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快紧(快緊)
犹激切。 宋 叶适 《送郑景元》诗:“丈夫轩豁意,快紧出鹰鶚;忍事得无惭,信有古人学。”
分類:激切
《漢語大詞典》:激切
(1).激烈直率。汉书·贾山传:“其言多激切,善指事意,然终不加罚,所以广諫争之路也。”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昔称 韩非 善著书,而《説难》《孤愤》尤为激切。”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何小姐 原是个性情中人,他怎肯矫同立异?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逕,所以寧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
(2).犹激励。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行不脩饰,名跡无愆;操不激切,素风愈鲜。” 刘良 注:“志操不待激劝切磋,自有纯素之风。” 宋 苏辙 《书论》:“则其所以告諭天下者,常丁寧激切,亹亹而不倦。”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读书方有志於古今,学门更激切於时事。”
(3).高亢凄切。 三国 魏 曹丕 《答繁钦书》:“梦与神通,寤而悲吟,哀声激切。”南史·庾域传:“初发 蜀 ,有双鳩巢舟中,及至,又栖庐侧,每闻哭泣之声,必飞翔簷宇,悲鸣激切。”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二:“ 李尚书 訥 夜登越城楼,闻歌曰:‘ 鴈门山 上鴈初飞’,其声激切。”
(4).激动;感奋。 唐 高适 《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诗:“感时常激切,於己即忘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然而我以前也就过几次舘,也有人荐的;就是现在这个舘,是 继翁 荐的,虽是一般的感激,然而总没有这种激切。” 冰心 《去国·斯人独憔悴》:“说着觉得十分激切。”
(5).急切,迫切。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疗病》:“人无贵贱穷通,皆有激切所需之物。”
《漢語大詞典》:剧论(劇論)
(1).深刻论议;激切论辩。 宋 范仲淹 《举张昇自代状》:“清介自立,精思剧论,有忧天下之心。”元史·元明善传:“初在 江西 、 金陵 ,每与 虞集 剧论,以相切劘。” 明 唐顺之 《与陆五台仪部书》:“两番剧论,辨难往復,殊豁心曲。” 清 汪懋麟 《陈学士招饮寓斋》诗:“剧论忘宵寒,邻街已舂磨。”
(2).有关戏剧理论或戏剧作品的评论性文章。
《漢語大詞典》:矫激(矯激)
(1).犹诡激。奇异偏激,违逆常情。后汉书·第五伦传论:“君子侈不僭上,俭不偪下,岂尊临千里而与牧圉等庸乎?詎非矫激,则未可以中和言也。”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 东汉 之衰也,时人莫不矫激而奋厉,故贤不肖不相容,以至於乱。” 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或取深山穷谷以为家,指泉石风月以为友,是岂迂僻矫激不近于人情?” 清 赵翼 《读史》诗之八:“衰世尚名义,作事多矫激。”
(2).指诗文风格特异而激切。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元和 以后,歌行则学流荡於 张籍 ,诗章则学矫激於 孟郊 。”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每闻諫諍辞,苦意多矫激。” 李大钊 《青春》:“ 拜轮 此言,固甚矫激,且寓风刺之旨。”
(3).激励。 唐 韦皋 《鹦鹉舍利塔记》:“因可以矫激流俗,端严梵伦。”
《漢語大詞典》:过言(過言)
(1).错误的言论。礼记·哀公问:“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 郑玄 注:“君之言虽过,民犹称其辞;君之行虽过,民犹以为法。”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君侯忘圣贤之显迹,述鄙宗之过言,窃以为未之思也。”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大臣者,探本真以奉君,过言有诛,矧旁饰躗言?”
