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神羊
獬豸的别称。传说是一种能以其独角辨别邪佞的神兽。亦指獬豸冠。后汉书·舆服志下:“獬豸神羊,能别曲直, 楚王 尝获之,故以为冠。”晋书·舆服志:“或谓獬豸神羊,能触邪佞。” 唐 权德舆 《祭故薛殿中文》:“今则繆盩,天心茫茫,追维明灵,夙播馨芳,解巾秘府,累冠神羊。” 宋 梅尧臣 《孙屯田召为御史》诗:“轻轩辞瑞翟,危弁学神羊。”
《漢語大詞典》:獬廌
(1).即獬豸。 晋 张协 《七命》:“拉甝虪,挫獬廌。”新唐书·酷吏传·侯思止:“獬廌不学而能触邪,陛下用人安事识字?”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中:“獬廌不饮恶溪水,凤皇爱占青桐枝。”参见“ 獬豸 ”。
(2).指古代御史等执法官戴的獬豸冠。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讥省台:“民间颇言其(御史大夫 纳璘 )贪……有人大书于臺之门曰:‘苞苴贿赂尚公行,天下承平恐未能;二十四官徒獬廌, 越王臺 上望 金陵 。’”
(3).指代御史等执法官。 唐 李商隐 《谢往桂林至彤庭窃咏》:“凤凰传詔旨,獬廌冠朝端。”一本作“ 獬豸 ”。 冯浩 笺注引新唐书·仪卫志上:“朝日,御史大夫领属官至殿西廡……内门开,监察御史领百官入 宣政门 。”参见“ 獬豸 ”。
《漢語大詞典》:獬豸
(1).传说中的异兽。一角,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古人视为祥物。 汉 杨孚 《异物志》:“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鬭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椎蜚廉,弄獬豸。”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獬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於朝廷,主触不直者。”宋书·符瑞志中:“獬豸知曲直,狱讼平则至。”金史·五行志:“ 太原 进獬豸及瑞麦。”《天雨花》第八回:“汝等可知獬豸之性,遇邪则触。”
(2).指古代御史大夫等执法官戴的獬豸冠。 唐 罗隐 《广陵春日忆池阳有寄》诗:“别后故人冠獬豸,病来知己赏鷦鷯。” 元 萨都剌 《送张都台还京》诗:“忆昔中臺簪獬豸,曾封直諫动鑾舆。”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故友周文夏侍御殁填此词》词:“ 江 左 周瑜 年少日,雄姿歷落;记十载,霜飞獬豸,风生臺阁。”
(3).指代御史等官。 唐 杜甫 《送卢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诗:“墓待龙驤詔,臺迎獬豸威。”
《漢語大詞典》:触罪(觸罪)
(1).犯罪。荀子·正论:“以为治邪?则人固莫触罪,非独不用肉刑,亦不用象刑矣。” 唐 柳宗元 《愚溪对》:“唯触罪摈辱愚陋黜伏者,日侵侵以游汝,闯闯以守汝。” 明 唐顺之 《与雷古和提学书》:“虽愚者亦知其足以触罪而无所得矣。”
(2).獬豸的别称。相传獬豸能触不正,辨奸佞,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草名指佞,便辟去朝;兽称触罪,姦回放黜。”参见“ 獬豸 ”。
《漢語大詞典》:獬豸
(1).传说中的异兽。一角,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古人视为祥物。 汉 杨孚 《异物志》:“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鬭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椎蜚廉,弄獬豸。”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獬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於朝廷,主触不直者。”宋书·符瑞志中:“獬豸知曲直,狱讼平则至。”金史·五行志:“ 太原 进獬豸及瑞麦。”《天雨花》第八回:“汝等可知獬豸之性,遇邪则触。”
(2).指古代御史大夫等执法官戴的獬豸冠。 唐 罗隐 《广陵春日忆池阳有寄》诗:“别后故人冠獬豸,病来知己赏鷦鷯。” 元 萨都剌 《送张都台还京》诗:“忆昔中臺簪獬豸,曾封直諫动鑾舆。”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故友周文夏侍御殁填此词》词:“ 江 左 周瑜 年少日,雄姿歷落;记十载,霜飞獬豸,风生臺阁。”
