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王圻
犹王畿。逸周书·职方:“乃辩九服之国,方千里曰王圻。” 孔晁 注:“圻,界也。圻与畿同。” 唐 沈珣 《授崔珙凤翔节度使制》:“古称右辅,以扶助王圻。” 宋 王圭 《开封府推官王畴可开封府判官司封员外郎冯浩可开封府推官制》:“王圻画千里之广,京兆比三辅为剧。”参见“ 王畿 ”。
分類:王畿王圻
《漢語大詞典》:王畿
(1).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 孙诒让 正义:“方千里曰王畿者,谓建王国也……《大司马》云国畿,《大行人》云邦畿,义并同。”
(2).泛指帝京。 晋 潘岳 《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旧唐书·李光弼传:“贼乘 鄴 下之胜,再犯王畿。” 明 何景明 《刘德徵上陵还有赠》诗:“已向西山瞻帝寝,更从北极眺王畿。”
《漢語大詞典》:王甸
犹王畿。 清 姚鼐 《柬张橿亭庶子》诗:“孤生託 江 淮 ,垂缨入王甸。”参见“ 王畿 ”。
分類:王畿
《漢語大詞典》:王畿
(1).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 孙诒让 正义:“方千里曰王畿者,谓建王国也……《大司马》云国畿,《大行人》云邦畿,义并同。”
(2).泛指帝京。 晋 潘岳 《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旧唐书·李光弼传:“贼乘 鄴 下之胜,再犯王畿。” 明 何景明 《刘德徵上陵还有赠》诗:“已向西山瞻帝寝,更从北极眺王畿。”
《漢語大詞典》:国畿(國畿)
即王畿。我国古代天子都城附近的地方。周礼·夏官·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 贾公彦 疏:“云方千里曰国畿者,此据王畿内千里而言,非九畿之畿,但九畿以此国畿为本,向外每五百里加为一畿也。” 清 方苞 《读二南》:“ 殷商 国畿而外,皆 周 之宇下,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也。”
《漢語大詞典》:大都
(1).古代王畿外围公的采地。周礼·地官·载师:“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郑玄 注:“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也。”
(2).泛称都邑之大者。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唐 世诸道置按察使,后改为採访处置使,治於所部之大都。” 清 顾炎武 《莱州》诗:“海右称名郡, 齐 东亦大都。”
(3).大概;大抵。 晋 王羲之 《十七帖》:“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復可耳。” 唐 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
(4).称事物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唐 韩愈 《画记》:“且命工人存其大都焉。” 明 宋濂 《汉天师世家序》:“ 濂 因据氏族羣书补之,復用史法略载其相承之绪,使一閲輒知大都,而其详别见於左方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八大王:“醒则犹人,而醉则犹鳖,此酒人之大都也。”
(5).大多。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剉胡叶,煮三沸汤。待冷,接取清者,溲麴。以相著为限,大都欲小刚,勿令太泽。擣令可团便止。” 唐 元稹 《葬安氏志》:“大都女子由人者也,虽妻人之家,常自不得舒释。”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四折:“大都来是书生命里,不争将黄阁玉堂臣,几乎的做了违宣抗勅鬼。”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便是那史书上所载的那些忠臣烈士以至愚夫愚妇,虽所遇不同,大都各有个万不得已。”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墙上的石灰大都剥落了,露出了焦黄的土砖。”
(6).仅仅;不过。 宋 辛弃疾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词:“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 金 李俊明 《摸鱼儿·送侄谦甫出山》词:“这光景能销几度,大都数十寒暑。”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大都来一寸眉峯,怎当他许多顰皱。”
(7). 元 代京城,旧址在今 北京 城内。 蒙古 忽必烈 以 开平 为 上都 , 辽 之 燕京 为 中都 。 至元 四年(公元1267年)在 中都 东北兴建新城,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 大都 ,二十年(公元1283年)筑成。城东西两面相当今 北京 内城东西城墙,南至今东、西 长安街 ,北至 德胜门 、 安定门 外土城旧址。参阅元史·地理志一、 清 孙承泽 天府广记·建置
《漢語大詞典》:南服
古代王畿以外地区分为五服,故称南方为“南服”。《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南服,南方五服也。”晋书·刘弘传:“ 弘 专督 江汉 ,威行南服。” 宋 岳飞 《题骤马冈》诗:“南服只今歼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 曹亚伯 《武昌日知会之破案》:“同盟会会员 山西 乔义生 ,乃伴 欧吉罗 入 中国 内地游歷,兼作译员。先游 京 津 ,次游 长江 ,再游南服。”
《漢語大詞典》:王畿
(1).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 孙诒让 正义:“方千里曰王畿者,谓建王国也……《大司马》云国畿,《大行人》云邦畿,义并同。”
(2).泛指帝京。 晋 潘岳 《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旧唐书·李光弼传:“贼乘 鄴 下之胜,再犯王畿。” 明 何景明 《刘德徵上陵还有赠》诗:“已向西山瞻帝寝,更从北极眺王畿。”
《漢語大詞典》:要荒
要,要服;荒,荒服。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亦泛指远方之国。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昔者 唐 虞 崇举九贤,布之於位,而海内大康,要荒来宾,麟凤在郊。”文选·班固〈典引〉:“卓犖乎方州,洋溢乎要荒。” 李周翰 注:“要荒,违国也。” 元 耶律楚材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诗:“何日要荒同入贡,普天鐘鼓乐清平。”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荆 楚 之音,圣人不録,实以要荒之故。”
《漢語大詞典》:大邑
(1).犹大邦。 殷 周 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书·武成:“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 周 。”孟子·滕文公下:“惟臣附于大邑 周 。” 杨伯峻 注:“甲文中有‘大邑 商 ’‘天邑 周 ’之辞。金文中亦有‘大邑 周 ’之辞,不仅别人尊之如此称呼,自称亦如此(‘大邑’即‘天邑’)。”
(2).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
