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故典
(1).谓旧的规章制度等。 汉 蔡邕 《陈政要七事疏》:“自今斋制,宜如故典,庶答风霆灾妖之异。”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序》:“不尽循故典,收纳学士大夫,用之不求其备。”
(2).旧的典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 子胥 旧有是书,述 吴 越 杂事,而后人温其故典而畅敍之,以传於世。”
(3).典故;掌故。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二·中酒千金方:“援引故典,通篇儘佳。”红楼梦第十九回:“我因为闻见你的香气,忽然想起这个故典来。”
《漢語大詞典》:文献(文獻)
(1).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和多闻熟悉掌故的人。论语·八佾:“ 夏 礼吾能言之, 杞 不足徵也; 殷 礼吾能言之, 宋 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 朱熹 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宋 陆游 《谢徐君厚汪叔潜携酒见访》诗:“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
(2).专指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元 杨维桢 《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余邑先辈,文献无徵,每以为恨,故于羣书中遇邑人逸事逸文,輒掌録之。”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不过这原是一点文献,并非入门书。”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由于这些研究员的坚持,数学研究所继续订购世界各国的文献资料。”
《漢語大詞典》:掌故
(1).亦作“ 掌固 ”。官名。 汉 置,太常属官,掌管礼乐制度等的故实。史记·儒林列传:“是时 伏生 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 朝错 往受之。”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宜命掌故悉奏其仪而览焉。”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久应旁求掌故,咨询天官,斟酌繁昌,经营高邑。” 南朝 宋 鲍照 《论国制启》:“伏见 彭城国 旧制,犹有数卷,虽多殊革,大纲可依,愚谓宜令掌固刊而撰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 平原 犹豫不能决,欲留其人,处以掌故,其人力辞,竟去。” 清 卢文弨 锺山札记·掌固:“固,本与‘故’通,掌故亦可作‘掌固’……与周礼·夏官之掌固,其职自殊。”
(2).旧制旧例;故事,史实。史记·龟策列传:“ 孝文 、 孝景 因袭掌故,未遑讲试。” 宋 岳珂 愧郯录·服章入衔:“此南渡而后,掌故散讹之失也。”明史·杨廷和传:“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於朝章掌故也,明於兵刑钱穀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为了文字狱,使士子不敢治史,尤不敢言近代事,但一面却也使昧于掌故。”
《漢語大詞典》:杂志(雜誌)
(1).零星地记载传闻、逸事、掌故的笔记。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家谱不可信:“ 师古 精于史学,於私谱杂志,不敢轻信,识见非后人所及。”
(2).古人亦以为书名。如: 宋 江休复 有嘉祐杂志、 宋 周煇 有清波杂志
(3).地方志的一目。指丛谈之类。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方志立三书议:“前人修志,则常以此类附於志后,或称餘编,或称杂志。”
(4).见“ 杂誌 ”。
亦作“ 杂志 ”。 即期刊。 茅盾 《色盲》二:“书桌上杂乱地堆着几本硬面的西文书,和花花绿绿封面的杂志。” 丁玲 《母亲》四:“这些报纸杂志在学堂里便很流行了。”
《漢語大詞典》:鹤林玉露
笔记。宋代罗大经作。十八卷。主要记述南宋中期的历史掌故和文坛轶闻。《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体制在诗话、语录、小说之间”。书中涉及文人交往,诗文评论资料较多。
《漢語大詞典》:文献之家(文獻之家)
指博学多闻、熟悉典章掌故的人。宋史·赵蕃传:“文献之家,典型之彦,岿然独存,犹有以繫学者之望者, 蕃 一人而已。”
《漢語大詞典》:医话(醫話)
中医的随笔记录。内容记载读书体会、临症心得、学术评论、见闻掌故等。 清 陆以湉 撰有冷庐医话, 王士雄 撰有《潜斋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