国;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后来在 俄国 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制定了联 俄 、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于一九二四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漢語大詞典》:审判官(審判官)
对法院中审理民、刑事案件的官员的通称。
《漢語大詞典》:乡正(鄉正)
(1).乡大夫。左传·襄公九年:“二师令四乡正敬享,祝宗用马于四墉,祀 盘庚 于西门之外。” 杜预 注:“乡正,乡大夫。”逸周书·大匡:“赋洒其币,乡正保贷。” 朱右曾 校释:“乡正,乡大夫也。春秋传曰:使四乡正敬享。保而后贷,防姦欺也。”参见“ 乡大夫 ”。
(2). 隋 唐 以五百户为乡,置乡正一人。理民间诉讼。隋书·李德林传:“ 威 又奏置五百家乡正,即令理民间辞讼。”旧唐书·高士廉传:“ 竇轨 之镇 益州 也,闻而召见( 朱桃椎 ),遗以衣服,逼为乡正。”
(3).旧时有些地方称乡长。 许地山 《缀网劳蛛·枯杨生花》:“我又不是 沧海 底乡正,不一定就能认识她。”
《漢語大詞典》:乡大夫(鄉大夫)
周 官名。天子六乡,每乡以卿一人各掌其政教禁令,位在司徒之下。周礼·地官·序官:“乡大夫,每乡卿一人。”周礼·地官·乡大夫:“乡大夫之职,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国语·齐语“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良人,乡大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