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幽冥
(1).玄远;微妙。《淮南子·说山训》:“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后汉书·冯衍传下:“ 衍 闻明君不恶切慤之言,以测幽冥之论。”云笈七籤卷四四:“太上玄一,九星吐精;三五七变,洞观幽冥。”
(2).幽暗;黑暗。 汉 王符 潜夫论·明忠:“夫术之为道也,精微而神;言之不足,而行有餘;有餘,故能兼四海,而照幽冥。” 徐迟 《牡丹》:“ 魏紫 感到大地在她足下裂开一道缝,她往下掉落到幽冥的深渊中。”
(3).引申为暗地里,暗中。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世称 柳下惠 之行,言其能以幽冥自修洁也。”
(4).暗昧;昏庸。汉书·刘歆传:“至於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知其原。” 颜师古 注:“幽冥,犹暗昧也。”
(5).幽僻;荒远。汉书·贾捐之传:“快心幽冥之地,非所以救助饥饉,保全元元也。”
(6).地府;阴间。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嗟乎夫子,永安幽冥;人谁不没,达士徇名。” 吕向 注:“幽冥,地下也。” 唐 白居易 《祭弟文》:“岂幽冥道殊,莫苦拘碍;将情爽迁散,杳无觉知。”明史·刑法志二:“而不知彼所戕害者,皆含冤蓄愤於幽冥之中。” 戴望舒 《祭月》诗:“他一定是瘦了,过着飘泊的生涯,在幽冥中,但他的忠诚的目光是永远保留着的。”
(7).借指死者。晋书·礼志中:“每感念幽冥,而不得终苴絰於草土,以存此痛。”
《漢語大詞典》:质昧(質昧)
谓暗昧。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或谓且天为质闇,示珍符固不可辞” 唐 颜师古 注:“言天道质昧,以符瑞见意,不可辞让也。”
分類:暗昧
《漢語大詞典》:质闇(質闇)
谓暗昧。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或曰:且天为质闇,示珍符固不可辞。” 李周翰 注:“天道闇昧而不言,故以珍符之异瑞以示王者。”
分類:暗昧
《漢語大詞典》:微茫
亦作“ 微芒 ”。
(1).隐秘暗昧;隐约模糊。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妄语乃尔,而人犹有不觉其虚者,况其微茫欺誑,颇因事类之象似者而加益之,非至明者,仓卒安能辨哉!” 前蜀 韦庄 《江城子》词:“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 元 鲜于枢 《念奴娇·八咏楼》词:“瀟洒云林,微茫烟草,极目春洲阔。” 清 曾国藩 《黄仙峤前辈诗序》:“智足以析天下之微芒,明足以破一隅之固,识之谓也。” 华山 《山中海路》六:“小铁锤在岩石上敲击着,山风回荡着空漠微茫的回声。”
(2).引申为渺茫。 宋 秦观 《次韵子瞻赠金山宝觉大师》:“珍重故人敦妙契,自怜身世两微茫。”
《漢語大詞典》:守黑
谓安于暗昧,保持玄寂。语出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河上公 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復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 唐 蒋防 《白兔赋》:“饮玉池而冰光不散,食瑶草而雪影长新。理符守黑,事异文身。”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入,非收视反听,寂静以守黑之谓也。”
《漢語大詞典》:幽昏
(1).亦作“ 幽昬 ”。暗昧不明。国语·楚语上:“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 韦昭 注:“幽,闇也。昏,乱也。”《楚辞·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恶。” 王逸 注:“幽昬,不明也。”
(2).见“ 幽婚 ”。
分類:暗昧
《漢語大詞典》:幽婚
亦作“ 幽昏 ”。 魏 晋 志怪小说中谓人与鬼结婚。如 范阳 人 卢充 年二十,先冬至一日,出宅西猎戏,过 崔少府 墓,与 崔 氏亡女成婚三日,后生一子。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后亦指非人间配偶。 宋 苏轼 《花落复次前韵》:“人间草木非我对,奔月偶桂成幽昏。”
分類:志怪结婚
《漢語大詞典》:暗昧
(1).愚昧;昏庸。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穷固。”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吾以暗昧,爱好文雅,广延诗赋,以知得失。” 唐 李朝威 《柳毅传》:“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三国志平话》卷下:“ 刘璋 暗昧,奸臣弄权。”
(2).不光明磊落;不可告人之阴私、隐私。汉书·王商传:“ 凤 重以是怨 商 ,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 商 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 凤 固争,下其事司隶。”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且説 朱秉中 因见其夫不在,乘机去这妇人家贺节。留饮了三五杯,意欲做些暗昧之事。” 老舍 《赵子曰》第三:“比如说,你在公园喝茶看见一对男女同行,跟着他们!那必有秘密!假如你发现了他们的暗昧的事!写在你的小笔记本上,一旦用着,那个结果绝不辜负你跟着他们的劳力!”
