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游泳(遊泳)
(1).人或动物在水中游行。晏子春秋·问下十五:“臣闻君子如美渊泽,容之,众人归之,如鱼有依,极其游泳之乐。”北史·隋纪下·炀帝:“见二大鸟,高丈餘,皜身朱足,游泳自若。”
(2).借指水中动物。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游泳之所攒萃,翔骤之所往还。”亦比喻自在地活动。 峻青 《黎明的河边》三:“要知道,我们是在敌人的心脏里游泳啊!”
(3).涵濡;浸润。 唐 柳宗元 《为长安等县耆寿乞奏复尊号状》:“某等伏以生长明时,游泳皇泽,鼓腹且知於帝力,食毛敢忘於君恩。” 清 王棻 《与友人书》:“ 杜甫 氏知其然也,故其为诗也,导源於《风》《雅》,游泳乎《离骚》,浸淫乎 汉 魏 ,汎滥於六朝,而以己之为海焉。”
(4).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人在水中用各种不同的姿势划水前进。 陶行知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譬如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有时, 道静 也顺着海边走下去。而且不止一次地又走到了海滨的游泳地方。”
(1).游泳。人或动物在水中游行。隋书·炀帝纪下:“见二大鸟,高丈餘,皜身朱足,游泳自若。”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记砚:“﹝ 陈皋 ﹞用以贮水……砚之中有一鯽,长寸许,游泳可爱。”
(2).濡涵,浸润。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 山谷 则专以抝峭避俗不肯作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
《漢語大詞典》:浸淫
(1).浸润;濡湿。 汉 董仲舒 《雨雹对》:“雾不塞望,浸淫被洎而已;雪不封条,凌殄毒害而已。” 唐 韩偓 《荷花》诗:“浸淫因重露,狂暴是秋风。”
(2).引申为浸染,濡染。墨子·大取:“故浸淫之辞,其类在鼓栗。” 孙诒让 间诂:“《文选·洞簫赋》 李 注云:‘浸淫,犹渐冉,相亲附之意也。’” 汉 东方朔 《七谏·沉江》:“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元 石岩 《〈志雅堂杂钞〉序》:“翁浸淫乎前辈,商榷乎朋儕,故词为专门而不仅词也。” 清 戴名世 《〈狄向涛稿〉序》:“余故独著 向涛 之志如此,以见世犹有卓然自立不为世俗之所浸淫者。” 朱自清 《陶诗的深度》:“固然所能找到的来历,即使切合,也还未必是作者有意引用;但一个人读书受用,有时候却便在无意的浸淫里。”
(3).水流溢,泛滥。 南朝 宋 鲍照 《送从弟道秀别》诗:“浸淫旦潮广,澜漫宿云滋。” 唐 刘禹锡 《救沉志》:“ 贞元 季年大水……崱嶷前迈,浸淫旁掩。”明史·河渠志二:“ 淮 泗 之水不下 清口 而下 山阳 ,从 黄浦口 入海。 浦口 不能尽洩,浸淫 高 、 宝 邵伯 诸湖,而湖堤尽没。”
(4).逐渐蔓延、扩展。汉书·食货志下:“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存,起为盗贼,依阻山泽,吏不能禽而覆蔽之,浸淫日广,於是 青 、 徐 、 荆 、 楚 之地往往万数。”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晚年苦两脚浮肿,医疗莫效,久之肉烂指落,浸淫溃至半脛而死。” 明 刘基 《春秋明经·楚人伐黄楚人伐徐公至自会》:“ 齐 既视 黄 而不救,然后浸淫而及 徐 。” 章炳麟 《五无论》:“新生之种,渐为原人,久更浸淫,而今之社会,今之国家,又且復见。”
(5).渐渐。新唐书·张延赏传:“道路訾谤,浸淫闻於上。” 清 谭嗣同 《仁学》一:“乌知乎学子术焉,士大夫术焉,诸侯王术焉,浸淫而天子亦术焉。”
(6).侵害;蚕食。南齐书·孔稚珪传:“昔岁蚁坏,瘻食 樊 汉 ;今兹虫毒,浸淫未已。”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北狄矜功,耗蠹中国,种类磐牙,根柢封殖,异术肺腑,縞衣如荼,挟邪作蛊,浸淫宇内,倒悬不解,百有餘年。”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四:“若优容而与之,虏情无厌,浸淫不已。”
(7).渐近;接近。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其存而下者, 孟郊 东野 始以其诗鸣;其高出 魏 晋 ,不懈而及於古,其他浸淫乎 汉 氏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摹印》:“近来宗 秦 汉 者甚多…… 天都 人尤擅其妙,如 歙 之 巴雋堂 、 胡城东 、 巴煜亭 、 鲍梁侣 , 绩溪 之 周宗杭 ,皆能浸淫乎 秦 汉 者。”
