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周身具
指棺椁。 唐 李绰 尚书故实:“主父死三日,方贫,未办周身之具。” 宋 陈翥 《桐谱·记志》:“吾今四十,以傒我数十年,当蘄尔为周身之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布客:“﹝某﹞归,告妻子作周身具。”
分類:棺椁
《漢語大詞典》:重榇(重櫬)
指棺椁。 晋 陆机 《挽歌》之一:“叹息重櫬侧,念我畴昔时。”
分類:棺椁
《漢語大詞典》:柏椁(柏槨)
亦作“栢槨”。 见“ 柏椁 ”。
亦作“栢槨”。
(1).柏木作的外棺。礼记·檀弓上:“柏椁以端,长六尺。” 孔颖达 疏:“柏椁者谓之椁用柏也。”左传·定公元年:“﹝ 魏子 ﹞还,卒於 宁 。 范献子 去其柏椁,以其未復命而田也。” 杜预 注:“ 范献子 代 魏子 为政,去其柏椁,示贬之。”后汉书·礼仪志下:“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璽、玉柙银缕……使者治丧,穿作,柏椁,百官会送,如故事。”
(2).泛指棺椁。 宋 王禹偁 《翟使君挽歌》之二:“岂唯存栢槨,亦合葬桐乡。”
《漢語大詞典》:寒灰
(1).犹死灰。物质完全燃烧后留剩的灰烬。三国志·魏志·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燋烂,起烟於寒灰之上,生华於已枯之木。” 金 元好问 《甲午除夜》诗:“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復燃。”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这笑容使我想到一盆雪白的寒灰,煨着晕红的烬余的炭火,用它最后的生命在向人输温送暖。”
(2).比喻不生欲望之心或对人生已无任何追求的心情。 五代 齐己 《答无愿上人书》诗:“ 郑生 驱蹇 峴山 迴,传得 安公 好信来。千里阻修俱老骨,八行重叠慰寒灰。” 宋 陆游 《余年四十六入峡忽复二十三年感怀赋长句》:“已把痴顽敌忧患,不劳团扇念寒灰。” 明 唐顺之 《与尚仰山巡按书》:“况今縗絰纔终,哀魂未返,兼之年过五十,老丑尽见,寒灰槁木,久甘不齿於人羣;束带整冠,岂宜再尘於仕路。”
(3).指尸体或棺椁年久朽烂化成的泥土。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八:“昔时 闽 越 王,宫闕列高臺。今日重泉下,玉槨化寒灰。”
(4).谦辞。谓己无用。 唐中宗 陆景初 等《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帝歌难续仰昭回,微臣捧日变寒灰。” 唐 杨汝士 《和段相公夏登张仪楼》:“远山标宿雪,末席本寒灰。陪赏今为忝,临欢敢诉杯。”
(5).指葭灰。古人烧苇膜成灰。分置十二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节候。某一节候至,相应律管中的葭灰即自行飞出。 唐 元稹 《春六十韵》:“节应寒灰下,春生返照中。未能消积雪,已渐少回风。”
《漢語大詞典》:棺椁(棺槨)
亦作“ 棺槨 ”。亦作“ 棺郭 ”。
(1).棺与椁。易·繫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槨、绞衾、壙袭之度。”隶释·汉楚相孙叔敖碑:“病甚临卒,将无棺郭。” 宋 苏轼 《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棺槨十袭閟精圜,神光昼夜发层巔。”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一套棺椁重约一万斤,要耗费成千上万的人工才能造成。”
(2).泛指棺材。 明 徐霖 《绣襦记·诡代僦居》:“[丑]妈妈忽得暴疾,如今将垂死已。[旦]呀,怎么好!他衣衾棺椁何曾备!”《花月痕》第四三回:“ 赞甫 、 雨农 领著 穆升 ,照料衣衾棺槨,用的棺就是停放楼下那一口。” 陶钝 《第三件棉袄》:“为了制办衣衾棺椁,发丧出殡,又取了一份四分利的钱。”
《漢語大詞典》:棺郭
见“ 棺椁 ”。
《漢語大詞典》:四花
亦作“ 四华 ”。
(1).佛教语。法华六瑞中,雨华瑞之四花,即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一说四花为分陀利(白莲华)、优钵罗(青莲华)、钵特摩(红莲华)、拘物投(黄莲华)。见翻译名义集卷三。 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序》:“是以徧动六地,普雨四花。” 唐 李邕 《大相国寺碑》:“云廓八景,雨散四花。国土威神,塔庙崇丽,此其极也。” 唐 灵澈 《送鉴供奉归蜀宁亲》诗:“双树欲辞金锡冷,四花犹向玉阶飞。”
(2).佛教语。仿大般涅槃时的娑罗双树,在棺椁四方各竖一对白莲花或白造花,称为四花。 前蜀 杜光庭 《上元玉局化众修黄箓斋词》:“备玉籩金豆之仪,陈十极四华之礼。”
《漢語大詞典》:裸葬
