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心若
犹心顺。《汉书·礼乐志》:“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分類:心顺
《漢語大詞典》:七贤(七賢)
(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沈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沈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
(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后汉书·袁闳传:“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4).泛指七位贤人。 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
《漢語大詞典》:心顺(心順)
(1).愿意,同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夫人小姐都心顺。” 元 乔吉 《扬州梦》第四折:“[ 牛太守 云]既然 牧之 心顺,着 好好 过来相见,就与 牧之 为夫人。”
(2).心里顺当,高兴。 老舍 《柳家大院》:“ 老王 不知怎么一时心顺,没叫儿子揍媳妇。”
《漢語大詞典》:低折
低头折腰。指屈心顺服。 五代 齐己 《勉吟僧》诗:“忍著袈裟把名纸,学他低折五侯门。”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依冰山:“进士 张彖 者, 陕州 人也,力学有大名,志气高大,未尝低折於人。” 宋 林逋 《寄孙仲簿公》:“低折 沧洲 簿,无书整两春。马从同事借,妻怕罢官贫。”
《漢語大詞典》:怀服(懷服)
亦作“ 怀伏 ”。
(1).内心顺服。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小国不困,怀服如归。”魏书·序纪·思帝:“政崇宽简,百姓怀服。”
(2).怀柔之使顺服。汉书·息夫躬传:“中国常以威信怀伏夷狄, 躬 欲逆诈造不信之谋,不可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蛮骤胜方骄,未易怀服,宜须秋冬进兵。”
《漢語大詞典》:输心服意(輸心服意)
犹言真心顺从。《快心编初集》第四回:“然説到要做会讨米,却无人便肯输心服意,也有回的,也有许的,也有许了求减的,也有应承了原不与的。”《快心编三集》第五回:“ 玉飞 见妹子貌美异常,输心服意,再见他举止安详,更兼出言和雅。”