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狂勷
惶遽。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浑奔肆狂勷,捷窜脱趫黠。”
分類:惶遽
《國語辭典》:劻勷  拼音:kuāng ráng
急迫不安的样子。唐。韩愈 刘统军碑:「蔡卒幸丧,围我许郛。新师不牢,劻勷将逋。」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乐天无怨叹,倚命不匡勷。」
《漢語大詞典》:罔然
(1).同“ 惘然 ”。失意貌;心中若有所失貌。后汉书·黄宪传:“同郡 戴良 ,才高倨傲,而见 宪 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劝德畏戒,喜惧交争,罔然若酲,朝疲夕倦,夺气褫魄之为者也。” 薛综 注:“罔然,犹惘惘然也。”
(2).犹茫然。恍惚不解貌。 汉 王充 论衡·谢短:“文吏自谓知官事,晓簿书。问之曰:‘晓知其事,当能究达其义,通见其意否?’文吏必将罔然。” 宋 王安石 《进〈说文〉札子》:“若矇视天,终以罔然。”
(3).窘急惶遽貌。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三:“ 秦王 曰:‘丈人罔然乃遂至此,甚苦矣!’”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八:“罔然,亦惶遽之皃也。”
(4).犹涣然。《传习录》卷中引 明 陆原静 语:“尝试於心,喜怒忧惧之感发也,虽动气之极,而吾心良知一觉,即罔然消阻。”参见“ 涣然 ”。
《國語辭典》:涣然(渙然)  拼音:huàn rán
1.离散的样子。《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事小敌脆,则媮可用也;事钜敌坚,则涣然离矣。」
2.形容疑虑、积郁等消除。唐。李翱 祭中书韦相公文:「飘沦八年,颠白成翁。幽蛰忽发,涣然启蒙。」
3.有文采的样子。三国魏。阮籍〈通易论〉:「顺而应人,涣然成章。」
4.出汗的样子。《文选。魏。嵇康。养生论》:「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5.更新的样子。《三国志。卷二五。魏书。高堂隆传》:「愿陛下少垂省览,涣然改往事之过谬,勃然兴来事之渊塞。」唐。陆贽〈收河中后请罢兵状〉:「德音涣然,与之更始。」
《漢語大詞典》:恐悚
亦作“ 恐竦 ”。 惶遽不安。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吾向见长官白事卑敬,不觉恐悚。”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兕觥增恐竦,杯水失錙銖。”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万州遇剑客:“ 廷让 闻之,若芒刺满身,恐悚而退。”
分類:惶遽不安
《漢語大詞典》:贫狭(貧狹)
(1).贫瘠迫窄。周书·裴宽传:“ 关中 贫狭,何足可依,勿怀异图也。”
(2).贫穷窘困。《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子年七岁,家復贫狭。”新唐书·李勉传:“ 勉 少贫狭,客 梁 宋 ,与诸生共逆旅。”
(3).迫促惶遽。与从容自如相对。 清 黄宗羲 《翰林院庶吉士子一魏先生墓志铭》:“甲戌,葬 忠节 ,迎 蕺山夫子 题主,会葬者千人, 子一 布置闲通,不露贫狭。”
《漢語大詞典》:遽惶
惶遽,惊慌。楚辞·九辩“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 汉 王逸 注:“卒遇譖谗,而遽惶也。”
分類:惶遽惊慌
《漢語大詞典》:匡勷
(1).帮助;辅助。 清 沈涛 《瑟榭丛谈》卷下:“余整飭书院,捐置义冢诸事,皆赖其匡勷之力。”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该处商民深明大义,捐貲御侮,绅士实力匡勷,入城之议已寝。”
(2).惶遽不安貌。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上》:“单丁下户,则缓其衔轡,周其情隐;虽兵革匡勷,皆有恃而不恐。”
《國語辭典》:俇俇  拼音:wǎng wǎng
惊惶急遽的样子。《楚辞。刘向。九叹。思古》:「魂俇俇而南行兮,泣沾襟而濡袂。」
《國語辭典》:颠倒衣裳(顛倒衣裳)  拼音:diān dǎo yī cháng
1.衣裳上下倒穿。形容匆忙失序的样子。《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董西厢》卷一:「夜则废寝,昼则忘餐,颠倒衣裳,不知所措。」
2.比喻宠幸姬妾,贵贱颠倒。《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亡身,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