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卓立
(1).特立;耸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清词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 唐 杜甫 《白盐山》诗:“卓立羣峰外,蟠根积水边。” 明 刘元卿 《贤奕编·闲钞上》:“ 南京 国子祭酒 陈敬宗 ,师道卓立,名重一时。”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顾使往昔以来,不事闭关,能与世界大势相接,思想为作,日趣于新,则今日方卓立宇内,无所愧逊於他邦。”
(2).独立,自立。 明 邵璨 《香囊记·逼试》:“勉以诗书,教育二子,如今幸得他卓立成人,但不知前程之事如何。” 明 杨柔胜《玉环记·范张别皋》:“非痴非呆,不哑不聋,今当改过卓立。”
《漢語大詞典》:卓卓
(1).高远貌。 汉 严忌 《哀时命》:“处卓卓而日远兮,志浩荡而伤怀。” 王逸 注:“卓卓,高貌。” 唐 孟郊 《峡哀》诗:“月魄高卓卓,峡窟清沉沉。”
(2).特立;高超出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延祖 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羣。”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 明 徐渭 《赠沉母序》:“ 伯子 又知书,能操笔,而比於分隶,行卓卓为乡人表。” 鲁迅 《准风月谈·中国文坛的悲观》:“我们现在大抵只知道 嚣俄 和 霍普德曼 是卓卓的文人。”
《漢語大詞典》:高标(高標)
(1).高枝,高树。文选·左思〈蜀都赋〉:“ 羲和 假道於峻岐,阳乌回翼乎高标。” 刘逵 注:“言山木之高也。” 吕延济 注:“高标,高枝也。驭日至此,碍於高树,故假道而行。”
(2).泛指高耸特立之物。 唐 李白 《蜀道难》诗:“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王琦 注:“高标,是指 蜀山 之最高而为一方之标识者言也。 吕延济 注以为高树之枝,恐非。”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仇兆鳌 注:“首言塔不易登,领起全意。”
(3).高耸,矗立。 唐 韩愈 《新竹》诗:“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荆公 手种松在 定林庵 前,高标挺然,上侵霄汉。” 郭沫若 《星空·春潮》:“你请学着那森森的林木高标!自由地、刚毅地、稳慎地,高标出,向那无穷的苍昊!”
(4).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唐 卢照邻 《还京赠别》诗:“戏鳬分断岸,归骑别高标。” 唐 张九龄 《谢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状·御批》:“卿学府高标,士林贞干。”
(5).比喻高深的造诣。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古气参《彖》《繫》,高标摧《太玄》。” 宋 刘克庄 《跋赵明翁诗稿》:“因读 明翁 絶句,有云‘留取葡萄浮大白,肯将容易博 凉州 ’,叹其高标卓识,为之爽然自失。”
(6).高名次;高榜。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再不説阶梯一句,作怎么道千圣会中无影跡,万人丛里夺高标。”
(7).指科举考试得中高榜,名列前茅。 明 吴承恩 《寿贾百松障词》:“中臺选俊,喜驥子之高标;上国抡才,谅龙光之可待。”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这回书话表 安老爷 家报喜的一声报道:‘公子中了,并且高标第六!’闔家欢喜非常。”
(8).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李元礼 风格秀整,高自标持。”后以“高标”指清高脱俗的风范。旧唐书·外戚传·武攸绪:“王( 武攸绪 )高标峻尚,雅操孤贞。” 明 刘基 《梅花绝句》之五:“借问高标谁得似?白头 苏武 在 天山 。” 明 何景明 《画鹤赋》:“假孤致於墨华,得高标於毫素。”
(9).古代杂技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玩戏·高竿:“高标,山堂肆考,亦即上高竿也。”
《漢語大詞典》:特立
(1).谓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礼记·儒行:“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东观汉记·周泽传:“少修高节,耿介特立。” 宋 欧阳修 《〈苏氏文集〉序》:“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不醉反耻:“圣王重特立之人,而远苟同之士。”
