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消 → 销消”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萧散(蕭散)
犹萧洒。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 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復与外事相关。” 唐 张九龄 《林亭咏》:“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宋 曾巩 《招隐寺》诗:“我亦本萧散,至此更怡然。” 清 方苞 《重建润州鹤林寺记》:“佛之理吾不信,而窃喜其教,絶婚宦,公货财,布衣疏食,随地可安,士之萧散孤介,而不欲违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
(1).消散;消释。晋书·恭帝纪论:“虽有手握戎麾,心存旧国,迴首无良,忽焉萧散。” 唐 皎然 《送大宝上人归楚山》诗:“独鹤翩翻飞不定,归云萧散会无因。” 明 刘基 《自天章入城作》诗:“烦襟得萧散,似欲忘覉旅。”
(2).萧条;凄凉。 南朝 梁 何逊 《和司马博士咏雪》:“萧散忽如尽,徘徊已復新。” 唐 韦应物 《独游西斋寄崔主簿》诗:“秋斋正萧散,烟水易昏夕。” 宋 苏轼 《和李太白》:“野情转萧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园亭》诗:“萧散人问意,孤云第几峰。”
《漢語大詞典》:解脱
(1).解除;解开。史记·酷吏列传:“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 成 极刑,自以为不復收,於是解脱,诈刻传出 关 归家。” 司马贞 索隐:“谓脱钳釱。”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解脱挛索,夹以砧斧。”《水浒传》第四二回:“ 赵能 把士兵衣服解脱了,领出庙门去。” 沙汀 《呼嚎》:“‘好吧,你就在屋里领娃娃吧!’她说,开始又解脱那女儿的背带。”
(2).开脱;释放。汉书·赵广汉传:“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颜师古 注:“或逢赦令,则得免脱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邢子仪:“ 邢 亦计窘,姑赂承牒者,赁车骑携 朱 诣绅,哀求解脱。”
(3).消释。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四·锺馗:“余久畜兹疑,未能解脱,一旦参会羣籍,不觉洞然。”
(4).脱出窠臼。 清 黄宗羲 《金介山诗序》:“世以公安、竟陵为解脱,则迎之而为率易,为混沦,此求之於一时之好尚者也。”
(5).佛教语。指摆脱烦恼业障的系缚而复归自在。亦指断绝“生死”原因,同“ 涅槃 ”、“ 圆寂 ”的含义相通。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求解脱於服佩,预参次於山垂。”旧唐书·隐逸传·王友贞:“乃抗志尘外,栖情物表,深归解脱之门,誓守薰脩之诫。”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古人以有身为患,故欲出离以求解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刘文清:“薨时毫无疾病,是日犹开筵款客,至晚端坐而逝,鼻注下垂寸餘,亦释家所谓善解脱者。”
(6).泛指摆脱苦恼、困境等。《水浒传》第十四回:“且説 刘唐 在房里寻思道:‘我着甚来由,苦恼这遭!多亏 晁盖 完成,解脱了这件事。’”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从打倒卖粮食的事儿被揭发之后,这女人吓丢了魂儿,一直嘀嘀咕咕;这几天,瞧见 马之悦 和 马凤兰 又有点精神了,料想他们有了什么解脱的办法。”
《漢語大詞典》:解放
(1).解开;放松。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安石榴:“十月中,以蒲藳裹而缠之;二月初乃解放。” 元 兰楚芳 《愿成双·春思》套曲:“三四摺裙搀且休藉,九迴肠解放些些。”《西游记》第十六回:“他却一一从头唱名搜检,都要解放衣襟,分明点过,更无袈裟。”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展轮復行,有公司行派运淡水来船之小火轮,缆挂船尾,未及解放,被撞,顷刻沉没。”
(2).释放。三国志·魏志·赵俨传:“ 儼 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威恩并著。” 宋 文天祥 《罗融斋墓志铭》:“有生馈禽鱼,必解放之。”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七章:“囚奴者,刑禁者,先行解放,此为据乱。”
(3).消释;融化。 元 贯云石 《清江引·惜别》曲:“闲来唱会《清江引》,解放愁和闷。” 闻一多 《死水·你看》:“你看春风解放了冰锁的寒溪,半溪白齿琮琮的漱着涟漪。”
(4).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特指推翻反动统治。 陈毅 《记淮海前线见闻》诗:“新同志,解放最开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 上海 解放了,人民翻了身。”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三章一:“解放前,她作童养媳的时候,成年伴随着她的一个感觉就是饥饿。”
向上解送和向下发放。 明 陈子龙 《治兵必先足饷疏》:“凡州县征输,苟非最疲之地,但使解放有序,则解京之数亦不可缺。”
《漢語大詞典》:消阻
(1).沮丧。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二出:“惨然消阻泪如梭,怎生样方便赦殊科,这拘拏飞不出巧张罗。”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予在 秣陵 见佛手柑初至,一老年客市数枚,疾驰 李姬 丽贞 ……少顷入 李 室,则宣盘中层迭数十,鲜妍硕大,逾客赠者十倍,客乃不胜消阻。”
