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穹庐(穹廬)
(1).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汉书·匈奴传下:“ 匈奴 父子同穹庐卧。” 颜师古 注:“穹庐,旃帐也。其形穹隆,故曰穹庐。”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虽有城郭,而不居之,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参见“ 穷庐 ”。
(2).泛指北方少数民族。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鏑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上皇北臣穹庐,东臣 鸡林 ,南臣 滇池 ,西臣 昆夷 ,三岁一来会。” 宋 司马光 《言北边上殿札子》:“可以驱穹庐於幕北,復 汉 唐 之土宇。”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夫子本 楚 之良家,而云 楚 为非种,以忧劳主父,效忠穹庐故,遂不惮污辱其乡人,虑大义灭亲之太过也。”
《漢語大詞典》:穷庐(窮廬)
(1).古代游牧民族住的毡帐。亦指北方边区少数民族。《淮南子·齐俗训》:“譬若舟车、楯肆、穷庐,故有所宜也。” 明 无名氏 《精忠记·骄虏》:“日落穷庐暗,打辣酥满斟,醉酣。”《隋唐演义》第三五回:“到家乡只梦中,见君王只梦中,明日里捱到穷庐。料道今生怎得归往,情黯黯拨乱宫商……但愿和亲保太平,永享!”参见“ 穹庐 ”。
(2).贫贱者居住的屋。 三国 蜀 诸葛亮 《诫子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叹穷庐,将復何及!” 唐 牟融 《寄周韶州》诗:“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 宋 曾巩 《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礱饭,芑莧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漢語大詞典》:牧笛
牧童或牧民所吹的笛子。亦借指牧笛声。 唐 张乔 《题河中鹳雀楼》诗:“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宋 陆游 《闲游所至少留得长句》:“鷺引钓船经荻浦,牛随牧笛入柴门。” 剑雨 《塞北牧羊女》诗:“塞北牧羊女,白云深处一枝花,吹一路好牧笛,栽一路小树枒。”
《漢語大詞典》:毡裘(氈裘)
亦作“氊裘”。
(1).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皮毛制成的衣服。战国策·赵策二:“大王诚能听臣, 燕 必致毡裘狗马之地。”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氊裘为裳兮骨肉震惊。”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三:“追击至 易水 ,获毡裘、毳幕、羊马不可胜纪。” 明 方孝孺 《蜀道易》诗:“西有雕题金齿之夷,北有毡裘椎髻之貊。”
(2).借指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或其君长。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李陵 ﹞与单于连战十有餘日,所杀过当……毡裘之君长咸震怖。”后汉书·郑众传:“臣诚不忍持大 汉 节对毡裘独拜。”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寧不哀哉?” 宋 苏轼 《襄阳乐》诗:“自从毡裘南渡 沔 , 襄阳 无事多春游。”
(3).泛指异族。 清 霅中人 《〈中西纪事〉后序》:“祆庙建于京畿,毡裘游于内地。”
《漢語大詞典》:猎火(獵火)
(1).打猎时焚山驱兽之火。 唐 李白 《大猎赋》:“羽毛扬兮九天絳,猎火燃兮千山红。” 明 陈束 《咸宁山中雪霁晚行》诗:“田空猎火还,林冻栖乌警。”
(2).指古代游牧民族出兵打仗的战火。 唐 高适 《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 狼山 。” 蒋士超 《出关至沈阳作》诗之二:“不关猎火 狼山 照,丛木如燐夜放光。”
《漢語大詞典》:毡帐(氈帳)
亦作“氊帐”。
(1).毡制的帐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为居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昔在 江 南,不信有千人毡帐。”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花烛:“氊帐起自 北朝 穹庐之制,请皆不设,惟於堂室中置帐,以紫綾幔为之。”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 清 纳兰性德 《唆龙与经岩叔夜话》诗:“谁持花间集,一灯氊帐里。”
(2).毡制帷幔。 唐 白居易 《别毡帐火炉》诗:“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漢語大詞典》:金帐(金帳)
(1).指精美的床帐或帷帐。 唐 卢纶 《王评事驸马花烛》诗:“比翼和鸣双凤凰,欲栖金帐满城香。” 刘初棠 注:“金帐,极言帷帐之精美。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 元载 纳 薛瑶英 为姬,‘处金丝之帐,却尘之褥’。” 元 萨都剌 《马翰林寒江钓雪图》诗:“歌楼酒香金帐暖,岂知篷底鱼羹饭。”
(2).特指古代一些游牧民族可汗所居之帐房。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五年:“﹝ 黠戛斯 ﹞詈 回鶻 曰:‘汝运尽矣,我必取汝金帐!’金帐者, 回鶻 可汗所居帐也。”
《漢語大詞典》:牧民
(1).治民。国语·鲁语上:“且夫君也者,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纵私回而弃民事,民旁有慝无由省之,益邪多矣。”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蒞政而政荒,牧民而民散。” 明 宋濂 《送王明府之官序》:“余闻昔 子游氏 之为 武城 也,以礼乐为教,而圣人喜之,此千载牧民之良法。” 清 姚鼐 《咏史》:“牧民岂谓非良干,伐畔何教震友邦。”
(2).指治民的官。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我早登科甲,初任牧民,立心愿为好官。”
(3).牧区中以畜牧为主要职业的人。 降边 嘉措 《格桑梅朵》第二十章:“由于牧民一般不吃鱼,更不吃‘神湖’的鱼,所以这里的鱼根本不怕人。” 碧野 《雪路云程》:“我们的小汽车离开 蒙 族牧民居住的 和靖县 ……飞奔在依山傍河的新开辟的 乌库 公路上。”
《漢語大詞典》:毳幕
亦作“ 毳幕 ”。 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韦韝毳幙,以御风雨。” 李善 注:“毳幙,毡帐也。” 唐 王维 《兵部起请露布文》:“毡裘之长,思嚮风以无阶;毳幙之人,惟涂地而可获。”资治通鉴·唐高宗麟德二年:“东自 高丽 ,西至 波斯 、 乌长 诸国,朝会者各帅其属扈从,穹庐毳幕,牛羊驼马,填咽道路。” 清 顾炎武 《感事》诗之六:“毳幕诸陵下,狼烟六郡间。”
《漢語大詞典》:毳帐(毳帳)
游牧民族所居毡帐。新唐书·吐蕃传上:“有城郭庐舍不肯处,联毳帐以居,号大拂庐,容数百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蔡见庵宪使:“数日后,仍送 蔡 入城,则虏妇已荐寝於毳帐数夕矣。” 明徐复祚《红梨记·路叙》:“他那里泣青山,投毳帐,做了他乡鬼。” 清 周亮工 《初闻徙信寄白门罗星子》诗:“柴车毳帐拥风霾,区脱天高孰与偕?”
