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高邮(高郵)
借指 江苏 高邮 王念孙 、 王引之 父子。 章炳麟 《文学说例》:“ 高邮 以其絶学释 姬 汉 古书,冰解壤分,所无凝滞,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分類:江苏父子
《漢語大詞典》:韦平(韋平)
西汉 韦贤 、 韦玄成 与 平当 、 平晏 父子的并称。 韦 平 父子相继为相,世所推重。汉书·平当传:“ 汉 兴,唯 韦 平 父子至宰相。” 颜师古 注:“ 韦 谓 韦贤 也。” 唐 张说 《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若天假三寿,朝登六事,则 郑 之 桓 武 可寻, 汉 之 韦 平 一揆。” 唐 李商隐 《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语 姬 朝之旧族, 庄 武 惭颜;叙 汉 代之名门, 韦 平 掩耀。” 宋 张元干 《瑞鹤仙·寿》词:“向凤凰池上,鸳鸯影里,他年何啻紫橐。看流芳,继踵 韦 平 ,盛传 巩 洛 。”
分類:父子
《漢語大詞典》:二刘(二劉)
(1).指前、后 汉 开国之君 刘邦 、 刘秀 。晋书·石勒载记下:“朕当在二 刘 之间耳, 轩辕 岂所拟乎!”
(2).指 隋 经学家 刘炫 、 刘焯 。隋书·儒林·刘焯传:“ 刘炫 聪明博学,名亚於 焯 、故时人称二 刘 焉。” 皮锡瑞 经学历史七:“ 隋 之二 刘 ,冠冕一带。 唐 人作疏,皆本二 刘 。”
(3).指 汉 刘向 、 刘歆 父子。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陆务观说东坡三诗:“ 曾吉甫 侍郎藏 子瞻 《和钱穆文》诗真本,所谓‘大笔推君 西汉 手,一言寘我二 刘 间’者,其自注云:‘ 穆文 尝草某答詔,以 歆 向 见喻,故有此句。’”
(4).指 明 刘鈗 、 刘棨 。明史·刘珝传:“﹝ 刘鈗 ﹞博学有行谊,与 长洲 刘棨 并淹贯故实,时称‘二 刘 。’”
(5).指 清 刘宝楠 、 刘文淇 。清史稿·儒林传三·刘宝楠:“﹝ 宝楠 ﹞为诸生时,与 仪徵 刘文淇 齐名,人称 扬州 二 刘 。”
《漢語大詞典》:二班
(1).指 汉 班彪 、 班固 父子。后汉书·班彪班固传赞:“二 班 怀文,裁成帝坟,比良 迁董 ,兼丽 卿 云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二 班 两 刘 ,弈叶继采。旧説以为 固 文优 彪 , 歆 学精 向 。”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迨今千载,不乏辞人,统论六义之源,较其三变之体,如二 班 者盖寡,类七子者几何?”
(2).旧时称洋行的副经理。 洪深 《咸鱼主义》:“今天我和我们行里的 英国 二班谈了半天。”
《漢語大詞典》:二傅
(1).指太傅与少傅,均为辅导太子之官。晋书·李憙传:“自 魏明帝 以后,久旷东宫,制度废闕,官司不具……唯置卫率令典兵,二傅并摄众事。”南齐书·王俭传:“旧太子敬二傅同,至是朝议接少傅以宾友之礼。”
(2).指 南朝 齐 傅琰 、 傅翽 父子。南史·文学传·丘仲孚:“迁 山阴 令,居职甚有声。百姓謡曰:‘二 傅 、 沈 、 刘 ,不如一 丘 。’前世 傅琰 父子、 沈宪 、 刘玄明 相继宰 山阴 并有政绩,言 仲孚 皆过之。”
《漢語大詞典》:二许(二許)
指 东晋 精通道家学说的 许映 许穆 父子。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昔在 西汉 ,三 茅 来宾;爰暨 东晋 ,二 许 怀真。”云笈七籤卷五:“﹝ 杨羲 ﹞幼而通灵,与二 许 早结神明之交。”原注:“二 许 , 许映 与 许穆 。”
《漢語大詞典》:大小君
指 后汉 桓荣 、 桓郁 父子。后汉书·桓郁传:“初, 荣 受 朱普 学章句四十万言,浮辞繁长,多过其实。及 荣 入授 显宗 ,减为二十三万言。 郁 復删省定成十二万言。由是有《桓君大小太常章句》。”后尊称通经学的人为“大小君”。 金 元好问 《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二:“此行不虚来,得接大小君。”
《漢語大詞典》:父息
父子。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楚。”
分類:父子
《漢語大詞典》:家人父子
(1).指一般家庭中的父子。史记·高祖本纪:“六年, 高祖 五日一朝 太公 ,如家人父子礼。”
(2).犹言一家人。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 苏绍叟 ﹞又赋《雨中花》一闋云:‘……叹天生 李广 ,才气无双,不得封侯。 榆关 万里,一去飘然,片云甚处神州?应悵望,家人父子,重见无由。’”《荡寇志》第八七回:“ 慧娘 道:‘姨夫自有妙算,军营里论不得家人父子,姊姊切不可去乱做,着姨夫收罗不来。’”如:他老人家对我非常亲切,犹如家人父子。
《漢語大詞典》:大小欧阳(大小歐陽)