裸体而葬。谓不用衣衾棺椁。后汉书·赵咨传:“ 王孙 裸葬, 墨 夷 露骸。”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 杨王孙 裸葬悖礼,狂狷之徒,攷其一生,更无他事,而与 朱云 同列,冠之传首,不其秽歟!”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 王孙 裸葬,虽非圣人之道,然其意在於矫厚葬也。”
《漢語大詞典》:四注
(1).四周环绕。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高廊四注,重坐曲阁。” 吕延济 注:“注,犹帀也;高廊,行廊也;谓行廊帀於四边也。”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池山赋》:“别有复道三袭、平臺四注。”
(2).指四周环绕的走廊。 南朝 梁简文帝 《喜疾瘳》诗:“逍遥临四注,兼持散九愁。”
(3).指屋宇、棺椁四边有檐,可使顶上的水从四面流下。 清 程瑶田 《释宫小记·中霤义述》:“故天子、诸侯屋皆四注,则有东西南北之霤凡四。” 清 程瑶田 《释宫小记·栋梁本义述上》:“天子棺载龙輴,其上加椁,椁上加縿幕,幕上欑之,谓菆聚,其木周於其外,以四注如屋而尽涂之也。”参见“ 四阿 ”。
《漢語大詞典》:四阿
指屋宇或棺椁四边的檐霤,可使水从四面流下。周礼·考工记·匠人:“四阿重屋。” 郑玄 注:“四阿,若今四注屋。” 贾公彦 疏:“此四阿,四霤者也。”逸周书·作雒:“乃位五宫,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咸有四阿。” 孔晁 注:“宫庙四下曰阿。” 朱右曾 校释:“四阿,四注屋,四面有霤阿下也。”左传·成公二年:“椁有四阿。” 杜预 注:“四阿,四注椁也。” 孔颖达 疏:“ 郑玄 云:‘阿,栋也。’四角设栋也,是为四注椁也。”
《漢語大詞典》:帷盖(帷蓋)
(1).车的帷幕和篷盖。管子·事语:“帷盖不修,衣服不众。” 汉 枚乘 《七发》:“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
(2).礼记·檀弓下:“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后以“帷盖”为受恩乞恩之典。汉书·陈汤传:“夫犬马有劳於人,尚加帷盖之报,况国之功臣者哉!” 明 张居正 《上六部禀帖》:“彼时劳苦已明,帷盖已施。”
(3).棺罩和棺盖。亦指棺椁。梁书·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 兰臺 石室 之文,用尽於帷盖。” 明 何景明 《王母何氏墓碑》:“发帷盖兮,脩途委蛇。”
《漢語大詞典》:四阿
指屋宇或棺椁四边的檐霤,可使水从四面流下。周礼·考工记·匠人:“四阿重屋。” 郑玄 注:“四阿,若今四注屋。” 贾公彦 疏:“此四阿,四霤者也。”逸周书·作雒:“乃位五宫,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咸有四阿。” 孔晁 注:“宫庙四下曰阿。” 朱右曾 校释:“四阿,四注屋,四面有霤阿下也。”左传·成公二年:“椁有四阿。” 杜预 注:“四阿,四注椁也。” 孔颖达 疏:“ 郑玄 云:‘阿,栋也。’四角设栋也,是为四注椁也。”
《漢語大詞典》:丧具(喪具)
人死后所需的棺椁、衣被之类。礼记·檀弓上:“丧具,君子耻具。” 郑玄 注:“丧具,棺、衣之属。”
《漢語大詞典》:周重
指棺椁的层数。后汉书·赵咨传:“棺椁周重之制,衣衾称袭之数,其事烦而害实。” 李贤 注:“礼记曰:‘天子之棺四重。’ 郑玄 注云:‘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分類:棺椁
《漢語大詞典》:龙椁(龍椁)
皇帝的棺椁。 唐 白居易 《草茫茫》诗:“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
分類:棺椁帝王
《漢語大詞典》:次浮
棺椁垄墓外的装饰。管子·侈靡:“巨棺椁所以起木工也,多衣衾所以起女工也,犹不尽,故有次浮也。” 君知章 注:“次浮,棺椁垄墓之外游饰也。”一说为墓外之郛郭。 郭沫若 等集校引 何如璋 曰:“次,谓次第,浮,当谓桴。桴与‘捄’通。説文:‘捄,盛土於梩中也,一曰桴也。’言於墓棫桴聚土壤,筑墙周之,如城之有郛郭也。”或曰即裹牺牲的包裹。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研究》:“各种牺牲的包裹(“次浮”),各种仪仗(“差樊”),各种殉葬品(“瘗藏”),这些都可以使有关的手艺人得到生活资料。”
分類:棺椁装饰
《漢語大詞典》:攒木(攢木)
(1).古代覆于棺椁上的连缀成屋顶状的排木。宋史·赵易安传:“既不欲穿壙动土,则龙輴、攒木、题凑,蒙槨上四柱如屋以覆,尽涂之。”按,释名·释丧制:“涂曰攒,攒木於上而涂之也。”
(2).指支撑屋柱的木构件。 唐 刘希夷 《谒汉世祖庙》诗:“攒木承危柱,疏萝掛巧椽。”
(3).丛生的树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洞涡水:“水西阜上有 原过祠 ,……栋宇虽沦,攒木犹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