《漢語大詞典》:穷庐(窮廬)
(1).古代游牧民族住的毡帐。亦指北方边区少数民族。《淮南子·齐俗训》:“譬若舟车、楯肆、穷庐,故有所宜也。” 明 无名氏 《精忠记·骄虏》:“日落穷庐暗,打辣酥满斟,醉酣。”《隋唐演义》第三五回:“到家乡只梦中,见君王只梦中,明日里捱到穷庐。料道今生怎得归往,情黯黯拨乱宫商……但愿和亲保太平,永享!”参见“ 穹庐 ”。
(2).贫贱者居住的屋。 三国 蜀 诸葛亮 《诫子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叹穷庐,将復何及!” 唐 牟融 《寄周韶州》诗:“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 宋 曾巩 《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礱饭,芑莧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漢語大詞典》:穹庐(穹廬)
(1).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汉书·匈奴传下:“ 匈奴 父子同穹庐卧。” 颜师古 注:“穹庐,旃帐也。其形穹隆,故曰穹庐。”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虽有城郭,而不居之,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参见“ 穷庐 ”。
(2).泛指北方少数民族。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鏑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上皇北臣穹庐,东臣 鸡林 ,南臣 滇池 ,西臣 昆夷 ,三岁一来会。” 宋 司马光 《言北边上殿札子》:“可以驱穹庐於幕北,復 汉 唐 之土宇。”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夫子本 楚 之良家,而云 楚 为非种,以忧劳主父,效忠穹庐故,遂不惮污辱其乡人,虑大义灭亲之太过也。”
《漢語大詞典》:旃裘
(1).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用兽毛等制成的衣服。史记·匈奴列传:“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 明 汪廷讷 《种玉记·妃怨》:“看着那旃裘毳帐,中心黯然。这是我红颜薄命伊谁怨。” 清 黄遵宪 《题运甓斋话别图》诗:“ 吉莫 製革履, 蒙戎 缝旃裘。”
(2).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汉 桓宽 盐铁论·诛秦:“大围 匈奴 ,单于失魂……控弦之民,旃裘之长,莫不沮胆,挫折远遁,遂乃振旅。”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与单于连战十有餘日……旃裘之君长咸震怖。” 明 张居正 《葬地论》:“旃裘之国,亲死则弃之野,经月不视,俟虎狼野兽食尽,以为送终。” 严复 《原强》:“ 魏 晋 不纲,有五胡之乱 华 , 大河 以北,沦于旃裘膻酪者盖数百年。”
(3).席毡衣裘,比喻富贵。 清 方文 《金陵访王元倬先生并题其南陔诗》:“人争慕旃裘,君独守蓬蓽。”
《漢語大詞典》:塞人
指古代塞外的游牧民族。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二郎山 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
《漢語大詞典》:烧荒(燒荒)
(1).我国古代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一种措施。北方守边将士秋日纵火焚烧野草,使入侵骑兵缺乏水草,无从取得给养。日知录·烧荒《英宗实录》:“御卤莫善於烧荒,盖卤之所恃者马,马之所恃者草。近年烧荒,远者不过百里,近者五六十里,卤马来侵,半日可至。乞敕边将,遇秋深率兵约日同出数百里外纵火焚烧,使卤马无水草可恃。如此则在我虽有一时之劳,而一冬坐卧可安矣。”
(2).指开荒前烧掉荒地上的野草。《西游记》第六四回:“师父莫愁,我们也学烧荒的,放上一把火,烧絶了荆棘过去。”《人民日报》1961.3.18:“垦荒烧荒要尽量选择空气湿度较大、气温较低的时间进行。”《当代》1981年第3期:“啊,真是的,真是烧荒啦,你瞧那火苗都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毡城(氈城)
亦作“氊城”。 古代 匈奴 等游牧民族所居毡帐集中地。多借称其王庭所在之处。 唐 张籍 《送和蕃公主》诗:“毡城南望无迴日,空见沙蓬水柳春。” 宋 王安石 《明妃曲》之一:“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氊城莫相忆。”
《漢語大詞典》:毡乡(氈鄉)
亦作“氊乡”。 指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居的地区。因其以毡帐为居室,故称。 南朝 宋 鲍照 《爪步山楬文》:“北眺毡乡,南晒炎国。”毡,一本作“ 氊 ”。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明 邵璨 《香囊记·荣归》:“典军务謫宦在毡乡。”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京师之俗杂五方,而为首恶之区,其民则土炕毳服,如氊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