指 唐 代书法家 欧阳询 、 欧阳通 父子。 唐 窦臮 《述书赋》下:“学有大小 夏侯 ,书有大小 欧阳 。父掌邦礼,子居庙堂,随运变化,为龙为光。”新唐书·儒学传上·欧阳询:“ 通 蚤孤,母 徐 教以父书……数年,书亚於 询 ,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体’。” 清 郭嗣伯 金石史·唐道因禅师碑:“ 率更 硬版,尚有数种,而 兰台 止存一《道因法师碑》, 兰台 父子齐名,号大小 欧阳 。”
《漢語大詞典》:父子
(1).父亲和儿子。易·序卦:“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唐 韩愈 《原道》:“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 金 元好问 《拟贺登宝位表》:“社稷隆神器之重,父子处人伦之先。”《说岳全传》第七十回:“保佑 岳 家父子早早超生,不来缠扰。”
(2).古时亦称叔侄为父子。汉书·疏广传:“ 广 徙为太傅, 广 兄子 受 字 公子 ,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漢語大詞典》:缁衣(緇衣)
(1).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诗·郑风·缁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毛 传:“緇,黑也,卿士听朝之正服也。”
(2).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说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 郑武公 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 武公 好贤之诗。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緇衣》,恶恶如《巷伯》。’” 郑玄 注:“《緇衣》《巷伯》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贤者也。” 唐 陆贽 《张延赏中书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继《緇衣》之美。”
(4).僧尼的服装。 唐 韦应物 《秋景诣琅琊精舍》诗:“悟言緇衣子,萧洒中林行。”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长,緇衣顿改昔年妆。”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桥上走出一位以黑纱蒙面的僧人,身着缁衣,手敲金钟,口念‘南无 阿弥陀佛 ’。”
(5).引申指佛教。 唐 沈亚之 《送洪逊师序》:“自佛行中国已来,国人为緇衣之学多,几与儒等。”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 《庐山诗》之三一:“ 欧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
(6).借指僧人。 唐 刘商 《题禅居废寺》诗:“凋残精舍在,连步访緇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丞相是当朝黄阁,小尼是出世緇衣。”
《漢語大詞典》:天伦(天倫)
(1).天然伦次。指兄弟。《穀梁传·隐公元年》:“兄弟,天伦也。” 范宁 注:“兄先弟后,天之伦次。”周书·裴宽传:“ 裴长宽 兄弟,天伦篤睦,人之师表。”旧唐书·肃宗纪:“朕往在春宫,尝事先后,问安靡闕,视膳无违。及同气天伦,联华棣萼,居尝共被,食必分甘。今皇帝奉而行之,未尝失坠。” 清 孙枝蔚 《乱后初抵广陵喜见家兄伯发》诗之一:“弟兄同飞鸟,岂不愧天伦。”
(2).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 南朝 宋 鲍照 《谢假启》之二:“天伦同气,实惟一妹。”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他父子才得説一番无限离情,叙一番天伦乐事。”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何如他家这等妇子家人,联为一体,岂不得些天伦乐趣?”昆曲十五贯·受嫌:“但不知何日能养家,乐天伦?”
(3).天理;天意。庄子·刻意:“一之精通,合於天伦。”《孔子家语·刑政》:“顓五刑,必即天伦。”
《漢語大詞典》:五世
家族世系相传的五代。父子相继为一世。礼记·大传:“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论语·季氏:“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明 文徵明 《戊午元旦》诗:“百岁几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见曾玄。”
《漢語大詞典》:两叶(兩葉)
犹两世。指父子两代。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一字不遗两叶之妙。”旧唐书·经籍志上:“昔 马谈 作史记, 班彪 作汉书,皆两叶而仅成。”
分類:父子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