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每逢
每当遇到。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夫人终是放心不下,每逢督办出门,必要叫着他兄弟同走。” 茅盾 《子夜》十八:“每逢有什么脚步声从她房外经过,她就尖起耳朵听。”
分類:遇到每逢
《漢語大詞典》:浮杯
(1).古代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集会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飘浮,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叫做“浮杯”,也叫“流觴”。 唐 孟浩然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诗:“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 五代 齐己 《答无愿上人书》诗:“必有南游山水兴, 汉江 平稳好浮杯。”
(2).罚饮满杯酒;满饮。文选·潘岳〈闲居赋〉:“浮杯乐饮,丝竹駢罗。” 李善 注:“《説苑》曰:‘ 公承不仁 举大白浮君。’《广雅》曰:‘浮,罚也。’” 唐 恒超 《辞郡守李公恩命》诗:“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宋 王禹偁 《寄赞宁上人》诗:“若念重瞳欲相见,未妨西上一浮杯。”
《漢語大詞典》:每每
(1).草盛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 杜预 注:“喻 晋 军美盛,若原田之草每每然。” 陆德明 释文:“每,亡回反。又梅对反。”
(2).常常;屡次。 晋 陶潜 《杂诗》之五:“值欢无復娱,每每多忧虑。”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行舟之中往往有题僕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僕诗者。” 元 无名氏 《马陵道》楔子:“他两个每每要下山去进取功名,今日是个吉日良辰,贫道都唤出来,问他志向如何。”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这黄角树每每爱寄生在别的大树上。”
(3).每逢,每次。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豹直:“南山赤豹,爱其毛体,每每雾露,诸禽兽皆出取食,惟赤豹深藏不出,故古以喻贤者隐居避世。” 明 唐寅 《又与徵仲书》:“先太僕爱 寅 之俊雅,谓必有成,每每良燕,必呼共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你每每见了我,就要我説故事,我昨夜穷思极想的,想了两件事。”
(4).大抵,大概。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孟子庄暴:“ 孟子 谓王苟能与民同乐,则虽好乐无害也。盖 孟子 与王言所以因其势而利导之,每每如此。” 元 李二 《题留连亭》诗:“英雄每每无常在,战袍著尽又方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陆水部》:“翁曰:‘何不见 阿紫 ?’媪曰:‘想羞容,不肯便来耳!’翁笑曰:‘儿女态,每每如是。’”
昏乱貌;迷乱貌。每,通“ 昧 ”。庄子·胠箧:“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於好知。” 成玄英 疏:“每每,昏昏貌也。” 唐 欧阳詹 《与王氏书》:“今一辞庭闈,而逾半纪,以本心每每,驰恋若此,魂梦昭昭,感发如彼。”
《漢語大詞典》:泛酒(汎酒)
亦作“泛酒”。
(1).古代风俗。每逢三月三日,宴饮于环曲的水渠旁,浮酒杯于水上,任其飘流,停则取饮,相与为乐,谓之“汎酒”。 晋 束晳 《三日曲水对》:“昔 周公 城 洛邑 ,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诗云:‘羽觴随波。’”参见“ 流觴曲水 ”。
(2).古人用于重阳或端午宴饮的酒,多以菖蒲或菊花等浸泡,因称“汎酒”。 前蜀 韦庄 《庭前菊》诗:“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 龙山 泛酒来。” 唐 皎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诗:“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明 杨慎 《渔家傲》词:“摘得金英来泛酒,西山爽气当窗牖,鬢插茱萸歌献寿。” 郭沫若 《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以菖蒲泛酒(俗间在酒中对以雄黄),不仅要保持身体的清洁,还要争取内心的芬芳。”
《漢語大詞典》:流觞曲水(流觴曲水)