(3).指代御史等官。 唐 杜甫 《送卢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诗:“墓待龙驤詔,臺迎獬豸威。”
《漢語大詞典》:庭兽(庭獸)
即獬豸。传说中的神兽,有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于朝廷。庭,通“ 廷 ”。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庭兽方呈角,阶蓂始効莩。”
《漢語大詞典》:触豸(觸豸)
即獬豸。相传獬豸为古代神羊,能辨触奸佞,故称。 明 沈鲸《双珠记·与珠觅珠》:“圣主崇儒术,贤士翼帝躬;立朝防触豸,行路避乘驄。”参见“ 獬豸 ”。
《漢語大詞典》:獬豸
(1).传说中的异兽。一角,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古人视为祥物。 汉 杨孚 《异物志》:“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鬭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椎蜚廉,弄獬豸。”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獬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於朝廷,主触不直者。”宋书·符瑞志中:“獬豸知曲直,狱讼平则至。”金史·五行志:“ 太原 进獬豸及瑞麦。”《天雨花》第八回:“汝等可知獬豸之性,遇邪则触。”
(2).指古代御史大夫等执法官戴的獬豸冠。 唐 罗隐 《广陵春日忆池阳有寄》诗:“别后故人冠獬豸,病来知己赏鷦鷯。” 元 萨都剌 《送张都台还京》诗:“忆昔中臺簪獬豸,曾封直諫动鑾舆。”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故友周文夏侍御殁填此词》词:“ 江 左 周瑜 年少日,雄姿歷落;记十载,霜飞獬豸,风生臺阁。”
(3).指代御史等官。 唐 杜甫 《送卢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诗:“墓待龙驤詔,臺迎獬豸威。”
《漢語大詞典》:任法兽(任法獸)
兽名。獬豸的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兽畜·獬豸:“《格物论》:‘獬豸,性忠直,一名任法兽。’”
分類:獬豸
《漢語大詞典》:灵豸(靈豸)
即獬豸。传说中的神兽,相传能辨曲直。 唐 孙樵 《文贞公笏铭》:“灵豸荐角, 比干 献骨。”
《漢語大詞典》:解廌
即獬豸。汉书·司马相如传:“弄解廌。”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解廌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於朝廷,主触不直者,可得而弄也。” 明 宋濂 《送张君之官山西宪府序》:“在物受之,则为解廌,为屈軼;在人受之,则为刚烈之士。”参见“ 解豸 ”。
分類:獬豸
《漢語大詞典》:解豸
神兽名。相传能辨曲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弄解豸。”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揖 曰:“解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中则生於朝,主触不直者。” 汉 扬雄 《太玄·难》:“上九,角解豸,终以直。” 清 龚自珍 《祭江西巡抚阳湖吴公文》:“俄栖解豸于厥膺兮,每焚草而密告。”
《漢語大詞典》:獬豸
(1).传说中的异兽。一角,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古人视为祥物。 汉 杨孚 《异物志》:“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鬭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椎蜚廉,弄獬豸。”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獬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於朝廷,主触不直者。”宋书·符瑞志中:“獬豸知曲直,狱讼平则至。”金史·五行志:“ 太原 进獬豸及瑞麦。”《天雨花》第八回:“汝等可知獬豸之性,遇邪则触。”
(2).指古代御史大夫等执法官戴的獬豸冠。 唐 罗隐 《广陵春日忆池阳有寄》诗:“别后故人冠獬豸,病来知己赏鷦鷯。” 元 萨都剌 《送张都台还京》诗:“忆昔中臺簪獬豸,曾封直諫动鑾舆。”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故友周文夏侍御殁填此词》词:“ 江 左 周瑜 年少日,雄姿歷落;记十载,霜飞獬豸,风生臺阁。”
