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遐宣
远扬;普及。宋书·符瑞志下:“礼乐四达,颂声遐宣。”隋书·文学传·虞绰:“圣德遐宣,息别风与淮雨;休符潜感,表重润以夷波。” 唐 曹松 《送胡中丞使日东》诗:“渥泽遐宣后,归期抵万金。” 宋 王禹偁 《籍田赋》:“上四年兮,帝业遐宣,寰区晏然。”
分類:远扬普及
《漢語大詞典》:遐济(遐濟)
(1).谓渡过广阔的河流。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欲超千里於终朝,必假追影之足;欲凌洪波而遐济,必因艘楫之器。”
(2).普及。 唐 欧阳询 《西林寺碑》:“慧日騫幽,法雨遐济,德畅忍土,是谓能仁。”
《漢語大詞典》:化钧(化鈞)
(1).造化之力;教化之权。语本史记·邹阳列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 裴骃 集解引 崔浩 曰:“以钧制器万殊,故如造化也。” 宋 陆游 《谢梁右相启》:“此盖伏遇某官身扶昌运,手斡化钧。” 宋 范成大 《水龙吟·寿留寺》词:“黄扉紫闥,化钧高钞,风霆挥扫。” 明 李东阳 《任贤》诗:“臣心欲効慙无力,勉为吾皇赞化钧。”
(2).教化普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昔在 陶唐 ,德盛化钧,野老吐何力之谈,郊童含不识之歌。” 周振甫 注:“化钧;化均,教化普遍,指风俗淳朴,有不教而化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熙洽
(1).清明和乐;安乐和睦。语本 汉 班固 《东都赋》:“至于 永平 之际,重熙而累洽。” 宋 曾巩 《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幸逢熙洽,未奉燕间。一违前蹕之音,四遇亲祠之庆。”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今君臣熙洽,穆穆皇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三年:“臣窃计之,不若穷作乐之原,为致治之本,使政令平简,民人熙洽。”
(2).谓兴盛普及。 明 何孟春 《馀冬绪录摘抄》卷五:“今学校徧天下,文教熙洽。”
《漢語大詞典》:偃风(偃風)
(1).比喻教化普及。语本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南齐书·乐志三》:“偃风裁化,暅日敷祥。”
(2).草倒伏于风中。 清 赵翼 《右手忽患风痹食指中指不能把笔将成痼疾矣》诗:“离披偃风草,槎枒触眼刺。”
《漢語大詞典》:道洽
某种学说和教义得到普及。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道洽十方,智周万物。” 宋 张抡 《壶中天慢》词:“圣代道洽功成,一尘不动,四境无鸣柝。” 清 方苞 《周官辨伪二》:“至 周公 作注,道洽政行,民知秉礼而度义也。”
《漢語大詞典》:普及
普遍传播;普遍推广。《大悲咒·甘露门》:“愿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黄花岗之役》:“而内地革命风潮,亦已普及,军心民心,皆同归向。” 夏曾佑 《小说原理》:“如《元人百种曲》、 汲古阁 所刊六十种曲之类,此种专为演剧而设,然犹病其文理太深,不能普及。” 阿英 《民元以前的中国年画发展概貌》:“所以能得到这样发展,正说明年画到了这个时期,才普及到民间,才有了群众基础。” 吴晗 《学习集·历史剧是艺术,但是和历史有关》:“从观众方面来说,历史剧是起了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
《漢語大詞典》:化周
谓教化普及。 晋 张协 《杂诗》:“时至万寳成,化周天地復。”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宣德皇后答梁王令》:“德冠二仪,化周群动,生民以来,一人而已。”
《漢語大詞典》:讲话(講話)
(1).谈话;说话。 巴金 《探索集·“豪言壮语”》:“要讲话就得讲老实话,讲自己的话,哪怕是讲讲自己的毛病也好。”
(2).讲演的话。如:他的讲话代表了多数同志的要求。
(3).一种普及性的著作体裁,多用作书名。如:《古代汉语知识讲话》
《漢語大詞典》:普法
普及法律知识。《新民晚报》1986.8.9:“这期普法培训班是 杨浦区 个体劳动者协会与民建、区工商联工商专业进修学校联合举办的。”
《漢語大詞典》:洽化
谓普及教化。南齐书·东南夷传:“量广始登,远 夷 洽化。 加罗王 荷知 款关海外,奉贄东遐。” 五代 牛希济 《文章论》:“今朝廷思 尧 舜 洽化之文,莫若退 屈 、 宋 、 徐 、 庾 之学。”
分類:普及教化
《漢語大詞典》:洽普
普及,遍及。三国志·魏志·文帝纪“饗兹万国,以肃成天命” 裴松之 注引《献帝传》:“圣人以德亲比天下,仁恩洽普。”
分類:普及遍及
《漢語大詞典》:被冒
(1).覆盖。 宋 叶适 《毋自欺室铭》:“蔚然千章,被冒洞谷;爱莫能致,投斧太息。”
(2).引申为普及。 宋 苏轼 《南省说书十道·问小雅周之衰》:“之中,唯 周 最备,而 周 之兴废,於为详。盖其道始於闺门父子之间,而施及乎君臣之际,以被冒乎天下者,存乎二《南》。”
分類:覆盖普及
《漢語大詞典》:风衍
谓风教普及。 晋 陆机 《辨亡论上》:“化协殊裔,风衍遐圻。”
分類:风教普及
《漢語大詞典》:春风化雨(春風化雨)
(1).《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汉 刘向 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后遂以“春风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与深入。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 驥儿 承老夫子的春风化雨,遂令小子成名。”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二章:“﹝ 韩燕来 ﹞满想在这春风化雨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
(2).喻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梁斌 《播火记》十九:“将来到了春风化雨的时候,这些火种就会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