古代习俗,每逢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国 魏 以后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人们于水边相聚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仿行,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为“流觞曲水”。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觴曲水。” 宋 苏轼 《和王胜之》之二:“流觴曲水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馀韵,而且有趣。”亦作“ 流杯曲水 ”。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亦省作“ 流觴 ”。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巨石镇其中流,平濶如臺,其上可布席而坐,其下可流觴。” 朱自清 《潭柘寺戒坛寺》:“只是流觞亭雅得那样俗,在石地上楞刻着蚯蚓般的槽;那样流觞,怕只有孩子们愿意干。”
《漢語大詞典》:行杯
(1).流觞,流杯。古代风俗,每逢三月上旬巳日,于环曲的水渠边高会,置酒杯于水的上流,杯流行停于谁前,谁便取饮。 南朝 梁元帝 《燕歌行》:“乍见远舟如落叶,復看遥舸似行杯。”
(2).指传杯饮酒。 唐 李白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王琦 注:“传杯而饮曰行杯。” 明 王世贞 《同省中诸君过徐丈》诗:“紫玉行杯弹《出塞》,红牙催拍按《梁州》。”参见“ 流觴曲水 ”。
《漢語大詞典》:流觞曲水(流觴曲水)
古代习俗,每逢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国 魏 以后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人们于水边相聚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仿行,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为“流觞曲水”。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觴曲水。” 宋 苏轼 《和王胜之》之二:“流觴曲水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馀韵,而且有趣。”亦作“ 流杯曲水 ”。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亦省作“ 流觴 ”。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巨石镇其中流,平濶如臺,其上可布席而坐,其下可流觴。” 朱自清 《潭柘寺戒坛寺》:“只是流觞亭雅得那样俗,在石地上楞刻着蚯蚓般的槽;那样流觞,怕只有孩子们愿意干。”
《漢語大詞典》:浮觞(浮觴)
(1).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在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浮觴”。 汉 孔臧 《杨柳赋》:“流川浮觴,殽核纷杂。” 宋 苏辙 《平溪堂》诗:“盥手从今休汲井,浮觴取意便临流。”参见“ 浮杯 ”。
(2).指饮酒。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虽 虞卿 适 赵 , 平原 入 秦 ,受赠千金,浮觴旬日,无以过也。”
《漢語大詞典》:浮杯
(1).古代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集会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飘浮,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叫做“浮杯”,也叫“流觴”。 唐 孟浩然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诗:“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 五代 齐己 《答无愿上人书》诗:“必有南游山水兴, 汉江 平稳好浮杯。”
(2).罚饮满杯酒;满饮。文选·潘岳〈闲居赋〉:“浮杯乐饮,丝竹駢罗。” 李善 注:“《説苑》曰:‘ 公承不仁 举大白浮君。’《广雅》曰:‘浮,罚也。’” 唐 恒超 《辞郡守李公恩命》诗:“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宋 王禹偁 《寄赞宁上人》诗:“若念重瞳欲相见,未妨西上一浮杯。”
《漢語大詞典》:彩胜(綵勝)
(1).即旛胜。 唐 宋 风俗,每逢立春日,剪纸或绸作旛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以庆祝春日来临。 唐 张继 《人日代客子是日立春》诗:“遥知双彩胜,併在一金釵。” 宋 苏轼 《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强镊霜鬚簪彩胜,苍颜得酒尚能韶。”
(2).谓博戏取胜。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彩选:“《〈彩选〉序》曰:‘ 唐 之衰,任官失序,而廉耻路断, 李贺州 郃 讥之,耻当时职任用投子之数,均班爵赏,谓之彩选。’言其无实,惟彩胜而已。”
(3).指彩头、奖品。《天雨花》第十一回:“我便以此剑为彩胜,速作两诗,诗若好,即以此剑与你。”
