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8分类词汇 8
《漢語大詞典》:牛山
山名。在今 山东省 淄博市 。 春秋 时 齐景公 泣 牛山 ,即其地。 三国 魏 曹植 《感节赋》:“唯人生之忽过,若凿石之未燿。慕 牛山 之哀泣,惧 平仲 之我笑。”晋书·慕容德载记:“﹝ 慕容德 ﹞北登 社首山 ,东望 鼎足 ,因目 牛山 而嘆曰:‘古无不死!’愴然有终焉之志。” 唐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诗:“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 何必独霑衣。” 明 何景明 《九日同马君卿登高》诗:“ 牛山 元有恨,休讶泪长流。”参见“ 牛山叹 ”。
《漢語大詞典》:牛山叹(牛山歎)
晏子春秋·谏上十七:“ 景公 游於 牛山 ,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后以“牛山叹”、“牛山泪”、“牛山悲”、“牛山下涕”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晋 陆机 《齐讴行》:“鄙哉 牛山 叹,未及至人情。”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三:“ 景公 一何愚? 牛山 泪相续。物苦不知足,得 陇 又望 蜀 。” 唐 李白 《君子有所思行》:“无作 牛山 悲,惻愴泪霑臆。” 清 顾炎武 《齐祭器行》:“ 牛山 下涕何悲苦,岁久光华方出土。”
《漢語大詞典》:营丘(營丘)
(1).古邑名。在今 山东省 淄博市 临淄 北,以 营丘山 而得名。 周武王 封 吕尚 于 齐 ,建都于此。后改名 临淄 。史记·齐太公世家:“ 武王 已平 商 而王天下,封师 尚父 于 齐 营丘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营丘 ,在 青州 临淄 北百步外城中。”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 吕尚 , 磻溪 之渔者,一朝指麾,乃封 营丘 。” 唐 李白 《鞠歌行》:“一举钓六合,遂荒 营丘 东。”一说在今 昌乐县 东南, 春秋 时名 缘陵 , 汉 置 营陵县 。
(2). 晋 时郡名。 东晋 时,数万家中原流民向北投奔 前燕 慕容廆 , 廆 于 汉 辽西 临渝县 地安置 青州 ,别置 营丘郡 。地在今 辽宁省 沈阳市 西。见晋书·慕容廆载记
(3).指 宋 画家 李成 。 成 , 营丘 人,以山水画知名。 宋 苏轼 《王晋卿所藏著色山》诗之一:“縹緲 营丘 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 宋 陆游 《舍北晚眺》诗之一:“ 樊川 诗句 营丘 画,尽在先生拄杖边。” 金 段成己 《题〈秋暮山行图〉》诗:“问公何从得此本,笔势髣髴 营丘 传。”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元章 时已无 李 矣,何近日 营丘 之纷纷耶!”
《漢語大詞典》:临淄(臨淄)
齐国 故城。在 山东省 淄博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周 初封 吕尚 于 齐 ,建都于此,名 营丘 , 齐胡公 迁都 薄姑 , 齐献公 元年又迁回,称 临淄 。 春秋 战国 时先后作为 姜齐 与 田齐 的国都达630多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为列国中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故城包括大城与小城两部分,总面积达15馀平方公里。城内文化遗存丰富。城东北有 韶院村 ,传为 孔子 在 齐 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之地。解放后故城内设临淄文物管理所,辟有出土文物陈列室。
《漢語大詞典》:愚公谷
在 山东省 淄博市 西。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齐桓公 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 愚公之谷 。’ 桓公 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 愚公之谷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时水 又屈而逕 杜山 北,有 愚公谷 。”后以喻隐居之地。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徐鉉 题 雷公井 诗,亦曰:‘揜靄 愚公谷 ,萧条羽客家。’” 清 戴移孝 《训子》诗:“已入 愚公谷 ,甘为 郑子真 。”亦省称“ 愚谷 ”。南史·隐逸传序:“藏景穷巖,蔽名 愚谷 。”
《漢語大詞典》:梧台(梧臺)
战国 齐 梧宫 之台。故址在今 山东省 淄博市 境。 唐 韩翃 《送张儋水路归北海》诗:“片帆依白水,高枕卧 青州 。 柏寝 寒芜变, 梧臺 宿雨收。”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漢語大詞典》:柳泉
(1). 清 蒲松龄 的号。《淄川县志·蒲松龄小传》:“ 淄川 蒲松龄 ,字 留仙 ,号 柳泉 。辛卯岁贡。以文章风节著一时。” 清 冯镇峦 《读〈聊斋〉杂说》:“ 柳泉 《志异》一书,风行天下,万口传诵。”
(2).地名。在 山东省 淄博市 淄川区 蒲家庄 东山谷中。泉流谷底,谷内绿柳成荫,故名。为 蒲松龄 故居,因而闻名于世。
《高级汉语词典》:淄博  拼音:zī bó
中国山东省地级市。位于省中部。面积2914平方公里,人口223万。胜利油田所产石油的加工中心,山东最大的石油工业城市,还有煤炭、钢铁、电力以及传统的料器、陶瓷等工业
分类:淄博
《漢語大詞典》:五音戏(五音戲)
戏曲剧种。流行于 山东 济南 、 淄博 一带,由秧歌、花鼓发展而成,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最初由五个人演出,故名“五人戏”,后称“五音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