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泄漏(洩漏)
泄露。透露出去。陈书·姚察传:“﹝ 姚察 ﹞尽心事上,知无不为;侍奉机密,未尝洩漏。”《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你切不可洩漏,待事平了,把家私分一股与你受用。”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张总兵:“有番僧某为贼侦,凡军中事无不洩漏。”
(1).泄露(机密、秘密)。三国志·吴志·周鲂传:“ 魴 建此计,任之於天,若其济也,则有生全之福;邂逅泄漏,则受夷灭之祸。” 元 白朴 《东墙记》第二折:“不争你走透消息,泄漏风声。”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只因 十三妹 的这桩事大须慎密,不好泄漏他的机关。” 茅盾 《秋收》二:“然而他还藏着两句要紧话,不肯泄漏。”
(2).渗透。 唐 柳宗元 《又祭崔简旅榇归上都文》:“ 楚 之南,其土不可以室。或坋而頽,或确而崒,阴流泄漏,瀸没渝溢。”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琬 乃取一盘底至平者,以二棬重重安盘中,灌水其中,曾无泄漏。”
《漢語大詞典》:浸渍(浸漬)
(1).浸泡;渗透。 汉 孔融 《临终诗》:“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桄榔树﹞叶下有鬚,如麤马尾, 广 人採之以织巾子。其鬚尤宜咸水浸渍,即麤胀而韧。” 宋 苏舜钦 《昇阳殿故址》诗:“瓦砾虽费犂,土壤颇肥衍。盖由杀人多,膏血浸渍远。” 明 何景明 《上杨邃庵书》:“浸渍之灌,可解胶漆。”《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菜有三碗……一碗白净的,盐水浸渍的蒜瓣。”引申为沉浸。 严复 《论教育书》:“使学者之心虑沉潜,浸渍於因果实证之间,庶他日学成,有疗贫起弱之实力。”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她伏着不动,也不看信,让自己完全浸渍在那种快慰的享受里。”
(2).浸染;熏陶。礼记·儒行“淹之以乐好” 汉 郑玄 注:“淹谓浸渍之。” 宋 欧阳修 《送梅圣俞归河阳序》:“始而欢然以相得,终则畅然觉乎薰蒸浸渍之为益也。” 清 戴名世 《〈禹贡锥指〉序》:“会今天子聪明神圣,四海之内,薰蒸浸渍,莫不弹冠振衿。” 宋 苏轼 《贾谊论》:“为 贾生 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 絳 灌 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3).比喻渐进。金史·白撒传:“﹝ 白撒 ﹞能捭闔中人主心,遂浸渍以取将相。”
《漢語大詞典》:沦浃(淪浹)
深入;渗透。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 秦檜 之説,沦浹士大夫之骨髓,不可得而针砭。”明史·隐逸传序:“迨中叶承平,声教沦浹,巍科显爵,顿天网以罗英俊,民之秀者无不观国光而宾王廷矣。”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盖夫一国专制之积习,沦浹既深,民间持论之态,每易昧于商权之旨,好为抹杀之辞。”
分類:深入渗透
《漢語大詞典》:浸透
(1).渗透。 许地山 《空山灵雨·银翎底使命》:“他说时,从鸽翼下取出一封长的小信来,那信已被水浸透了。”如:汗水渐渐浸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毫不在意。
(2).比喻饱含。 巴金 《关于〈家〉》:“我从没有把自己写进我的作品里面,虽然我的作品中也浸透了我自己的血和泪,爱和恨,悲哀和欢乐。”
《漢語大詞典》:沁透
渗透。《再生缘》第十六回:“无俗味,有清香,沁透诗家锦綉肠。” 臧克家 《“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在这具体描写里,沁透着诗人的真实的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感情。”
分類:渗透
《漢語大詞典》:沁漉
渗透。 清 钱谦益 《赠都御史梅公神道碑》:“整兵顿马,我刃不血;奏囊横飞,血指沁漉。”
分類:渗透
《漢語大詞典》:透骨
(1).穿入骨髓。宋史·姚麟传:“中矢透骨,鏃留不去,以彊弩出之,笑语自若。”
(2).渗透到骨头里。形容程度极深;达到极点。 宋 朱熹 《奉酬圭父末利之作》诗:“露寒清透骨,风定远含芬。” 元 郝经 《秋思》诗之二:“静听风雨急,透骨寒凛凛。”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但是汤到之处,疼的不疼,痒的不痒,透骨清凉,不可名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这个狡猾透骨向来不轻易说话的 冯道 ,居然破例顶撞起来。”
《漢語大詞典》:对流(對流)
(1).生理学上指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上升,较冷的部分下降,循环流动,互相搀和,使温度趋于均匀。对流是液体或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陶行知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比如烧水,冷水重而往下沉,热水轻而往上浮,这叫做对流。”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二二章四:“窝棚上有柳树笼罩,两端空气对流,虽在盛夏,颇感凉爽。”
(2).互相交流、渗透。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关于中国古史研究中的两个问题》:“社会制度不同,词的含义甚至会起对流。例如百姓在早是专称贵族的,后来也用于一般民众了;臣、宰、仆本是奴隶,后来却成为官僚的尊称了。”
《漢語大詞典》:浸润(浸潤)
