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清音
(1).清越的声音。《淮南子·兵略训》:“夫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清音浊。”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非必有丝竹,山水有清音。” 唐 张文姬 《沙上鹭》诗:“沙头一水禽,鼓翼扬清音。” 郁达夫 《沉沦》一:“这幽谷深深,全充满了她的歌唱的清音。”
(2).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音。与浊音相对。
(3).曲艺的一种。流行于 四川省 ,用琵琶、二胡等伴奏。
《漢語大詞典》:清浊(清濁)
(1).清水与浊水。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 毛 传:“ 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 唐 高适 《赠别王七十管记》诗:“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妆域:“蓬卷无根株,涡洄乱清浊。”
(2).喻人事的优劣、善恶、高下等。史记·吴太伯世家:“ 延陵季子 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行纪:“事涉疑似,以药服之,清浊则验。” 宋 苏轼 《钱君倚哀词》:“吾将观子之进退以自卜兮,相行止以效清浊。”
(3).音乐的清音与浊音。国语·周语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间。”礼记·乐记:“倡和清浊,迭相为经。”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震风过物,清浊效响。”
(4).语音的清声与浊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 陆法言 著《切韵》,时俗不晓其韵之清浊,皆以 法言 为 吴 人,而为 吴 音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至於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5).清气与浊气。引申以喻天地阴阳二气。文选·左思〈魏都赋〉:“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体兼昼夜,理包清浊。” 李善 注:“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周五声调曲·宫调曲之一》:“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
《漢語大詞典》:气化(氣化)
(1).指阴阳之气的变化。亦以喻世事的变迁。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书》:“岂获上附 伊 颜 ,犹共赖气化。” 明 宋濂 《送张君之官山西宪府序》:“刚烈之士贵势莫能加,威力不能变,参乎气化,关乎治体。” 清 顾炎武 《采芝》诗:“不碍风尘际,常观气化交;晨光明虎蹟,夕雾隐鳶巢。”
(2). 中国 古代哲学术语。指阴阳之气化生万物。 宋 张载 《正蒙·太和》:“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意谓“道”是物质变化的过程。二程遗书卷五:“万物之始皆气化;既形然后以形相禪,有形化;形化长,则气化渐消。”意谓气化而生万物之后,各物种就能一代一代遗传下去。 清 王夫之 尚书引义·太甲二:“气化者,化生也。”
(3).中医学术语。指人体内之气的运行变化和升降开阖。如脏腑的功能活动,气血、津液的输布流注,中气的升降,机枢的开阖等。参阅《素问·灵兰秘典论》
(4).指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5).语言学名词。指浊音的清音化。如“病”、“动”、“共”等字的声母,原是古汉语的浊声母,演变到现在的普通话成为清声母,就是浊音清音化的结果。
《漢語大詞典》:阳平(陽平)
(1).普通话字调的第二声,主要由古汉语平声字中浊音声母字分化而成。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二:“上与阳平均为昂上调,而阳平高于上声。”参见“ 四声 ”。
(2).古关隘名。在今 陕西省 勉县 西。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若乃距 阳平 ,据 石门 。” 李善 注:“《周地图记》曰: 褒谷 西有古 阳平关 。”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进临 汉中 ,则 阳平 不守。”
《漢語大詞典》:四声(四聲)
(1).汉语字音的声调。古汉语字音的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总称“四声”。南史·陆厥传:“ 汝南 周顒 善识声韵。 约 ( 沈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蠭腰、鹤膝。”新唐书·权德舆传:“ 德舆 生三岁,知变四声。” 罗常培 《汉语音韵学导论》:“以‘平上去入’为四声,自 齐 梁 之际始。”
(2).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声调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是由古四声演变而来的。
《漢語大詞典》:声化(聲化)
(1).声威教化。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择皇 齐 之令典,致声化於雍熙。”南齐书·高帝纪上:“声化远洎,荒服无尘,殊类同规,华戎一揆。” 金 王若虚 《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昔予閒居於 东垣 ,闻 沃州 寧晋 有贤令尹,民乐其政,歌而舞之,声化蔼然,愈久益播。”
(2).语音学名词。即清音的浊音化。语音中的清音,有时受邻近元音或浊音的影响而变为浊音。如普通话“好的”hǎode快读时“的”的声母被前面的元音同化而由清音[t]变为浊音[d]。
《漢語大詞典》:浊音(濁音)
语音学名词。辅音的一类。发音时,气流受阻,同时振动声带而发出乐音。一般用以指重而混浊的声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一章:“只听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北方男子的重浊音:‘你怎么认识 徐辉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