(2).过分夸大、过于激切的言论。《楚辞·九章·惜诵》:“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唐 白居易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是时, 汉 兴四十载,万方大理,四海大和;而 贾谊 非不见之,所以过言者,以为词不切,志不激,则不能迴君听,感君心,而发愤於至理也。”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先君口无过言,身无嫚度。”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 英 煤涸竭之时,即 英国 衰亡之日,非过言也。”
《漢語大詞典》:清厉(清厲)
(1).耿介有骨气。后汉书·周荣传:“﹝ 周兴 ﹞孝友之行,著於闺门;清厉之志,闻於州里。”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士衡 ﹞言多忼慨”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隐 《文士传》:“ 机 清厉有风格,为乡党所惮。” 唐 司空图 《容成侯传》:“﹝ 容成侯 ﹞乃诫子孙易其服色,必以清厉自进。”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惩矫:“ 雍正 间,学使某公,以清厉自矜。”
(2).凄清;凄厉。形容声音激切高昂。 汉 马融 《长笛赋》:“激朗清厉, 随 光 之介也。” 晋 成公绥 《啸赋》:“音要妙而流响,声激嚁而清厉。” 宋 范仲淹 《与唐处士书》:“一日请曰:‘琴何为是?’公曰:‘清厉而静,和润而远。’”
(3).凄清;凄厉。形容天气寒冷。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悲风清厉秋气寒,罗帷徐动经 秦 轩。”
《漢語大詞典》:佹诗(佹詩)
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荀子·赋:“天下不治,请陈佹诗。” 杨倞 注:“ 荀卿 请陈佹异激切之诗,言天下不治之意也。”后亦指 荀况 的佹诗。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若乃赋之肇始,实本 兰陵 《成相》之篇,韵词谲古,佹诗之作,体杂《骚》。”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又有佹诗,实亦赋,言天下不治之意。”
《漢語大詞典》:急言
(1). 汉 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与“缓言”、“徐言”对言。有i[i]介音的细音字,因发音时口腔的气道先窄而后宽,肌肉先紧而后松,其音急促,故名。《淮南子·说林训》“亡马不发户轔” 汉 高诱 注:“轔读若邻,急气言乃得之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
(2).激切的言辞。汉武帝内传:“若其志道,则心凝真性,嫌惑之徒,不畏急言,急言之发,欲其成志耳。” 宋 苏洵 《上欧阳内翰书》之一:“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间易,无艰难劳苦之态。”
《漢語大詞典》:激朗
激切明朗。文选·马融〈长笛赋〉:“旷瀁敞罔, 老 庄 之概也;温直扰毅, 孔 孟 之方也;激朗清厉, 随 光 之介也。” 李善 注:“激切明朗。” 三国 魏 嵇康 《酒会》诗之三:“流咏兰池,和声激朗。”
分類:激切明朗
《漢語大詞典》:切论(切論)
激切的议论。 宋 真德秀 《跋二吴公帖》:“盖 正肃 参大政,时朝列多君子,虽危言切论,数与小人忤,坐是不果相,然始终宠遇不少衰。”
分類:激切议论
《漢語大詞典》:辨激
谓能说会道,好矫情立异作激切之辞。辨,通“ 辩 ”。宋史·仁宗纪四:“庚戌,詔中书门下采端实之士明进诸朝,辨激巧伪者放黜之。”
《漢語大詞典》:诡诗(詭詩)
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 元 吴莱 《定命赋》:“惟先儒之谈王兮,固卓立以忤俗;环车辙而至老兮,陈诡诗以遭逐。”参见“ 佹诗 ”。
《漢語大詞典》:佹诗(佹詩)
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荀子·赋:“天下不治,请陈佹诗。” 杨倞 注:“ 荀卿 请陈佹异激切之诗,言天下不治之意也。”后亦指 荀况 的佹诗。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若乃赋之肇始,实本 兰陵 《成相》之篇,韵词谲古,佹诗之作,体杂《骚》。”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又有佹诗,实亦赋,言天下不治之意。”
《漢語大詞典》:恳激(懇激)
诚恳激切。旧唐书·李渤传:“ 絳 等能率御史諫官论列於朝,有恳激事君之体。” 宋 苏舜钦 《上范希文书》:“而阁下误有听采,将引猥琐,置於左右……是以上犯盛意,恳激避辞者,盖在此也。”
分類:诚恳激切
《漢語大詞典》:讦辞(訐辭)
抨击、激切之词。 明 黄淳耀 《〈徐定侯文稿〉序》:“昔者 东汉 之末,士大夫竞为危言訐辞,污秽朝廷,批抵卿寺。”
分類:抨击激切
《漢語大詞典》:指天画地(指天畫地)
(1).谓上占三光,下知分野。《风俗通·皇霸·三皇》《春秋运斗枢》:“﹝三皇﹞其施光明,指天画地,神化潜通,煌煌盛美,不可胜量。”
(2).伸指上下左右挥动。道教敕勒之术。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 华长骏 曰:“有失物者, 輅 使明晨於寺门外看,当逢一人,使指天画地,举手四向,自当得之。”
(3).讲话时助以手势,态度激切。 汉 陆贾 新语·怀虑:“惑学者之心,移众人之志,指天画地,是非世事。”后汉书·侯霸传:“ 歆 又证岁将飢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姓:“ 李 呼 刘 出,告以退让之意。 刘 又指天画地,叱駡不休。”
(4).谓发誓赌咒。宋书·吴喜传:“﹝ 喜 ﹞指天画地,云得 刘子房 即当屏除, 袁标 等皆加斩戮,使略无生口。” 郭沫若 《残春》二:“他跑来向我们指天画地地说,说他自己是龙王……我们听了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