(1).沾濡,滋润。亦谓恩泽普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怀生之物,有不浸润於泽者,贤君耻之。” 晋 潘岳 《笙赋》:“若乃緜蔓纷敷之丽,浸润灵液之滋……固众作者之所详,余可得而略之也。”隋书·高祖纪下:“ 江 、 河 、 淮 、海,浸润区域,并生养万物,利益兆人。” 刘半农 《老牛》诗:“只要我车下的水,平稳流动,浸润着我一片可爱的秧田。”
(2).浸染;熏陶。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一:“吟哦讽味,浸润优悠,自四诗之派,以遡三百篇之正,孰谓其无益於世道也哉!” 清 方苞 《书删定〈荀子〉后》:“岂气数使然邪,抑浸润於先王之教泽者源远流长有不可强也?” 清 刘大櫆 《〈张荪圃时文〉序》:“抽曲尽之思,显难详之义,浸润乎六经之旨,敷扬乎两 汉 之辞。” 邹韬奋 《经历》十九:“学生的耳朵平日熟于这种‘走样用法’的浸润熏陶,英文是永远学不好的。”
(3).逐渐渗透。引申为积久而发生作用。论语·颜渊:“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譖人之言,如水之浸润,渐以成之。” 晋 袁準 《袁子正书·王子主失》:“似像之言,浸润之諛,非明者不能察也。” 严阵 《牡丹园记》:“这蒙蒙的绿意,这团团的红雾,真像刚滴到宣纸上的水彩一样,慢慢地浸润开来。”
(4).《论语·颜渊》有“浸润之譖”语,后遂以“浸润”指谗言。汉书·王尊传:“ 秦 听浸润以诛良将, 魏 信谗言以逐贤守,此皆偏听不聪,失人之患也。”晋书·后妃传上·文明王皇后:“敦睦九族,垂心万物,言必典礼,浸润不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廝僕亦刻疵其短。展惑於 浸 润,礼稍懈。”
(5).亲热;讨好。《水浒传》第三九回:“﹝ 黄文炳 ﹞闻知这 蔡九 知府是当朝 蔡太师 儿子,每每来浸润他,时常过江来謁访知府,指望他引荐出职,再欲做官。”《水浒传》第八五回:“若沿途掳掠金珠宝贝,令人馈送浸润,与 蔡京 、 童贯 、 高俅 、 杨戩 四个贼臣,可保官爵,恩命立至。”
(6).指男女间因亲近而狎昵。《金瓶梅词话》第八回:“﹝ 玳安 ﹞常跟 西门庆 在妇人家行走,妇人尝与他浸润。”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当时则是取笑,谁知浸润之间, 太真 与 禄山 为乱。”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 田 以目视女,女虽无言,而颜色甚适,因思姑去,可以浸润矣。”
(7).逐渐;渐渐。三国志通俗演义·董卓议立陈留王:“宦者之祸,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近侍,浸润成疾,使至于此。”
《漢語大詞典》:渗漏(滲漏)
(1).水渗透滴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景 ﹞疏决壅积,十里一水门,更相迴注,无復渗漏之患。”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二:“破船无渗漏,流水不能沉。” 谢觉哉 《不惑集·勤俭持家与勤俭建国的关系》:“如果小河里的水都被渗漏掉了,不流或少流到大河里去,大河里水浅了,不能发挥灌溉航运的效益,整个流域就无法润泽起来。”
(2).喻财务上的漏洞、耗蚀。 宋 陈亮 《章夫人田氏墓志铭》:“夫人不使户内有一毫渗漏,以发越其志而昌其家。”宋史·蔡洸传:“ 洸 常言财无渗漏,则不胜用。” 张篁溪 《记自立会》:“公举会计司一员,专管银钱出纳之事……但能办事妥贴,无丝毫苟且渗漏者,可公议重袭其任。”
(3).喻文字、语言上的破绽。朱子语类卷六八:“言‘元者,善之长’,説最亲切,无渗漏。” 明 李贽 《答邓石阳书》:“昨者復书‘真空’十六字,已説得无渗漏矣。” 清 栖霞居士 《〈花月痕〉第四回评语》:“其文前开后合,无一笔渗漏,却不见局促。”
《漢語大詞典》:含水
产生或保持水;充满、渗透水;水可以渗透。例如:含水层。
《漢語大詞典》:滋液
(1).谓渗透的汁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滋液渗漉,何生不育!”
(2).汁液渗透。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神雀仍集,麒麟自至;甘露滋液,嘉禾櫛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湍水:“源傍悉生菊草,潭涧滋液,极成甘美。”
(3).特指唾液。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口能啖尝,舌能知味,亦能出音声,吐滋液。”
《漢語大詞典》:渗入(滲入)
(1).液体慢慢地渗到里面去。如:雨水渗入了泥土。
(2).比喻一种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渗透、影响。 洪深 《我们怎样迎接新疆的歌与舞》:“而在此普遍化的过程中,亦不时渗入各地犹在流行的民风舞,给丰富化。”
(3).犹搀入,搀进去。 丁玲 《奔》:“这群在冷风里在墙边蹲了大半夜的人,因了暖热的空气,加之胃囊里又渗入了一些粗的麦粉,昏昏的瞌睡,便慢慢地爬上了眼皮。”
《漢語大詞典》:渗透(滲透)
(1).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 艾青 《他死在第二次》诗:“然而他的血,从他的臂上渗透了绷纱布。”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里的一花一叶,都渗透着战士们的汗水和深情!”如:雨水渗透了泥土。
(2).沁出。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她紧张地接着头,汗珠子不断从额角上渗透出来。”
(3).指从人缝隙中穿过。 茅盾 《一个够程度的人》:“他们三三两两地,异常镇静地,悠悠然从赤膊的、汗湿了衣衫的、粉香狐臭的人堆里,渗透而过。”
(4).比喻一种思想或势力逐渐向其它方面扩展。
《漢語大詞典》:雨量
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水平地面上的未经蒸发、渗透或流失的雨水所积的深度,通常用毫米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