(8).指时间的迁流。 宋 王安石 《书〈洪范传〉后》:“浸淫至於 汉 ,而传注之家作。” 宋 洪迈 《〈隶续〉序》:“空篋中得所藏碑百八十有九,译其文又述其所以然为二十七卷,曰隶释……而又得之,则列於廿七卷以往,曰隶续,大氐皆祖 东汉 时,其高出 西京 ,浸淫以及 魏 晋 者,率不能什一。” 清 冯桂芬 《〈问经堂印谱〉序》:“顾 汉 印所识,官位名氏而已,浸淫至於 元 明 以来,署斋阁,鐫诗词,为用滋广。”
(9).雨、泪、汗等不断落下或流淌。 宋 欧阳修 《喜雨》诗:“小雨散浸淫,为润广且深。”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覆盆子﹝附方﹞引 苏颂 曰:“按 崔元亮 《海上集验方》:治目暗不见物,冷泪浸淫不止,及青盲、天行目暗等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輟涕抚之,则气息休休,而大汗浸淫,沾浹裀褥。”
(10).沉浸。比喻被某种事物深深吸引。 明 高攀龙 《崇正学辟异说疏》:“明詔中外,非四书五经不读,而不得浸淫于佛 老 之説。” 茅盾 《虹》九:“但是有一天 梁刚夫 来,看见 梅女士 浸淫在书本里。”
《漢語大詞典》:陶镕(陶鎔)
亦作“ 陶熔 ”。
(1).陶铸熔炼。比喻培育、造就。 前蜀 杜光庭 《亲随司空为大王醮葛仙化词》:“臣曲荷陶鎔,实深造化,唯虔祷祝,少答恩慈。” 宋 曾巩 《贺东府启》:“ 巩 蚤游墙屏,幸遇陶鎔。”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这还算 安老爷 、 安太太 一年的水磨工夫,才陶熔得姑娘这等幽嫻贞静。” 谢觉哉 《不惑集·忆叔衡同志》:“他的诲人,似乎摆着正经面孔而又不摆着正经面孔,似乎他向你请益,而实则你就在他的陶熔中。”
(2).熔化,融合。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陶鎔 屈 宋 入大雅,挥洒日月成瑰词。” 清 黄鷟来 《述别叙怀》诗之四:“ 陶 谢 与 李 杜 ,大冶归陶鎔。”
(3).比喻浸润,影响。 李书成 《学生之竞争》:“加之数十年陶熔于宦海,养成一种柔滑狡狯、麻木不知痛痒之性质。”
《漢語大詞典》:涵泳
(1).潜游。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羡轻魵之涵泳,观翔鸥之落啄。”
(2).浸润;沉浸。 唐 韩愈 《禘祫议》:“臣生遭圣明,涵泳恩泽。” 明 宋濂 《送刘永泰还江西序》:“今幸遭逢有道之朝,登崇俊良,凡有血气者莫不涵泳歌舞于神化之中。”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序》:“吾自少至壮,遍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
(3).深入领会。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正 渊明 诗意,诗字少意多,尤可涵泳。”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 西京 以还至六朝及 韩 柳 ,便须銓择佳者,熟读涵泳之,令其渐渍汪洋。”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二九:“熟绎上下文,涵泳以求其立言之指,则差别毕见矣。”
《漢語大詞典》:滋润(滋潤)
(1).湿润;不干燥。 汉 王充 论衡·是应:“彼露味不甘者,其下时,土地滋润,流湿万物,洽沾濡溥。”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十:“儻遇阴云,表里滋润,信宿然后乾,色正赤无疑矣。”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三月二十一》:“他轻轻的托开门走进来了。我不敢仰起我滋润的眼皮。”
(2).犹浸润;使湿润。 唐 司空图 《泽州灵泉院记》:“泉之为灵,非惟利物,亦当滋润所及,不育毒螫也。”论语·颜渊“浸润之潜” 宋 朱熹 集注:“浸润,如水之浸灌滋润,渐渍而不骤也。” 清 李渔 《慎鸾交·久要》:“露瀼瀼滋润得花如綉,月溶溶滉漾出地如浮。” 浩然 《艳阳天》第二七章:“人呢?人也承受着甘露的滋润,新思想的幼苗也在拔节儿。”
(3).犹柔润,不干涩。《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你看他这喉音,就是一管簫,説那院里小娘儿,便怎的那套唱都听的热了,怎生如他那等滋润。” 郭沫若 《地下的笑声·金刚坡下》:“‘我要到 磁器口 ,那里有我一位干姐姐。’就像丢出口来的一样,毫无滋润地回答着。”
(4).方言。谓舒服。 梁斌 《红旗谱》十八:“老哥儿俩,抽着烟,说着话儿,说不出心眼里有多么滋润。” 陈建功 《丹凤眼》:“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活得自在,过得滋润!”