古代的一种饰物。立春日用五色纸或绢剪制成小旌旗、燕、蝶、金钱等形状,簪于髻上,以示迎春。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綵胜载:“《岁时记》曰:‘人日剪綵为胜,起於 晋 代 贾充夫人 所作,取 黄母 (即 西王母 )戴胜之义也。’”诗文中常用为立春之事典。 唐 陆龟蒙 《人日代客子》诗:“人日兼春日,长怀復短怀;遥知双綵胜,併在一金釵。” 宋 辛弃疾 《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词:“綵胜鬭华灯,平把东风吹却。” 清 钮琇 觚賸·秋灯:“製成綵胜出文鸳,剪就银花迴舞燕。”
《漢語大詞典》:逢七
每逢七天。旧时丧俗:人死后,其家属每七天举行祭奠。凡七七四十九天而止。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因房屋褊窄,停放过了头七,将灵柩送在祖塋安葬…… 匡超人 逢七便去坟上哭奠。”
《漢語大詞典》:迎夏
(1).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夏和五方之南、五色之赤相配应,故于立夏日,天子率百官出南郊祭 赤帝 ,迎接夏季到来。礼记·月令:“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 郑玄 注:“迎夏,祭 赤帝 赤熛怒 於南郊之兆也。” 南朝 梁 刘孝威 《行幸甘泉宫歌》:“ 汉 家迎夏毕,避暑 甘泉宫 。” 唐 刘禹锡 《翠微寺有感》诗:“朱旗迎夏毕,凉轩避暑来。”
(2).指每逢夏日。 汉 张衡 《应闲》:“夫玄龙,迎夏则凌云而奋鳞,乐时也;涉冬则淈泥而潜蟠,避害也。”
《漢語大詞典》:四月八
(1). 贵阳 附近苗族的重要节日之一。每逢夏历四月初八日,苗族均着盛装,群集 贵阳 喷水池旁,吹笙奏笛,纵情歌唱,纪念历史传说中的民族英雄 亚努 。附近布依族群众也多参加。解放后,成为当地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聚会。
(2).布依、侗、水等族节日之一。各族各地称呼不一,有“开秧节”、“牧童节”等称。这天,吃糯米饭,并让牛休息。
(3).佛诞生之辰,为浴佛会,寺院搭苫棚座,施茶水盐豆,以黄布帛为悬旌,书曰“普结良缘”。见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结缘》
《漢語大詞典》:拜拜
(1). 台湾 风俗,每逢佳节或祭神日,大宴宾客,俗谓之拜拜。
(2).英语bye-bye的译音。谓再会。
《漢語大詞典》:郑庄驿(鄭莊驛)
汉 郑当时 (字 庄 )为太子舍人时,每逢洗沐日,常置驿马 长安 诸郊,接待宾客。后因以“郑庄驛”为好客主人迎宾待客之所。 宋 游次公 《贺新郎·月夜》词:“吟咏凄凉翻有恨,谅知音,人远空追忆。谁为置, 郑庄 驛?” 明 潘纬 《送友人北游》诗:“经过 郑庄 驛,好问 孟尝 门。” 清 毛奇龄 《客吴门喜遇金副使巡驿感赠》诗:“ 西河 游人 武丘 客,醉后重寻 郑庄 驛。”亦省作“ 郑驛 ”。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山阳 无俗物, 郑 驛正留宾。” 宋 周邦彦 《西平乐》词:“多谢故人,亲驰 郑 驛,时倒 融 尊。”参见“ 郑庄好客 ”。
《漢語大詞典》:郑庄好客(鄭莊好客)
史记·汲郑列传:“ 郑当时 者,字 庄 …… 孝景 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马 长安 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后用为好客之典。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涂》词:“ 郑庄 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幘。” 宋 姚述尧 《减字木兰花》词:“ 郑庄 好客,故遣红妆飞大白。”
分類:好客
《漢語大詞典》:拜影
每逢年节及祖先忌日,子孙对祖宗的画像叩拜。红楼梦第三一回:“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
《漢語大詞典》:提头(提頭)
(1).指奏疏或书信中每逢尊称、名讳、恭维语,为表示尊敬而另起一行。
(2).带头说起。红楼梦第六七回:“ 寳玉 明知 黛玉 是这个缘故,却也不敢提头儿。”
(3).为首。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众 嫦娥 排成一个圆形,提头者站立在中央。”
(4).犹目标。 梁斌 《播火记》二四:“你们的提头太小了,我们不能光是想吃烧饼果子,喝红糖水的事。”
《漢語大詞典》:打牙祭
方言。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泛指吃肉或会餐加菜。 叶紫 《行军散记》:“虽然我们都知道不能靠这几个捞什子钱养家,但三个月不曾打牙祭,心里总有点儿难过。” 孟良棋 《在原始森林勘测》二:“快过中秋节了…… 四川 的同志要求打牙祭,吃燉肉、烧鸡。”参见“ 牙祭 ”。
《漢語大詞典》:牙祭
(1).旧时店主、雇主定期供店员、雇工以肉食,谓之“牙祭”。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平常每日就是小菜饭,初二、十六跟着店裡吃牙祭肉。”
(2).泛指偶或的好饭菜。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下乡去》:“另外我已经买了好些猪肉,可以让他们大打一次牙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