(3).大的都邑或都会。书·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 洛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建天京于金陵论》:“通都大邑,无非名胜之区;建极绥猷,必择建都之地。”
《漢語大詞典》:郊畿
(1).京城郊外王畿之地。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论:“故郊畿固而九服寧,中国实而四夷宾。” 唐 李商隐 《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诗:“ 信陵亭 馆接郊畿,幽象遥通 晋水祠 。” 明 谢肇浙 《秋日邀龙君御同锺伯敬林茂之赋诗》:“君今赴 河 湟 ,戎马生郊畿。”
(2).泛指郊外。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何以叙离思,携手游郊畿。” 唐 李峤 《宣州大云寺碑》:“山川磊落,郊畿枕端委之乡;岛屿凭隆,烟雾合朝宗之浦。”
《漢語大詞典》:百祀
(1).王畿内诸臣采地之祭祀。亦泛指各种祭祀。礼记·檀弓下:“虞人致百祀之木可以为棺椁者斩之。” 郑玄 注:“百祀,畿内百县之祀也。” 孔颖达 疏:“百祀者,王畿内诸臣采地之祀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 下詔,增 始皇 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 唐 柳宗元 《时令论》:“其餘郊庙百祀,亦古之遗典,不可以废。”《隋书·音乐志上》:“肇土七十,奄有四方; 帝轩 ( 黄帝 轩辕氏 )百祀,人思未忘。”
(2).指极长或相当长的年月。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自然之力,既听命于人间,发纵指挥,如使其马,束以器械而用之;交通贸迁,利于前时,虽高山大川,无足沮核;飢癘之害减;教育之功全;较以百祀前之社会,改革盖无烈于是也。”
《漢語大詞典》:九服
(1).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三国志·魏志·何夔传:“先王辨九服之赋以殊远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乱。”
(2).指全国各地区。 南朝 梁 沈约 《法王寺碑》:“济横流而臣九服,握乾纲而子万姓。”周书·文帝纪下:“俾九服寧謐,诚赖翊赞之功。”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人见其令雷行于九服,而不知其令未至阶闥也。”
(3).古代王和后的九种服制。周礼·天官·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屨” 汉 郑玄 注:“王吉服有九。”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九服:“九服:冕服六(大裘至玄冕),弁服三(韦弁、文弁、冠弁)。”
《漢語大詞典》:甸服
(1).古制称离王城五百里的区域。书·禹贡:“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五百里甸服。” 孔 传:“规方千里之内谓之甸服,为天子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 蔡沉 集传:“甸服,畿内之地也……五百里者,王城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也。”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服,是为维城。” 颜师古 注:“《禹贡》去王城四百里纳粟,五百里纳米,皆在甸服之内。”
(2).为“九服”之一,指王畿外方五百里至千里之间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其外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五百里曰甸服。”
(3).泛指京城附近的地方。 唐 张乔 《华山》诗:“澄凝临甸服,险固束神都。”新五代史·杂传二·李茂贞:“但虑军情忽变,戎马难羈,徒令甸服生灵,因兹受弊。” 清 钱谦益 《直隶河间府青县知县杨应震授文林郎制》:“矧於甸服,近在 扶风 ,当吾择官忧民之际,安有尤异之政,蔽不上闻者哉!”
《漢語大詞典》:禹服
书·仲虺之诰:“表正万邦,纘 禹 旧服。” 孔 传:“继 禹 之功,统其故服。”服,王畿以外的疆土。后用以称 中国 九州之地。 唐 王维 《兵部起请露布文》:“亿兆广 尧 封之时,郡县加 禹 服之外,而犬戎小丑,蜗角偷安,动摇远边。” 唐 许敬宗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诗:“星次絶 轩 臺,风衢乖 禹 服。”
《漢語大詞典》:五服
(1).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 孔 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 周 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
(2).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孔 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 郑玄 注:“五服,王及公、卿、大夫、士之服。”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荷旃披毳,安知五服之仪!”
(3).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礼记·学记:“师无当於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孔 传:“五服,斩衰至緦麻之亲。” 孔颖达 疏:“五服,斩衰也,齐衰也,大功也,小功也,緦麻也。”
(4).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 黄麻子 道:‘同高祖还在五服之内,是亲的,不算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 雪渔 道:‘ 忠烈公 是五服之内的先伯。’”
《漢語大詞典》:一服
(1).一件衣服。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此俗之伤破人伦,剧於寇贼之来,不能经久,岂所损坏一服而已?”
(2).特指一袭章服。晋书·舆服志:“侍祠天地明堂,皆冠旒冕,兼五冕之制,一服而已。”
(3).古以王畿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左传·桓公二年“今 晋 ,甸侯也”唐 孔颖达 疏:“ 周公 斥九大州,广土万里,制为九服。邦畿方千里,其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
(4).服一次药。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若服玉屑者,宜十日輒一服,雄黄丹砂各一刀圭。”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早春病中书事》诗:“药须勤一服,春莫累多情。”
(5).指中药的一剂或一帖。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虚热上攻,只消一服清凉散。”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一折:“我浑家善治急心疼,领他到家中,与他一服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