(2).独立;挺立。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渐臺临池,层曲九成,屹然特立,的尔殊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北城上有 齐斗楼 ,超出羣榭,孤高特立。”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清 陈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挺生奇树号木绵,特立南州持絳节。”
(3).孤立。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万里孤踪,一军特立。”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孤孑特立,无从考查。”
《漢語大詞典》:孑孑
(1).特出、独立貌。《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 浚 之郊。” 朱熹 集传:“孑孑,特出之貌。” 陈奂 传疏:“孑孑,犹桀桀,特立之意。”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碑》:“孑孑三旐,连舳归飞,遥遥 百越 ,经途瞻叹。” 宋 司马光 《送茹屯田孝标知无为军》诗:“叠鼓鸣鐃迎候新,军牙孑孑倚 淮 津。”
(2).特立,出众。多指才能、人品等。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元年:“今 绪 猜刻不仁,妄杀无辜,军中孑孑者受诛且尽,子须眉若神,骑射絶伦,又为前锋,吾窃为子危之!” 胡三省 注:“孑孑,特立之貌。” 宋 沈辽 《宋太子中舍张传师墓志铭》:“盖君不以孑孑为誉,而识者默知其为能。” 清 顾炎武 《与任钧衡》:“兄至今日而能孑孑不随流俗,竟作羲皇上人,知所得实深。”
(3).孤单,孤寂。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而我抱重罪,孑孑万里程;亲戚顿乖角,图史弃纵横。”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小溪县令妾》:“妾穷独难久处,四顾孑孑,更无亲戚可依,晓夕思之,惟有一死。” 清 李渔 《巧团圆·梦讯》:“小生 姚继 ,字 克承 , 楚 之 汉阳 人也。幼失二亲,长无一时,孑孑孤行于世上,亭亭独立于人前。”
(4).细行,小惠。 唐 韩愈 《原道》:“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凡有字人之责者,幸勿谓煦煦孑孑,薄而不为也。”
(5).倏忽,突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 李秀才 ﹞叱其僧曰:‘粗行阿师,争敢輒无礼,拄杖何在,可击之!’其僧房门后有笻杖孑孑跳出,连击其僧。”
(6).犹汲汲。急切、努力从事貌。 宋 曾巩 《王容季墓志铭》:“﹝ 容季 ﹞为人自重,不驰骋衒鬻,亦不孑孑为名。” 清 恽敬 《姚江学案书后二》:“至 朱子 之学,其榘度绳尺与圣人之教皆一辙焉,惟兢兢然孑孑然自拔於禪。”
(7).蹙迫,艰难。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 直隶 终年亢旱,去秋未种宿麦,今岁夏收失望,疆吏对此,如坐鍼毡,公私孑孑,都无好怀。” 清 薛福成 《叙疆臣建树之基》:“终岁所征以供地方留支之费、及水陆经制兵餉,尚觉孑孑不遑。”
《漢語大詞典》:挺然
挺拔特立貌。南史·柳世隆传:“挺然自立,不与众同。” 唐 杜甫 《课伐木》诗序:“维条伊枚,正直挺然。” 宋 苏轼 《祭蔡景繁文》:“挺然不倚,视退如进。”《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四·东江家藏集》:“在 茶陵 一派之中,亦挺然翘楚矣。”
分類:挺拔特立
《漢語大詞典》:角立
(1).卓然特立。后汉书·徐穉传:“至於 穉 者,爰自 江 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李贤 注:“如角之特立也。” 宋 陆游 《晨起坐南堂书触目》诗:“奇峰角立千螺晓,远水平铺匹练秋。”
(2).对峙;并立。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二》:“至 晋 之败,尤甚於 汉 ,南北角立,递兴互灭。”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正统辨:“ 吴 魏 之於 蜀 也,亦一时角立而不相统摄者也。” 孙中山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构成 中国 之战祸者,实为互相角立之军阀。此互相角立之军阀,各顾其利益,矛盾至於极端,已无调和之可能。”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四章:“在 北宋 时期,是道学家与古文家角立的时期,所以各不相上下。”
《漢語大詞典》:轩鹤(軒鶴)
(1).乘轩的鹤。喻宠幸的人。典出左传·闵公二年:“ 卫懿公 好鹤,鹤有乘轩者。” 唐 白居易 《幽居早秋闲咏》:“轩鹤留何用?泉鱼放不还。谁人知此味?临老十年间。”
