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折首
(1).斩首。易·离:“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孔颖达 疏:“断罪人之首。”宋书·袁豹传:“ 桓谦 折首, 譙福 鸟逝。”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奋少击多,排山压卵,魁渠折首,支党束身。”
(2).犹俯首。喻折服或投降。 唐 韩翃 《送王诞渤海使赴李太守行营》诗:“ 渤海 名王曾折首, 汉 家诸将尽倾心。”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一:“从此便不能不折首请降,一转而成为资本帝国主义的爪牙了。”
《漢語大詞典》:枭斩(梟斬)
斩首;枭首。晋书·济南惠王遂传:“﹝ 司马勋 ﹞为政暴酷,至於治中别驾及州之豪右,言语忤意,即於坐梟斩之,或引弓自射。” 唐 李翱 《疏绝进献》:“今 吴元济 、 李师道 皆梟斩矣,中原无虞,而蓄兵如故,以耗百姓,臣以为非是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盗首詰其家世,因曰:‘我有息女,欲奉箕帚,当即无辞。’ 周 不答。盗怒,立命梟斩。”《广陵潮》第五五回:“在小的看,此时多梟斩他一个人,将来便少一个人同朝廷做对。”
分類:斩首
《漢語大詞典》:沈首
犹斩首。 汉 刘向 《九叹·怨思》:“若 龙逄 之沉首兮,王子 比干 之逢醢。”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仰惟大王少垂明白,则 梧丘 之魂,不愧於沉首; 鵠亭 之鬼,无恨於灰骨。”
分類:斩首
《漢語大詞典》:丹颈(丹頸)
(1).斩首。《亢仓子·训道》:“人生於世,或有事不遂志而宣言云,不遇时者,是无异负丹颈之罪,俟时行戮,岂不殆哉。”魏书·萧衍传:“主人有丹颈之期,所天蹈族灭之衅。”北史·隋炀帝纪:“恶其直道,忌其正议,求其无形之罪,加以丹颈之戮。”
(2).红色的颈项。 宋 张耒 《鸣鸡赋》:“峨峨朱冠,丹颈玄膺,苍距矫攖,秀尾翘腾。”
《漢語大詞典》:抗刭(抗剄)
斩首。汉书·贾谊传:“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己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剄之,岂有异 秦 之季世虖!”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抗其头而剄之也。”
分類:斩首应劭
《國語辭典》:一刀两段(一刀兩段)  拼音:yī dāo liǎng duàn
1.一刀切成两段。意指将人杀死。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到来日一刀两段,横尸在市廛。」《东欧女豪杰》第四回:「到了那个时候,趁著势头,先把禁子一刀两段,然后打开监门,便带了苏姑娘出来。」也作「一刀两断」。
2.比喻断绝关系。《三国演义》第四七回:「今日无故又来,必不怀好意!吾不看旧日之情,一刀两段!」《孽海花》第三○回:「不要三儿有了别的花样罢?要是这样,还是趁早和他一刀两段的好,省得牵肠挂肚不爽快。」也作「一刀两断」。
3.形容行事乾脆爽快的作法。《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我是一刀两段的性子,不学那粘皮带骨。」也作「一刀两断」。
分類:斩首
《國語辭典》:一刀两断(一刀兩斷)  拼音:yī dāo liǎng duàn
1.一刀斩成两断。《西游记》第九回:「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也作「一刀两段」。
2.比喻断绝关系。《朱子语类。卷四四。论语。宪问篇》:「观此,可见『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了,更不复萌。」《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那穷鬼自知无力,必然情愿退亲。我就要了他休书,却不一刀两断?」也作「一刀两段」。
3.形容行事乾脆爽快。《歧路灯》第七一回:「一个男人家,心里想做事,便一刀两断做出来。」《野叟曝言》第一四回:「有谋赞道:『文先生真是快人,贱性也是一刀两断的。』」也作「一刀两段」。
分類:坚决断绝
《國語辭典》:斩获(斬獲)  拼音:zhǎn huò
本指战场上斩杀,俘获敌人的所得。后引申作一切收穫而言。《三国志。卷九。魏书。曹仁传》:「太祖之破袁术,仁所斩获颇多。」《水浒传》第一○六回:「林冲、花荣驱兵助战,杀得贼兵星落云散,七断八续,斩获甚多。」
《國語辭典》:处斩(處斬)  拼音:chǔ zhǎn
处以死刑。《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乞将刘铢押赴市曹处斩,枭首于市。」《西游记》第一一回:「不期他犯罪当刑,该我那人曹官魏徵处斩。」
《漢語大詞典》:横分
谓身首分离,斩首。《汉书·梅福传》:“越职触罪,危言世患,虽伏质横分,臣之愿也。” 颜师古 注:“伏质,斩刑也。横分,谓身首分离也。”周书·宇文护传论:“终於身首横分,妻孥为戮。” 明 许三阶《节侠记·诛佞》:“附从邪逆,已犯不赦之条;残害忠良,允伏横分之典。”
分類:斩首
《漢語大詞典》:无头(無頭)
(1).没有头颅。 清 袁枚 新齐谐·捧头司马:“小门砉然顿开,只见有补掛朝珠而无头者,就窗下坐,作玩月状。”
(2).指斩首的,杀身的。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不是我 竇娥 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3).没有线索可查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老龙舡户:“ 朱公 徽荫 巡抚 粤 东时,往来商旅,多告无头冤状。”参见“ 无头公案 ”。
(4).没了头脑。形容走投无路。 清 洪升 《长生殿·合围》:“一回呵滚沙场兔鹿儿无头赶,都难动弹,就地里踠跧。”
《國語辭典》:无头公案(無頭公案)  拼音:wú tóu gōng àn
没头绪、无蛛丝马迹可寻的案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后来上司详文,秋后处决了,人人称快,都传说林公精明,能通天上,辨出无头公案。」
分類:线索案件
《國語辭典》:枭首(梟首)  拼音:xiāo shǒu
古代的酷刑。杀人取头悬挂在木杆上示众。《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二十人皆枭首。」《三国演义》第二回:「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送往京师。」
《漢語大詞典》:枭悬(梟懸)
亦作“ 梟县 ”。 斩首悬挂示众。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 九江 太守 边让 ,英才俊伟……身首被梟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晃 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梟县,勿使遗育。”北史·房彦谦传:“同恶相济,无所逃罪,梟县孥戮,国有常刑。”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属社稷倾覆,家国沦亡,父首梟悬,母躯分裂。”
《国语辞典》:斩刑(斩刑)  拼音:zhǎn xíng
古代的一种刑罚。本以车裂为刑,后指斩首或斩腰。
《漢語大詞典》:赴市
(1).上街;到市集上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 甘氏 ,生两男矣。长 阿大 ,赴市未返;汝所见者 阿小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渐与赴市沽饮,情益款洽。”
(2).谓押赴市曹斩首。 唐 司空图 《冯燕歌》:“官将赴市拥红尘,掉臂人来擗看人。传声莫遣有冤滥,盗杀 婴 家即我身。”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义娼:“ 天顺 间, 杨昌平 俊 、 范都督 广 ,为 石亨 所搆诛,皆非其罪,二人赴市,英气不挫。”
《漢語大詞典》:斩罪(斬罪)
斩首之罪。《檮杌闲评》第九回:“法司拟成斩罪,监候秋后处决。”《六部成语注解·刑部》:“斩罪,斩首之刑也。”
分類: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