(3).隐晦不明。 汉 王充 论衡·谢短:“上古久远,其事暗昧,故经不载而师不説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摴蒲:“而古事之与摴蒲相关者多,如卢白梟雉胜负之诀,皆隐其中,苟以素所不嗜而弃之不言,则古事暗昧;故随见以书,非明奕也,明古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第七节:“维新派的自立会固然宗旨混沌,又自立又保皇;革命派的兴中会同样也是态度暗昧,似民主又似君主立宪。”
(4).犹昏暗;不清晰。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三辰暗昧,大行光之。”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清 梅曾亮 《赠孙秋士序》:“往来不过一二士,诗一卷,纸墨暗昧,读者卷舌滞口,而不可捨去。”
《漢語大詞典》:纯质(純質)
(1).单纯质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契者,结也。上古纯质,结绳执契。”新五代史·唐明宗纪赞:“ 明宗 虽出夷狄,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古人纯质:“古人纯质,其取名亦然。” 金 王若虚 《保义副尉赵公墓志》:“天资纯质,治生尤勤俭。”
(2).用为鲁钝暗昧的婉辞。晋书·卫瓘传:“ 惠帝 之为太子也,朝臣咸谓纯质,不能亲政事。” 宋 叶梦得 《石林家训》:“纯质者不辨是非,一皆信之。”
《漢語大詞典》:迷暗
亦作“ 迷闇 ”。 迷惑暗昧。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悉斩送 弥 晏 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而臣狂愚,意计迷闇,不即禽贼,以至见疑。”陈书·熊昙朗陈宝应等传论:“呜呼,既其迷暗所致,五宗屠勦,宜哉!” 宋 司马光 《同钱君倚过梅圣俞》诗:“叩阶读新诗,迷闇得指擿。” 宋 苏舜钦 《上京兆杜公书》:“某虽迷暗於事,不通古今,窃谓天地灾异,莫大於此。”宋史·道学传一·程颢:“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惑人也因其高明。”
《漢語大詞典》:幽蒙
犹幽暗,暗昧。 汉 阮瑀《纪征赋》:“目幽蒙以广衍,遂霑濡而难量。” 唐 元稹 《酬乐天春寄微之》诗:“鸚心明黠雀幽蒙,何事相将尽入笼。”
分類:幽暗暗昧
《漢語大詞典》:迷昧
迷惑暗昧。 汉 应劭 《〈风俗通〉序》:“私惧后进益以迷昧。”南史·齐纪上·高帝:“ 张淹 迷昧,弗顾本朝。”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上:“世以 成式 ( 段成式 )博通,而本朝故典,迷昧若此,他可信哉。” 叶圣陶 《倪焕之》九:“以为这样做的时候,迷昧的良心自然会清醒过来。”
分類:迷惑暗昧
《漢語大詞典》:沈昧
暗昧,真伪不明。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夫惟大明,玄鉴幽微,灵銓揣物,思灼沉昧,瞻山识璞,临川知珠。”
分類:暗昧真伪
《漢語大詞典》:黭浅(黭淺)
暗昧浅薄。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鄙人黭浅,不能究识。” 李善 注:“黭,不明也。” 宋 强至 《谢除校勘启》:“生质晦冥,天机黭浅。”
分類:暗昧浅薄
《漢語大詞典》:黖黖
暗昧不明貌。文选·左思〈吴都赋〉:“芒芒黖黖,慌罔奄歘。” 李善 注:“黖黖,不明貌。”
分類:暗昧
《漢語大詞典》:傥莽(儻莽)
(1).旷远貌。文选·王褒〈洞箫赋〉:“弥望儻莽,联延旷盪,又足乐乎,其敞闲也。” 李善 注:“儻莽、旷盪,宽广之貌。” 清 钱谦益 《〈黄陶庵先生全集〉序》:“是故盘行隐深,弥望儻莽,重巖增起,波澜灝溔,使人可仰而不可跂者, 高阳 之文也。”
(2).暗昧不明貌。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时儻莽而阴曀兮,忽不识乎旧宇。”
(3).茫然自失貌。庄子·天地“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儻乎若行而失其道也” 唐 成玄英 疏:“夫婴儿失母,心怊悵而无所依;行李迷途,神儻莽而无所据。”
分類:旷远暗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