(2).乘轩的鹤。喻特立不同凡响的人。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 张籍 学古淡,轩鹤避鸡羣。” 钱仲联 集释引 朱熹 《考异》:“此言 张籍 学古淡而不騖於綺靡,如以乘轩之鹤而反避鸡群也。”
《漢語大詞典》:戌削
(1).形容衣服裁制合体。戌,也写作“卹”、“恤”。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抴独茧之褕袘,眇阎易以戌削。” 司马贞 索隐引 郭璞 曰:“阎易,衣长皃。恤削,言如刻画作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衯衯裶裶,扬袘戌削。”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戌削,裁制貌也。” 清 钱谦益 《云阳草堂记》:“山容嬋娟,云衣戌削。”参见“ 卹削 ”。
(2).清瘦貌。 唐 李白 《上云乐》诗:“康老胡雏,生彼月窟,巉巖容仪,戌削风骨。”明史·奸臣传·严嵩:“ 严嵩 ,字 惟中 , 分宜 人。长身戌削,疏眉目,大音声。” 王闿运 《罗季子诔》:“身则戌削,志坚金石。”亦以形容诗文格调瘦硬。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次则 孙仲衍 之畅适, 周履道 之萧清, 徐昌穀 之密赡, 高子业 之戌削, 李宾之 之流丽, 徐文长 之豪迈,各擅胜场,沉酣自得。”
(3).高耸特立貌。 宋 范成大 《中岩》诗:“赤巖倚竛竮,翠逻森戌削。”
(4).谓志行高洁。 清 王夫之 《文学刘君昆映墓志铭》:“间有初能戌削者,亦欣然与定交。”
《漢語大詞典》:恤削(卹削)
形容衣服裁制合体。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曳独茧之褕袣,眇阎易以恤削。”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恤削,如言刻画作之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戌削”。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作“卹削”。
形容衣服裁制合体。卹,也写作“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衯衯裶裶,扬袘卹削。”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晏 曰:“戌削,裁制貌也。”
《漢語大詞典》:峨然
(1).高貌。 唐 皮日休 《鄙孝议下篇》:“所在之州鄙,礱石峨然。问所从来,曰:‘有至孝也,庐墓三年,孝感至瑞,郡守闻於天子,天子为之旌表焉。’”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峨然九女鬟,争出一镜奩。”
(2).卓然特立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其或峨然守正,确尔不移,不蓬转以随众,不改雅以入 郑 者,人莫能憎而知其善。”世说新语·赏誉上“ 庾子嵩 目 和嶠 ” 刘孝标 注引《晋诸公赞》:“ 嶠 常慕其舅 夏侯玄 为人,故於朝士中峨然不羣,时类惮其风节。” 王汉章 《题黄山谷小像》诗:“瞻公眉宇信峨然,小像当非贬窜年。”
《漢語大詞典》:清立
清高特立。南齐书·褚炫传:“ 炫 居身清立,非弔问不杂交游。” 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八·论人:“ 子敬 实自清立,但人为尔,多矜咳,殊足损其自然。”
分類:清高特立
《漢語大詞典》:特然
(1).特立貌。隶释·汉小黄门谯敏碑:“ 敏 不附丽同类,年垂耳顺,而官簿不进,恐是特然不羣者。”
(2).特别。朱子语类卷七六:“似此等处特然好。”朱子语类卷一一三:“从前但觉寸进,不见特然之效。”
(3).特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弟兄七岁不同席,今日特然对兄白,岂不以是非为戒?”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合鎞》:“相公特然问及,必有缘故。”
《漢語大詞典》:耿挺
坚贞特立。 明 文徵明 《寿东畬钱先生》诗:“ 东畬 先生古贞臣,平生耿挺摽清真。”
分類:坚贞特立
《漢語大詞典》:踦踦
行走困顿貌。 清 杨揆 《病兵吟》:“路长官马力苦疲,徒步牵马行踦踦。”
特立,独立。 唐 卢仝 《月蚀》诗:“西方攫虎立踦踦,斧为牙,凿为齿,偷牺牲,食封豕。”原书注:“音几。”
《漢語大詞典》:崱崱
形容卓越特立。 唐 杜牧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尚书治外,主治内,尚书所至必称,崱崱为名公伟人,主实有内助焉。” 唐 司空图 《唐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 宣 懿 之际,士类方竞,其间与公别著亲友之分者,崱崱当世,止有数贤,皆退可革天下之浇风,进而荷天下之大任。”
分類:卓越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