(3).指代御史等官。 唐 杜甫 《送卢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诗:“墓待龙驤詔,臺迎獬豸威。”
《漢語大詞典》:豸角
(1).獬豸的角。獬豸,古代传说中神兽。生一角,能别曲直,触邪佞。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鹰韝中病下,豸角当邪触。纠谬静 东周 ,申冤动南 蜀 。” 明 何景明 《寿许司马》诗:“触邪持豸角,纠繆逆龙鳞。”
(2).见“ 豸角冠 ”。
《漢語大詞典》:豸角冠
即獬豸冠。 唐 韦应物 《送阎寀赴东川辟》诗:“祇承简书命,俯仰豸角冠。” 宋 朱熹 《跋〈胡五峰诗〉》:“先生去上芸香阁,阁老新蛾豸角冠。”亦省作“ 豸角 ”。 唐 许棠 《送张员外西川从事》:“豸角初离首,金章已在腰。” 唐 黄滔 《遇罗员外衮》:“豸角戴时垂素髮,鷄香含处隔青天。”参见“ 獬豸冠 ”。
分類:獬豸冠
《漢語大詞典》:豸绣(豸繡)
(1).古时监察、执法官所穿的绣有獬豸图案的官服。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褭号出御府之珍,永以为宝;豸绣炫天孙之锦,岂曰无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翁入,果见甥,蝉冠豸绣,坐堂上,戟幢行列,无人可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四六启式》:“金飈荐菊,秋英生豸绣之香。”
(2).借指监察、执法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朝班:“癸卯,忽有臺臣与部属互争先后,时 蔡虚臺 献臣 为仪郎,当主议,稍以故事折之,为豸绣交詈聚唾。” 明 鹿善继 《辩马侍御疏》:“职等最虚心,最服善,苟中职,病褐宽博且拜之,况出豸绣口乎?”
《漢語大詞典》:触邪(觸邪)
(1).谓辨触奸邪。古代传说中有神羊,名獬豸,能辨邪触不正者。晋书·束晳传:“朝养触邪之兽,庭有指佞之草。”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臣职在触邪,不胜其愤,谨録奏闻,伏候勑旨。”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幼海议本》:“青琐初开散御香,掀髯长笑入朝阳,触邪自信有神羊。” 清 方文 《太湖寿李溉林明府百韵》:“触邪承密勿,持法定訏謨。”
(2).即触邪冠。 唐 苏颋 《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诗:“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 清 金义植 《怀高武康侍御军台》诗:“身讶新擐甲,冠为旧触邪。”参见“ 触邪冠 ”。
《漢語大詞典》:触邪冠(觸邪冠)
即獬豸冠。神兽獬豸,能触奸邪。古代为法冠之饰。 唐 刘长卿 《爪洲驿饯张侍御》诗:“风生趋府步,笔偃触邪冠。”参见“ 獬豸冠 ”。
《漢語大詞典》:触邪冠(觸邪冠)
即獬豸冠。神兽獬豸,能触奸邪。古代为法冠之饰。 唐 刘长卿 《爪洲驿饯张侍御》诗:“风生趋府步,笔偃触邪冠。”参见“ 獬豸冠 ”。
《漢語大詞典》:獬豸冠
(1).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 汉 蔡邕 独断:“法冠, 楚 冠也…… 秦 制执法服之。今御史廷尉监平服之,谓之獬豸冠。”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筩,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 楚王 尝获之,故以为冠。” 明 无名氏 《霞笺记·中丞训子》:“官居侍御立朝班,铁面丹心獬豸冠。”《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头戴黑色獬豸冠的宫中执法走到 嬴政 身边,垂身而立。”
(2).指御史等执法官吏。 唐 韦縠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 越 人自贡珊瑚树, 汉 使何劳獬豸冠。”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 清 方文 《寄任玉成御史》诗:“旧京人物凋零尽, 江 北犹餘獬豸冠。”
《漢語大詞典》:豸簪
刻有獬豸形的发簪,古代监察、执法官所用。 唐 杨巨源 《赠侯侍御》诗:“逃祸栖蜗舍,因醒解豸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