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蟾钩(蟾鉤)
月牙。喻女子的弓鞋。 唐 夏侯审 《咏被中绣鞋》:“云里蟾鉤落凤窝,玉郎沉醉也摩挲。”
《漢語大詞典》:月棱(月稜)
月牙。亦借指月光。 唐 李洞 《寄贺郑常侍》诗:“吏穿霞片望,僧扫月稜归。” 清 陈维嵩 《齐天乐·枫桥夜泊》词:“如眉月稜半吐,想当年曾鬭, 舘娃 娇嫵。”
分類:月牙月光
《漢語大詞典》:纤月(纖月)
未弦之月,月牙。 唐 杜甫 《夜宴左氏庄》诗:“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明 唐顺之 《村夜》诗:“纤月生西浦,流光照北林。” 清 纳兰性德 《如梦令》词:“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分類:弦之月牙
《漢語大詞典》:钩月(鉤月)
(1).指刀剑弯曲像月牙的部分。 汉 王充 论衡·率性:“今妄以刀剑之鉤月,摩拭朗白,仰以嚮日,亦得火焉。夫鉤月,非阳遂也,所以耐取火者,摩拭之所致也。”
(2).弯月。 唐 元稹 《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露盘朝滴滴,鉤月夜纤纤。”
《漢語大詞典》:月牙
亦作“ 月芽 ”。
(1).新月。指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宋 张澄 《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之二:“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幼儿见新月,曰月芽儿。” 清 李光庭 乡言解颐·月:“初生之月,妇女稍知书者曰初三、初四蛾眉月。餘则曰月牙儿。” 老舍 《樱海集·月牙儿一》:“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阴历初四五的月牙,像条小船弯在西山头上。”
(2).比喻形状似新月的物体。 元 杨维桢 《璚花珠月二名姬》诗:“蒲萄酒灩沉樱颗,翡翠裙翻踏月牙。”此指弓鞋。 元 杨维桢 《题〈芭蕉美人图〉》诗:“髻云浅露月牙弯,独立西风意自闲。”此指眉。《陕北民歌选·冻冰》:“七月里葡萄搭起架,八月里西瓜剜月芽。”原注:“ 陕北 风俗,八月十五日晚上,把西瓜的中腰切成锯齿形,叫剜月芽。”
《漢語大詞典》:暗魄
月牙儿,新月。因不如圆月明亮,故称。 唐 吉中孚 妻 张夫人 《拜新月》诗:“拜新月,新月出堂前。暗魄初笼桂,虚弓未引絃。”
《漢語大詞典》:铁片(鐵片)
(1).磁铁矿石中成片状的天然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铁:“是铁与金银同一根源也。今取慈石碎之,内有铁片,可验矣。”
(2).乐器名。即铁绰板。一种月牙形的铁片。 唐 方干 《新安殷明府家乐方响》诗:“ 葛溪 铁片梨园调,耳底丁东十六声。”参见“ 铁片大鼓 ”。
(3).片状的铁制品。通称铁皮。如:当心别被铁片划破了手。
《漢語大詞典》:铁片大鼓(鐵片大鼓)
曲艺大鼓的一种。表演者左手打铁绰板(月牙形的铁片),右手打鼓。也叫铁板大鼓。
《漢語大詞典》:鸭舌(鴨舌)
(1).鸭的舌头。可作菜肴。 鲍昌 《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二章:“每次都要摆在太后跟前的‘清炖鸭舌’,盛在杏黄色的大碗里,汤上浮起数十条姜芽似的鸭舌,鲜美异常。”
(2).指鸭舌帽前部突出的月牙形帽檐。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他肤色油黑,手脚粗大,头上戴顶有个光滑黑亮的鸭舌的蓝咔叽制帽。” 艾芜 《百炼成钢》第一章:“他头上戴着鸭舌帽子,鸭舌前面吊着一副蓝色眼镜。”
(3).指鸭舌草。 宋 苏辙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踏青》诗:“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
《漢語大詞典》:矛叉
月牙铲。 宋 苏轼 《司竹监烧苇园因会猎园下》诗:“巡边将军在近邑,呼来颯颯从矛叉。”
分類:月牙
《漢語大詞典》:砍刀
一种通常带月牙形刀身的刀,用于砍或剁(如肉和蔬菜)
砍柴用的刀,刀身较长,刀背较厚,有木柄
《漢語大詞典》:铁片大鼓(鐵片大鼓)
曲艺大鼓的一种。表演者左手打铁绰板(月牙形的铁片),右手打鼓。也叫铁板大鼓。
《漢語大詞典》:鸭舌帽(鴨舌帽)
帽子的一种。帽顶前部有突出的月牙形帽檐,状如鸭舌,故称。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三章:“他戴着鸭舌帽,穿着很考究的咖啡色的料子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