(5).方言。饮,喝。如:他沏了一壶小叶儿茶,坐在炕沿上,慢慢滋润。如:他手里拿着一把沙酒壶,也不用酒盅子,嘴对嘴儿滋润上啦。
《漢語大詞典》:沾渥
浸润,滋润。魏书·世祖纪上:“云雨震洒,流泽霑渥。”
分類:浸润滋润
《漢語大詞典》:渐渍(漸漬)
浸润。引申为渍染;感化。史记·礼书:“而况中庸以下,渐渍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 三国 吴 韦曜 《博奕论》:“渐渍德义之渊,栖迟道艺之域。”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未尝不以前古圣人之至德要道,可行於当今之世者,使 巩 薰蒸渐渍,忽不自知其益,而及於中庸之门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奈 魏 日以微言相渐渍, 福 惑焉,直以己意告母。” 李大钊 《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这种求真的态度,熏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
《漢語大詞典》:津润(津潤)
(1).滋润;浸润;湿润。文选·左思〈蜀都赋〉:“紫棃津润,樼栗罅发。” 刘良 注:“津润,棃中含水也。”朱子语类卷七三:“怕只是説水之津润上行,至那木之杪,这便是井水上行之象。”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金生水:“又按《天文志》以星动摇而为风雨之候,石津润而为雨水之应。”
(2).富于神韵。 唐 李翱 《答朱载言书》:“浩乎若江海,高乎若丘山,赫乎若日火,包乎若天地,掇章称咏,津润恠丽,六经之词也。”
(3).酬谢的财物。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我辈欲君殫一月工,堆字若干,分赠亲友,冀得小津润。”
《漢語大詞典》:沾沐
同“霑沐”。
(1).蒙受恩泽。 2.浸润;滋润。
《漢語大詞典》:渐润(漸潤)
浸润。 晋 傅玄 《文皇统百揆》诗:“洪泽所渐润,砾石为珪璋。”
分類:浸润
《漢語大詞典》:渐涵(漸涵)
犹浸润。引申为渍染,感化。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二:“择其淳德谨厚者,而使之渐涵灌渍于德义而不知。” 清 唐孙华 《题吴门范氏秋夜课子读书图》诗:“善学在渐涵,善教无凌躐。”
《漢語大詞典》:瀸渍(瀸漬)
(1).浸润。晋书·潘岳传:“今厕末列,亲覩盛美,瀸渍徽猷,沐浴芳润。”
(2).犹淹没。 章炳麟 《徵信论上》:“不然者,世久而视听瀸渍,率尔之言,将相保以为实録,其过宏矣。”
分類:浸润淹没
《漢語大詞典》:湛润(湛潤)
浸润;滋润。 梁启超 《亚洲地理大势论》:“而 北亚美利加 ,尤为美妙,其东其西,皆环以大瀛。恐其内陆气候之乾燥也,乃凿广而深之,淡水湖五以湛润之,濬全世界第一之长流以灌溉之。”
分類:浸润滋润
《漢語大詞典》:津渍(津漬)
犹浸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囟骨》:“盖因血液津渍潮润,以树皮隔之,方灸熨也。”
分類:浸润
《漢語大詞典》:浸漉
犹浸润。喻恩泽下施。艺文类聚卷四八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岂望翰飞,终知跡滞;一逢浸漉,几闻昭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