(2).消释;消失。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来书云:尝试於心喜怒忧惧之感发也,虽动气之极,而吾心良知一觉,即罔然消阻。” 李大钊 《现代文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这种智力的老成,并于奋勇冒险的精神,不但未有以消阻,而且反有以增进。”
《漢語大詞典》:消解
消释;消除。 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从今后深讎积恨都消解,且到我荒山草寨权停待。”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二:“但他这兴奋,与其说是想要折服对面的 朱怀义 ,毋宁说是意在消解他自己内心的矛盾。” 张天翼 《华威先生》:“他先前那副忙劲儿好像被他自己的庄严态度消解掉了。”
《漢語大詞典》:打撇
消释;抛弃。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把愁怀都打撇在玉枕鸳鸯帐。”《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况且妇人家阴性,若一看上了一个人在心里,打撇不下的。”
分類:消释抛弃
《漢語大詞典》:冰消
亦作“ 冰销 ”。
(1).冰冻消融。 唐 董思恭 《守岁》之二:“冰销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唐 元稹 《寄乐天》:“冰销田地芦锥短,春入枝条柳眼低。” 宋 王安石 《作翰林时》诗:“习习春风拂柳条,御沟春水已冰消。”
(2).比喻事物消释涣解。 宋 范仲淹 《铸剑戟为农器赋》:“鏌耶之锋,冰销於倏忽;辕门之器,金鑠於斯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高忠宪:“忽推窗,见桃花烂然,遂有悟,并气节之想亦冰消矣。” 郭沫若 《论儒家的发生》:“‘ 武王 靡不胜’以下又是另外的一节。这样圈点不仅诗调畅达,而韵脚也合,一切的问题都冰消了。”
《漢語大詞典》:洞开(洞開)
(1).敞开。 汉 班固 《西都赋》:“闺房周通,门闥洞开。” 唐 柳宗元 《祭杨凭詹事文》:“公禀间气,心灵洞开。翱翔自得,谁屑羣猜?” 吴组缃 《山洪》二四:“祠堂的黑色栅门洞开着,里面隐约传出些声音。”
(2).解开,消释。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荡涤痕累,洞开嫌疑,弃仇如振尘,爱士如救馁。”
《漢語大詞典》:消释(消釋)
(1).消溶,融化。礼记·月令:“﹝季冬之月﹞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世说新语·轻诋“君得 哀 家梨,当復不烝食不”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旧语, 秣陵 有 哀仲 家梨甚美,大如升,入口消释。”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妃之初瘞,以紫褥裹之。及移葬,肌肤已消释矣。” 鲁迅 《野草·雪》:“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
(2).消除;解除。汉书·杜钦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南唐 李煜 《悼幼子瑞保》诗:“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乍见山光水色,洗涤心胸。正如酷暑中行,遇着清泉百道,多时病滞一旦消释。” 鲁迅 《彷徨·孤独者》:“这仇恨是历了三月之久才消释的。”
《漢語大詞典》:涣涣
(1).水势盛大。《诗·郑风·溱洧》:“ 溱 与 洧 ,方涣涣兮。” 毛 传:“涣涣,春水盛也。”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庙碑》:“畇畇其原,既夷且大。涣涣其流,实环於外。”
(2).光亮貌。 晋 傅玄 《紫华赋》:“独参差以炤耀,何光丽之杂形,涣涣昱昱,夺人目精。”
(3).消释貌。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敬奉华牘,省诵连日,初憮然若遗,既涣涣然若有释也。”
《漢語大詞典》:色霁(色霽)
谓怒气消释,脸色转向平和。新唐书·裴度传:“帝色霽,乃释 寰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 安老爷 听到这句便有些色霽。”
《漢語大詞典》:压塞(壓塞)
平定,消释。后汉书·循吏传·王涣:“其冤嫌久讼,歷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羣疑。”
分類:平定消释
《漢語大詞典》:解怨
(1).双方消除怨恨。《淮南子·泰族训》:“解怨偃兵。” 明 张居正 《答徐太室言释怨为公》:“僕平生游於宦途,但愿人解怨,不愿人结怨,况本无怨之可释乎!”
(2).用报复对方的手段来消释自己的怨恨。三国志·魏志·阎温传“ 就 后为 金城 太守,父子著称於 西州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常以报讐解怨为事。”《平山冷燕》第七回:“一来可报我之仇,二来为 老竇 解怨,三来可为我后日进身之价,岂不妙哉!”
《漢語大詞典》:消镕(消鎔)
消释,融化。 元 汪元亨 《沉醉东风·归田》曲:“口消鎔龙肝凤髓,眼开除螓首蛾眉。” 明 唐寅 《又与徵仲书》:“ 寅 师 徵仲 ,惟求一隅共坐,以消鎔其渣滓之心耳。”《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任教铁汉也消鎔,这个残生难过活。”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则道德普及之世,即宗教消鎔之世也。”
分類:消释融化
《漢語大詞典》:威霁(威霽)
谓威怒消释,脸色转和。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控代》:“愿吾皇威霽春阳盎,莫令寃泪涴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